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合併肝臟損傷的預防及診療方案指南與規範》發布!

2020-12-05 騰訊網

由於COVID-19為新發傳染病,有關其合併肝損傷的報導多來自觀察性臨床研究,大多對基礎肝臟疾病、臨床用藥等相關因素描述不祥,目前在其定義、發生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尚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合併肝臟損傷的預防及診療方案指南與規範》主要目的是為臨床醫生積極預防、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本病相關肝損傷提供幫助。

診斷

對於COVID-19合併肝損傷的診斷,應根據肝臟生物化指標區分其嚴重程度,以及時識別出嚴重肝損傷和急性肝衰竭。在COVID-19患者中往往存在多種可能導致肝損傷的因素,應通過仔細全面的臨床分析,儘可能分清主次,以便於給予有針對性的治療。

1 COVID-19相關的急性肝損傷

ALT或AST≥3×ULN,或總膽紅素≥2×ULN,且在排除其他器官組織來源的轉氨酶增高的前提下,可考慮COVID-19合併肝損傷。

2 COVID-19相關的急性肝衰竭

以膽紅素升高(>10×ULN)和PTA下降(

3 低氧性肝炎

在有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休克等的患者中,血清轉氨酶在發病後12~48 h內急劇升高,可超過20×ULN,恢復有效血容量和有效灌注或改善呼吸功能後1~2周內可降至正常。其診斷需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肝損傷。

4 基礎肝臟疾病加重

有慢性B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NAFLD、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基礎肝病者,有可能在合併COVID-19時加重。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有可能因為停藥出現病毒反彈而導致肝臟損傷;在沒有接受抗HBV治療的情況下,大劑量應用激素也可能激活HBV複製。各種原因的肝硬化患者有可能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加重甚至發生失代償,失代償肝硬化患者也有可能進一步加重。應該結合病史及有關檢查,在有肝臟生化學異常的患者中有針對性地檢測相應指標進行鑑別診斷。

5 藥物性肝損傷

不同藥物引起肝損傷的發生率不同,但其發生率隨藥物種類增多而增高。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是排他性診斷,需要結合病史及相關檢查排除其他肝臟疾病,再通過因果關係評估來確定肝損傷與可疑藥物的相關程度。請按照2015年版《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進行診斷。

COVID-19合併肝損傷的預防

(1)積極治療COVID-19,不建議預防性應用保肝降酶藥。

(2)合理治療基礎肝臟疾病。如慢性B型肝炎患者接受長期抗病毒治療者,不可停藥;需要用激素治療者,宜同時接受高效低耐藥抗B型肝炎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或丙酚替諾福韋)抑制HBV複製從而預防HBV複製再活動或B型肝炎發作。對有任何原因所致肝硬化特別是失代償期肝硬化的患者,應注意其相應的基礎治療。

(3)適度精簡治療藥物。用藥不宜種類過多、劑量過大、時間過長,以減少發生藥物性肝損傷的風險。

(4)監測肝臟相關生化指標。對於所有COVID-19患者,均應監測肝臟相關生化學指標,如ALT、AST、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白蛋白、PTA或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等,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肝損傷。

COVID-19合併肝損傷的治療

對於 COVID-19合併肝損傷的治療,首要的和基本的治療是針對原發病COVID-19的治療,根據具體病情給予合理的氧療、抗新型冠狀病毒治療、抗細菌和真菌感染治療及對症支持治療等。同時,應結合肝臟及其他器官損傷分級,給予綜合治療。其中,針對肝損傷的治療建議如下:

1 輕度肝臟生化學異常者

目前並無證據顯示使用抗炎保肝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後。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炎保肝藥物。

2 急性肝損傷者

應儘可能分析判斷其可能的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同時密切監測ALT、AST、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白蛋白、PTA(INR),以及時識別急性肝衰竭的發生。可以酌情選用成分相對清楚、作用機制相對明確、質量控制規範可靠的具有抗炎、保肝、退黃作用的保肝類藥物,但其種類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2種)。對於診斷為低氧性肝炎者,應加強呼吸和循環支持。對於懷疑藥物性肝損傷者,應考慮停用或減量應用可疑藥物,具體請參照2015年版《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處理。

3 對於急性肝衰竭患者

加強病情監護,積極給予對症、支持治療,推薦腸內營養,糾正低蛋白血症;病因明確者,應積極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具體請參照我國《肝衰竭診治指南(2018年版)》處理。

以上內容摘自: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合併肝臟損傷的預防及診療方案[J]. 臨床肝膽病雜誌, 2020, 36(4): 754-757.

