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音樂形態—判斷葫蘆絲音樂地域風格的依據

2020-12-04 金葫蘆劉健論民族音樂

不同地域由於在自然地理環境、人文歷史背景和社會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所產生的音樂風格也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們常說西北黃土高原音樂高亢嘹亮,江南音樂婉約細膩,其實就是由上述原因所產生的。當我們在判斷一首樂曲的地域風格時,如何能夠更為簡便地進行確定,實際上也有著一定的判斷方法。本文就以葫蘆絲音樂為例,從音樂形態的角度談談如何判斷一首樂曲的地域風格。

現代漢語中,形態指的是形式或狀態,即事物存在的樣貌。音樂形態指的是由音樂構成要素而表現出的「樣貌」,這裡的「樣貌」我們可以理解為音響效果,構成音響效果的諸元素包括節奏、節拍、旋律、和聲、調式、調性等。在具體的器樂音樂中,還應當包括演奏技法、個性音色等元素。也就是說,從音樂形態諸元素的角度進行分析有助於我們認識音樂的地域風格特徵。下面主要從節奏節拍、調式音階、旋法特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判斷葫蘆絲音樂的地域風格。

一、節奏、節拍

音樂中的節奏包含著速度、長度、力度三個方面的意義,節拍則具有語言方面的特點。兩者的結合形成音樂的基本架構。從節奏、節拍的角度去確定一首樂曲的地域風格,主要是與地域音樂中的節奏、節拍元素建立聯繫。如朝鮮族民間音樂的節拍多表現為三拍子,注重「長短」節奏型的運用。如朝鮮族民歌《阿里郎》為三拍子民歌,運用了附點四分音型與平八音型的組合;生活在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則較多地運用混合節拍,二拍子、三拍子、六拍子、七拍子的結合隨處可見,當然在節奏重音的變化上也是十分的豐富。如哈薩克族民間音樂中的節奏多表現為前短後長的特點。

二、調式音階—色彩音

調式指的是以一個音為核心,按照一定音程關係和音高排列起來的樂音組合形式,將調式中的各個音按照高低排列起來成為調式音階。如西方傳統音樂中大、小調式,主音(核心音)分別唱作dol、la,自然大調式音階唱名為(dol-re-mi-fa-sol-la-si-dol)、自然小調式音階唱名為(la-si-dol-re-mi-fa-sol-la);我國民族調式以「五聲」為基礎,即(宮、商、角、徵、羽),以某音作為主音(核心音),則成為某調式,如宮調式、商調式等。又因為所使用的的樂音數量不同,又分為五聲調式、六聲調式、七聲調式三種類型。除了西方傳統大小調式、中國民族調式,在各世界不同地區還存在著多種調式類型,如教會調式、阿拉伯調式、日本的都節調式等。在本文中,主要從中國葫蘆絲音樂的角度談談地域風格問題。

以陝北風格葫蘆絲樂曲為例,以七聲徵調式居多,由於受到秦腔音樂的影響,在調式音階運用上,多用升fa和降si兩個色彩音,(嚴格地說,這兩個音並不是十二平均律律高),代表樂曲如《灞柳情》、《寶塔山下》等。

以苗族風格葫蘆絲樂曲為例,以六聲、七聲宮調式為主,常運用降mi作為調式的色彩音,代表樂曲如《苗語花香》。

以江南風格葫蘆絲樂曲為例,以六聲、七聲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次之,很少使用有特殊意義的色彩音。代表作品如《曲水蘭亭》、《夢裡江南》等。

當然不同地域風格葫蘆絲樂曲有著各自的調式特色,值得我們進行探究,本文就不一一例舉了,

三、旋法特點

旋法指的是旋律進行的特點,具體表現在級進、跳進、模進等微觀音高進行上,從宏觀上看,則表現為具體的「線型」,如內蒙草原風格的旋法表現為「拋物線」型,即從調式主音開始,然後上行,達到一定音高后,反向進行,如《草原美》中慢板部分的樂句進行,就表現出這一特點。

江南風格葫蘆絲音樂的旋法特點,以三度及以內的音程進行為主,為「波浪式」的線條,如《水鄉素描》快板部分中連續的十六分音型進行;

陝北風格葫蘆絲音樂的旋法特點在於多存在四度上行跳進和四度、五度下行跳進,多圍繞調式主音、下屬音和屬音進行,因此在此種風格樂曲中,能夠經常見到sol-dol、re-la、re-sol的音程連接。

判斷某一地域葫蘆絲音樂風格的方法多種多樣,從音樂形態方面進行判斷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而音樂形態也包含多種元素,本文只是簡略地進行說明。在《中國葫蘆絲、巴烏音樂概論》一書中有著具體的介紹和論述,大家如有興趣可參考此書中的內容。

