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捲武漢乃至全國,其潛伏期長,早期臨床症狀不典型,但具傳染性,流行病學史不易確定。隨著春運返工潮的來臨,流行病學史不確定因素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又面臨巨大挑戰。
新冠感染確診靠病毒核酸檢測,雖特異性強,但因標本採集等因素,往往臨床敏感性差,而且目前試劑盒不足,基層醫院診斷條件有限。
根據目前經驗,肺部影像表現常早於臨床症狀,因此,影像學檢查在臨床分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0年1月27日,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影像學方面針對的是疾病的影像進展表現: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GGO、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雖較簡捷,但對就診病例疑似度分層和分流的可操作性較低,在實施過程中給影像醫生帶來不少困惑。
倫琴醫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工作小組審定的本分流指南(第一版)針對疑似指數高於三星的患者,雙肺病變的侵犯面積和臨床分型,以實用性為出發點,為患者的分流和治療提供參考。
本影像診斷分流指南制定宗旨:
1.最大限度快速分流就診病例的診治;
2.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
3.最大限度有效發現感染病例,早診早治。
結合臨床及流行病史,影像診斷快捷分流參考如下:
肺部病變>2/3,臨床症狀重
▲男,40歲,流行病史陽性,危重型病例,發病15天CT示雙側肺葉,肺段的瀰漫的實變,病變範圍大於2/3。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入住ICU病房。
肺部病變>2/3,臨床症狀輕
▲男,44歲,流行病學史陽性,普通型病例,CT示雙肺瀰漫的GGO伴部分實變,範圍超過2/3。病毒核酸檢測陽性,隔離治療。
肺部病變1/3-2/3,臨床症狀重
▲女,56歲,流行病學史陽性,重型病例,CT示雙側肺段內的磨玻璃改變伴實變,雙肺病變範圍約1/3-2/3。病毒核酸檢測陽性,隔離治療。
▲四天後,CT示雙側肺段內的GGO,實變部分吸收。
肺部病變1/3-2/3,臨床症狀輕
▲男,46歲,流行病學史陽性,普通型病例,CT示雙肺彌散GGO及實變影,範圍約1/3-2/3。病毒核酸檢測陽性,隔離治療。
肺部病變<1/3,臨床症狀輕
▲男,20歲,流行病學史陽性,普通型病例,CT示右下肺葉底部單發片狀實變影,周圍見磨玻璃影,範圍小於1/3。重度疑似,但首次病毒核酸檢測陰性,隔離觀察。
▲三天後,CT示雙肺病變進展,見多發實變影伴磨玻璃影,雙肺病變範圍約1/3-2/3。複查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肺部病變<1/3,臨床症狀輕
▲女,22歲,流行病學史陽性,發熱一天,CT檢查結果陰性,中度疑似,單間隔離。
▲四天後,CT示肺部病灶逐步顯示,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肺部病變<1/3,臨床症狀輕
▲女,44歲,流行病學史陰性,一周前吹風后出現咽痛,發熱,CT示雙肺病變浸潤/實變範圍小於1/3,中度疑似,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本指南由倫琴醫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工作小組審定
參考文獻
[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國家衛生健康委.2020年1月27日
[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診斷指南.中放傳染病放射學專委會.2020年1月30日
[3]Clinicalfeaturesofpatientsinfectedwith2019novelcoronavirusinWuhan,China.Lancet.2020.1.24
[4]武漢19-nCoV肺炎影像學表現初探.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微信版.2020年1月23日
[5]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影像學表現-階段性總結.天津市醫學影像質量控制中心.微信版.2020年1月30日
[6]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定量評估方法.重慶市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專家組.微信版.2020年1月31日
[7]易被忽視的疑似2019-nCoV病毒性肺炎.武漢市中心醫院.微信版.2020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