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玉雕冰塑,清新脫俗—評葫蘆絲歌曲小品《快樂姐妹花》

2021-01-13 金葫蘆劉健論民族音樂

《快樂姐妹花》是由何清平作詞、何藝輝作曲的一首葫蘆絲歌曲小品,完成於2020年6月。作品以擬人化手法將葫蘆絲、巴烏這兩種少數民族吹管樂器比作「姐妹花」,以口語化、意境化的文學語言與清新雅致、節奏明快的旋律相結合,生動鮮明的展現了兩者的形象,表達了一種充滿生活理想的樂趣,是一首融合器樂、聲樂的兒童音樂佳作。

一、歌詞分析

葫蘆絲與巴烏均是雲南少數民族吹管樂器,前者流行於傣族、德昂族、布朗族等聚居地區,後者流行於彝族、苗族等聚居地區,雖流傳地域和民族不同,但是兩種樂器有著發音原理的一致性和地緣文化的關聯性,因此在傳播過程中被認為是「同源同類」。歌詞以葫蘆絲、巴烏作為表現對象,通過擬人化的修辭手法體現出兩者形象的生動性,如「小小巴烏會說話」、「葫蘆絲呀唱起歌」,具有童真的趣味。作為一首兒歌體裁的音樂作品,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去表現內容,讓人能夠感覺到通俗易懂,也便於兒童接受和傳播。歌詞在創作手法上再現了生活中童謠的特點,以日常生活中的事項作為意境塑造的手段,使理想與現實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兒童心理的角度傳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如「旋律化作了白馬,帶著夢兒去天涯」,既有童話意蘊,又有對未來的追求。從歌詞所要表達的情感看,體現出質樸性的特徵。詞作者從兒童的視角去敘寫故事,並沒有採用過多的明喻、暗喻,而是從近似口語化的生活語言中去表達最為樸實、淳厚的情感,在這種歌詞寫作手法下所體現出情感表達方式最能夠接近兒童的心理。 二、音樂分析

歌曲為分節歌結構,二段體,C大調,中速,3/4拍。整體上分為主歌、副歌、結束句三個部分,可表述為A+B+結尾句。A樂段由a、b、a1、c四個樂句構成,a樂句音樂材料建立在主調主和弦上,並趨向於屬方向發展,前後兩個分樂句為同頭換尾的結構,節奏相同。b樂句趨向a小調發展,建立在a小調主和弦分解的動機上,並在下屬方向上結束;a1樂句引用a樂句部分旋律材料,具有重複、再現特點;c樂句從旋律最高音開始婉轉下行,在整體級進中偶爾出現四度、七度的跳進,好像在孕育力量,為進入副歌部分做好了準備。

副歌部分B由d、e、d1、f四個樂句構成,C大調與a小調的交替進行,具有較強的融合性色彩特徵。d樂句建構於均分性特點的平八音型反覆中,以級進化、平行華旋律進行為主,同時又有著較強的起伏性;e樂句在節奏為平八音型與四分音型的組合,尤其是四分音型的出現改變了平八音型的韻律,充滿了舒展、寬廣的特點,以此體現出一種「理想的翱翔」之感。d1樂句完整再現d樂句,在重複和再現中起到情感的強調作用,起到擴大情感張力的作用;e樂句承接d1樂句,在低五度音la上進行,表現出層遞、對比的情感變化過程,之後旋律在級進與跳進的銜接、承遞發展中結束在主調主音上。結束句則重複e樂句後半句音樂材料,在漸慢的速度中結束。 三、作品評述 任何一種音樂藝術形式的發展都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在這種藝術邏輯機理的發展規律中,體現出了創作者的傳承與創新的思維。缺乏傳統的根基則不具有傳承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難以培育出創作者的創新能力。葫蘆絲藝術之所以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除了其自身的「魅力」之外,也離不開創作者的努力。不難發現,當今葫蘆絲藝術的發展已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中有兩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在音樂創作與表演方面具有風格多樣化、業餘與專業並行化的特點,二是在接受群體上具有廣泛性、普及性的趨勢。這兩個方面可以說是相得益彰、休戚與共。葫蘆絲歌曲小品體裁併不是一種新鮮事物,原始的葫蘆絲音樂實際上就已經體現出歌、舞、樂三位一體的特徵,現在我們所熟悉的很多葫蘆絲傳統音樂其實就是民歌旋律,這也是為什麼葫蘆絲音樂富於歌唱性的根本原因,這種「歌唱性」的傳統也給與了我們在音樂創作方面一個很大的啟示,就是在葫蘆絲音樂創作上要保持、繼承這一傳統,才能夠真正的體現出葫蘆絲音樂的審美價值,從這一角度看,《快樂姐妹花》的有著高度的創作意義。其次,從葫蘆絲教學的角度看,筆者認為,在當今的葫蘆絲教學中,十分缺乏普適性較強的兒童體裁的音樂,尤其是缺乏歌、舞、樂綜合一體的作品,所以何清平、何藝輝兩位先生無疑給葫蘆絲教學音樂創作的思路提供了可行性的借鑑,同時也說明《快樂姐妹花》這首作品有著顯而易見的教育價值。

