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喜添新丁達33隻

2020-11-22 光明網

  9月1日,記者從海南省林業局獲悉,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日前新添一隻幼崽。至此,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已恢復到5群共33隻。

  海南長臂猿是僅分布於海南島的我國特有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20世紀70年代末海南長臂猿僅剩7隻,其瀕危程度遠超「國寶」大熊貓和朱鹮。

  為拯救該物種,1980年海南成立了霸王嶺長臂猿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逐步減少直至停止該區域森林採伐。自2002年以來,海南每年安排專項經費強化野外巡護看守,指導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籤訂社區共管協議書。2013年起,海南對海南長臂猿實施連續年度監測,及時掌握種群變化動態。海南還開展了海南長臂猿種群遺傳多樣性、食性、調查監測技術等系列研究,多次召開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座談會,會聚全球智慧和力量保護海南長臂猿。2019年,包括霸王嶺在內的海南中部山區七分之一的範圍劃作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這進一步營造了有利於海南長臂猿種群恢復的環境。一系列保護措施讓海南長臂猿得以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

  海南省林業局總工程師周亞東介紹,今年8月18日,中國林科院科研人員通過紅外自動相機,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打炳村東崩嶺監測拍攝到兩隻海南長臂猿同框照片和視頻,且錄到了雄猿的鳴叫聲。經辨認是一雄一雌成年海南長臂猿,證實新形成了E群(第5群),並確定海南長臂猿棲息地已經擴散到距原棲息地霸王嶺分局斧頭嶺10公裡的東崩嶺。

  8月29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監測隊員在白沙縣境內的東崩嶺,進行科研監測時發現E群(第5群)的母猿懷抱一幼崽,並拍攝了照片。經專家鑑定,確認此消息屬實。至此,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已恢復到5群共33隻。

  海南長臂猿是海南熱帶雨林的旗艦性和指示性物種。周亞東說,海南長臂猿喜添幼崽,證明海南熱帶雨林得到較好保護,熱帶雨林等自然生態空間得到擴大,海南長臂猿從中心棲息地向外擴展的生態廊道已初步形成。

  據了解,下一步,海南將加強對海南長臂猿擴散通道、棲息地和生物鏈的保護,繼續開展高新技術應用、智能監測系統科學統籌建設,並加強與國內外相關研究團隊的合作共研。(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曉櫻 陳怡)

[ 責編:袁晴 ]

