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機技術蓬勃發展,各類商用、民用無人機層出不窮,既方便了民眾的生活,也給空域管制帶來了新的挑戰。
儘管軍方三令五申,但無人機闖入軍用機場的案例仍然屢見不鮮。因此就有了法國空軍成立了專門的金雕培育訓練小組,希望利用金雕兇猛的捕獵能力對付"無法無天"的無人機。
其實訓練動物執行軍事任務早已不是新鮮事。二戰期間,"動物軍團"更是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如今,"動物軍團"的足跡已經遍布海、陸、空,有哪些成員不為人知呢?
猛禽:非法無人機的"剋星"
對於那些"有令不遵"、執意"闖禁區",或者是"迷路"誤入禁區的無人機,法國空軍的辦法是"撒鷹"。法國空軍人員在位於法國西南部城市蒙德馬桑的一處空軍基地訓練金雕攔截無人機。
據了解,法國空軍訓練這些鷹"捕捉"無人機,是從"娃娃抓起"的,甚至在沒破殼前,這些鷹的蛋就被放置在無人機上。小鷹出生後,還要在無人機上待上一陣子;再長大一些後,它們就被訓練"捕獵"迷你無人機,抓到了,就有獎勵。它們漸漸地就都成了箇中高手。
目前,在歐洲,荷蘭警方也用鷹來"擒獲"那些"不聽話"的小型無人機,他們甚至還有一支"鷹警編隊"。
軍犬:動物軍團中的"不老傳奇"
軍犬是動物兵團中的"不老傳奇"。早在4600多年前,經訓練的犬就被用於狩獵、警戒和進攻敵人。
二戰期間,同盟國和軸心國在戰場上共投入25萬條軍犬。這些"勇士"除掉了703座城鎮的地雷,救出了69萬人次負傷官兵。
1942年7月,德軍的850輛坦克向史達林格勒發起總攻。坦克梯隊推進時,只見蘇軍陣地風馳電掣般衝出無數條軍犬,身背炸藥包,毫無畏懼地衝向德軍坦克。一陣陣巨大的爆炸聲中,蘇軍軍犬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與德軍坦克同歸於盡。蘇聯官方宣布,反坦克犬在戰爭中共摧毀了300輛德軍坦克。
軍犬可以擔負多種不同任務。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軍軍犬被廣泛用於巡邏、搜索、警戒、治安、反爆,檢查哨、監獄、巡邏隊、搜索隊都是軍犬使用的大戶。前駐阿美軍司令彼得雷烏斯曾說:"軍犬在戰場上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們勝過軍人、勝過機器。"
信鴿:搜集、傳遞情報的最佳間諜
最著名的"動物間諜"當屬鴿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有國家利用鴿子來搜集情報了。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博物館裡,陳列著一個上世紀70年代、裝在鴿子身上的照相機,這個設備輕巧卻能拍下足夠清晰的圖片。當鴿子在天空中飛翔,掛在它胸前的這個相機可以拍攝到數百英尺以內的目標,比偵察機或者衛星等其他拍攝方法能捕捉到更多細節。
在二戰期間,英國共培養了25萬隻信鴿,用於傳遞軍事情報。這些信鴿冒著惡劣的天氣和炮火,飛越上百公裡乃至數百公裡,將情報送到。面對盟軍方面信鴿的往來,德軍非常重視,除了安排專門的狙擊手,還建立了自己的空中部隊-獵鷹。成百上千隻英軍信鴿死在德軍獵鷹的利爪尖喙之下。
海獅:捕獲入侵"蛙人"的能手
海獅雖不具備天生的聲吶定位能力,但視力非常好,可潛至水下650英尺處搜尋目標。海獅通常的職能是在水中找回丟失的設備。
