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葫蘆絲改編曲的方法與結構問題

2020-12-05 金葫蘆劉健論民族音樂

改編曲的創作沒有固定的原則,其遵循的還是一般創作的模式,這種模式首先體現在曲式結構上。中國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在中國樂系中,人們常常按照節奏節拍的均分律動和非均分律動的特點安排樂曲的結構,於是就形成了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散板的漸變性結構形式。當然,對具體的葫蘆絲改編曲的結構分析,不能單純的套用上述結構範式,應當具體的結合作品綜合分析才能找出其創作規律。筆者通過對改編曲的研究,總結了12種結構模式。

從以上表格的節奏模式中可以看出改編曲的基本結構框架,也能明確的表示出改編曲的改編方法,但要特別指出的是,具體到每一首曲的改編方法還是不同的 ,因此必須對每一個結構元素作出分析。葫蘆絲改編曲的引子在內容上分為兩種,以偶重視基於主題素材的引子,第二種是創作性的引子,前者是通過對主題的非均分律動的手法,變化主題材料的節奏節拍。如王厚臣編曲的《婚戀》的引子。

後者是新創作性的引子,有主題的因素。如高明改編的《信天遊》的引子部分

(二)主題改編曲的主題與創作曲的主題不同。創作曲的主題可以選擇素材的某一二小節或某一二樂句進行發展,而改編曲的主題多是指整體的主旋律或是片段,分為兩種方式,一是完全呈現主旋律,二是在主旋律的基礎上少做變化。有的改編曲一開始便呈現主題,有的是接在引子之後。因此又可以細分為四種。1、樂曲開始呈現主旋律2、樂曲開始呈現變化主旋律3、接在引子之後呈現主旋律4、接在引子之後呈現變化主旋律。第一種類型的改編曲如馬雨賢改編的《映山紅隨想》,鄭江力改編的《滬調新韻》等。第二種類型的改編曲如劉鳳山改編的《北京的金山上》、《在那遙遠的地方》等,第三種類型如胡結續改編的《康定情歌》,第四種類型如劉鳳山改編的《沂蒙風情》等

(三)變奏變奏是改編曲的主要成分,變奏的素材基於主題旋律。葫蘆絲改編曲的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主題旋律節奏、節拍的變化形成不同的節奏組合和長短的節拍時值,並富於變奏樂段一定的演奏形式,這種變奏特點在所有的葫蘆絲改編曲中都有體現。(四)擴展擴展的手法在改編曲的運用中也較為常見,一般的改編曲主要成分是主題呈現、主題變奏與主題再現三個部分。引子、尾聲屬於附加成分,比較複雜的改編曲基本上都有擴展部分,從一定的角度上說,擴展也應屬於變奏的一種,但是為了區別一般的主題變奏,應當視擴展為一種獨立的結構。擴展有兩個特點,一是與主題旋律形成調性調式上的對比,可當作新材料的插入。第二個特點就是擴展體現了原創的成分,是改編者的創作。

(五)主題再現與尾聲主題再現體現了前後主題的統一,是作曲中呼應原則的體現,有的改編曲是以主題再現的方式作為樂曲的尾聲,因此主題再現常常具有結尾的功能 。尾聲有時也是以變奏、擴展的末樂句作為結尾的情況。在有引子部分的改編曲中,尾聲也以再現引子的方式出現,形成與引子的前後對比。

