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ab試劑耗材管家是一款生物科研實驗室 SaaS 管理軟體,幫助用戶節約管理成本和積累數據,同時連接實驗室與供貨商,並試圖介入試劑耗材採購供應。
生物實驗室人數不多,如同中小企業,非常適合 SaaS 而非傳統 ERP 軟體。iLab 將實驗室人員分為管理員、採購員、庫管員和實驗員 4 種角色,總體而言,為用戶提供兩方面服務:
庫存管理。通過庫存列表瞭然幾百種 SKU 的進銷存,在試劑耗材庫存低時發出預警與購買提醒,可以在軟體中向供應商下單(但不涉及現金流交易),並能生成採購數據報表。
人員協作。實驗人員可以在軟體中共享空閒設備,向負責人提交領用、採購、出差等在線審批。
目前 iLab 已經擁有 4000 多家實驗室註冊用戶,其中活躍用戶佔 35%,已涉及 130 餘萬 SKU 的管理。不過,只論軟體服務的話 iLab 並沒有太多技術上的創新,更多的是依靠對生物專業知識的積累(比如如何對眾多 SKU 進行科學分類)和先入為主建立壁壘。此外,iLab 還想以此切入試劑耗材的 B2B 電商服務。
上文提到用戶可以在 iLab 中下採購訂單,每個月在平臺上可產生 2000 多單、600 萬元流水,但平臺並不涉及資金交易。初聽 iLab 創始人謝坤洋提到試圖做 B2B 電商時,我以為是撮合試劑、耗材廠商與實驗室間的交易,但事實是由於實驗室採購流程複雜、結算時存在較長帳期,並不適合電商交易。在這個買方市場中,生產試劑、耗材的廠家只有 3、4000 家,主要由兩級分銷商完成銷售,其中直接接觸實驗室的二級分銷商就有兩萬多家,iLab 希望做二級分銷商和廠家間的 B2B 業務。
同時,謝坤洋告訴 36 氪,他觀察到一些一級經銷商由於利潤低廉,正紛紛向上遊工廠轉型,iLab 可以順此趨勢承接上下遊的信息匹配,收取 5%的利潤抽成。問題是,iLab 以 SaaS 收穫實驗室用戶的黏性,但設想中的 B2B 業務又與其獨立分開,難以接洽,公司如何將實驗室的需求數據與電商業務緊密聯合將成為關鍵點。不過也許我們可以從這個項目中受到啟發,像生物、化學這類科研領域,是否存在著較大的信息化改造空間?
目前 iLab 已有 1500 多個活躍用戶,其中包括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院校機構下設實驗室。公司 CEO 謝坤洋有多年的生物實驗室管理系統產品經驗,COO 徐進曾在攜程負責無線業務項目管理。公司此前拿到了來自紫輝創投的 200 萬元天使投資,正在尋求 pre-A 輪融資。
原創文章,作者:暮雨
本文來源:36氪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