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市生態環境部門公布了去年全市「藍天保衛戰」成績單。2019年,揚州市空氣品質穩中向好、持續改善,截至去年12月31日,揚州市全年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遠低於國家規定的75微克/立方米的標準值,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69.6%,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PM2.5濃度指標均完成省下達的年度考核目標,空氣品質各項指標水平保持在全省前列。
優良天數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二
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PM2.5濃度指標均達到了省下達揚州市的考核要求,PM2.5降幅和優良天數改善幅度分別排全省第四名、第二名。這份漂亮成績單,是如何做到的?
記者了解到,去年,圍繞提升大氣環境質量,揚州市多部門堅持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尤其是進入秋冬季後各部門緊扣關鍵時段和環節,齊心協力,真抓實幹,加大執法力度,全力衝刺。
市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介紹,揚州市強力推進「減化」工作,先後關停了342家化工企業,大力推進重點廢氣排放企業轉型搬遷,揚農集團、聯環藥業老廠區於去年底實施全面停產;大力開展 「散亂汙」企業專項整治,關停取締「散亂汙」企業644家,整改提升387家。
在大氣治理方面,揚州市推進重點行業提標治理,全市8家燃煤電廠和3家鋼鐵企業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開展燃煤工業窯爐排查整治,淘汰燃煤工業窯爐116臺;推進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完成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項目97項,油氣回收治理改造項目7項,對23家年加油量在5000噸以上的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在線監控設備,101家重點VOCs排放企業完成了「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編制、評估和治理。
此外,揚州市去年全年整治鍋爐1117臺,全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實現清零,65噸以上燃煤鍋爐全面達到超低排放水平。
聯防聯控,移動源廢氣治理邁上新臺階
揚塵和尾氣問題,是大氣汙染治理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去年全年,揚州市開展「雙月突擊攻堅行動」、「升級提標行動」、「重拳出擊行動」,組織開展市區範圍內裸土大排查、大整治,通過衛星遙感對裸土進行複查,層層落實責任,全面消除市區範圍裸土。
針對尾氣等問題,揚州市開展多形式、多部門聯合執法檢查。生態環境部門、市公安部門聯合開展重型柴油車路檢執法檢查,檢查車輛304輛,依法查處64輛超標車輛。生態環境部門、市場監管聯合開展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執法檢查,對5家違規放行的環檢場站停網整改,立案處罰3次。市生態環境部門、市住建部門聯合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執抽查抽測,檢查抽測非道路移動機械67輛,對3輛超標的機械責令停用整改。
此外,揚州市交通、市場監管、海事等部門開展機動船舶尾氣管控,督促整改各類問題182項,實施船舶燃油質量抽檢11艘。商務、市場監管、公安、應急管理等部門開展成品油市場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自流黑」,同時,強化成品油質量監管,組織抽檢汽油47批次,柴油抽檢20批次,對不合格的成品油依法進行了查處。
重拳出擊,加大環境執法力度
2019年,揚州市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組織開展「雷霆掃汙」環境執法強化行動,「重點拔釘」、「持續掃面」、「靶向點穴」,從重從嚴查處高汙染行業、重點區域和流域以及突出環境信訪存在的惡意、故意環境汙染違法問題。
去年全年,有10個月組織開展大氣專項執法檢查,出動執法人員6000多人次,檢查工業企業、建築工地、物料堆場、餐飲油煙企業達2261家,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01個,責令整改各類環境問題750個。1-12月份,全市共立案調查環境違法行為1229件,下達行政處罰決定741件,處罰金額4409萬元,運用新法配套辦法查處案件和涉刑移送案件共204件,為順利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掃清障礙、提供堅強執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