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草花石」很常見,形成於4億年前,根本不是植物化石!

2020-12-03 騰訊網

自然界是個神奇的「加工廠」,它能生產出各種產品:各種礦藏、各種生物、各種石頭等。各種石頭中有一些奇葩,就是我們認為很珍貴的礦物結晶石、玉石、瑪瑙、寶石、化石,這些奇葩的石頭我們統稱為奇石。

模樹石原石欣賞

自然界形成的有些石頭種類不同但外表看起來卻很相似,比如南紅瑪瑙和紅碧石,又比如帝黃石和綠松石,再比如鋁矽鋇石和翡翠等。

有些不同類別的石頭外在表現相似度很高,一些行家也會被被它們混淆,比如鋁矽鋇石和翡翠,單憑肉眼很難分辨出來。

有一種石頭表面布滿了細小枝葉狀的花紋,看起來像極了植物化石,好多人被它們的外表所欺騙。這種石頭就是相對比較常見的模樹石,也算是一種奇石。

模樹石原石欣賞

模樹石上的圖紋是氧化鐵、氧化錳溶液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滲透進板巖的縫隙,凝固形成成的的圖案。模樹石於4億年前的遠古時代開始形成。

歡迎關注公眾號:《天天文玩》下面精彩繼續

模樹石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由於比較常見,價值不高。模樹石因為比較像植物化石和草花石,因此被一些人拿來冒充後兩種石頭。其實精品模樹石也是非常珍貴的,比如虢石模樹石。

模樹石擺件

因為虢石又名紫陶石,這種石質地細膩,柔滑潤澤,顏色有紫褐色、朱紅色和淺白色。虢石模樹石色、質、紋俱佳,價值很高,還可也雕刻稱硯臺,非常有情趣。

喜歡收藏的朋友,趕緊加下面微信

北宋司馬光和歐陽修就非常喜歡這種硯臺,有詩詞為證。虢石,產於河南省靈寶縣南部及盧氏縣北部。

草花石擺件

模樹石的花紋有不同種色彩,有灰、黃、黑、綠、紅等,顏色的不同跟石頭中滲入元素的種類以及比例有關。模樹石的畫面有國畫工筆的感覺,紋理清晰的能體現出草木般的神韻,古樸典雅,還是很受賞石人的喜愛的。

草花石擺件

每一種奇石都有自己的特色符號,「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模樹石的美麗也不是其它奇石能替代的。模樹石、草花石、植物化石,三者可不是一種石頭呀,各位石友可要搞清楚了。