相關焦點

  • 劉健:葫蘆絲考級曲《茶歌》音樂與演奏分析
    以採茶為表現內容的音樂體裁不僅有民歌、歌舞,在很多地方還發展成為了戲曲,因此採茶在空間的分布上不僅在各地有很多的分支,在內容和結構上也形成了一定的體系。比較著名的採茶音樂形式有廣西的桂南採茶、福建的採茶燈、贛東北的採茶戲等等。2、樂曲分析  《茶歌》的音樂素材來源於陝南地區的紫陽民歌,具有南方音樂的特徵,在調式音階上採用了六聲性的A羽調式。
  • 劉健:葫蘆絲重奏曲的創作特點
    從目前葫蘆絲巴烏重奏曲的創作情況看,主要有兩種創作方式。一是運用編曲的手法對某一首樂曲進行重新編排,這些樂曲可以稱為編曲素材。分為三種類型:(一)以國內外的民歌為素材。如喬志忱編曲的《小河淌水》、《很久以前》、《鈴兒響叮噹》等二重奏作品。
  • 劉健:葫蘆絲獨奏曲《姑蘇春曉》(趙學貴曲)音樂與演奏分析。
    2、曲式結構《姑蘇春曉》從蘇州春天來臨的角度描繪了姑蘇城秀麗的春光,在創作上運用了多種技巧表現出了春天的景色,在對葫蘆絲演奏技法上具有創新性的發展。此曲由趙學貴作曲,採用降B調葫蘆絲演奏,筒音作sol,曲式結構分為四部分,其中B部分為獨立的華彩樂段。
  • 劉健:葫蘆絲考級曲《黃土情》音樂與演奏分析
    2、結構分析王厚臣改編的《黃土情》保留了嗩吶演奏中既婉轉細膩又熱烈歡快的特點。全曲建立在F商調式上,採用降B葫蘆絲筒音作2的指法,2/4與2/2的混合拍子,為帶引子二部曲式結構,在速度上A、B兩個部分形成對比,情感變化強烈。其中A部分三個樂段,情緒的發展步步推進。B部分分為四個樂段,相互獨立又相互銜接,熱烈歡快的氣氛層層疊置。
  • 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體裁—獨奏·齊奏·重奏·合奏·協奏
    ,本文就人們在葫蘆絲學習過程中經常運用到的音樂體裁進行對比說明。當前葫蘆絲齊奏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同一調性同一音區葫蘆絲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齊奏,另一種是同一調性隔八度音區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與大C調葫蘆絲齊奏,當然也有不同調葫蘆絲的齊奏,但是調性必須統一,如小C調葫蘆絲筒音作sol與F調葫蘆絲筒音作dol的齊奏(都是C調)。也可以這樣說,獨奏與齊奏的區別在於人數的多少,相同點在於都是以一個聲部為基礎。
  • 劉健:葫蘆絲運指技術訓練的五種途徑及教材編寫問題
    靈活的運指是葫蘆絲吹奏者的基本功,掌握這項技術不僅可以適應不同的音樂速度,而且也是吹奏各種表現類技巧的基礎。實際上,葫蘆絲中的滑、打、顫等技巧均可屬於運指範疇,為了不將其概念擴大,本文主要談談一般通用的運指技術。
  • 葫蘆絲經典吐音練習曲,葫蘆絲吐音的練習方法和咕音的避免
    學葫蘆絲有些日子的朋友都知道,葫蘆絲所有的常用技巧裡,吐音為最難,它也是各種管樂裡所有的表現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之一,但是想把它練好卻並不那麼容易,往往會成為初學者一道坎,吐音難,難在它的多樣性,而且需要長時間來練習它,曾經很多愛好者們也在葫蘆絲專業論壇進行過激烈的討論,吐音到底用「吐庫
  • 劉健:如何紓難葫蘆絲練習過程中的「高原現象」
    二、改善練習方法,轉變思路在學習葫蘆絲的各個階段,實際上存在著多種練習方法,如對吐音、運指等技術的練習,主要是從生理的角度運用科學的方法,如不同吐音的發音與氣息的配合、運指時手指的運動與氣息的配合等;在練習樂曲時(指的是適合舞臺表演的曲目)則需要從多元化的角度進行思考和運用方法,如在處理散板、中慢板
  • 葫蘆絲自學方法 - 百度經驗
    葫蘆絲學習者應具備一定的簡譜樂理知識(五線譜可以不用學習),自學者可以看一看簡譜教學光碟。(簡譜不難學,一周時間可以了,以後再慢慢提高吧)二、 教材的選擇不管你是自學還是跟老師學習,均應要有教材,最好是有聲教材(帶VCD或DVD光碟)。最好擁有兩種以上的教材,因為各教材自有它的優點。通過看教材,初學者可以全面了解葫蘆絲的學習知識,當遇上老師時,就可以只請教那些你不知道的問題。
  • 阿杜說葫蘆絲:盤點學習,吹好葫蘆絲的14個方法與途徑
    最好有兩種以上的教材,因為每一種教材都有其優點,通過閱讀課本,初學者可以完全理解葫蘆絲的學習,當你遇到老師時,你只能問那些你不知道的問題。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教科書,每種都有自己的優點。更詳細的是《葫蘆絲巴烏有聲教材》,練習曲配有錄音,容易學習,《怎樣學好葫蘆絲巴烏》也不錯教材雖然多,但要以一種為主,不要把這本教材當成學習,那一份也學一份,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 劉健:論葫蘆絲的教學體系——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二、關於教學內容的認識在葫蘆絲教學中,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這是整個葫蘆絲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很多人認為,學習一門樂器,無非就是培養一種興趣,能夠演奏幾首樂曲就行了,實際上這是一種機械的觀點,作為一名葫蘆絲教師,其所要教授的不僅僅是幾首樂曲,或者是為了讓學生速成、考級等功利性思想去填鴨式教學。最基本的是要讓學生能夠獨立的去認識樂譜、按照樂譜的要求自行的去演奏,因此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以培養學生自我演奏能力為主。
