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總結分子光譜中的F4!

2021-01-21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作為光譜分析的一個重要分支,分子光譜是分析化學工作者常用的一種獲得物質定量和定性信息的手段,因其測試簡單且結構信息豐富,在生產加工和科研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分子光譜中最著名的四種分析方法——「分子光譜F4」!

F1. 紫外-可見光譜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

F2. 中紅外光譜法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F3. 近紅外光譜法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

F4. 拉曼光譜法

Raman Spectroscopy



F1. 紫外-可見 是根據被測物質分子在紫外-可見光區(200~800nm)光的吸收或反射性質來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種方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屬於電子光譜。


F2. 中紅外 是以連續波長的紅外光為光源照射樣品引起分子振動能級之間躍遷而產生紅外吸收光譜,根據化合物的紅外吸收光譜進行定性、定量的結構分析的方法。


F3. 近紅外 是利用近紅外譜區包含的物質信息,一般用於有機物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種分析技術。波數範圍約為12000~4000/cm,波長範圍約為780~2600nm,是介於中紅外區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


F4. 拉曼 是一種散射光譜,作為一種鑑定物質結構的分析測試手段被廣泛應用。其與紅外光譜在化合物結構鑑定上各有所長,可以相輔相成,提供更多的分子結構分析方面的信息。



F1. 紫外-可見 產生於價電子和分子軌道上的電子在電子能級間的躍遷。其中,200~400nm為紫外光譜區,400~800nm為可見光譜區。適用於分子中具有不飽和結構的有機化合物的分析。


F2. 中紅外 一般情況下基頻峰的位置規律性比較強且強度比較大,在紅外光譜上較容易識別。因為紅外線能引起分子振動能級的躍遷,而振動能級躍遷的同時又伴隨許多轉動能級的躍遷,故紅外光譜也稱為振-轉光譜。由分子偶極矩的變化產生。C=O雙鍵,C-O單鍵等強極性官能團的信息豐富。光譜範圍4000~400/cm,基頻的吸收強度較強。


F3. 近紅外 反映的是分子化學鍵振動的倍頻和組合頻信息,由分子偶極矩的變化即非諧性產生,主要反映的是含氫官能團的信息,如 C-H、N-H、O-H等。光譜範圍為12000~4000/cm,倍頻和組合頻的信號強度較弱。


F4. 拉曼 反映的是分子鍵振動的基頻信息,由分子極化率的變化產生,非極性或弱極性官能團的信息豐富,如C=C雙鍵、C≡N三鍵等,光譜範圍為4000~50/cm,拉曼散射光的強度很弱。



F1. 紫外-可見 商品儀器的類型很多,主要有掃描光柵型和固定光柵型兩類。性能差別懸殊,儀器價格相對低廉,操作簡便,易於普及,歷史也較長久。


F2. 中紅外 以傅立葉變換型儀器為主,由於其具有解析度高、掃描速度快、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使得其應用日益廣泛,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另外還有光柵式紅外光譜儀,但無法實現色譜-紅外光譜聯用。


F3. 近紅外 按單色器分類,市場上的NIR光譜儀可分為濾光片型、光柵色散型、傅立葉變換型(FT)、聲光可調濾光器型(AOTF)型四類。除採用單色器分光外,也有儀器採用多個不同波長的發光二極體作為光源,即LED型NIR光譜儀。此類儀器耐用性好,信噪比高。由於譜帶較寬,通常對儀器解析度的要求不高。


F4. 拉曼 根據分光系統和檢測器的不同,拉曼光譜儀可分為濾光片型、傳統掃描型、CCD 型(紫外可見拉曼光譜儀)和傅立葉變換型(近紅外拉曼光譜儀)儀器,儀器的信噪比相對較差。其中研究級拉曼光譜儀主要是CCD型和傅立葉變換型兩類。



F1. 紫外-可見 對於不同的樣品類型,可採用透射、漫反射或ATR測量方式。因多用於液體樣品測量,故透射測量方式採用較多。ATR方法的使用尚不廣泛,但可能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


F2. 中紅外 除部分樣品類型可採用 ATR附件測量外,多數樣品需要制樣(如研磨、脫水和壓片等),採用透射方式進行測量。可採用顯微鏡紅外光譜測量微量的樣品。


F3. 近紅外 對於不同的測量對象和樣品類型,可採用不同類型的儀器和附件,可選用透射、漫反射或漫透射測量方式。通常不需要樣品預處理。測試技術選擇的原則是獲得的光譜重複性要儘可能好、噪聲儘可能低。