相關焦點

  • 劉健:葫蘆絲重奏曲的創作特點
    從目前葫蘆絲巴烏重奏曲的創作情況看,主要有兩種創作方式。一是運用編曲的手法對某一首樂曲進行重新編排,這些樂曲可以稱為編曲素材。分為三種類型:(一)以國內外的民歌為素材。如喬志忱編曲的《小河淌水》、《很久以前》、《鈴兒響叮噹》等二重奏作品。
  • 葫蘆絲很難學?竟然有人在晚會上倒著吹葫蘆絲,網友評論很有意思
    葫蘆絲之所以成為一種大眾的樂器,不僅因為其外形較小容易攜帶,相對於學其他樂器來說,葫蘆絲的難度還是比較低的,對氣息的要求也沒有笛子那麼高,所以學習葫蘆絲並不難,只要把基本的音階掌握熟悉就可以了。但是這麼簡單的樂器,竟然有人在在演出的晚會上假吹,甚至把葫蘆絲拿反了依然吹得很投入。
  • 君姐講葫蘆絲:葫蘆絲初學者,如何正確選擇歌曲的3個建議
    現在,在學習葫蘆絲一段時間之後,你在選擇歌曲時遇到過困難嗎?這些基本技能已經練習了一段時間,通常的技能都差不多,所以看著大大小小的歌曲,有點頭暈。先練習哪首歌?先練習哪一個呢?覺得哪首都好,都想嘗試,但是要想有效的學習葫蘆絲,必須學會「接受」和「放棄」!
  • 湯裡加了這個,回味悠長,清新脫俗,香氣嫋嫋!
    人生的價值,在於給別人帶來多少快樂。這個世界有很多無私的奉獻者,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心裡懷著慈悲,眼裡含著溫暖。《素食報》的背後有很多熱心的朋友默默支持,他們對素食的深刻理解和內心的感悟,一直鼓舞我們勇敢地努力向前。若為願力,何計得失!
  • 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體裁—獨奏·齊奏·重奏·合奏·協奏
    ,本文就人們在葫蘆絲學習過程中經常運用到的音樂體裁進行對比說明。當前葫蘆絲齊奏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同一調性同一音區葫蘆絲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齊奏,另一種是同一調性隔八度音區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與大C調葫蘆絲齊奏,當然也有不同調葫蘆絲的齊奏,但是調性必須統一,如小C調葫蘆絲筒音作sol與F調葫蘆絲筒音作dol的齊奏(都是C調)。也可以這樣說,獨奏與齊奏的區別在於人數的多少,相同點在於都是以一個聲部為基礎。
  • 可以用葫蘆絲演奏的經典好聽歌曲,來看看有哪些吧
    各位喜歡葫蘆絲的朋友們大家好。我們都知道葫蘆絲作為專業民族樂器的一種,專門的演奏曲目有很多,但是對於我們很多的業餘愛好者而言,其實我們可能並不喜歡吹奏或者演奏專業的葫蘆絲曲目,而我們更喜歡演奏通俗易懂、傳唱度高的經典歌曲。
  • 劉健:葫蘆絲考級曲《茶歌》音樂與演奏分析
    此曲是目前秦地葫蘆絲作品中唯一一首也是流行最廣的具有陝南風味的葫蘆絲曲。現流傳有王厚臣的獨奏版和喬志忱改編的重奏版兩個版本。  (1)引子:此部分表現出了晨光下的茶鄉幽靜、祥和的景象。前兩個樂句在演奏上要注意滑音、打音、波音的運用。在氣候的連音上要注意連貫性,色彩音2要注意音準的把握。四拍的低音3的氣息要控制好,可加入腹顫音技巧。
  • 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中的「板式」
    中、西方音樂除了在風格、音樂形態以及人文精神體現與追求等方面有著明顯區別外,在速度的標識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本文以葫蘆絲音樂中的「板式」為例,談談如何辨識「速度」這一概念。一首完整的葫蘆絲樂曲均建立在一定速度的基礎上,特別是「多段式」葫蘆絲樂曲,可以說每一個樂段都以不同的速度呈現。
  • 葫蘆絲、巴烏獨奏樂曲發展探究
    因此,筆者又將這些樂曲分為三類:1、以地域特色為題材的樂曲;2、以風景為題材的樂曲;3、移植作品和通俗小品。本文通過以上的發展脈絡對葫蘆絲、巴烏樂曲做一下論述。   葫蘆絲附管的運用成為一種特色,在筒音為「sol」的樂曲中,附管音為「mi」,在葫蘆絲音域中,除了與「2」形成的大二度和與「4」形成的小二度,其餘都是協和音程,在樂曲中加入附管音,從聽覺上給人一種和聲的感覺的立體音響,也使葫蘆絲在一定意義上成為能演奏簡單和聲的樂器。
  • 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字,個個都清新脫俗!
    例如,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字既好聽,又清新脫俗,很符合我們對女孩的期待與想像。因此,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字,不知道你最喜歡哪一個?以藍在「以藍」這個名字中帶有顏色「藍」,不僅給人一種清爽舒適的感覺,而且這個名字也很美。既有天空的無邊無際,又有藍天白雲的美好意境,真的很適合女孩起名。同時,這個名字也可以用來比喻優異人才,未來可期。
  • 劉健(文):談談葫蘆絲舞臺表演的幾個特點