  • 石頭聊葫蘆絲:練習吹奏葫蘆絲的方法,讓你更加穩實穩打
    快進來,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知識分享,我是你們風趣幽默,搞笑古怪的葫蘆絲愛好者石頭,專注為你們講解小知識。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關於練習吹奏葫蘆絲的方法,讓你更加穩實穩打。近幾年葫蘆絲太熱,很多朋友都在陸續學習葫蘆絲,對於中國民族的文化,還是需要我們去發揚,去支持的。但是對於怎樣去學習,怎樣去練習,基本上就是一個人說一個樣子,說的辦法,有的重複,但有的卻是相悖的,你也不知道如何去做選擇,今天石頭在細緻的講解一下,看一下你是不是也在這樣的練習。
  • 好聽的葫蘆絲曲,讓人愉悅和放鬆,適合睡覺前靜靜聆聽
    葫蘆絲,是雲南少數名族樂器,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簡單易學,小巧易攜帶。音色甜美、圓潤、清析,屬標準傳統型葫蘆絲,具有鮮明的傣族風格。葫蘆絲也常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和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今天就帶大家進入葫蘆絲曲的世界,聽聽葫蘆絲吹奏出來的輕音樂,感受葫蘆絲演奏的流暢和歡樂。
  • 葫蘆絲初學者該選擇什麼樣的練習方法
    如今學習葫蘆絲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大專音樂院校開設有葫蘆絲課堂,民間各種培訓機構也如雨後春筍版林立。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朋友沒有這個條件去跟老師學,好多都是自學的或者是民間的一些社區班。閒談中說是她們社區的葫蘆絲學習班老師安排他們學習《雪映紅梅》!說是年會上說這首好聽就讓大家學這首,結果幾個月下來除了一個有笛子基礎的可以跟著示範區演奏,其餘的人一個都不會!
  • 阿清講葫蘆絲:盤點學習,葫蘆絲的7個教學計劃
    第3個計劃:教學重點:(1):了解葫蘆絲的起源、結構、音樂表演等相關知識。(2):學習葫蘆絲的演奏姿勢、演奏狀態、正確的手控和氣息的運用。(3):學習正確的方法來演奏音符5、6、7、1、2、3、4、5、6和3。(4):學習簡單的表演技巧,如獨白、說唱、手指的練習和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
  • 網絡首發|葫蘆絲與樂隊《喃木諾娜幻想曲》一曲宏大的傣族葫蘆絲...
    記得2012年我跟隨陳勇教授學習和聲時,在一次課餘時間我向陳老師提出為葫蘆絲寫作品的願望,沒想到時隔兩年便如願以償,更沒想到是陳老師創作的是一部厚重的協奏曲!當面對如此龐大的樂隊和複雜多變的調式時,我倍感壓力!溫婉若水的葫蘆絲如何才能扛起如此大鼎,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煎熬和思辨,於2018年8月4日一氣呵成完成了該曲葫蘆絲部分的錄製。
  • 劉健:音樂形態—判斷葫蘆絲音樂地域風格的依據
    當我們在判斷一首樂曲的地域風格時,如何能夠更為簡便地進行確定,實際上也有著一定的判斷方法。本文就以葫蘆絲音樂為例,從音樂形態的角度談談如何判斷一首樂曲的地域風格。現代漢語中,形態指的是形式或狀態,即事物存在的樣貌。
  • 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中的「板式」
    中、西方音樂除了在風格、音樂形態以及人文精神體現與追求等方面有著明顯區別外,在速度的標識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本文以葫蘆絲音樂中的「板式」為例,談談如何辨識「速度」這一概念。一首完整的葫蘆絲樂曲均建立在一定速度的基礎上,特別是「多段式」葫蘆絲樂曲,可以說每一個樂段都以不同的速度呈現。
  • 葫蘆絲、巴烏獨奏樂曲發展探究
    由於雲南地區的自然地理因素,山歌、小調居多,尤其是在少數民族中間蘊含著豐富的音樂文化,所以,一些演奏的曲目多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一代代流傳下來,流傳比較廣泛的有鎮康縣南傘區德昂族民歌《串寨調》、孟連縣傣族民歌《波巖那》、哈尼族民歌《傍晚的聲音》等,這些樂曲以描繪人民的生產生活為內容,以傳統的五聲調式為基礎,曲式比較單一,多為一段體,演奏方法以平吹為主,演奏技巧的運用還不完善。
  • 劉健(文):談談葫蘆絲舞臺表演的幾個特點
    在很多情況下,葫蘆絲演奏者過多的注重從演奏技術運用的角度去考量自己的演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舞臺表演特點的探討,因此,本文就這一問題談談筆者的看法。二、即興性在葫蘆絲音樂表演中,即興性演奏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根據現場情況和觀眾需求即興演奏,實際上是即興創作或編曲,這就需要表演者要有著深刻的音樂修養, 也就是所謂的即興創作能力,這其中還包括很多的風格元素、技巧元素等方面的即興展現,所以有時候即興性的葫蘆絲表演有著較強的炫技特點;二是針對某一樂曲進行即興表演,如在吹奏過程中由於情緒表現的需要可以即興加入一些形體動作,這些動作的加入必須要符合樂曲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