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首發|葫蘆絲與樂隊《喃木諾娜幻想曲》一曲宏大的傣族葫蘆絲...

2020-12-05 昭華民族音樂

《喃木諾娜幻想曲是著名作曲家陳勇教授於2014年為葫蘆絲而作的一首協奏曲,其總譜厚度長達100多頁,時長20多分鐘,這是葫蘆絲藝術發展歷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要作品。記得2012年我跟隨陳勇教授學習和聲時,在一次課餘時間我向陳老師提出為葫蘆絲寫作品的願望,沒想到時隔兩年便如願以償,更沒想到是陳老師創作的是一部厚重的協奏曲!當面對如此龐大的樂隊和複雜多變的調式時,我倍感壓力!溫婉若水的葫蘆絲如何才能扛起如此大鼎,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煎熬和思辨,於2018年8月4日一氣呵成完成了該曲葫蘆絲部分的錄製。曲中用了七孔、九孔和十指三種制式的葫蘆絲,每種制式的葫蘆絲又分別用了不同指法,這對演奏者來說體量有點偏大,除了不停的更換樂器,還得對各種制式葫蘆絲的指法要非常熟練,特別是十指葫蘆絲的指法有一定難度,因其指法排列全新而獨特,需打破慣性思維重建全新的演奏理念和方法。

《喃木諾娜幻想曲》旋律優美、織體豐滿、婉轉而震撼,其演奏難度和審美境界需不斷練習和思辨方能逐破漸深。感謝陳勇教授的辛苦付出,感謝「昭華民族音樂平臺」網絡首發此曲。

——李春華

葫蘆絲與樂隊《喃木諾娜幻想曲》作曲:陳勇 演奏:李春華

20:30來自昭華民族音樂

《喃木諾娜幻想曲》

作曲:陳勇

演奏:李春華

葫蘆絲與樂隊《喃木諾娜幻想曲》樂曲簡介

「喃木諾娜」是傣族長篇敘事詩《召樹屯與喃木諾娜》中的女主人公,也是傣語「孔雀公主」的譯音。這是-部以愛情為主線的敘事長詩,大致內容為:勐板加國的王子召樹屯與勐董板孔雀國的公主喃木諾娜在金湖邊相遇,獲得了甜蜜的愛情,但戰禍帶來了災難,主人公經過千辛萬苦,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最後重新找回了美好的愛情……。長詩表達了傣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愛情的讚美,思想健康,藝術成熟,在傣族地區廣為流傳。

葫蘆絲與樂隊《喃木諾娜幻想曲》以改良加孔葫蘆絲為主奏,並隨著音樂的起伏和發展使用了調性音區不同、大小形制不一的葫蘆絲系列樂器,充分展示了葫蘆絲這一民間樂器獨特的音色特點、較豐富的演奏技法和較強的音樂表現力。全曲以奏嗚曲式結構原則構成,呈示部主要表現男女主人公從相遇到相愛的愛情故事,主部為喃木諾娜的主題,g小調,抒情柔美;副部為男主人公召樹屯的主題,G大調,節奏明快,英武矯健;結束部溫暖纏綿,意蘊深遠。展開部氣氛緊張激烈,通過對主題材料的變化、分裂、發展對比等手法,展現了一幅幅戰鬥的、悽慘的畫面。再現部為省略再現,只再現了主部主題,音樂從抒情柔美逐漸發展到明快有力,最後在悠遠回味的長音中結束,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純潔愛情的不懈追求....

作曲家介紹

陳勇

著名作曲家,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雲南省高校教學名師,歷任雲南藝術學院副院長、雲南師範大學副校長,雲南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雲南省音樂家協會主席。

近年來在國內各種專業音樂刊物及音像出版物中發表作品及論文400多件,並在全國及雲南省各種音樂比賽中多次獲獎,其中藝術歌曲《火把節的火把》獲全國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已出版《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月光戀》等8部個人音樂作品專集,並主編《音樂學論文集》等多部音樂理論專著。所創作的一批藝術歌曲在全國廣為流傳,並被各音樂藝術院校用作專業教材。

演奏家介紹

李春華

出生於雲南晉寧,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暨普及民族音樂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國家一級演奏員。編著了《葫蘆絲巴烏實用教程》《葫蘆絲基礎教程》 《葫蘆絲拓展教程》等,主要創作作品有《打跳歡歌》《斷橋殘月》《藍色的香巴拉》《孤獨的黑駿馬》《梨花雨》《雪蓮花開》《山之子》《春暖花鄉》《賽馬變奏曲》 等。