F4. 拉曼 可測定液體、固體和氣體等多種類型的樣品,但要選擇合適的制樣技術和最佳的實驗條件。有形式多樣的測量技術可供選擇,如共振拉曼、表面增強拉曼、共聚焦拉曼等。背散射測量方式,所需的樣品量少(µL)通常採用背散射測量方式,可不接觸樣品。對於不均勻樣品,也可採用透射等測量方式。



F1. 紫外-可見 在結構分析中紫外光譜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有機物共軛體系大小及與共軛體系有關的骨架信息。光譜吸收帶的數目不多,不少化合物結構相關懸殊,但只要具有相同的發色團和助色團,吸收光譜就會非常接近,因此,很難獨立用於結構解析。


F2. 中紅外 以有機化合物為主,也可對無機物進行鑑定。紅外標準譜庫較為齊全,可採用庫檢索及差譜的方式識別化合物。採用現代模式識別方法可對複雜混合物(如中草藥)或生物組織進行聚類或判別分析。


F3. 近紅外 以含氫基團的混合物(如油品、農產品和藥品等)為主,幾乎完全採用現代模式識別方法。包括有監督模式識別方法如SIMCA方法、人工神經網絡(ANN)等和無監督模式識別方法如系統聚類等。


F4. 拉曼 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拉曼光譜特徵都很顯著。除樣品的分子官能團結構信息外,從拉曼光譜中還可得到結晶度和分子對稱性等物理信息。現代模式識別方法也越來越多地用於拉曼光譜,如細胞和癌症的識別等。



F1. 紫外-可見 依據是朗伯-比爾定律以及吸光度的加和性。對單組分進行定量分析時,可選用標準對照法、吸光係數法、標準曲線法等;對多組分混合物的測定,可採用解聯立方程法、多波長作圖法、導數光譜法等。


F2. 中紅外 對於一些簡單的測量體系,通過特徵吸收峰的峰高或峰面積便可建立定量校正曲線。對於複雜體系,需要採用多元校正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常用主成分回歸法(PCR)、偏最小二乘法(PLS)等。


F3. 近紅外 由於特徵譜帶不顯著,通常需要多元校正方法建立校正模型。主要有線性校正方法如主成分回歸法(PCR)、偏最小二乘法(PLS)和非線性校正方法如支持向量回歸方法(SVR)等。其中以PLS法應用最為廣泛。


F4. 拉曼 可進行微量甚至痕量分析。對於一些簡單的測量體系,通過特徵峰的強度或峰面積進行定量分析。對於複雜的樣品,需要採用多元校正方法建立校正模型。



F1. 紫外-可見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應用廣泛,因其使用方便、樣品用量少、準確程度高,既可做單組分分析又可做多組分分析,因此多用於定量分析,此外還可利用吸收峰的特性進行定性分析和簡單的結構分析,對於常量、微量、多組分都可測定。對於那些在紫外或可見光區有高吸收係數的化合物,紫外光譜是最簡便的微量定量方法之一。在化工製藥、食品、環境監測等諸多領域都是必不可少的測試手段之一。


F2. 中紅外 普及率高,認可度大,譜圖庫齊全,指紋性較強。因此,該技術一直在物質結構鑑定、極性官能團的定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中紅外光譜儀器對環境的要求相對較高,以及有些樣品需要抽樣等原因,其應用的領域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大多用於實驗室研究,較少用於實際工業生產中。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和ATR測量方式,近些年中紅外光譜在對複雜樣品的快速定性和定量方面有了較大的進展。


F3. 近紅外 指紋性較差,靈敏度低,很難找到分子結構中獨立的官能團的特徵吸收峰,因此較少用於分子的結構鑑定。近紅外光譜的分析需較大程度地依賴於校正模型,光譜特徵並不明顯。但由於近紅外光譜儀器具有信噪比高、成本低、耐用性強、測試方式靈活簡單多樣、環境適應力強等諸多優點,近紅外光譜常用於現場鑑別分析和快速鑑別分析等領域,尤其是在大型流程工業如石油化工、農業食品、製藥等領域,近紅外光譜的地位是其他三種技術不可比擬的。但是,該技術不適合於微量物質的分析測定。


