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科技大學陳慶彩副教授團隊ES&T:西安市水溶性PM的氧化潛能與發色團物質的關聯

2021-01-21 Environmental Advances

第一作者:陳慶彩

通訊作者:陳慶彩

通訊單位: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聖路易斯大學地球與大氣科學系、自然資源部巖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氣溶膠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論文DOI: 10.1021/acs.est.9b01976.

 圖文摘要 

 成果簡介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大氣團隊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Oxidative potential of water-soluble matter associated with chromophoric substances in PM2.5 over Xi'an, China」的研究論文(DOI:10.1021/acs.est.9b01976),探究了水溶性PM的氧化潛能(OP)與發色團(chromophoric)物質的關聯。研究人員基於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水溶性PM中的吸光物質與發色團物質和二硫蘇糖醇(DTT)活性之間的關聯,提出了吸光物質中具有較大的吸光波長和螢光發射波長的特殊發色團物質貢獻了絕大多數DTT活性,這些特徵揭示了DTT活性有機物質應該是那些含有較大共軛電子的物質。這個發現將有助於較好的詮釋和理解有機氣溶膠氧化活性的產生機制,並且提供了一個基於有機氣溶膠的光學性質預測它們的氧化潛能的思路。 全文速覽 本研究分析了2017年西安市春、夏、秋、冬四季PM2.5中水溶性有機物的DTT活性,以及吸光特性(UV−Vis 光譜)和螢光特徵(EEM光譜)。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耦合DTT活性的UV−Vis 光譜和EEM光譜數據進行解析,進而得到了不同類型發色團物質對DTT消耗速率的相對貢獻。 引言 氧化潛能是目前普遍接受的氣溶膠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重要誘因和評價指標。二硫蘇糖醇是一種廣泛用於非細胞的方法測定氧化活性,它模擬細胞還原劑如NADPH的氧化,通過DTT的消耗速率評估大氣PM的氧化潛能。已經有研究表明棕碳(BrC)和DTT活性有顯著正相關關係,但是目前還沒有研究從光學性質角度深入探討過BrC和氧化潛能之間的內在的關係。為此,本研究深入調查了水溶性PM中吸光物質DTT活性的主要貢獻物質,探討了氣溶膠光學性質與DTT消耗之間的內在聯繫。 圖文導讀 

西安市與其他地區的DTT活性

Figure 1. DTT consumption rates of the water-soluble substances in PM2.5 over Xi'an in th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seasons of 2017. (a) DTTv consumption rate per unit atmospheric volume. (b) DTTm consumption rate per unit WSOC. (c) DTT consumption rates for Xi'an, Beijing, Shanghai, Jinzhou, Tianjin, Yantai, Hangzhou, Atlanta, Indo-Gangetic Plain, Lecce, the Northern Italian Alpine Region, and the Netherlands. The error bars in the figure represent the standard deviation. Copyright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7年西安市的DTT消耗速率的四季變化規律,以及西安市與國內外其他地區的DTT消耗速率的比較。

水溶性PM的光學性質

Figure 2. Annual average absorption spectra (a) and EEM spectra (b) of the water-soluble substances in the PM2.5 samples. (c) Four season absorbance (Abs365, Mm-1) and TFV (RU-nm2·mL/m3). (d) Mass absorption coefficient (MAC365, m2/g) and FV by the WSOC concentration (NFV, RU-nm2/[mg/L OC]). (a) Shaded area in the figure represent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error bars in (c) and (d) represent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Abs365 and TFV for the four season samples, respectively. Copyright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採用EEM光譜檢測西安市2017年水溶性PM樣品,經分析得到全年樣品的波長依賴指數,發色團類型以及四季的吸光度和螢光體積的變化規律。

不同BrC與發色團類型對DTT活性的相對貢獻

Figure 3. (a) Three-factor BrC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analyzed by the NMF model. (b) Relative percentage of light absorp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BrC at 365 nm. (c) Percentage of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three types of BrC to the DTTv activity. (d) EEM profiles of the chromophores derived from the PARAFAC model for the WSOM of the PM2.5 samples. (e) TFVs of the different chromophores in th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of 2017. (f)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different chromophores to the total fluorescent signal. (g)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different chromophores to the DTTv activity. Copyright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採用因子分析方法鑑定出3種類型BrC和8種發色團,同時耦合DTT活性數據,得到不同類型的BrC和發色團對DTT活性的相對貢獻。結果發現BrC3和C7發色團對DTT活性的相對貢獻最高,且根據BrC和發色團C7的吸光光譜和螢光光譜發現,BrC3和C7具有明顯的區別於其它發色團物質的特徵:它們分別具有較大的吸光波長(λmax = 475 nm)和螢光發射波長(λmax = 462 nm),這些特徵揭示了DTT活性有機物質應該是那些含有較大共軛電子的物質。