美軍還有一支"潛水入侵檢測系統"部隊,也是由海獅組成,職責是抓人。這些經過訓練的海獅發現入侵的蛙人後,會將自己身上的"腿銬"(一種有繩相連的彈簧夾)悄無聲息地銬在入侵者的腿上後遊開,然後通過繩子拖曳敵人、最後將敵人捕獲。
老鼠:體重不超過半磅的"排雷專家"
2006年,哥倫比亞首都聖菲波哥大市的警察培訓出了全球第一批"排雷鼠",這些"賊眉鼠眼"的小傢伙體積小巧,每隻體重不超過半磅,誤踩地雷也不會"身亡"。此外,它們能夠進入狹窄,大型動物難以到達的區域,工作起來不亞於"排雷犬"。
2008年,美國《時代周刊》也撰文為公眾揭開了一群在非洲莫三比克嗅探地雷的甘比亞袋鼠的神秘面紗。
每隻"排雷鼠"在正式上崗前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它們被放置在一個撒有C-4炸藥及其他爆炸物質的迷宮內,每當成功發現一個目標之後,它們就會被培訓師獎勵一小塊食物,並且還能享受輕撫一下耳後根的"精神鼓勵",據報導,"排雷鼠"識別炸藥的準確率當時已經高達83%,6個月的繼續"深造"後將可以達到100%的準確率。
海豚:大洋裡的"特種部隊"
海豚被認為是智商僅次於人類的動物之一。海豚有一套天生的生物聲吶系統,藉此海豚能精確定位海底的物體。受過訓練的海豚能搜尋水雷,可以帶著炸藥包或水雷直接去炸毀敵方艦船,可以偵察和監聽來往艦船。
據了解,美國和前蘇聯都曾進行過軍用海豚的軍事訓練,美國海軍在加州聖地牙哥建立了一個訓練基地,專門訓練海豚等執行水下任務。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軍曾派"海豚部隊"到烏姆蓋斯爾港探測水雷。
而前蘇聯曾在位於克裡米亞的塞瓦斯託波爾海洋館進行"海豚部隊"的訓練,蘇聯解體後被烏克蘭接管。2014年3月,克裡米亞宣布入俄後,俄海軍成功接管了克裡米亞的"海豚作戰部隊"。
大象、騾馬:都曾是二戰運輸"主力軍"
二戰期間,多個國家有騎兵部隊,美國海岸警衛隊當時主要靠騎馬保衛海岸線,而不是用快艇、巡邏艇和飛機防止軸心國特工滲透。
鮮為人知的是,高度機械化的德國軍隊也使用騾子和戰馬。因為騾子可以適應絕大多數地形,而機械化部隊就沒有那麼靈活。德國堅持在山地部隊採取機械化和騾馬化混編。德軍大部分的補給物資和大炮還是由馬匹和騾子來運送和拖運的,每個在前線的德國步兵師都下轄著騎兵巡邏中隊,他們被德軍指揮部視為"眼睛和耳朵"。
此外,戰時還有部隊用大象來運送補給物資和軍火,在緬甸戰場,大象能穿過很多汽車無法通行的地區。
棕熊:波蘭最受歡迎的"戰鬥英雄"之一
二戰期間,波蘭軍隊曾將一頭熊"徵召入伍"。這頭名為"佛伊泰克"的棕熊在1941年時被流亡伊朗的波蘭士兵收養,那時它還是只幼崽。"佛伊泰克"不僅喜愛啤酒和雪茄,還學會了敬軍禮,為身在艱苦殘酷的戰爭環境下的軍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1944年時,這頭棕熊正式加入波蘭軍隊,獲得士兵身份。它在卡西諾修道院戰役中幫助搬運彈藥,此舉讓它成為波蘭最受歡迎的"戰鬥英雄"之一。戰爭後期,"佛伊泰克"與所在部隊一起轉移至蘇格蘭貝裡克希爾郡,隨後它被捐贈給愛丁堡動物園,並於1962年在該動物園去世。
據愛丁堡動物園管理員稱,"佛伊泰克"在動物園時人氣很旺,它會向用波蘭語同他打招呼的遊客揮手致意。經常有波蘭的二戰士兵翻越柵欄去擁抱他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