相關焦點

  • 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中的「板式」
    導入語:我們在聆聽任何一首音樂作品時,音樂音響給予我們的第一感官就是速度的快慢,不同情緒的音樂以不同的速度進行表現,歡欣鼓舞、激情昂揚的音樂一般速度較快;沉重壓抑、抒情悠揚的音樂往往以中、慢速呈現,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在音樂中具有情緒表現的功能。
  • 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體裁—獨奏·齊奏·重奏·合奏·協奏
    導入語:我們在葫蘆絲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音樂術語,由於葫蘆絲學習者多為普通大眾,很大一部分沒有接受專業的音樂訓練,特別是在音樂知識儲備上還較為欠缺,以至於在運用音樂術語時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所以有必要對音樂術語的概念進行釐清,這樣有助於愛好者對很多表達相似而意義不同的音樂術語加以區分
  • 劉健:葫蘆絲考級曲《茶歌》音樂與演奏分析
    採茶音樂的節奏多來自於在採茶過程的中勞動程序和動作,具有律動性的節奏特點。以採茶為表現內容的音樂體裁不僅有民歌、歌舞,在很多地方還發展成為了戲曲,因此採茶在空間的分布上不僅在各地有很多的分支,在內容和結構上也形成了一定的體系。比較著名的採茶音樂形式有廣西的桂南採茶、福建的採茶燈、贛東北的採茶戲等等。
  • 劉健:論葫蘆絲的教學體系——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二、關於教學內容的認識在葫蘆絲教學中,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這是整個葫蘆絲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很多人認為,學習一門樂器,無非就是培養一種興趣,能夠演奏幾首樂曲就行了,實際上這是一種機械的觀點,作為一名葫蘆絲教師,其所要教授的不僅僅是幾首樂曲,或者是為了讓學生速成、考級等功利性思想去填鴨式教學。最基本的是要讓學生能夠獨立的去認識樂譜、按照樂譜的要求自行的去演奏,因此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以培養學生自我演奏能力為主。
  • 劉健:葫蘆絲重奏曲的創作特點
    從目前葫蘆絲巴烏重奏曲的創作情況看,主要有兩種創作方式。一是運用編曲的手法對某一首樂曲進行重新編排,這些樂曲可以稱為編曲素材。分為三種類型:(一)以國內外的民歌為素材。如喬志忱編曲的《小河淌水》、《很久以前》、《鈴兒響叮噹》等二重奏作品。
  • 劉健:葫蘆絲考級曲《黃土情》音樂與演奏分析
    1、標題釋義  秦地風格從社會風俗、人文歷史的角度去闡釋多理解為黃土地風格,在上世紀八十年中期,在流行音樂界掀起了黃土風的巨浪,一時間,在文藝作品的創作上,以黃土地為代表的各種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黃土地也成為黃土高原地區的代名詞。
  • 劉健(文):談談葫蘆絲舞臺表演的幾個特點
    音樂表演指的是在舞臺上的音樂二度創作,是彰顯表演者音樂表現能力的最為基本的實踐,對於每一位表演者而言,必須高度重視音樂表演的過程、價值和意義,才能夠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升華自己的表演意識、鍛鍊自己的表演能力。
  • 劉健:玉雕冰塑,清新脫俗—評葫蘆絲歌曲小品《快樂姐妹花》
    作品以擬人化手法將葫蘆絲、巴烏這兩種少數民族吹管樂器比作「姐妹花」,以口語化、意境化的文學語言與清新雅致、節奏明快的旋律相結合,生動鮮明的展現了兩者的形象,表達了一種充滿生活理想的樂趣,是一首融合器樂、聲樂的兒童音樂佳作。
  • 劉健:手、眼、身、法、步—葫蘆絲舞臺表演「五法」初探
    因此,也可以這樣理解,演奏者要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主要包含三個因素,即對作品的理解深度、演奏技法的運用適度和舞臺表演的展現風度。本文就葫蘆絲舞臺表演相關問題談談筆者的認識和看法。(二)「眼」的運用演奏者在舞臺上情感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眼」的運用,先不論吹奏何種風格樂曲,總體來看眼要有神、又生氣、有活力,目光集中於正前方,忌斜、散、對(鬥雞眼)。就樂曲風格而言,不同的樂曲所用的眼神不同,即使同一樂曲中的不同樂段眼神運用也不盡相同,其根源在於樂段的音樂情緒。
  • 劉健:葫蘆絲運指技術訓練的五種途徑及教材編寫問題
    靈活的運指是葫蘆絲吹奏者的基本功,掌握這項技術不僅可以適應不同的音樂速度,而且也是吹奏各種表現類技巧的基礎。實際上,葫蘆絲中的滑、打、顫等技巧均可屬於運指範疇,為了不將其概念擴大,本文主要談談一般通用的運指技術。
  • 劉健:葫蘆絲獨奏曲《姑蘇春曉》(趙學貴曲)音樂與演奏分析。
    2、曲式結構《姑蘇春曉》從蘇州春天來臨的角度描繪了姑蘇城秀麗的春光,在創作上運用了多種技巧表現出了春天的景色,在對葫蘆絲演奏技法上具有創新性的發展。此曲由趙學貴作曲,採用降B調葫蘆絲演奏,筒音作sol,曲式結構分為四部分,其中B部分為獨立的華彩樂段。
