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雙原子分子 雷射介質光譜 非線性光學

2020-12-04 搜狐網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徐宜軍、李亞傑)一切物質都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由兩原子組成的分子稱為雙原子分子,是分子結構最簡單的。雙原子分子分為同核雙原子分子與異核雙原子分子,例如氧分子為同核雙原子分子,氟化氫(HF)、氯化氫(HCl)為異核雙原子分子。

  分子中的原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不是所有的原子在通常情況下都能形成穩定的分子,例如氯原子與氙原子,只有當它們處於激發態時,才有可能形成氯化氙,回到基態又分裂為單個原子,這種分子叫準分子,利用準分子的特性可製成準分子雷射器。

  雷射介質光譜是用雷射光譜的方法研究介質,研究可能產生新的雷射體系。光譜是複色光通過稜鏡或能產生衍射現象的光學儀器光柵後,分解成的單色光按波長大小排成的光帶。如日光的光譜是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而雷射的單色性好,是一種純正的單色光。一種波動射於另一種物質內部時,後者就是前者的介質,也叫媒質,例如傳播聲波的介質或傳播光波的介質。

  研究非線性光學現象理論的學科稱為非線性光學。介質在強雷射場作用下產生的極化強度與入射輻射場強之間不再是線性關係,而是與場強的二次、三次以至於更高次項有關,這種關係稱為非線性。凡是與非線性有關的光學現象稱為非線性光學現象,屬於非線性光學的研究內容。(完)