相關焦點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發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發布 關注中金在線: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發布
    人民網北京3月4日電(王國菁) 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官網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國家衛健委表示,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在對前期醫療救治工作進行分析、研判、總結的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完善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全文。
  •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八版來了|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再次迎來修改,目前進入第八版。來源|國家衛健委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再次迎來修改,目前進入第八版。據了解,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在總結前期新冠肺炎診療經驗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診療指南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八版來了|細胞|新型冠狀病毒|新型...
    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再次迎來修改,目前進入第八版。來源|國家衛健委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再次迎來修改,目前進入第八版。據了解,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在總結前期新冠肺炎診療經驗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診療指南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2002年3月4日,時隔兩周,國家衛建委再次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在對前期醫療救治工作進行分析、研判、總結的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 國家衛健委今天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3版)來了!
    最新版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 2019 年 12 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了多例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現已證實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 武漢同濟醫院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解說】2019年12月底以來,湖北省武漢市及全國其他地區陸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根據包括同濟醫院在內的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診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發布:接觸被汙染物品也可感染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2020年8月19日消息,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在總結前期新冠肺炎診療經驗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診療指南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中醫方案已更新!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77 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部門: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出爐
    2019年12月底以來,湖北省武漢市及全國其他地區陸續出現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究竟有什麼症狀,如何檢測,如何確認,如何治療,怎樣做好個人防護,出院後需要注意什麼?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專家組迅速反應,根據包括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在內的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診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 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
    截至 1 月 22 日 19 時 20 分,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 473 例,疑似 137 例,治癒 25 例,死亡 9 例。據悉,國家衛健委辦公廳近日向各地衛健委下發《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以下為丁香園整理方案原文,供大家參考。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為做好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機構的組織協調,完善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控制疫情傳播,降低病死率,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甲類管理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建議指南(標準版)│...
    2019-nCoV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以及WHO的2019-nCoV感染肺炎指南。 (3)本次疫情一手資料的收集與匯總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過程中共篩查11500例,疑似276例,明確診斷170例(其中危重患者33例)(截至2020年1月29日24:00)。在此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診療經驗,整理病例170份,可以以專家證據(ExpertEvidence)的形式成為指南重要證據資料。
  • 倫琴醫療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分流指南(第一版)》
    點擊查看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捲武漢乃至全國,其潛伏期長,早期臨床症狀不典型,但具傳染性,流行病學史不易確定。隨著春運返工潮的來臨,流行病學史不確定因素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又面臨巨大挑戰。
  •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八版來了
    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再次迎來修改,目前進入第八版。 來源|國家衛健委 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再次迎來修改,目前進入第八版。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方案與感染防控專家...
    本刊訊2月2日,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傳染病影像技術專業委員會專家共識協作組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方案與感染防控專家共識
  • 武漢同濟、武漢協和發布診療指南,不排除醫務人員通過手機染病
    ,武漢同濟與武漢協和兩家醫院同時公布快速診療指南,健識局整理了其中幾大要點,供大家參考。 同濟醫院感染科主任寧琴介紹,從臨床表現來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起病以發熱為主要表現,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症狀少見。 同時,《指南》也提到,早期患者可以不發熱,僅有畏寒和呼吸道症狀,但 CT 會顯示局限性磨玻璃片狀影。
  • 第四版診療方案公布: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
    新京報快訊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通知。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
    2020年2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同時作為附件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第四版)。為指導各級疾控部門和其他相關機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室檢測工作,特制定本技術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紹目前已經比較成熟、易於實施的核酸檢測方法。
  • 闢謠手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謠言大匯總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疫情發生以來,各類信息鋪天蓋地,一些謠言也在網上蔓延擴散,幹擾防疫大局。請大家積極闢謠,謹防別有用心者給防疫工作添亂。謠言六:新冠病毒可以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在國家衛健委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顯示,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通過接觸傳播。並沒有提到蟲媒傳播(蚊蟲叮咬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