相關焦點

  • 全球最瀕危靈長類物種海南長臂猿喜添新丁 (1/2)
    全球最瀕危靈長類物種海南長臂猿喜添新丁2) "← →"翻頁 9月1日,海南省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
  • 國內外專家關注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保護現狀
    國內外專家關注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保護現狀 2015-09-23 19:49:58  作為世界四大類人猿之一,海南長臂猿被公認為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是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過程的重要對象。該物種曾廣泛分布於海南全島,但隨著人口增長,熱帶雨林面積減小,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目前海南長臂猿僅有25隻,分為四個家庭群。  《計劃》由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倫敦動物學會、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存委員會等6家國內外機構共同編制。
  • 不足150隻,天行長臂猿成為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
    在2018年8月22日奈洛比舉行的第二十七屆世界靈長類學會大會上,專家們經過嚴謹的討論確定了2018-2020年全球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名錄。近日,該報告首次公開發布。天行長臂猿作為2017年才被定義的新種位列其中,這也是中國本次唯一出現的本土物種。
  • 「人類孤獨的近親」——海南長臂猿喜添加「新丁」
    今天上午,從海南省新聞辦公室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喜添幼猿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海南長臂猿家族第5個家族群中的雌猿誕下一隻幼崽,至此基本確定,這一全球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種群數量增長至5群33隻。
  • 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為?森林驛站11月20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今天11月20日的問題是: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為?三個選項分別是:西黑冠長臂猿、海南黑冠長臂猿、白頰長臂猿,小編這就來告訴大家11月20日的森林驛站小課堂答案。2020年森林驛站11月20日森林小課堂問題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為?
  • 《科學》期刊發表海大團隊文章《全球最瀕危靈長類恢復希望》
    《科學》期刊發表海大團隊文章《全球最瀕危靈長類恢復希望》海南日報海口7月7日訊 (記者陳蔚林 通訊員李布明)日前,海南大學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恢復創新團隊與英國倫敦動物學會動物研究所、IUCN靈長類小猿專家組(SSA)合作成果《Recovery hopes for the world’s rarest primate(全球最瀕危靈長類恢復希望
  • 巴西通過拯救瀕危靈長類動物計劃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2月5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據5日發布的巴西聯邦政府公報,該國環境部通過了一項試圖拯救15種生活在亞馬孫地區的靈長類瀕危動物的行動計劃,即日生效。
  •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陳丹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最新研究: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新華社11月25日消息,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全球10大最瀕危動物 東北虎在列
    以下是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紅色名單中列出的全球十大最瀕危動物,這意味著這些物種隨時都有可能從這個地球上徹底消失,如果沒有人類首要的保護,不把它們從滅絕的邊緣給拉回來的話,它們甚至可能延續不到下一個十年的結束。這十大瀕危動物物種分別是蘇門答臘犀牛、西方灰鯨、紅狼、東北虎、黑腳貂、菲律賓鱷、山地大猩猩、恆河鯊、蘇門答臘猩猩和加州禿鷹。
  •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2008年08月06日 0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這項歷時五年的研究,首次在世界範圍內全面觀察了已知的六百三十四種靈長類動物。 研究表明,靈長類動物的主要威脅來自於大火、開墾熱帶森林等對其棲息地造成的破壞,以及食用和非法貿易導致的非法狩獵。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保育委員會靈長類動物專家小組主席米特邁爾·羅素說,我們現在所掌握的數據顯示,情況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棲息地喪失導致全球靈長類物種數量銳減
    中廣網海口10月31日消息(記者許雲)根據最新公布的《2006-2008年瀕危靈長類物種報告:世界上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物種》顯示,由於農業清地、伐木、薪柴利用導致的棲息地喪失是靈長類物種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
  • 中國非人靈長類的現狀與保護
    其中,人類是最具智慧的靈長類物種,具有超強的製造工具、利用工具和發明創造的能力。在人類進化的歷程中,學會和掌握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種植和養殖技術,使人類擺脫了對大自然直接的食物需求,擺脫了大自然的食物約束,成為唯一一種食物不直接來自大自然的動物。
  • 人類屠殺近親:全球1/4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圖)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人類對森林的毀滅性行為使靈長類動物失去家園。  本報綜合報導 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和自然保護國際等組織的50名專家聯合撰寫的《靈長類動物處於險境》報告說,除人類本身外,地球上還存有上百種其他靈長類動物,但人類幾乎已經滅絕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中國的雲南金絲猴等。  報告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料數據顯示,數百種猿、猴、狐猴和其他人類近親可能會成為近一百年來首批絕種的靈長類動物。
  • 「瀕危」等級降低的物種 不只大熊貓 還有藏羚羊
    而全球僅存六種大型類人猿中的四種都已被列入「極度瀕危」(CR)物種,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華西都市報記者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中國代表處獲悉,在本次更新的IUCN紅色名錄收錄的82954個物種中,有23928個正遭受滅絕的威脅,佔比28.84%。此次更新結果可謂喜憂參半,有物種瀕危程度加重,有保護行動取得積極成果,還有曾經歸為滅絕的物種被重新發現。
  • 全球「最稀少」的動物:圖2被稱為活化石,最後一個僅存2隻
    【全球「最稀少」的動物:圖2被稱為活化石,最後一個僅存2隻】華南虎:是中國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色物種名錄極度瀕危,在野外已滅絕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人們一般稱揚子鱷為「活化石」。
  • 地球上10大最瀕危的動物,你知道哪些?
    地球上10大最瀕危的動物,你知道哪些?隨著人類數量不斷增多,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人類發展的犧牲品。許多數量龐大的動物種類在短時間內就走向了滅絕,還有不少仍在苟延殘喘。黑足雪貂也一度成為北美洲最稀有的瀕危哺乳動物。山地大猩猩非常溫和的草食性動物山地大猩猩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目前全球僅有880隻。分布於非洲維龍加山脈。那裡為這種「溫和的巨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豐富的食物來源,使這種在別處已不多見的動物能在這裡繁衍生息。
  • 世界極度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增至千隻
    世界極度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增至千隻 2017-07-21 19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中新社廣西崇左7月21日電(記者 黃豔梅)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1日介紹,被列入世界最瀕危動物名錄的白頭葉猴
  • 500多種靈長類動物一半以上瀕臨滅絕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瀕危動物保護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陝西省秦嶺珍稀瀕危動物保育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曉衛介紹說,西南地區是靈長類分布比較集中的地方,特別是雲南省靈長類種類最多,約為16種,西藏、貴州各有8種和6種,其他各省分布的靈長類都在5種以下。我們陝西省有3種靈長類,分別是川金絲猴、獼猴、藏酋猴。獼猴、藏酋猴在我國分布很廣,特別是獼猴,全國20省份都有分布。
  • 世界瀕危動物廣西白頭葉猴數量穩步上升
    生活在中越邊境廣西崇左市的白頭葉猴是珍稀程度比肩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被大量獵殺,一度瀕臨滅絕。2月11日,白頭葉猴主題攝影展在廣西南寧開幕。廣西林業廳官員介紹,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已穩定增長,廣西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區也於近日由國務院審定為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