F4.拉曼 與紅外光譜互相補充,互為佐證,已成為物質結構分析的重要工具。其與紅外光譜相比,顯著優勢是不怕水,可以對水溶液進行直接測量,樣品處理較為簡單。具有較強的指紋性的寬的波數測量範圍,在很多領域應用非常廣泛,尤其是在無機材料和生物樣品測定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因指紋性顯著,在很多應用領域無需藉助化學計量學方法即可獲得豐富的定性或定量信息。


但拉曼散射的信號非常弱,且易受儀器變動和環境的影響,光譜的重複性較差,噪聲較高,這對於複雜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是非常不利的。利用共振拉曼和表面增強拉曼射(surface enhancedraman scattering, SERS)可以提高光譜的靈敏度和選擇性。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材料化工、高分子、生物、環保、地質等領域。


來源:實驗與分析

作者:瑞秋

相關焦點

  • 多維超快光譜有望用於研究分子相互作用
    原標題:多維超快光譜有望用於研究分子相互作用   超快光譜的出現,讓人們能通過「慢動作」觀察到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原子與分子的轉變狀態,給化學以及相關科學領域帶來一場新的革命。而多維超快光譜被認為是研究生物、化學和功能納米材料凝聚相動力學的主要工具之一。
  • 天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賽默飛分子光譜聯合應用實驗室正式成立
    本站訊(通訊員 劉洋 攝影 陳曉金)為配合天津大學「新工科」建設戰略,推廣與探索分子光譜應用技術,天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與賽默飛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共建「分子光譜聯合應用實驗室」。2018年11月28日,聯合實驗室成立揭牌儀式在天津大學第25教學樓舉行。
  • 陳斌談分子光譜分析的發展趨勢
    會上,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陳斌作題為「分子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品質檢測中的應用」的報告。在報告中,陳斌指出,分子光譜分析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1、幾種光譜聯用   2、中紅外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定量方法的研究改變了紅外只能做定性分析的片面的理念,如:光譜重構、適當添加內標物、半峰面積法等。
  • 與時間賽跑 和光譜同行——BCEIA 2019超快分子光譜高峰論壇在京...
    超快分子光譜方法具有極高的時間解析度,所涉及的工作波段包括紅外,太赫茲,可見,紫外等;利用多束飛秒雷射脈衝,能實現多種光譜形式測量,如泵浦-探測瞬態光譜,二維紅外光譜,二維可見光譜等;對於物質激發態原處過程、材料中載流子過程、分子超快結構與能量傳遞動力學過程都具有非常高的靈敏性。  清華大學教授孫素琴主持了本次會議。
  • 原子光譜與生物技術 「百家爭鳴」—2020分子光譜會議分會場一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本次會議共收到論文摘要近320篇。
  • 光譜盛宴圓滿落幕,2022昆明聚首——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閉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1日-11月2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召開。
  • 儀器信息網走訪賽默飛分子光譜工廠
    當地時間上午10點,儀器信息網一行四人來到了賽默飛分子光譜工廠,賽默飛分子光譜全球產品總監Simon Nunn先生、分析儀器光譜解決方案市場經理Maria Perr女士、分子光譜事務經理Lisa Briquelet女士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 走進賽默飛分子光譜工廠【多圖】
    筆者3月探訪了賽默飛世爾科技(以下簡稱賽默飛)位於威斯康辛州的分子光譜工廠。  時值三月初,威斯康辛州下了大雪,工廠附近銀裝素裹,分外美麗。當地時間上午10點,筆者一行四人來到了賽默飛分子光譜工廠,賽默飛分子光譜全球產品總監Simon Nunn先生、分析儀器光譜解決方案市場經理Maria Perr女士、分子光譜事務經理Lisa Briquelet女士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 前沿光譜技術分享——2020分子光譜會議首日下午乾貨不斷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0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盛大召開,來自國內外的500餘名光譜工作者參加了會議,會議將持續到11月2日,儀器信息網將持續跟蹤報導。
  • 從兩句話淺述分子光譜技術的應用進展
    3、在節約時間中的應用進展  下面主要以近紅外光譜為例扼要介紹分子光譜分析技術在節約時間,提高分析效率、獲取經濟效益等方面的應用進展,這僅是眾多應用中的冰山一角。(LCO)、減壓蠟油(VGO)、加氫尾油、潤滑油基礎油、渣油等油品的近紅外光譜或中紅外光譜資料庫,其主要目的是為煉油裝置的先進過程控制和實時優化技術提供更快、更全面的分析數據,從而實現煉油裝置的平穩、優化運行。
