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順:瀕危物種華北豹種群不斷擴大 4年產37隻幼崽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圖為科學監測拍攝到的豹子。和順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新網晉中11月18日電 (李庭耀)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地處太行山與太嶽山交匯區,生物多樣性完整豐富,是太行山華北豹的關鍵種源地。記者18日從和順縣融媒體中心獲悉,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當地華北豹種群不斷擴大,從2016年至今,已監測到11隻母豹累計19次繁殖事件,產下37隻幼崽。

華北豹是金錢豹亞種中唯一生存於中國的種類,因此又叫「中國豹」,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和順縣華北豹種群不斷擴大,從2016年至今,已監測到11隻母豹累計19次繁殖事件,產下37隻幼崽。和順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和順縣位於山西省東部邊陲,太行山與太嶽山在此交匯,華北山地的鳥獸擴散遷徙多以此為關鍵廊道。該縣林木分布廣泛、種類繁多,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有華北豹、黑鸛、褐馬雞、東方白鸛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近3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和順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從2013年起,野生動物保護組織貓盟與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在山西鐵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區域內,展開了一系列針對華北豹及華北森林生態系統的持續性科學監測。

和順縣林木分布廣泛、種類繁多,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有華北豹、黑鸛、褐馬雞、東方白鸛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順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和順明確「生態立縣」。2013年,和順縣委、縣政府在西部劃定了約佔全縣面積一半的地域,成立「和順縣西部生態功能保護區」,在該區域內不搞汙染性工礦企業、避免大規模開發,為華北豹的核心棲息地加上「安全網」。

此外,和順縣引入公益組織和社會力量,山西省華北豹棲息地保護院士工作站、針對華北豹保護的巡護隊「老豹子隊」、和順縣生態保護協會、貓盟等助力生態保護。從2016年起,和順縣將「豹吃牛」生態補償費用列入每年的財政預算。

持續的科學監測顯示,和順縣頂級物種華北豹種群不斷擴大,近5年已累計識別出89隻華北豹成年個體。和順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和順縣生態保護協會會長楊曉東表示,在多管齊下的綜合防護下,和順縣已成為華北豹的重要種群棲息地和繁殖地。持續的科學監測顯示,和順縣頂級物種華北豹種群不斷擴大,近5年已累計識別出89隻華北豹成年個體,近4年已有11隻母豹產下37隻幼崽。

下一步,和順縣還將繼續奠定和擴大現有的保護基礎,維繫和順縣華北豹種群的穩定和棲息地的完整,為太行山華北豹種群的繁育和擴大創造條件。(完)

