無論接受與否,未來可能註定將由AI取代你成為汽車「方向盤」後方掌控全局的「人」。TA們看得更遠、懂得更多、反應更快,能自動避免擁堵,還能夠提前感知危險避免事故——最重要的,是這些機器人永遠不會酒後駕車,這就是自動駕駛時代為我們描繪的美好藍圖。今天我們要聊的,是自動駕駛時代車輛上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件——雷射雷達。為什麼說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時代的必需品?它同普通雷達相比有何優勢?我們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和企業,並通過下面五個問題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這篇文章我們要聊到:
1、雷射雷達的基本原理
2、雷射雷達看到的是什麼?
3、車載雷射雷達有何不同之處?
4、現在車上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雷達,為什麼還需要雷射雷達?
5、雷射雷達還分固態和——「液態」?
Q1:為啥雷射能做雷達?
Emmm…故事似乎要從一個多世紀前說起,在1916年,「天外來客」愛因斯坦首先描述了原子的受激輻射與自發輻射的關係,雖然我聽不懂,但是這個發現為後來製造雷射奠定了基礎。在1960年,位於美國加州的休斯實驗室製造出了人類史上第一束雷射。
雷射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從醫學手術、雷射列印到未來星球大戰的雷射武器不一而足,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就是用來由於雷射光束筆直(準確度高),且光子特性一致(抗幹擾性好),所以是測量距離的理想介質。當發射源向目標物體發射光束,光束反射之後被傳感器接收,依據這期間的時間差,就可以計算出同目標物體之間的距離,這就是飛行時間測距法(Time of Flight,簡稱ToF)。
這便是雷射雷達的基本原理,簡單來說,一個雷射發射器和一個接收傳感器,就組成了雷射雷達的基本結構。同世界上眾多尖端科技一樣,雷射雷達最初也是應用於軍事領域。在1961年,休斯飛機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類似於雷射雷達的系統,用於追蹤衛星。隨著技術發展成熟,雷射雷達如今被應用於各種領域的測量勘探工作,從研究大氣成分、地質結構到全新的iPad Pro,以及我們將要重點講述的自動駕駛。
Q2:裝在汽車上的雷射雷達有啥不一樣?
雖然前路漫漫,但是如今業界都對自動駕駛時代充滿了憧憬。對於自動駕駛的主體——汽車來說,如何像駕駛員一樣,或者比駕駛員對周圍的環境有更準確全面的認知,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前提條件。而雷射雷達精準測量的優勢,在目前來說是實現自動駕駛的不二選擇。根據雷射測距的原理,一束雷射理論上可以測量到一個點的距離,但是自動駕駛車輛需要對周圍環境進行全方位的感知,如果讓這束雷射旋轉起來,就可以實現對周圍環境的360°測量,而一束雷射旋轉之後,得到的是雷達與周圍一條線之間的距離。
【雷射雷達基本工作原理】
汽車如果需要對周圍的環境有更加全面立體的感知,僅僅得到一條「線」的數據顯然是不夠的。在此基礎上,在雷達中集成更多的雷射器,從不同角度發射測量光線,就能夠實現對周圍物體更加全面而細膩的掃描,能夠讓車輛對周圍事物形成一個精準的三維感知。對於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而言,有多少個雷射發射器,就代表了這是多少「線」的雷射雷達,雷射雷達的線數越多,對周圍環境的測量就越全面,當然成本也是隨之飆升。下面我們以國內雷射雷達的代表企業禾賽科技的產品為例,做一個更加直觀的解析。
【車載雷射雷達實現了對周圍環境全面立體的精準探測】
相比在其他領域使用的雷射雷達,自動駕駛對於所使用的車載雷射雷達無疑有著更為苛刻的要求:作為無人車的「眼睛」,性命攸關的它不容許有絲毫的差錯,因此車載雷射雷達必須達到
車載雷射雷達有如此多的苛刻要求,所以是一項技術壁壘非常高的高科技產業。雖然目前市場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對於未來而言,雷射雷達技術是通往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所以無論主機廠還是各大零部件供應商對其都是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