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我國實現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精確探測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安徽光機所熊偉研究員課題組,研究的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甚高光譜探測技術,對提升我國大氣環境立體探測技術水平,把握全球氣候變化、提高氣象氣候觀測水平、掌握大氣環境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工作以「中高層大氣OH自由基超分辨空間外差光譜儀」為題,作為封面文章日前發表在《光學學報》。
-
熊偉:讓光衝破大氣環境監測的迷霧
那就是,它將大氣監測和陸地監測功能融為一體,這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此外,它還填補了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汙染氣體的空白,可以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
-
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驗收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技術暨業務試運行驗收。該系統與目前正在研發的鈉螢光都卜勒雷射雷達系統相結合,首次在南極地區利用雷射雷達系統實現極區大氣準全高程地基同步觀測,為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資料,為我國開展極區大氣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提供了關鍵技術與裝備。
-
一文了解化學電離質譜如何測量大氣環境中OH自由基
其中·OH自由基是大氣化學中最活躍的氧化劑,能與大氣中絕大多數組分發生化學反應。(LIF),自其被提出以來,已經廣泛應用於自由基的檢測,成為測量大氣自由基的有效方法之一。正常工作時,FAGE利用特定波長的雷射束,使低能級的·OH自由基發生躍遷,通過檢測其從高能級回落過程中產生的螢光,從而實現對於·OH自由基濃度的測量。
-
利用微納衛星探測熱層大氣密度
微納衛星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小型化、低成本的衛星研發技術,APOD衛星項目首次將該技術應用於空間環境探測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這將為我國利用微納衛星開展空間環境組網探測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鑑。
-
武大向中高層大氣伸出「望遠鏡」填補我國空白
武大向中高層大氣伸出「望遠鏡」填補我國空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1日 23:27 來源: 來源:湖北日報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韓曉玲、通訊員王懷民、趙華成)憑藉著自主研製、國際領先的觀測設備,武大6年來致力大氣遙感觀測,獲取大量關於中高層大氣的第一手數據,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
【大學】量子雷射雷達:俯瞰全球中高層大氣的「眼睛」
這兩束光是用來探測中高層大氣的。擺在光學平臺上的設備就是雷射器,這樣發出去的雷射出去以後,就是大家剛才看到的那兩束靚麗的直插雲霄的綠光。 什麼是中高層大氣? 中高層大氣是什麼?我們在地表面看到很多海洋,波濤洶湧。
-
我國高分五號衛星發射成功 可探測大氣汙染物
李志勇 攝軍報記者太原5月9日電(邱學雷、李瀟帆、記者鄒維榮)2018年5月9日0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高空大氣與量子雷達 | 竇賢康
換句話說,我們無法通過反射回來的電磁波來了解這個地區的大氣狀態。這就是過去中高層大氣領域遇到的問題。為什麼要探測高空大氣?過去我們對高空大氣關心的比較少,大家如果去看空間物理,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一點:有兩個區域,我們研究的不是太清楚。
-
高空大氣與量子雷達 | 竇賢康院士
換句話說,我們無法通過反射回來的電磁波來了解這個地區的大氣狀態。這就是過去中高層大氣領域遇到的問題。為什麼要探測高空大氣?過去我們對高空大氣關心的比較少,大家如果去看空間物理,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一點:有兩個區域,我們研究的不是太清楚。
-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②:對我國及周邊大氣垂直探測僅需1小時
搶先看風四郎的那些獨門絕技:千裡眼:搭載迄今為止我國最先進的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在赤道上方約35800公裡處,可獲得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大氣CT機:搭載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幹涉式紅外探測儀,1個小時便能完成一次對我國及周邊區域大氣的垂直探測。
-
天有可測風雲——掩星探測技術
掩星探測數據一般分成4級,即0、1、2和3級。0級數據是指衛星下載的掩星相位和定位文件。1級數據是指從觀測的相位時延,扣除高軌導航衛星和低軌接收衛星位置和鐘差得到的相位時延。2級數據是指從1級數據反演得到的電波彎曲角和折射率數據。3級數據就是從2級數據反演得到大氣溫度、壓力、密度等大氣參數。
-
Nature Geoscience雜誌報導北大在對流層OH自由基化學方面的最新...
對對流層大氣氧化能力普遍規律的認識,是理解區域臭氧和灰霾汙染以及全球碳氮循環和輻射收支等重大環境問題的理論基礎。OH自由基化學作為對流層大氣氧化能力的主要構成部分,其反應機理研究一直是國際大氣化學研究的熱點與前沿。
-
已經邁向深空的我們,為什麼還要研究高空大氣
太陽系裡的探測活動熱熱鬧鬧的開展著,我國的太空飛行器也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先後到訪火星和月球,甚至帶回了 「土特產」。地面上的觀測活動也碩果纍纍,「中國天眼 FAST」迎來了服役的第 4 個年頭,迄今發現脈衝星超 240 顆,產出高水平論文 40 餘篇,不少報導都用 「井噴」一次來形容中國天眼的高效率。
-
我國首次實現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
用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在國際上尚屬首次。高分五號於2018年5月9日成功發射,是國內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可實現多種觀測數據融合應用,為中國環境監測、資源勘查、防災減災等行業提供高質量、高可靠的高光譜數據,在中國高光譜解析度遙感衛星應用方面具有示範作用。
-
我國制定空間探測時間表 2030年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我國制定空間探測時間表 2030年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科技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12日 12:14 A-A+ ,制定了我國未來20年空間探測發展戰略。 此次制定的發展戰略中,形成了以深空探測、機器人和載人月球探測為主線的發展戰略,路線圖及重大航天工程建議。其中,在月球探測方面,我國目前正在推進探月工程的第三步,即在明年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
劉彤傑:我國已具備實施深空探測能力 火星探測一次實現「繞著巡」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一次次的嫦娥奔月 讓中國人更進一步 認識了這個朝夕相見的天體 ——月球 相比於探月 奔火任務道阻且長 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火星 這個紅色的星球 我們充滿了嚮往 但也有很多未知等待被發現 天問一號順利啟程 拉開了我國行星探測大幕
-
劉彤傑:我國已具備實施深空探測能力 火星探測一次實現「繞著巡」
央視新聞客戶端】;一次次的嫦娥奔月 讓中國人更進一步 認識了這個朝夕相見的天體 ——月球 相比於探月 奔火任務道阻且長 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火星 這個紅色的星球 我們充滿了嚮往 但也有很多未知等待被發現 天問一號順利啟程 拉開了我國行星探測大幕
-
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OH自由基與不飽和醇的大氣化學...
近期,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張為俊研究員課題組在OH自由基與C6不飽和醇的大氣化學反應過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C6不飽和醇,以葉醇為代表,是大氣中一類非常重要的生物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BVOCs)。它們的大氣氧化反應可以導致臭氧和二次有機氣溶膠的生成,從而對大氣環境產生影響。近些年來,外界環境和氣候條件的變化,比如臭氧濃度升高、全球變暖等,進一步刺激這一類物質大量排放,使得這種影響變得越來越重要。
-
《科學大家》專欄|已經邁向深空的我們,為什麼還要研究高空大氣?
太陽系裡的探測活動熱熱鬧鬧的開展著,我國的太空飛行器也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先後到訪火星和月球,甚至帶回了「土特產」。地面上的觀測活動也碩果纍纍,「中國天眼FAST」迎來了服役的第4個年頭,迄今發現脈衝星超240顆,產出高水平論文40餘篇,不少報導都用「井噴」一次來形容中國天眼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