    在很多情況下,葫蘆絲演奏者過多的注重從演奏技術運用的角度去考量自己的演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舞臺表演特點的探討,因此,本文就這一問題談談筆者的看法。如筆者在吹奏《竹林深處》、《打跳歡歌》等葫蘆絲樂曲時,每一次吹奏都是不同的,隨著筆者對這些樂曲理解的加深,在某些技巧的運用上會有所差別,但是在整體上對樂曲中音樂形象和音樂情感的把握不會改變太多,這就是不完全重複性。
  • 葫蘆絲啟蒙課,一個敢講「實話」葫蘆絲入門課
    01竹樂軒網課介紹【錄播】竹樂軒網課介紹(7分鐘) 免費試學02葫蘆絲|一件簡易的「樂器」【錄播】葫蘆絲|葫蘆絲的來源|葫蘆絲購買建議(16分鐘)>【錄播】笛、簫、葫蘆絲演奏技巧說明(6分鐘)04葫蘆絲|常見時值的音、節奏|小歌曲演奏【錄播】葫蘆絲|演奏全音符與二分音符【P6】(10分鐘)【錄播】葫蘆絲|理解斷奏與連音線的演奏【p15】(8分鐘) 免費試學
  • 劉健:葫蘆絲改編曲的方法與結構問題
    當然,對具體的葫蘆絲改編曲的結構分析,不能單純的套用上述結構範式,應當具體的結合作品綜合分析才能找出其創作規律。筆者通過對改編曲的研究,總結了12種結構模式。從以上表格的節奏模式中可以看出改編曲的基本結構框架,也能明確的表示出改編曲的改編方法,但要特別指出的是,具體到每一首曲的改編方法還是不同的 ,因此必須對每一個結構元素作出分析。
  • 劉健:音樂形態—判斷葫蘆絲音樂地域風格的依據
    本文就以葫蘆絲音樂為例,從音樂形態的角度談談如何判斷一首樂曲的地域風格。現代漢語中,形態指的是形式或狀態,即事物存在的樣貌。音樂形態指的是由音樂構成要素而表現出的「樣貌」,這裡的「樣貌」我們可以理解為音響效果,構成音響效果的諸元素包括節奏、節拍、旋律、和聲、調式、調性等。在具體的器樂音樂中,還應當包括演奏技法、個性音色等元素。
  • 趙薇雜誌寫真曝光,清新脫俗,有「薄荷」的感覺!
    著名演員趙薇,近日登上某雜誌封面,拍攝的一系列寫真照片,清新脫俗,非常養眼。時值春天,鶯飛草長的三月,到處都是新綠色,鳥語花香,在這麼優美的環境裡,趙薇時而擺出優雅大方的姿勢,時而又流露出活潑俏皮的真性情。
  • 劉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節奏」的三重概念
    葫蘆絲教學是音樂教學門類中的一個分支,在專業術語運用上,既有著與葫蘆絲樂器自身相關的概念,也有與音樂相關的一般通用概念,尤其是在後者的運用上,常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有時候教師認為自己表述得很清楚,但是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對部分概念感覺很模糊,筆者在與很多葫蘆絲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這一問題,現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的「節奏」一詞談談自己的看法。
  • 劉健:如何紓難葫蘆絲練習過程中的「高原現象」
    本文就如何紓難葫蘆絲練習中的高原現象談談自己的看法。一、保持練習心態,放鬆心情進入到高原現象階段的練習者,此時應當注意心情的放鬆,使自己意識到這是學習過程中的必然階段,沒必要產生過多的焦慮,從意念上給予自己一定的鼓勵。
  • 劉健:論葫蘆絲的教學體系——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二、關於教學內容的認識在葫蘆絲教學中,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這是整個葫蘆絲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很多人認為,學習一門樂器,無非就是培養一種興趣,能夠演奏幾首樂曲就行了,實際上這是一種機械的觀點,作為一名葫蘆絲教師,其所要教授的不僅僅是幾首樂曲,或者是為了讓學生速成、考級等功利性思想去填鴨式教學。最基本的是要讓學生能夠獨立的去認識樂譜、按照樂譜的要求自行的去演奏,因此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以培養學生自我演奏能力為主。
  • 清新脫俗的4首英文歌,黃老闆戳爺上榜,學生黨邊聽邊抖腿
    清新脫俗的4首英文歌,黃老闆戳爺上榜,學生黨邊聽邊抖腿英文歌對於英文程度不高的小編來說,只是純粹聽個旋律,如果不看翻譯,根本不知道在唱什麼,也不知道歌詞大意,傳達給聽眾的到底是什麼,是快樂的情感,還是傷心情緒。
  • 月光下的鳳尾竹 葫蘆絲十大名曲之一 音樂佳葫蘆絲教學曲譜發布...
    葫蘆絲曲譜 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是根據我國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譜寫的同名歌曲改編的,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哏德全版,一個是李春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