植物化石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奇石之友 :全國石友的朋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化石,這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遺物?
    這種精巧的結構,以及有規律的排列,使得人們第一次發現這種化石時嚇了一跳,這實在太像人類生產出的金屬彈簧或者螺絲,然而根據放射物測年法顯示,這個化石形成於2億年前。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化石,這種化石看起來非常像人造的齒輪。研究表明,這種化石形成於4億年前。
  • 1.12億年前的蜘蛛化石眼睛還能發光
    根據發表在《系統古生物學雜誌》上的論文,因為蜘蛛的脆弱的軟體不能很好地保存所以蜘蛛在化石記錄的歷史中並不常見。這是第一次在除琥珀之外發現的一個蜘蛛種類,並且第一次在化石中發現了蜘蛛的反光眼組織。一位韓國高中生和業餘化石獵人首先在韓國發現了一塊有1.12億年的前白堊紀時期的化石。該地層已經產生了大量其他化石,包括植物,軟體動物,魚類和恐龍,以及一種身份不明的蜘蛛物種化石。這項新研究分析了暗灰色頁巖中的10個蜘蛛標本,在顯微鏡下觀察和測量它們,科學家們確定他們代表了七種不同的物種。僅此一點便很令人驚訝,並證明可能還有更多已滅絕的蜘蛛物種尚待發現。
  • 雲南發現疑似「蒼龍」 專家:2.5億年前鱗木化石(圖)
    不過,據多地專家初步分析、考證後發現,這塊化石屬於距今3億年~2.5億年前的二疊紀鱗木化石,這一結論瞬間將鎮雄現有出土文物的「家世」從距今百萬年前「拉長」了二三十倍,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怪事  河水衝出了鱗片化石  端午節以來,鎮雄縣坪上鎮巖腳村民小組境內連日陰雨不斷。
  • 4億年前的綠色兇手
    我們需要把時鐘倒退到距今4億多年的奧陶紀。-4.43億年的地球上,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餘熱仍未散去,奧陶紀生物大輻射已然登上歷史舞臺。古生物學家們能找到最早的陸生植物化石就是他們的生殖細胞,距今約4.7億年前早奧陶世的隱孢子[3]。雖然完整恢復這些植物原本的樣子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由於這些孢子有一層厚厚的殼,可以在乾燥環境中存活,所以我們可以確定它們來自於陸生植物。這些植物沒有維管和根繫結構,它們的樣子很可能類似於我們今天在荒原中看到的地衣和苔蘚類植物。
  • 化石的形成與分類
    化石,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動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巖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從太古宙(34億年前)至全新世(1萬年前)之間都有化石出現。簡單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
  • 古生物學家在凌源發現1.25億年前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
    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和福建農林大學的古生物學者最近在遼寧省凌源市發現一種約1.25億年前的奇特被子植物化石這種有趣的遠古植物,同一個植物個體上長著形態各不相同的葉子和果實,這為人們探知早期被子植物的形態打開了窗口。
  • 微米級的孢粉化石,還原了2億年前四川盆地的地質災變
    2.01億年,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爬行動物是該時期的主宰者,裸子植物也迅速興起。「這兩大盆地雖然緯度不同,但是都有著溼潤的氣候、肥沃的水土,這裡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比如新蘆木、雙扇蕨、蘇鐵、蘇鐵杉等,還有一些苔蘚、石松植物也在森林中出現。」李麗琴告訴記者,這些植物經歷了上億年的地質運動後,被埋藏在地下數百甚至上千米處,最終形成了煤炭。
  • 國外發現距今約20億年藍藻化石,這種化石發現,具有重大的意義
    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大約形成於45億年前,而人類祖先類人猿最早的出現年代,被認為是大約5000萬年左右,為何兩者可以差出這麼長的時間呢?這是因為在地球剛形成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其環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比如最開始,地球只是一個巖石和宇宙塵埃組成的行星,而它的來源,是一顆古老的恆星大爆炸時產生的碎屑。
  • (原創)走進3億年前的植物森林
    在參觀山西地質博物館的遠古物種展廳中,你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由眾多植物化石標本組成的只見綠色,不見花朵的著名史前植物群——華夏植物群(圖1)。圖1, 3億年前華夏植物群生物復原場景圖地質歷史進入一個叫石炭紀的地質時代,地殼運動非常活躍,古地理面貌有著較大的變化,地球上各大陸之間逐漸連接起來(圖2,圖3),在距今約3.2—2.7億年前的石炭紀至二疊紀
  • 科學家「透視」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它們已經進化出類似昆蟲...
    近5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非常不同。大陸布滿巖石,乾燥,幾乎沒有植被,貧瘠的兩極沒有冰。幾乎所有的植物和動物都生活在覆蓋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廣闊、溫暖的海洋中。但在環繞大陸的淺海中,有一種生物已經發展出一種完全現代的複眼視覺特徵。
  • 2億年前的「墓地」,形成珍貴化石,亞利桑那州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石化森林國家公園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乾燥的氣候使得這裡的樹木不得不遵守自然規律,而且非常低矮,但是幾億年前,針葉林生長在這裡,統治這片森林的主人是巨大的恐龍。兩億多年後,恐龍早已滅絕,幾百米長的巨樹也消失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偶然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石頭,這些石頭的形狀和圖案與樹木非常相似,需要一個成年人來拿著最小的一塊,隨著科學研究的逐漸深入,推測2.25億年前這裡曾有一望無際的熱帶森林,這些奇石是高大樹木坍塌後形成的化石。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
  • 800隻4億年前軟體動物化石「集體亮相」
    2020年11月12日,湖北省宣恩縣農民湯水平在打磨「震旦角石」。這塊古生物化石上有800多隻4億多年前軟體動物形成的化石,經過精雕細琢後集體呈現在一面15米寬的長方形巨石上。「震旦角石」又稱「中華角石」,其中的軟體動物生長地質年代在距今約4.4億至5.1億年前的奧陶紀,是當時海洋中兇猛的食肉性動物化石。其主要產地在湖北、湖南等地區的奧陶紀地層。王俊/攝
  • 化石形成於2.3億年前 海龍在獨山「登陸」(圖)
    金黔在線訊日前,獨山縣古生物專家在對地質公園進行挖掘保護時,首次發現形成於2.3億年之前海龍化石。經過古生物專家的修復,即日可與遊客見面。  這件海龍標本長90釐米、寬39.5釐米。海龍個體保存完整長82釐米,頭部最大寬6釐米,頭長11釐米,頭骨未完全剝露,呈三角形,上頜骨前端背向彎曲,此處牙齒擴大且向前平伏;頭骨前部的牙齒(前頜骨、上頜骨前部、齒骨)圓錐形,較突出,而靠後部的牙齒較圓鈍;前頜骨與上頜骨牙齒間無明顯間隙。有尖銳的牙齒和鋒利的4隻爪子,每爪有5趾,其身體呈優美的流線型,脊椎骨完整明顯,整體形態特徵清晰可見。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來源:科技日報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來源:科技日報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 過去,科學界對三疊紀末生物大滅絕造成的海洋生物重創已形成了共識。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啥
    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過去,科學界對三疊紀末生物大滅絕造成的海洋生物重創已形成了共識。但是,對於廣袤陸地生態的變化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