  • 分子-等離激元耦合強度對SEIRA光譜線型的調控機制
    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 Plasmon)指金、銀等納米結構中的類自由電子被入射光激發而發生集體振蕩,進而產生增強的局域光電場(也稱為「熱點」)。而當分子處於熱點時,其光學響應將被極大的增強,從而產生等離激元增強拉曼散射、增強吸收、發射等一系列等離激元增強光譜效應。
  • 分子篩催化劑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該文章報導了近幾年來李燦研究組利用紫外拉曼光譜在含過渡金屬雜原子分子篩(如TS-1, Ti-MCM-41,Fe-ZSM-5和Fe-SBA-15)活性位鑑定,以及幾種典型分子篩(如X型分子篩,Fe-ZSM-5)合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
  • 2011年上半年上市儀器新品:分子光譜類
    分子光譜儀是分析化學和生命科學實驗室的常用分析工具,測量的是光與待測樣品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況。光波長在紫外、可見、紅外等區域時,樣品對光的吸收、發射、反射,特徵地反映了樣品不同分子振動、轉動、及相互作用的一些能級變化,不同分子的這種特徵吸收、發射、反射是不同的。  分子光譜可分為分子吸收光譜、分子發射光譜、拉曼光譜,紫外-可見、紅外光譜等屬於分子吸收光譜,分子螢光、分子磷光等屬於分子發射光譜,拉曼光譜屬於分子散射。
  • 2012年上半年儀器新品盤點:分子光譜
    隨著硬體和軟體技術的進步,近年來分子光譜儀器一直處於不斷發展之中,各種分子光譜儀器及其分析技術,如紫外可見、分子螢光、拉曼光譜、紅外光譜、光譜圖像技術等不斷引用各項高新科技成果,成為解決各種各樣分子分析技術難題的有效手段。
  • 首次將二維光譜應用於分離分子系統
    二維光譜提供的信息比其他方法多得多,加上飛秒範圍內的高時間解析度,即十億分之一秒的百萬分之一。然而由於技術原因,這種方法以前僅限於研究散裝液體或固體材料。在之前的實驗中,樣品非常複雜,這使得分離單個量子力學效應並精確研究它們變得極其困難。在實驗準備過程中,科學家們在超高真空中產生了無摩擦的超流體氦液滴。
  • 新聞背景:雙原子分子 雷射介質光譜 非線性光學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徐宜軍、李亞傑)一切物質都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由兩原子組成的分子稱為雙原子分子,是分子結構最簡單的。雙原子分子分為同核雙原子分子與異核雙原子分子,例如氧分子為同核雙原子分子,氟化氫(HF)、氯化氫(HCl)為異核雙原子分子。  分子中的原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
  • 分子振動對氫鍵體系紅外光譜的作用機制被揭示—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發現分子振動對氫鍵體系紅外光譜的作用機制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副研究員張兆軍和張東輝院士團隊,與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哲來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發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揭示了分子振動對氫鍵體系紅外光譜的作用機制
  • 中國光譜40年 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會議開幕
    本次大會主題是「慶祝中國光譜40年,構建中國光譜新時代」。  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第一屆於1979年舉辦,本次會議恰逢40周年。而且,這也是時隔28年,該會議再次將光譜領域專家匯聚青島。來自國內外180多個科研院校企事業單位的65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本屆大會,是歷屆會議人數最多的一屆。
  • 挑戰化學成像極限:中國科大實現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
    這項研究結果突破了光學成像手段中衍射極限的瓶頸,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解析度提高到一個納米以下,對了解微觀世界,特別是微觀催化反應機制、分子納米器件的微觀構造,以及包括DNA測序在內的高分辨生物分子成像,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也為研究單分子非線性光學和光化學過程開闢了新的途徑。該成果於北京時間6月6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
  • 分子光譜學術論壇暨賽默飛新品發布會在京隆重召開
    2019年12月10日,由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賽默飛」)及中國光學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分子光譜學術論壇暨賽默飛新品發布會」在北京隆重召開。近百位分子光譜及相關領域的工作者齊聚一堂,交流分子光譜的新技術、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