相關焦點

  • 雷射、啁啾脈衝放大、超快光學和諾貝爾獎
    功率密度正比於雷射在傳播介質內電場強度的平方, 代表了雷射在介質中引起非線性過程、多光子過程、電離以至於介質材料破壞的能力。在低功率密度下, 雷射在介質中會發生折射、反射、衍射、散射、色散等線性光學過程; 當功率密度達到一定閾值以上時, 就會發生自相位調製、自聚焦、頻率變換等非線性光學過程, 可能導致雷射脈衝時間和空間上的畸變甚至破壞; 再高, 就會產生介質電離甚至損壞。
  • Light:於浩海&張懷金 | 周期性相位添加的非線性光學相位匹配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以成熟的石英晶體為非線性介質,通過APP相位匹配實現了從可見到紫外光的有效輸出。該方法理論上可以實現對晶體材料透過範圍內任意波長的相位匹配,在非線性光學和光子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2研究背景雷射是現代科技的重要光源,雷射波長是雷射的重要參數,不同波長的雷射有不同的應用需求。
  • 雷射物理學和化學
    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非線性光學、強光物理、量子光學、雷射光譜學和超短光脈衝物理學等學科分支的含義。非線性光學研究高強度光在介質中傳播的特殊規律。假定有一塊透明材料,它不吸收光。當一束光通過這塊材料時,會發生什麼現象呢?經驗告訴我們,一束紅光通過透明介質後仍是紅光,一束綠光通過後仍是綠光,即光的頻率是不變的,而且光在均勻的介質裡是直線傳播的。
  • 淺談白光雷射及其應用
    如何將雷射的頻率擴展形成超寬帶、超連續,涵蓋紫外、可見和紅外波段的相干白光雷射,仍然是人類尚未實現的夢想,是個世界範圍內的科技難題。這是由於雷射器由光學諧振腔、增益介質和泵浦源構成。雷射器波長是由增益物質中原子、分子或者離子的能級結構決定的,由於自然界雷射晶體材料在增益頻率範圍和增益帶寬有很大的局限性,雷射器不能產生任意波長的雷射。
  • 【光學】當分子自組裝遇上非線性光學
    近些年來,熊偉課題組致力於開發出更高維度的和頻振動光譜顯微鏡(Vibrational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Microscopy, VSFGM),從而從自組裝系統中可以獲得更清晰的多維度分子信息,實現「升維打擊」。
  • ...超快雷射、高精度衍射光柵、非線性光學晶體榜上有名
    據介紹,超強雷射技術及裝置、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項目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項目入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及裝備研製項目入選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衍射光柵是一種具有納米精度周期性微結構的精密光學元件,是各類光譜儀器的「心臟」,在天文學、光通信、雷射器、信息存儲、慣性約束雷射核聚變等眾多領域中有重要應用。將光柵做大做精是世界性難題,而光柵刻劃機作為製作光柵的母機,被譽為「精密機械之王」。
  • 對非線性光學機制的最新解讀
    在超快光波電子學和雷射材料加工中,控制和監測物質內部電子的光碟機動運動是一個關鍵的挑戰。來自柏林馬克斯伯恩研究所和羅斯託克大學的物理學家現在揭示了一種迄今為止被忽視的非線性光學機制,它是由電介質中電子的光誘導隧穿產生的。對於接近材料損傷閾值的強度,在隧穿過程中產生的非線性電流成為強光爆發的主要來源,這是入射輻射的低次諧波。
  • 光學梳子,一種特別的光源
    它可以通過一些機制產生,特別是通過穩定的脈衝序列和由飛秒鎖模雷射器產生的固定重複率,或者通過非線性介質中的四波混合。前一種技術是由Theodor Hansch和John Hall在2000年左右開發的,這使得他們二人分享了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因為他們對基於雷射的精確光譜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包括光學頻率梳技術。
  • 分子-等離激元強耦合系統之光譜劈裂:量子起源還是光學起源?
    在物理光學中,有關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礎研究是我們開發新技術的基礎。所謂的不僅知道真相,而且知道原因-不僅要了解物質的表面現象(觀察到的現象),而且要了解物質的性質及其發生的原因。例如,量子發射器是開發新光源(包括量子技術領域中的雷射器,發光二極體和單光子源)的基礎。它們可以是激發態的原子,非激發態的原子或量子點。
  • 探索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艱難歷程
    1 我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結緣過程  1962年夏季,陳創天院士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被分配到福州的中國科學院華東物質結構研究所,專門從事物質的微觀結構(原子,分子層次)和宏觀性能之間的相互關係方面的研究。
  • 利用低溫技術和直接雷射將非線性多原子分子冷卻到絕對零度的方法
    「我們認為我們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我們確實在冷卻分子,但是當我們看到這個信號時,它就像『是的,沒人會懷疑』。它很大,它就在那裡。」由米特拉和研究生納撒尼爾·B·維拉斯領導的這項研究是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新論文的重點。科學。其中,小組介紹了一種將低溫技術與直接雷射相結合的新方法來冷卻非線性多原子分子氧化鈣(Caoch)。3)略高於絕對零度。
  • 光學頻率梳技術與應用的 20 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基於鎖模雷射器的光學頻率梳的出現使得僅使用單一系統既可快速簡易的搭建起光學頻率波段和微波頻率波段之間的轉換,使得微波時序信號得以直接從光學原子鐘獲取。 由於其產生過程涉及到非線性光學效應,光學頻率梳可以進一步擴展到其他不同波段,其光譜覆蓋範圍可以從近紅外波段一直到極紫外波段。
  • 中佛羅裡達大學通過工業雷射器產生阿秒雷射
    使該領域發展成為可能的技術突破是基於超短雷射脈衝的產生,這種脈衝只持續電磁波的幾個周期振蕩。這些短脈衝的聚焦強度相當於電子在原子和分子中經歷的電場強度。阿秒科學領域最初是通過將強雷射脈衝非線性壓縮到兩個光學周期以下而得以實現的。二十年後,要產生這樣的短脈衝,仍然需要最先進的雷射器,才能最有效地利用稀有氣體中的「瞬時」光學非線性來進行頻譜加寬和參數頻率轉換。
  • 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在雷射頻率變換、信息通訊、光信號處理等眾多領域都具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
  • 挑戰化學成像極限:中國科大實現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
    這項研究結果突破了光學成像手段中衍射極限的瓶頸,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解析度提高到一個納米以下,對了解微觀世界,特別是微觀催化反應機制、分子納米器件的微觀構造,以及包括DNA測序在內的高分辨生物分子成像,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也為研究單分子非線性光學和光化學過程開闢了新的途徑。該成果於北京時間6月6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
  • 三階非線性光學玻璃研究概況
    全光開關的工作原理為介質在強光場作用下折射率和極化率的變化,起因於強光場誘導下圍繞原子核平均位置電子軌道的非諧畸變(響應時間約為10-15s)和介質中原子核的位移(響應時間約為10-12s)。一般,質量較大的原子核位移對由光電場引起的非線性光學效應的貢獻並不顯著。
  • 創新「光子反衝成像」技術:觀察分子內部的新方法
    近日,德國和瑞典科學家利用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FEL),通過創新的「光子反衝成像」(Photon-recoil imaging)技術,研究X射線與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過程。該方法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原子級的化學反應,將成為探索非線性X射線物理學的有力工具。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分別為(排名不分先後):基礎研究類:1. 微腔表面對稱破缺誘導非線性光學北京大學肖雲峰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的研究團隊與其合作者,利用超高品質因子回音壁模式光學微腔,極大增強了表面對稱性破缺誘導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得到的二次諧波轉換效率提升了14個數量級。2.
  • 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滿足全固態雷射器實現多波段雷射輸出的關鍵核心材料,但目前仍缺乏性能優異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評選委員會由48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專家組成,綜合考慮候選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