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標題釋義 秦地風格從社會風俗、人文歷史的角度去闡釋多理解為黃土地風格,在上世紀八十年中期,在流行音樂界掀起了黃土風的巨浪,一時間,在文藝作品的創作上,以黃土地為代表的各種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黃土地也成為黃土高原地區的代名詞。《黃土情》原是嗩吶演奏家周東朝在1992年創作的嗩吶作品,在創作上充分的運用的西北地區的民間音樂素材,從調式調性、演奏技法等方面都突出了陝北地區的風格特點。
2、結構分析王厚臣改編的《黃土情》保留了嗩吶演奏中既婉轉細膩又熱烈歡快的特點。全曲建立在F商調式上,採用降B葫蘆絲筒音作2的指法,2/4與2/2的混合拍子,為帶引子二部曲式結構,在速度上A、B兩個部分形成對比,情感變化強烈。其中A部分三個樂段,情緒的發展步步推進。B部分分為四個樂段,相互獨立又相互銜接,熱烈歡快的氣氛層層疊置。
3、演奏分析 (1)引子:引子一開始建立在長音的2音上,在不斷的級進上行和曲折迴旋中表現出了黃土高原的風景。 在由慢漸快的三連音的演奏時要連貫,在十六分節奏音型的演奏上,要保持好音的跳躍感,以及連音和吐音的搭配運用。 在十六分節奏音型之後速度變慢,旋律再次回到曲折迴旋的狀態中,演奏上要注意倚音的運用,手指要靈活,特別是倚音上的波音演奏清晰。
(2)A段:分為a、b、c三個部分。a部分共有四個樂句,其中前三個樂句建立在統一的主題動機上,演奏上要注意倚音的運用,尤其是色彩音4的運用,在演奏4音時運用開半孔的指法,要注意音準的把握,演奏時加入揉指,即在音孔邊上輕輕的揉動手指,表現出板胡壓弦的音色。個別技巧如後滑音、後倚音等要注意手指的運用。 b部分為開副管演奏,在氣息上要有意識的增加力度,二分音符的2音的顫音表現的要均勻。 在不規則節奏音型的吹奏上要把握好節奏,在筒音作2的情況下,吹奏中音1音時需要第一孔開半孔弱奏,要保證好音準,指法和氣息要控制好。 c部分在演奏時主要是注意旋律的連續性和強拍和弱拍的體現。同時在音準上要把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