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體裁—獨奏·齊奏·重奏·合奏·協奏

2020-12-04 金葫蘆劉健論民族音樂

導入語:我們在葫蘆絲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音樂術語,由於葫蘆絲學習者多為普通大眾,很大一部分沒有接受專業的音樂訓練,特別是在音樂知識儲備上還較為欠缺,以至於在運用音樂術語時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所以有必要對音樂術語的概念進行釐清,這樣有助於愛好者對很多表達相似而意義不同的音樂術語加以區分,本文就人們在葫蘆絲學習過程中經常運用到的音樂體裁進行對比說明。

一、葫蘆絲獨奏

獨奏,即一個人演奏一個聲部,分為無伴奏獨奏和有伴奏獨奏兩種形式。無伴奏獨奏也就是所謂的「一個人清吹」,這也是最為原始的器樂表現形式;有伴奏獨奏即在獨奏的基礎上加入了伴奏聲部,其表現形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主要體現在伴奏性質上,如葫蘆絲獨奏+鋼琴伴奏、葫蘆絲獨奏+樂隊伴奏等,這些形式主要是根據現有條件和客觀情況酌情選擇。現在比較流行的是使用伴奏帶,當然這得益於科技的發展了。現在需要讓大家所要了解的就是伴奏部分的聲部功能,那就是給予獨奏部分以和聲、節奏、音色上的支持,並不承擔獨奏旋律部分的功能,否則體裁性質就會發生變化。

二、葫蘆絲齊奏

齊奏,即兩個及以上的演奏者演奏一個聲部。根據人數的多少有小齊奏、大齊奏之分,當然大、小的區別沒有嚴格的人數規定,主要是相對而言。當前葫蘆絲齊奏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同一調性同一音區葫蘆絲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齊奏,另一種是同一調性隔八度音區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與大C調葫蘆絲齊奏,當然也有不同調葫蘆絲的齊奏,但是調性必須統一,如小C調葫蘆絲筒音作sol與F調葫蘆絲筒音作dol的齊奏(都是C調)。也可以這樣說,獨奏與齊奏的區別在於人數的多少,相同點在於都是以一個聲部為基礎。如《月光下的鳳尾竹》,一個人演奏叫作獨奏,兩個人演奏就叫作齊奏,即兩人演奏的一模一樣。

三、葫蘆絲重奏

重奏,指的是兩人及以上演奏不同聲部的表現形式,根據人數的多少可分為二重奏、三重奏等,從具體的音樂實踐看,一般到八重奏為止,如弦樂八重奏。在葫蘆絲重奏形式中,二重奏、三重奏居多,四、五重奏較少。重奏最為明顯的特點在於各聲部不同,都是以旋律形式出現,也就是重奏各聲部分別演奏不同的旋律,各個聲部旋律都具有獨立意義,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音樂形象,但是又相互支撐表達出共同的情感,從聲部橫向關係上,有對比式、承接式、支聲式、卡農式(輪奏)等不同的表現手法,在聲部縱向關係上則具有和聲化的表現,因此重奏曲可以說是復調音樂手法的具體運用。代表性的樂曲如喬志忱根據王厚臣創作的《茶歌》改編的同名二重奏等。現在有的葫蘆絲樂曲也命名為重奏曲,但是從聲部關係看,低聲部經常採用和聲化的伴奏音型,嚴格地說,此類樂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奏曲。

四、葫蘆絲合奏

現在很多葫蘆絲愛好者將葫蘆絲齊奏稱為合奏,其實這是混淆了兩者的概念,何謂「合奏」呢?指的是由多人演奏多個樂器聲部的形式,也就是說,葫蘆絲合奏這一概念根本就不成立,因為沒有用單一樂器而命名的合奏,綜觀合奏音樂實踐,中國傳統器樂中有管樂合奏(指的是笛、管、笙、簫、嗩吶等不同樂器的組合演奏)、絲竹樂合奏(弦樂器與管樂器的合奏形式)、鼓樂合奏(各種鼓、鑼、鑔等打擊樂器合奏)等;西方器樂合奏形式有管弦樂合奏(也就是交響樂)等。因此可以說葫蘆絲合奏的概念是不成立的。當然也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可以通過配器的方法使之成為葫蘆絲合奏形式,即以葫蘆絲作為主奏樂器,配以不同的樂器音色,使之形成組織嚴密的和聲結構形式,那麼成為葫蘆絲合奏也就沒有多少異議了,但是這種合奏形式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探討和實踐應用。

五、葫蘆絲協奏曲

協奏是一種源於西方的一種古老音樂體裁,也是西方音樂中發展最為完備的體裁形式之一,在古典主義音樂時期,協奏曲發展為獨奏樂器與樂隊合作的形式,其特點在於突出獨奏樂器的演奏技術和與樂隊的碰撞、融合。樂隊即承擔著伴奏功能,又具有協助獨奏聲部發展的功能;其次就是協奏曲屬於多樂章的大型器樂體裁,以三個樂章居多,三個樂章為對比、統一關係。民族器樂協奏曲多為具有標題性,常用於特性體裁風格,如敘事曲、幻想曲、隨想曲、狂想曲等,代表作品如琵琶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笛子協奏曲《愁空山》等,也有的以某樂器與樂隊進行冠名,如二胡與樂隊《莫愁女幻想曲》、笙與樂隊《邊寨之夜》等。

