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車之眼?五個問題帶你了解雷射雷達

2020-11-26 易車網

無論接受與否,未來可能註定將由AI取代你成為汽車「方向盤」後方掌控全局的「人」。TA們看得更遠、懂得更多、反應更快,能自動避免擁堵,還能夠提前感知危險避免事故——最重要的,是這些機器人永遠不會酒後駕車,這就是自動駕駛時代為我們描繪的美好藍圖。今天我們要聊的,是自動駕駛時代車輛上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件——雷射雷達。為什麼說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時代的必需品?它同普通雷達相比有何優勢?我們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和企業,並通過下面五個問題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這篇文章我們要聊到:

1、雷射雷達的基本原理

2、雷射雷達看到的是什麼?

3、車載雷射雷達有何不同之處?

4、現在車上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雷達,為什麼還需要雷射雷達?

5、雷射雷達還分固態和——「液態」?

Q1:為啥雷射能做雷達?

Emmm…故事似乎要從一個多世紀前說起,在1916年,「天外來客」愛因斯坦首先描述了原子的受激輻射與自發輻射的關係,雖然我聽不懂,但是這個發現為後來製造雷射奠定了基礎。在1960年,位於美國加州的休斯實驗室製造出了人類史上第一束雷射。



雷射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從醫學手術、雷射列印到未來星球大戰的雷射武器不一而足,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就是用來由於雷射光束筆直(準確度高),且光子特性一致(抗幹擾性好),所以是測量距離的理想介質。當發射源向目標物體發射光束,光束反射之後被傳感器接收,依據這期間的時間差,就可以計算出同目標物體之間的距離,這就是飛行時間測距法(Time of Flight,簡稱ToF)。


這便是雷射雷達的基本原理,簡單來說,一個雷射發射器和一個接收傳感器,就組成了雷射雷達的基本結構。同世界上眾多尖端科技一樣,雷射雷達最初也是應用於軍事領域。在1961年,休斯飛機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類似於雷射雷達的系統,用於追蹤衛星。隨著技術發展成熟,雷射雷達如今被應用於各種領域的測量勘探工作,從研究大氣成分、地質結構到全新的iPad Pro,以及我們將要重點講述的自動駕駛。


Q2:裝在汽車上的雷射雷達有啥不一樣?

雖然前路漫漫,但是如今業界都對自動駕駛時代充滿了憧憬。對於自動駕駛的主體——汽車來說,如何像駕駛員一樣,或者比駕駛員對周圍的環境有更準確全面的認知,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前提條件。而雷射雷達精準測量的優勢,在目前來說是實現自動駕駛的不二選擇。根據雷射測距的原理,一束雷射理論上可以測量到一個點的距離,但是自動駕駛車輛需要對周圍環境進行全方位的感知,如果讓這束雷射旋轉起來,就可以實現對周圍環境的360°測量,而一束雷射旋轉之後,得到的是雷達與周圍一條線之間的距離。


【雷射雷達基本工作原理】

汽車如果需要對周圍的環境有更加全面立體的感知,僅僅得到一條「線」的數據顯然是不夠的。在此基礎上,在雷達中集成更多的雷射器,從不同角度發射測量光線,就能夠實現對周圍物體更加全面而細膩的掃描,能夠讓車輛對周圍事物形成一個精準的三維感知。對於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而言,有多少個雷射發射器,就代表了這是多少「線」的雷射雷達,雷射雷達的線數越多,對周圍環境的測量就越全面,當然成本也是隨之飆升。下面我們以國內雷射雷達的代表企業禾賽科技的產品為例,做一個更加直觀的解析。


 



【車載雷射雷達實現了對周圍環境全面立體的精準探測】

相比在其他領域使用的雷射雷達,自動駕駛對於所使用的車載雷射雷達無疑有著更為苛刻的要求:作為無人車的「眼睛」,性命攸關的它不容許有絲毫的差錯,因此車載雷射雷達必須達到



車載雷射雷達有如此多的苛刻要求,所以是一項技術壁壘非常高的高科技產業。雖然目前市場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對於未來而言,雷射雷達技術是通往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所以無論主機廠還是各大零部件供應商對其都是趨之若鶩。