 小結 

該工作重點揭示了水溶性PM的光學特性與DTT活性的關係。在水溶性PM的吸光物質中主要是具有較大的吸收波長和螢光發射波長的物質消耗了DTT,這類物質一般是含有較大共軛電子的物質。這項工作從光學性質上加深了對DTT活性的理解,這個發現將有助於較好的詮釋和有理解機氣溶膠氧化活性產生機制,並且基於它們的光學性質提供了一個預測有機氣溶膠氧化潛能的思路。

 課題組介紹 

陳慶彩,山東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生導師。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取得理學博士學位。陝西省「百人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陝西科技大學大氣汙染控制團隊負責人,名古屋大學特邀教員,日本大氣化學學會會員,ES&T、JHM、J CLEAN PROD等環境領域權威期刊審稿人。已在環境領域權威期刊ES&T和ENVIRON INT上發表8篇,其它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3項國家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參與其它國內外基金十餘項。

個人主頁:

https://hj.sust.edu.cn/info/1015/1394.htm

團隊成員及其研究方向

Notes: Permissions forreuse of all Figure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original publisher. Copyright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參考文獻: Q. Chen, M. Wang,Y. Wang, L. Zhang, Y. Li,Y. Han,Oxidative potential of water-soluble matter associated with chromophoric substances in PM2.5 over Xi'an, China, Environ. Sci. Technol. 2019. DOI: 10.1021/acs.est.9b01976.