由於協奏曲的創作需要專業的作曲技術之城,所以當前葫蘆絲協奏曲作品可謂鳳毛麟角,其中由陳勇作曲、楊春林配器、李春華演奏的《喃木諾娜幻想曲》可以說是這一體裁的傑作。然而很多以「葫蘆絲與交響樂(樂隊)」命名的樂曲並不是協奏曲體裁,其中的交響樂(樂隊)主要承擔伴奏功能,不過從藝術表現上看,這種探求葫蘆絲多元音樂表現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以上是對葫蘆絲數種音樂體裁的辨識,希望能夠通過此文讓諸多的葫蘆絲愛好者對音樂體裁能夠進行區別,當然筆者在論述上難免有知識性錯誤或不當之處,還需大家提出異議與批評意見,共同探討、進步、提高。

相關焦點

  • 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中的「板式」
    導入語:我們在聆聽任何一首音樂作品時,音樂音響給予我們的第一感官就是速度的快慢,不同情緒的音樂以不同的速度進行表現,歡欣鼓舞、激情昂揚的音樂一般速度較快;沉重壓抑、抒情悠揚的音樂往往以中、慢速呈現,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在音樂中具有情緒表現的功能。
  • 劉健:葫蘆絲重奏曲的創作特點
    從目前葫蘆絲巴烏重奏曲的創作情況看,主要有兩種創作方式。一是運用編曲的手法對某一首樂曲進行重新編排,這些樂曲可以稱為編曲素材。分為三種類型:(一)以國內外的民歌為素材。如喬志忱編曲的《小河淌水》、《很久以前》、《鈴兒響叮噹》等二重奏作品。
  • 2018中國(北京)葫蘆絲藝術系列文化活動在北京圓滿落幕
    指揮家、長笛演奏家 弓鵬飛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 原丁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 司冰琳音樂會上演了十二首葫蘆絲與鋼琴、交響樂隊作品,既有獨奏、合奏,亦有重奏、大型樂隊演出。>△葫蘆絲合奏《打跳歡歌》作曲:李春華;演奏:新絲韻藝術團音樂會合影·10月1日 國音堂10月2日·各組別展演10月2日,2018中國(北京)葫蘆絲演奏藝術展演活動在中國音樂學院舉行。
  • 「演出預告」2021新年葫蘆絲巴烏音樂會即將上演
    2021新年葫蘆絲巴烏音樂會即將上演序2021年1月2日下午3點,由雲南藝術學院藝術實踐中心主辦,雲南省音樂家協會葫蘆絲巴烏學會承辦的葫蘆絲巴烏音樂會即將拉開序幕,本次音樂會大師名家雲集,音樂會節目豐富多樣,包含了葫蘆絲齊奏、聯奏、獨奏、多聲部重奏等,本次音樂會首演倪開宏老師的《
  • 雲南藝術學院奏響2021葫蘆絲巴烏新年音樂會
    2021年1月2日,由雲南藝術學院藝術實踐中心主辦,雲南省音樂家協會葫蘆絲巴烏學會承辦的2021葫蘆絲巴烏新年音樂會在雲南藝術學院實驗劇場隆重上演。  此次音樂會以獨奏、合奏及重奏的表演形式,向大家呈現了《古歌》、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左腳舞》《傣鄉情歌》《阿佤人民唱新歌》《月光下的鳳尾竹》《金風吹來的時候》《滄海》《花筒裙》《景頗新歌》、新曲首發《大山的聲音》等18首表演曲目,涵蓋了傣族、彝族、景頗族、戲曲改編及現代音樂作品,表演者中最小的5歲,最大的63歲,有來自葫蘆絲之鄉梁河的優秀傳承人,有多年在基礎教學一線的教師,有雲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教授
  • 2015年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國際夏季音樂藝術節課程
    2015年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國際夏季音樂藝術節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與管弦樂團合作演奏協奏曲的機會,被選拔出的優秀學生將以獨奏家的身份出席協奏音樂會。與管弦樂團合奏將是一次極其寶貴的經歷,不幸的是,這樣的機會並不容易獲得,甚至是音樂學院的學生也難以獲得這樣的機會。
  • 十首世界名曲,十種音樂體裁
    我們經常會接觸很多不同體裁的作品,奏鳴曲,賦格曲,練習曲,幻想曲……這些不同的音樂體裁其實具有各自的表演目的、樂曲內容、音調節奏特色、演出場合等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圓舞曲(Waltz)
  • 劉健:音樂形態—判斷葫蘆絲音樂地域風格的依據
    不同地域由於在自然地理環境、人文歷史背景和社會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所產生的音樂風格也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們常說西北黃土高原音樂高亢嘹亮,江南音樂婉約細膩,其實就是由上述原因所產生的。當我們在判斷一首樂曲的地域風格時,如何能夠更為簡便地進行確定,實際上也有著一定的判斷方法。