相關焦點

  • 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體裁—獨奏·齊奏·重奏·合奏·協奏
    一、葫蘆絲獨奏獨奏,即一個人演奏一個聲部,分為無伴奏獨奏和有伴奏獨奏兩種形式。當前葫蘆絲齊奏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同一調性同一音區葫蘆絲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齊奏,另一種是同一調性隔八度音區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與大C調葫蘆絲齊奏,當然也有不同調葫蘆絲的齊奏,但是調性必須統一,如小C調葫蘆絲筒音作sol與F調葫蘆絲筒音作dol的齊奏(都是C調)。也可以這樣說,獨奏與齊奏的區別在於人數的多少,相同點在於都是以一個聲部為基礎。
  • 2018中國(北京)葫蘆絲藝術系列文化活動在北京圓滿落幕
    這是葫蘆絲專場音樂會首次登上中國音樂學院的舞臺,今年恰逢葫蘆絲藝術家哏德全先生誕辰60周年,用音樂會的方式來紀念葫蘆絲老前輩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多樣形式與優美旋律的呈現徹底點燃了觀眾熱情,現場群情激奮,喜氣洋洋,而葫蘆絲與交響樂的相遇、相映,讓人充分領略葫蘆絲藝術的力量與美的同時,對於這一藝術門類交響化的潛能也有了新的發現。
  • 能吹奏的葫蘆——葫蘆絲
    雖然葫蘆絲的出現到現在已經很久遠了,但是在現代社會中葫蘆絲在各方面的應用依然很寬廣許多的民族樂團,樂隊的表演中都可以看到葫蘆絲的出現,就算是平常在街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人在吹奏葫蘆絲,並且葫蘆絲也非常的簡單易學,但是它的音色卻非常的悅耳動聽。
  • 情迷葫蘆絲 2018中國·梁河國際葫蘆絲文化旅遊節將於8月舉行
    雲南網訊(記者 耿穎)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典雅小巧,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6月15日上午,2018中國·梁河國際葫蘆絲文化旅遊節新聞發布會在昆明舉行,宣布該節日將於8月8日到10日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舉辦。屆時,國內外葫蘆絲演奏名家將齊聚,上演一場音樂饕餮。
  • 李春華:葫蘆絲是個令人開心的樂器
    記者:給我們講講葫蘆絲跟其他民族樂器的不同。   李春華:葫蘆絲是一門國樂,而最早的時候我們給它的定位是少數民族樂器。很多人經常在繁華的街頭聽到有人在吹奏葫蘆絲,以為這是很普通的少數民族樂器。其實,葫蘆絲和巴烏是姐妹樂器,也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唯一設立分會的民族樂器。連大家熟知的馬頭琴都沒有入選。
  • 雲南藝術學院奏響2021葫蘆絲巴烏新年音樂會
    2021年1月2日,由雲南藝術學院藝術實踐中心主辦,雲南省音樂家協會葫蘆絲巴烏學會承辦的2021葫蘆絲巴烏新年音樂會在雲南藝術學院實驗劇場隆重上演。  此次音樂會以獨奏、合奏及重奏的表演形式,向大家呈現了《古歌》、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左腳舞》《傣鄉情歌》《阿佤人民唱新歌》《月光下的鳳尾竹》《金風吹來的時候》《滄海》《花筒裙》《景頗新歌》、新曲首發《大山的聲音》等18首表演曲目,涵蓋了傣族、彝族、景頗族、戲曲改編及現代音樂作品,表演者中最小的5歲,最大的63歲,有來自葫蘆絲之鄉梁河的優秀傳承人,有多年在基礎教學一線的教師,有雲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教授
  • 十大葫蘆絲名曲,聽得心曠神怡!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樂曲
  • 阿清講葫蘆絲:盤點學習,葫蘆絲的7個基礎知識點
    大家好,我是你們帥氣的小編阿清,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帶來本期的原創作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娛樂活動也是越來越多,其中葫蘆絲就是一個比較受歡迎的樂器! 今天小編阿清就給大家聊一聊關葫蘆絲的7個基礎知識,喜歡的朋友們可以收藏加關注哦!
  • 阿杜說葫蘆絲:盤點學習,吹好葫蘆絲的14個方法與途徑
    大家好我是你們瀟灑帥氣的小編阿杜,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娛樂活動也越來越多,娛樂項目等越來越多,其中葫蘆絲是比較受音樂愛好者喜歡的一門樂器!今天要給大家講一講關於吹好葫蘆絲的14個方法與途徑,喜歡的朋友請多多收藏。
  • 君姐講葫蘆絲:盤點學習,葫蘆絲和巴烏髮音的3個不同點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娛樂活動,娛樂項目等越來越多,其中葫蘆絲是比較受音樂愛好者喜歡的一門樂器!今天君姐姐就和大家聊一聊葫蘆絲和巴烏髮音的3個不同點:葫蘆絲「垂直吹」在許多地方與巴烏「水平吹」相同。難怪有人說「會吹葫蘆絲就會吹巴烏」,事實上,它們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兩者之間最關鍵和最明顯的區別是吹氣口的位置和結構,這導致吹氣口形狀和吹氣方法的不同。