相關焦點

  • 山西和順:瀕危物種華北豹4年產37隻幼崽
    【解說】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地處太行山與太嶽山交匯區,生物多樣性完整豐富,是太行山華北豹的關鍵種源地。11月21日,記者從和順縣融媒體中心獲悉,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當地華北豹種群不斷擴大。從2016年至今,已監測到11隻母豹累計19次繁殖事件,產下37隻幼崽。  華北豹是金錢豹亞種中唯一生存於中國的種類,因此又叫「中國豹」。
  • 陝西子午嶺拍攝到野生華北豹攜幼崽整體影像
    近日,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槐樹莊站的工作人員在野外視頻收集時,再次發現紅外攝像儀拍攝到了野生華北豹母豹與幼崽的珍貴影像。全身遍布黑褐色花斑,似古代銅錢形狀,從鏡頭前一閃而過的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華北豹,身後緊跟的是蹣跚學步華北豹幼崽。這是動物保護人員進行野外視頻收集時發現的珍貴視頻。
  • 華北豹:在子午嶺悄然壯大—新聞—科學網
    其中,華北豹有時又被稱作中國豹,因為它是全球9個豹亞種中唯一一種生活在中國的亞種。華北豹在中國的歷史分布非常廣泛,根據《中國獸類野外手冊》的描述,華北豹分布於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北部及西北部、寧夏和甘肅等,可能還見於河南北部、內蒙古中部和四川北部等。 但一直以來,關於中國豹數量、分布等信息始終是空白,物種的瀕危等級也只能基於少數專家的經驗推斷給出。
  • 延安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種群,為何是這一區域?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對外發布重要科學發現:通過長期野外觀測,在延安的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種群,同時證實陝西省子午嶺林區和山西太行山林區分布著華北豹重要種群。僅過去的一年內,研究者就在以陝西延安子午嶺林區的800平方公裡核心調查區域內,共計拍攝到華北豹個體數量達到至少28隻。
  • 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野生華北豹攜幼崽珍貴影像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黨璽 杜扶陽)近日,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槐樹莊站的工作人員,在收集野外視頻時再次發現了紅外攝像儀拍攝到的野生華北豹母豹與幼崽的珍貴影像從紅外相機前一閃而過的,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華北豹,身後緊跟的是華北豹幼崽,這是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進行野外視頻收集時發現的珍貴視頻。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榆林保護站站長陳國強 :「發現這豹子視頻,大家都比較激動,比較稀罕,豹子在咱們保護區是頂端食物鏈,比原來生態空間、生態環境是越來越好,我們搞這項保護工作,大家付出還是很值得的。」
  • 中國特有華北豹迄今最大野生種群被發現
    據澎湃新聞6月6日消息,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對外發布,根據該中心長期監測顯示,證實我國陝西省子午嶺林區和山西省太行林區分布著重要的華北豹野生種群。其中,延安的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野生種群。
  • 4隻高地虎幼崽亮相,野外僅剩幾十隻,與家貓雜交致其功能性滅絕
    據估計,現在野生蘇格蘭野貓的數量僅剩下幾十隻,是最瀕危的貓科動物亞種之一。獵殺早已不再是蘇格蘭野貓的主要威脅,但近些年來它們卻面臨著新的威脅——和家貓之間的雜交。野貓和家貓雖然屬於兩個物種,但兩者之間的生殖隔離並不嚴重,它們依然可以交配並產生後代。
  • 我國發現迄今最大華北豹種群 黃土高原脆弱生態開始恢復
    ,在這800平方公裡我們發現了至少有28隻華北豹的個體,目前這個密度是中國境內最高的。  專家介紹說,華北豹是華北地區森林生態系統的頂端物種,只有其生存的生態系統和食物鏈恢復到良好狀況,才能支撐豹種群的有效繁衍和發展。
  • 斑海豹產子期100隻幼崽遭盜獵,37隻死亡
    來自環保公益組織中國生物多樣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消息,2019年春節期間,遼寧大連長興島100頭斑海豹幼崽在遼東灣北部自然繁殖區被陸續偷走,目前已有共計37隻斑海豹幼崽死亡。100隻斑海豹幼崽被盜 37隻受驚死亡2月11日,有群眾舉報在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老虎屯鎮一處養殖場內發現大量斑海豹幼崽,大連長興島公安民警接警後在瓦房店老虎屯查獲100頭被偷盜藏匿於此的斑海豹,被發現時已有29頭斑海豹幼崽受驚而死。據舉報志願者介紹,後來又有8隻死亡,目前已有共計37隻斑海豹幼崽死亡。