文章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1976



相關焦點

  • 陝西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慶彩團隊分別在《ACS Nano》《ES&T》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近日,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慶彩團隊圍繞「大氣顆粒物中新型健康風險物質的汙染特徵、來源和形成機制」課題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並在ES&T、ACP、EI等一系列大氣環境領域頂級期刊上發表7篇高水平論文。
  • 陝科大陳慶彩團隊: 三維螢光光譜法(EEM)鑑定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物質的種類和來源 |前沿用戶報導
    在這一步驟,該團隊開創性的將大氣顆粒物化學組分融合進EEM圖譜的PARAFAC分析,進而對各種大氣發色團的來源進行了鑑定。結果顯示有一半左右的發色團來源被鑑定出來了,並發現了幾個有意思的結果,比如:發現發色團的沙塵暴一次來源和光化學形成的二次來源,分析了季節變化中沙塵暴發生、光強度變化對發色團類型和含量的影響。
  • ...三維螢光光譜法(EEM)鑑定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物質的種類和來源...
    大氣發色團是氣溶膠中可以吸收太陽光的一類有機物質,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大氣發色團也可能通過形成三線態進而催化產生活性氧物質,因此對大氣氣溶膠的老化過程也具有重要潛在貢獻。充分的了解大氣發色團的理化性質和來源是掌握它們對環境的影響的本質要求。
  • JGR-Atmospheres: 中國典型燃煤城市的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分布特徵
    第一作者:陳慶彩通訊作者:章炎麟通訊單位: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耶魯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doi: 10.1029/2019JD031149近日,陝西科技大學陳慶彩研究團隊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章炎麟研究團隊聯合研究並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 JGR-Atmospheres: 中國典型燃煤城市的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粒徑...
    通訊作者:章炎麟通訊單位: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耶魯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doi: 10.1029/2019JD031149近日,陝西科技大學陳慶彩研究團隊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章炎麟研究團隊聯合研究並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上發表了題為「Size-resolv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romophore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a typical coal-burning
  • 【材料】安眾福教授和黃維院士團隊Angew. Chem.:有機長餘輝新進展——調控晶體中三線態發色團的堆積實現超長有機磷光
    一般來說,每個有機發光分子由不同屬性的結構單元組成,其中一些有利於三線態激子的產生可被視為三線態發色團,比如咔唑、吩噻嗪等,而其他基團主要起著調控分子排布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功能基團。那麼,到底哪部分基團之間的有效堆積才是產生超長有機磷光的關鍵呢?
  • Cell子刊《iScience》刊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苗啟廣教授團隊研究成果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市大數據與視覺智能重點實驗室苗啟廣教授團隊與西北大學郭松濤教授團隊、西北大學房鼎益教授、陳曉江教授、許鵬飛副教授團隊於2014年展開合作,進行動物AI研究,利用金絲猴圖像數據進行金絲猴個體身份快速準確識別。歷經長達4年的野外和動物園的動物面部數據採集,並建立動物面部識別資料庫。
  • 中國典型燃煤城市大氣顆粒物中發色團的尺寸分辨表徵
    結果表明,粒徑越小,提取的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發色團的吸光度和螢光越強,表明小顆粒對光吸收和光化學反應的貢獻大於大顆粒。此外,水不溶性發色團的光吸收和螢光性質在冬季和夏季以及不同粒徑之間都強於水溶性發色團,並且水不溶性發色團的總質量吸收係數和螢光體積值是水溶性發色團的2-8倍。因此,在未來的大氣模型中,應該考慮來自不同尺寸和不同極性的粒子的發色團對光吸收和光化學反應的貢獻。Figure 1.
  • 平行因子分析螢光激發發射矩陣識別大氣發色團的種類和來源
    充分了解大氣發色團的物理化學性質和來源對評估它們對環境質量和全球氣候的影響至關重要。三維激發發射矩陣(EEM)螢光光譜是直接表徵大氣發色團的出現、來源和化學行為的重要方法。然而,關於EEM定義的發色團的來源和化學結構仍然缺乏足夠的信息。這種情況限制了EEM方法在大氣發色團研究中的廣泛應用。
  • 香港大學前副教授張祺忠殺妻案,陪審團裁定其謀殺罪成
    香港大學前副教授張祺忠殺妻案,陪審團裁定其謀殺罪成 時間:2020-11-27 00:29: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高考:西安科技大學好還是陝西科技大學好?
    西安科技大學和陝西科技大學,名稱似乎很像,不同之處那可多了去了。地理位置、衣食住行、擅長學科、院校歷史、辦學規模等等方面,差別特別多。今天繆老師就挨個兒來說說吧。看上面的地圖,起點是陝西科技大學,終點是西安科技大學(本科校區)。
  • 陝西科技大學表現亮眼,以第一作者和第一單位在頂級SCI發文
    最近,陝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經過努力耕耘,成果喜人,陝西科技大學趙偉副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Fast and selective organocatalyt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by fluorinated
  • 關於陝西科技大學高效液相色譜儀採購的採購結果公告
    一、項目編號:ZJZBSX-201213-9545   二、項目名稱:陝西科技大學高效液相色譜儀採購   三、採購結果:   中標結果: 中標   供應商名稱:陝西蓋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西安市蓮湖區北關正街217號4幢10303室   中標 金額 : 548,900.00
  • 陝西科技大學表現亮眼,首次以第一作者和第一單位在頂級SCI發文
    最近,陝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經過努力耕耘,成果喜人,陝西科技大學趙偉副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Fast and selective organocatalyt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 江蘇科技大學楊潔副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發表論文!
    近日,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潔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Jan-E. Bckvall/李漫波教授為通訊作者的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該工作得到了楊潔副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的支持。鈀催化的C(sp3)-H鍵氧化官能團化已經成為惰性C-H鍵定向轉化的有力手段,其中氨基化的多孔矽(MCF)負載的納米鈀(尺寸1~2nm)催化劑Pd-AmP-MCF能顯著降低鈀催化氧化過程中的催化劑用量(< 1 mol%),同時還能實現催化劑的循環利用。
  • 陝西科技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及招生目錄公布 一、招生計劃陝西科技大學2020年計劃招收全日制學術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1100餘名;非全日制學術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150餘名(各學科、專業類別實際招生人數最終以教育部下達計劃為準,目錄中招生人數僅供參考
  • 名校風採——陝西科技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位於西安市,以輕工為特色,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與陝西省共建,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輕工高等院校,1958年創建於北京,時名北京輕工業學院;1970年遷至陝西鹹陽並更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1978年成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98年改隸陝西省,2002年更名為陝西科技大學,學校西安未央、太華路和鹹陽三個校區,下設15個學院(部)、59個本科專業。
  • 陝西科技大學又一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自然指數期刊
    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周友平教授領導的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Isotopomics in Chemical Biology,ICB)團隊,通過近3年的努力,首次建立了同時分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作為陝西省&34;,陝西科技大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 陝西科技大學以第一作者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發文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周友平教授團隊分別在基於天然木材和木質纖維素的新型炭質功能材料的研究和葡萄糖分子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陝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在基於天然木材和木質纖維素的新型炭質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西北大學團隊與國外研究人員一道揭示靈長類動物演化過程
    西北大學團隊與國外研究人員一道揭示靈長類動物演化過程 文章闡述了以金絲猴為代表的靈長類動物的重層社會的起源、本質特徵、演化過程、維持機制以及對於動物適應複雜多變環境的功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