  • 嗨玩葫蘆絲 奏響歡樂曲
    嗨玩葫蘆絲 奏響歡樂曲「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時代,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它是由葫蘆笙演變而來的,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屬簧管耦合振動類樂器……」12月7日下午,崔各莊地區溫馨家園「嗨玩葫蘆絲」開新課,來自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的高樹萍老師正在給十多名殘疾人居民講解著葫蘆絲的發展歷程
  • 十大葫蘆絲名曲,經典中的經典!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1.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樂曲
  • 經久不衰葫蘆絲名曲,哪一首最讓你嚮往!
    經久不衰葫蘆絲名曲,哪一首最讓你嚮往!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下面就推薦幾首葫蘆絲的經典曲子,別忘存入歌單啊!《月光下的鳳尾竹》幽攸抑揚,輕清淡雅《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作曲家施光南創作的傣族樂曲,詞作家、詩人倪維德作詞。該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目前最為常見的是葫蘆絲演奏的輕音樂版本。
  • 阿根廷少年情迷中國葫蘆絲 奪「漢語橋」一等獎(圖)
    圖為中國駐阿根廷使館文化參贊韓孟堂(中)為一等獎獲得者費利佩·梅洛維奇(左一)和校友聖地牙哥·布卡略(右一)頒發證書。一等獎獲得者費利佩·梅洛維奇演奏葫蘆絲。  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曲調悠揚婉轉,旋律娓娓動聽。
  • 10首最美葫蘆絲名曲,心曠神怡!
    葫蘆絲在民間流傳著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發,一位年輕人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佛祖。
  • 阿群說葫蘆絲:通過5個點教會初學者,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葫蘆絲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阿群,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帶來本期的原創作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學習葫蘆絲,市場上滿是葫蘆絲,價格從幾十到幾百不等。因此,如何選擇性價比好的葫蘆絲成為擺在廣大葫蘆絲初學者面前的一個難題,今天阿群要和大家來談談如何購買適合自己的葫蘆絲,通過以下5個點,你肯定有有所收穫!
  • 【葫蘆絲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送給你,好聽嗎?
    月光下的鳳尾竹《月光下的鳳尾竹》是由我國作曲家施光南創作的傣族樂曲,詞作家、詩人倪維德作詞。該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由聯想起那鬱鬱蔥蔥的鳳尾竹林,那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間,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隱隱飄出的陣陣葫蘆絲,幽攸抑揚,輕清淡雅。
  • 「演出預告」2021新年葫蘆絲巴烏音樂會即將上演
    2021新年葫蘆絲巴烏音樂會即將上演序2021年1月2日下午3點,由雲南藝術學院藝術實踐中心主辦,雲南省音樂家協會葫蘆絲巴烏學會承辦的葫蘆絲巴烏音樂會即將拉開序幕,本次音樂會大師名家雲集,音樂會節目豐富多樣,包含了葫蘆絲齊奏、聯奏、獨奏、多聲部重奏等,本次音樂會首演倪開宏老師的《
  • 葫蘆絲、巴烏獨奏樂曲發展探究
    本文通過以上的發展脈絡對葫蘆絲、巴烏樂曲做一下論述。    一、傳統民間樂曲類    葫蘆絲、巴烏作為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樂器,表現的內容就是當地的民風,演奏的曲目多是當地民歌或經過民歌加工而成的樂曲,從民俗的角度看,葫蘆絲、巴烏是男性追求女性的一種媒介,當男性追求女性時,常常演奏葫蘆絲,用音樂的形式去表達對意中人的愛慕之情。
  • 葫蘆絲初學者買哪種葫蘆絲?
    很多葫蘆絲初學者,不知道怎樣選擇第一支葫蘆絲,不知道選擇哪種材質、價位的葫蘆絲。下面從三個方面給大家說說怎樣選擇第一把葫蘆絲:一、調性。選傳統的天然材料(天然竹子、天然葫蘆)製作的葫蘆絲即可。現在製作葫蘆絲的材料通常有傳統的方式(竹子+葫蘆)、木材加工而成(紅木、黑檀木等)、塑膠等。傳統方式製作的葫蘆絲保留了葫蘆絲原有的音色韻味,對於葫蘆絲學習者音色的聽覺的養成很有幫助;木材加工的葫蘆絲本身重量比竹子重,對初學者來說不好控制;塑料的就不建議買了,給小朋友當玩具倒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