  • 囊括五大藝術體裁116首音樂精品
    此次出版的10張CD囊括了歌曲、民樂、交響樂、戲曲、曲藝五大藝術體裁,分別命名為「永恆禮讚」「走向富強」「九州飛歌」「頌詠時代」「國樂芬芳」「華樂和諧」「中西樂融」「交響華章」「國粹流芳」「多彩梨園」。其中尤為珍貴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唱首批錄製出版的歌曲《讚美新中國》(以「人民唱片」為商標的粗紋唱片,片號:38262),經過高水準的母帶修復後,再次與世人相見。
  • 劉健:葫蘆絲考級曲《茶歌》音樂與演奏分析
    採茶音樂的節奏多來自於在採茶過程的中勞動程序和動作,具有律動性的節奏特點。以採茶為表現內容的音樂體裁不僅有民歌、歌舞,在很多地方還發展成為了戲曲,因此採茶在空間的分布上不僅在各地有很多的分支,在內容和結構上也形成了一定的體系。比較著名的採茶音樂形式有廣西的桂南採茶、福建的採茶燈、贛東北的採茶戲等等。
  • 普惠社區大學葫蘆絲課程結課儀式舉行
    葫蘆絲歷史悠久,經常用於吹奏山歌,深受廣大居民喜愛。2021年1月12日,商都路辦事處普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行了社區大學葫蘆絲課程結課儀式。為學員搭建平臺,展示半年來學習的成果,同時發揚「活到老 學到老」的不服輸學習精神。
  • 十首世界名曲,帶孩子了解十種音樂體裁!
    欣賞世界名曲是一種提升孩子音樂素養,提高音樂欣賞水平的一種方式。但如果通過欣賞這些優秀作品,還能讓孩子學習音樂知識,了解作品風格,則是一舉兩得。 最近一次見他是在武漢,很憔悴,說工作後每個月還得還錢,都沒有了正常的生活,也不敢找爸媽要。
  • 劉健:玉雕冰塑,清新脫俗—評葫蘆絲歌曲小品《快樂姐妹花》
    作品以擬人化手法將葫蘆絲、巴烏這兩種少數民族吹管樂器比作「姐妹花」,以口語化、意境化的文學語言與清新雅致、節奏明快的旋律相結合,生動鮮明的展現了兩者的形象,表達了一種充滿生活理想的樂趣,是一首融合器樂、聲樂的兒童音樂佳作。
  • 葫蘆絲、巴烏獨奏樂曲發展探究
    本文從葫蘆絲、巴烏獨奏樂曲(一下簡稱「樂曲」)入手來探究其發展過程。    筆者對現已出版的樂曲進行了分析綜合,發現葫蘆絲、巴烏樂曲的發展有一個系統的過程,並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對這些樂曲進行了分類研究。
  • 酷賽事丨葫蘆絲獨奏大賽
    原來這裡正在舉行2020葫蘆絲獨奏大賽。如水的月光,如霧的竹林,輕柔舒緩的葫蘆絲曲,千迴百轉,傾訴著人間最美的樂曲。五二班顧恆熙同學表演的葫蘆絲經典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拉開了比賽的序幕。經典樂曲、民間歌謠、紅歌吹奏、流行元素……不同風格,不同類型輪番上陣,形式多樣,精彩紛呈……臺上的同學全情投入的表演博得臺下評委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
  • 豎琴王子撥動法式浪漫 銅管五重奏吹響「雪國號角」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媚 2017首屆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的精彩已經持續十多天,在清明假期後,這一音樂盛事將繼續為深圳觀眾奉上饕餮大餐。4月8日,法國豎琴家夏維爾·德·梅斯特將在深圳音樂廳奉獻「琴動法蘭西」獨奏音樂會;4月13日,備受推崇的西方銅管五重奏組合——加拿大銅管五重奏也將在深圳音樂廳帶來「雪國號角」音樂會。
  • 薩切榮貴馬頭琴協奏音樂會奏響「天籟之音」
    薩切榮貴演出現場據了解,薩切榮貴曾多次獲得國際級、國家級、自治區級專業獎項,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出版教材《馬頭琴獨奏曲選》、《琴聲裡的草原》潮爾民族樂團重奏合奏專輯等。任教以來,培養的學生現已成為全區各大藝術院校及藝術團體的中堅力量。
  • 劉健:手、眼、身、法、步—葫蘆絲舞臺表演「五法」初探
    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葫蘆絲吹奏技術如同戲曲中的「四功」,而葫蘆絲舞臺表演也可以用戲曲表演中的「五法」進行說明。如果要將戲曲表演「五法」移植到葫蘆絲表 演上,那我們應當先理解「五法」在戲曲中的概念,以免造成概念和理解上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