相關焦點

  • 關於雷射雷達的 11 個謠言,你不得不知
    >雷鋒網按:雷射雷達目前已經成為了自動駕駛的關鍵傳感器之一,市面上也出現了多種產品選擇,但關於雷射雷達,一直流傳著一些說法,但非專業人士對這些說法一時難以辨別,本文梳理了11個關於雷射雷達的「謠言」,將帶讀者一探究竟。
  • 馬斯克PK中國新造車勢力:雷射雷達到底是啥?
    近日,小鵬汽車對外宣稱將從2021年生產的車型開始升級其自動駕駛軟體和硬體系統,採用雷射雷達技術提高性能。目前,小鵬 P7全車搭載 31 個自動駕駛傳感器,蔚來將在此基礎上增加雷射雷達作為安全冗餘,「打造史上最強的硬體冗餘設計」。量產雷射雷達上車已經成為自動駕駛的新戰局。
  • 自動駕駛的未來,是雷射雷達還是視覺識別?
    首先我們來看看特斯拉跟雷射雷達還有計算機視覺識別的軼聞。 在特斯拉CEO馬斯克眼中,雷射雷達是一種落後的東西,他在2019年4月曾經說過:「雷射雷達和高精度地圖都是自動駕駛中錯誤的解決方案, 只會減慢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速度。如果你只是在限制區域行駛, 那也不能叫做自動駕駛。」
  • 雷射雷達最全分類!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雷射雷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機器人、無人駕駛、無人車等領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有需求必然會有市場,隨著雷射雷達需求的不斷增大,雷射雷達的種類也變得琳琅滿目,按照使用功能、探測方式、載荷平臺等雷射雷達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 機械雷射雷達群雄鏖戰,固態雷射雷達硝煙再起
    據了解,目前國外知名雷射雷達公司包括 Velodyne、IBEO、Quanergy、Innoviz 等,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此前也宣布進入雷射雷達市場,推出新型遠程LIDAR。 但「固態雷射雷達」的概念反而越來越熱。在這方面,國內外公司都展開了積極的較量。 傳統機械式雷射雷達代表,如美國的Velodyne、國內的速騰、禾賽,也在向固態方向布局規劃。以色列的Innoviz、國內的一徑科技,更是從創立之初就堅定走固態MEMS路線,都已經推出了車規級產品,甚至已經開始出貨並拿下一些客戶。
  • 未來雷射雷達到底長啥樣
    需要注意的是,可用的雷射雷達解決方案必須滿足以下五個關鍵指標:探測距離:200-300 米。解析度:空間解析度 0.1-0.2 度。售價:想要大規模普及雷射雷達產品,售價必須降至百元級別(美元)。它們可以在不大幅改動現有車輛外觀的情況下完成雷射雷達的整合,如果用了傳統機械式雷射雷達,車輛會美感頓失,成為四不像的怪胎。有了最新的微動技術,雷射雷達的探測範圍還能輕鬆超越 200 米。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應用來說,這是個相當關鍵的裡程碑。
  • 不但傷眼還幹擾攝像頭,900納米雷射雷達也有原罪?
    當我們談論自動駕駛安全時,很少有人提到人眼安全。何為人眼安全?這兩者有什麼關係?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心生疑問。不過在自動駕駛汽車全面部署前,這個問題必須得解決。作為許多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部件,雷射雷達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自動駕駛「半壁江山」。不過,它可不只是在車頂上旋轉的雷射碟,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會傷害路人的眼睛,而且是永久性的。
  • 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
    此外,在附近有多個ToF雷射雷達同時工作時,ToF系統可能會由於從其他雷射雷達系統接收到的脈衝幹擾而完全無法工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些ToF雷射雷達供應商開始通過將發射信號分成多個脈衝來引入編碼技術。但是,測距性能與系統的峰值功率成正比,將可用能量分成多個脈衝會導致測距性能的下降。
  • 雷射雷達: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在今年廣州車展期間,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為的雷射雷達已經成為車企搶購的爆品,並考慮在近期做一個雷射雷達產品的整體發布。為何馬斯克要因為雷射雷達打口水仗,為何巨頭們紛紛盯著雷射雷達?這都要從汽車的智能駕駛說起。
  • 科學家將光孤子應用於雷射雷達,無人汽車的「黑暗之眼」將更明亮
