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是特化的爬行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千萬年,與恐龍是同時期的動物。烏龜最大的特徵就是佔據了它一半體積的龜殼了,這可是它的防身利器,就算有天大的危險,躲進龜殼裡即可。不過很多人也非常好奇,烏龜離開了龜殼怎麼樣呢?
為此,國外的科學家還對一些死去烏龜進行了細緻的解剖研究,他們發現龜殼的內部結構非常複雜,烏龜的殼是與脊椎的胸骨和肋骨相融合的,由表皮的角質鱗與來源於真皮的骨板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大型堅固甲板。也就是說,其實烏龜體內本身是沒有任何骨頭組織的,它們的骨頭就是它們的龜殼。
隨後,科學家們又對烏龜的烏龜殼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龜殼分為上、下兩半,上半部是覆蓋在身體背面的背甲,下半部是託住整個腹部的腹甲,它密布著各種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其他器官。背甲與腹甲兩側相連,龜殼這樣的結構,既有效地保護了烏龜柔軟的軀體和重要的器官,又不妨礙它緩慢的行動。所以離開了龜殼的烏龜,自然是活不了的,畢竟是天生自帶的龜殼,沒有退化肯定是有它的意義的。
當然,你是不是覺得烏龜的殼會一直那麼堅硬?那就錯啦,有些烏龜會感染一種叫做軟殼病的病症,軟殼病對於龜殼的侵蝕的非常大的。所以,主人平時若要確保有充足的鈣。適當給龜投餵蝦,或在飼料中適當添加魚骨粉、蝦殼粉。同時,還應讓龜儘量多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