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犰狳。——《山海經·東山經》
犰狳在山海經的描述中,是體型像一隻兔子,有鳥喙一樣的長嘴,眼睛圓圓的,有像蛇一樣的尾巴,看到人就一動不動的小獸。
當今大陸上確實有一種動物名叫犰狳,僅分布在美洲,長得跟穿山甲似的。
犰狳有9屬21種,其中體型最小的倭犰狳體長只有90毫米左右,體長最大的是巨犰狳,體長可達120釐米。其它種類體型大小不一,但兔子大小的有很多,比如七帶犰狳、巴西三帶犰狳等。
犰狳的嘴巴比較長,看起來確實像長長的鳥嘴。又長又大的耳朵豎在頭頂上,很像兔子的耳朵。圓圓的小眼睛,尾巴細細長長的像蛇尾。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原地打洞把自己埋在洞裡。
所以綜合來看,《山海經》中描述的犰狳,的確很像僅分布在美洲的犰狳。
犰狳長得像穿山甲這個說法其實不太多。雖然犰狳和穿山甲一樣都吃螞蟻,也和穿山甲一樣身上有堅硬的鱗甲。
但是犰狳身上的鱗甲是骨質甲,由皮膚骨化形成,而且它們的骨質甲是分開的。犰狳的骨質甲分為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中間由橫帶連接,這些橫帶可以帶動它們身上的鱗甲前後收縮。
它們的鱗甲是有關節結構的。頭部、頸部、身體大部分,共同組成一塊保護盾板。同時它的鱗甲還可以保護住它的腿和爪子。而且犰狳的鱗甲上還有一層角質表層,來保護它們的鱗甲。
穿山甲的鱗甲是一整塊覆蓋在背部,蜷縮起來的時候鱗甲會層層斜著豎起。而且穿山甲把自己蜷成一個圈,就是一個扁扁的圈。而犰狳則是一個球,就跟一個足球似的。
據說巴西三代犰狳被選為巴西世界盃吉祥物之一的原因就是,它蜷起來的樣子就像一個足球。
犰狳的鱗甲有多堅固呢?曾經有獵人看到犰狳隨手開了一槍,結果子彈打到犰狳的鱗甲上被反彈回來了。於是獵人被自己打出去的搶傷到了,而犰狳毫髮無損。
動物學家說,犰狳的防禦體系堪稱動物界最完美的防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鱗甲。
在面對敵人時,犰狳往往就地挖洞,把自己埋進洞裡,用背上堅硬的鱗甲堵住洞口,這樣往往敵人就束手無策了。即便敵人這個時候也挖洞,把犰狳挖出來,那犰狳還有第三招:把自己蜷成一個球。
這個招數聽起來跟穿山甲多像,而且防禦效果在動物界也是非常棒的。它的鱗甲連子彈都打不穿,還有誰的牙能咬穿?
但是也正因為這一點,犰狳也落得了和穿山甲一樣的下場,輕易被人撿走吃掉。
當地人吃犰狳時甚至不需要鍋,將它們開膛破肚去除內臟之後,直接將它們的鱗甲當作鍋底架到火上烤。
不過犰狳對人類倒不是毫無反抗之力,因為犰狳是除人類之外唯一攜帶麻風桿菌的動物。
有人說麻風病就是犰狳帶給人類的,有人說犰狳身上的麻風病就是從人類身長被傳染的。眾說紛紜,但我們現在只要知道,犰狳身上的確攜帶有麻風桿菌就可以了。而且犰狳麻風病發表現和人類是一樣的,它們傳染上麻風病的概率高達20%。
也就是說,人類每吃5隻犰狳,就有一隻患有麻風病。
在以前,很多地方將麻風病人看作是「天神賜下的懲罰」,將之視為不詳,會遭到活埋或者火刑。而很多麻風病人病發,就是因為接觸了犰狳。
這也許就是犰狳面對人類的最後一道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