  • 月光下的鳳尾竹 葫蘆絲十大名曲之一 音樂佳葫蘆絲教學曲譜發布...
    葫蘆絲曲譜 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是根據我國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譜寫的同名歌曲改編的,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哏德全版,一個是李春華版。
  • 劉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節奏」的三重概念
    葫蘆絲教學是音樂教學門類中的一個分支,在專業術語運用上,既有著與葫蘆絲樂器自身相關的概念,也有與音樂相關的一般通用概念,尤其是在後者的運用上,常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有時候教師認為自己表述得很清楚,但是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對部分概念感覺很模糊,筆者在與很多葫蘆絲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這一問題,現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的「節奏」一詞談談自己的看法。
  • 李春華:葫蘆絲是個令人開心的樂器
    但是,技巧再好,最終還是要回到原點,那就是感情,這是遵循生理和藝術需要的合理氣息運用和處理,這也是每個人用相同的技巧卻可以表現不同風格藝術的關鍵點。    記者:現在學習葫蘆絲的人很多,聽說當年您學習葫蘆絲特別難,給我們講講當時的情況?   李春華:與葫蘆絲的故事,就要將時間追溯到1991年。
  • 葫蘆絲、巴烏獨奏樂曲發展探究
    因此,筆者又將這些樂曲分為三類:1、以地域特色為題材的樂曲;2、以風景為題材的樂曲;3、移植作品和通俗小品。本文通過以上的發展脈絡對葫蘆絲、巴烏樂曲做一下論述。   一、傳統民間樂曲類    葫蘆絲、巴烏作為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樂器,表現的內容就是當地的民風,演奏的曲目多是當地民歌或經過民歌加工而成的樂曲,從民俗的角度看,葫蘆絲、巴烏是男性追求女性的一種媒介,當男性追求女性時,常常演奏葫蘆絲,用音樂的形式去表達對意中人的愛慕之情。
  • 劉健:如何紓難葫蘆絲練習過程中的「高原現象」
    、快板時所運用的方法時不同的,除了涉及相應的技術外,還需要考慮到音樂表現等多種因素。所謂改善練習方法就是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專門的練習,如某首樂曲在技術上還把握不好,或者在音樂表現上還處理不當等,根據自己的弱項去合理地運用方法,也就是要轉變思路,不能「一根筋到底」。
  • 你能分辨常見的音樂風格
    作為一名音愛好者,你是否聽人談論,什麼流行、民謠、搖滾、布魯斯、爵士,但常常感到疑惑,那麼如何去分辨一些常見的音樂風格呢?首先,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膚色,頭髮等去判斷一個人的人種。辨別音樂風格也相似,你要去了解不同風格的特點,學一點音樂知識,多去聽。1.流行流行可以說不能叫一種風格,流行就是大眾的,普遍能接受的。不同時代有不同流行的音樂,這類音樂大多編曲簡單,朗朗上口,歌詞內容通俗,少不了我愛你你愛他。如今的網紅歌曲,某某最火可歸為這一類。
  • 石頭聊葫蘆絲:葫蘆絲的初學者,5個方法挑選出合適的葫蘆絲
    葫蘆絲,作為一種管樂器,深受喜歡葫蘆絲愛好者的喜愛。葫蘆絲經常被用來演奏民歌等曲子,最適合演奏旋律流暢的音樂或舞蹈音樂。一般來說,曲調中有許多長音,豐富的和聲,柔和和諧的音樂,可以更好地表達演奏者的思想和感受。作為初學者,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葫蘆絲,如何選擇葫蘆絲?
  • 《修功力神通絲韻 發心聲悟徹天籟》——如何演奏好葫蘆絲
    伴奏是葫蘆絲音樂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曲家從構思樂曲開 始到作品的完成,始終是把獨奏和伴奏作為創作整體來塑造完美藝術形 象的。隨著葫蘆絲音樂創作水平的提高,作曲家越來越重視伴奏的創作, 各種形式新穎、技巧複雜、生動優美的伴奏層出不窮。這些伴奏既有相 對獨立的音樂表現,又與獨奏緊密相連,大大豐富和提高了葫蘆絲演奏 藝術的表現力,同時對葫蘆絲的教學與創作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 劉健:葫蘆絲改編曲的方法與結構問題
    中國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在中國樂系中,人們常常按照節奏節拍的均分律動和非均分律動的特點安排樂曲的結構,於是就形成了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散板的漸變性結構形式。當然,對具體的葫蘆絲改編曲的結構分析,不能單純的套用上述結構範式,應當具體的結合作品綜合分析才能找出其創作規律。筆者通過對改編曲的研究,總結了12種結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