  • 「豹」告您:「在和順」——-我們的幸福時光
    特別是我的家園——馬坊鄉位於和順西北,面積432平方公裡,是生態植被最好的一個鄉,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0.2%,這裡生活著的野生動物朋友就有150餘種,進入國家等級保護的小夥伴有3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除了我以外,還生活著黑鸛和褐馬雞。
  • 2019年墨西哥狼數量增至163隻,瀕危物種恢復種群須加大生態補償以...
    1976年,墨西哥狼被列為《華盛頓公約》Ⅰ類瀕危物種。墨西哥狼(學名:Canis lupus baileyi)是灰狼的一個亞種,屬於食物鏈上層的掠食者,通常群體行動。分布於美國西南和墨西哥西北部的崇山群嶺之中。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員。狼具有很好的耐力,適合長途遷移。它們的胸部狹窄,背部與腿強健有力,使它們具備很有效率的機動能力。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華北豹種群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華北豹種群 本報北京6月7日電 (記者趙婀娜)記者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對外發布重要科學發現,通過長期野外觀測,科學家在陝西延安的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種群,同時證實陝西省子午嶺林區和山西太行山林區分布著華北豹重要種群
  • 華南虎:極度瀕危物種之一 野生不到30隻
    1996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十大物種之一。於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在中國存活的圈養華南虎僅為70餘只,正在南非野化的7隻,(雌虎「國泰」,雄虎「虎伍茲」,和雌虎「麥當娜」,以及後從蘇州來的雄虎「327」),還有「國泰」的3隻小幼崽,「麥當娜」的1隻幼崽。國內動物園圈養的華南虎只有60多隻,散布在全國19家城市動物園中。
  • 沒想到這隻倭河馬幼崽是「超級網紅」!
    身材嬌小的倭河馬(學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原產於非洲西部,圖中這隻幼崽不久前出生於澳大利亞,此刻正在水裡咿咿呀呀地鬧騰著
  • 英國遠東豹順利產崽,提升該類瀕危物種數量,全球數量從未過百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物種瀕臨滅絕,這其中,遠東豹就是一種,自從有數據統計以來,這個種族的數量從來沒有過百。日前,從英國埃塞克斯郡傳來好消息,這裡的科爾切斯特動物園內,豹媽媽埃斯拉產下了兩隻遠東豹幼崽。
  • 擁有「北京戶口」的華北豹被發現,科技助力瀕危動物保護
    華北豹,又稱中國豹。 是中國特有的、以華北山區為主要活動區域的大型猛獸,歷史上,北京及周邊也曾是華北豹的重要分布區域之一,由於各種原因,如今它們已經蹤影難覓,被列為世界級瀕危物種。
  • 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喜添新丁達33隻
    9月1日,記者從海南省林業局獲悉,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日前新添一隻幼崽至此,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已恢復到5群共33隻。  海南長臂猿是僅分布於海南島的我國特有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20世紀70年代末海南長臂猿僅剩7隻,其瀕危程度遠超「國寶」大熊貓和朱鹮。  為拯救該物種,1980年海南成立了霸王嶺長臂猿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逐步減少直至停止該區域森林採伐。
  • 雲南發現最大菲氏葉猴種群,數量近400隻,還有多隻金色小猴子
    近日在雲南德宏,就有護林員和自然生態攝影師拍攝到國內最大種群的菲氏葉猴,該種群數量近400隻,其中還有多隻金色小猴子,大約有11隻金色的猴寶寶。    據介紹:本次拍攝到的菲氏葉猴是國內最大種群的菲氏葉猴,在2017年有個統計大概有320隻左右,而該種群每年有20-30隻猴寶寶出生,所以今年該菲氏葉猴種群已接近400多隻。
  • 烏幹達4隻瀕危山地大猩猩遭雷擊身亡,其中一隻懷有身孕
    據美聯社2月10日報導,四隻瀕臨滅絕的烏幹達山地大猩猩近日在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遭到雷擊身亡,其中三隻為成年雌性,一隻為幼崽,更糟糕的是其中一隻雌性猩猩已經懷孕。其中一名在雷擊中喪生的成年雌性大猩猩是一名1歲雄性大猩猩的母親,仍處在母乳餵養期,工作人員會在未來幾天內「密切監測」幼崽和赫瓦族群其他成員的健康狀況。大猩猩醫生在聲明中說:「這起案件雖然極端,但也凸顯了瀕危山地大猩猩種群的脆弱性。」雖然我們知道山地大猩猩的數量在增加,但總數量仍然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