    5月14日,最新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封面發表名為《視線》的文章,介紹了怎樣讓智能汽車的「黑暗之眼」更亮的研究成果。01「黑暗之眼」大家知道,雷射雷達是現代機器人技術和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雷射雷達利用雷射照射物體,然後通過測量反射脈衝計算出物體的距離和速度,補充了相機和普通雷達的缺陷,可以在黑暗中充當車輛的眼睛,被稱為智能汽車的「黑暗之眼」。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在自動駕駛「跨越式」的演變歷程中,機械式雷達率先發展起來,經過不斷迭代,目 前機械式雷射雷達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同時高線束的機械式雷射雷達能夠獲得更高的分 辨率與測距距離,所以其目前會獲得高級自動駕駛商的青睞。 但使用傳統的機械式雷射雷達,也要面臨高昂的裝車成本問題,和產品低穩定性帶來 的安全風險和維護成本。目前僅有法雷奧的一款 4 線機械式雷射雷達實現了車規級的量產 搭載。
  • 毫米波雷達進入成像時代,低線束雷射雷達危險了!
    毫米波雷達以較低的成本、較早上車的發展歷程和ADAS系統標配的身份迎來新的技術發展浪潮,成為各國企業追逐的產業新高地。 即日起,車東西推出自動駕駛產業系列報導之毫米波雷達專輯,將以行業趨勢拆解分析、行業大咖深度對話、創業公司追蹤報導等角度,全景掃描產業現狀,解讀未來大勢,本文為毫米波雷達專輯之一。
  • 雷射雷達真的可以灼燒相機的影像感測器嗎?
    不料手上價值2000美元的索尼相機被雷射雷達灼傷。雷射雷達真的可以灼燒相機的影像感測器嗎?文遠知行的工程師為我們作了解答。上述事件背景是某工程師拍攝一家企業推出的1550nm波段的雷射雷達,後來發現相機損壞出現壞點, 而官方給的說明是相機CMOS的敏感度是眼球的1000倍。也就是說,他不排除是旗下雷射雷達把相機CMOS灼燒了。
  • 一文看懂雷射雷達
    ,因為固態雷射雷達可以很好的解決機械式雷射雷達面臨的物料成本高+量產成本高的問題。,基於 MEMS 方式的固態雷射雷達是最有希望快速落地的成熟方案,OPA 與 Flash 則是明日之星。Livox Tele-15 在 905 納米波段下,能夠做到人眼安全且同時達到 500 米(反射率為 80%)探測距離,可以讓自動駕駛汽車看得更遠。Horizon 和 Tele-15 的產品組合構成一套完整的雷射雷達解決方案。
  • 200線純固態雷射雷達將實現百美元級量產
    在雷射雷達領域,機械式雷射雷達研發最早,技術最成熟,雖然目前是市場中的主力產品,但其性能穩定性和可靠性依然頻頻被諸多行業人士詬病。 眾所周知,雷射雷達對於量產良率的考量要求非常之高。對於機械式雷射雷達來講,雷達線束越高,產品的良率也會不可避免地變差。
  • 雷射雷達如何降價百倍走向普及【附PPT】
    是被浪潮吞沒,還是屹立於浪潮之巔?如何摘得「人工智慧項目之母」桂冠,用智能代替雙手掌控車輛?從9月14日起,智東西重磅推出9堂自動駕駛系列課。9位實戰派導師將為大家奉獻超過810分鐘的系統講解和深度互動,完成對 33個知識點的專業拆解,和你一起建立未來汽車的知識壁壘。第5課為鐳神智能創始人胡小波講解,主題為《雷射雷達在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中的應用》。
  • 感知未來世界,雷射雷達市場掃描 沙利文發布《全球雷射雷達行業...
    近日,全球著名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簡稱「沙利文」)發布《全球雷射雷達行業獨立市場研究報告》。該報告詳盡分析了雷射雷達所屬行業及分類,主要應用領域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
  • 自動駕駛市場火熱,雷射雷達走俏,可斷貨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
    缺貨據雷鋒網了解,現在想採購到雷射雷達,至少需要等半年以上。而在一年以前,下訂單幾周後,客戶就能收到貨。雷射雷達製造商 Velodyne 的數據顯示,近期雷射雷達的需求量大幅上漲,這是造成產品缺貨的罪魁禍首,市場潛力的釋放也吸引了許多公司加入雷射雷達的製造大軍。
  • 潮科技|或於ToF「剛正面」,FMCW會是雷射雷達的未來方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麥姆斯諮詢殷飛,原文題目《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據麥姆斯諮詢介紹,雷射雷達(LiDAR)是一種利用雷射來測量物體之間距離的遙感方法。
  • 你見過嗎?日照上空這條「綠色雷射」!原來是做雷射雷達走航監測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有沒有見過晚上日照上空放射的這條綠色「雷射」很多小夥伴好奇這是什麼「秘密武器」?是做什麼用的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下吧!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雷射雷達走航車▼雷達掃描▼精準掌握汙染源分布這輛環境監測走航車,外觀上與常規監測車沒多大區別,車頂部安裝有形狀不一樣的「耳朵」和「眼睛」,那是空氣監測雷達及攝像機等,車內裝著它的「大腦」,設備眾多,還有顯示屏,工作人員在車裡可即時了解當下監測數據和進行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