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素有「萬能餌」之稱,因價格低廉、方便攜帶,且在各類水域有普遍的適應性,得到釣友的一致認可。但部分釣友心有疑問,蚯蚓生活在潮溼的泥土裡,而魚常年活躍在水中,兩者並沒有過接觸,為何魚卻偏愛它?下文便嘗試一窺究竟。
魚的覓食特點
魚吞食蚯蚓,主角是魚,其覓食的特點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具體如下:
1、魚的嗅覺:魚獲取食物位置,主要依靠嗅覺,其重要性遠超魚的視角、味覺及聽覺。魚頭部兩側各有一對或兩對鼻孔,鼻孔內部有鼻囊,大量感知氣味的神經末梢分布其中,異常靈敏,遠超人的認知。當水流攜帶食物從一個鼻孔進入,在另個鼻孔排出的過程中,食物中的氣味刺激味覺神經,引起魚的注意。可見,魚覓食主要通過嗅覺,對食物氣味的興奮度遠超其他。
2、魚的視覺:相當數量的魚視力微弱,甚至像鯰魚這種常棲息水底、夜間活動覓食的魚種,幾近失明。魚是否能辨別顏色,目前存有爭議,主流的說法是常見的淡水魚不能識別顏色,主要通過光線感知顏色的強弱,像顏色鮮豔的如紅色、黃色,在魚眼睛則是亮白色;而如綠色、棕色等顏色,則表現為暗灰色。所以單純依靠魚識別食物是否可吞食,效果有限。
3、魚的味覺:其實魚是味覺的,在小型魚身上尤其明顯。當通過嗅覺確定食物的位置後,魚會用嘴唇觸碰食物,或者吸入口中再吐出,便感知到了味道,判斷出食物是否可食。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魚對於氣味濃鬱的假餌無動於衷。
魚是如何吞食蚯蚓的
上文介紹了魚是如何覓食的,那麼對於未曾見面的蚯蚓,它又是如何吞食的呢?
1、首先通常所用的蚯蚓,都是暗紅色,當蚯蚓隨鉤入水後,在蚯蚓的眼睛裡,這個東西並無特殊之處,也是暗紅色的一個普通物體,當然如果蚯蚓搖動身體,這個另說。因此單憑顏色是無法吸引魚的注意的。
2、如前文所講,魚嗅覺發達,問題的關鍵還在蚯蚓的氣味。由於蚯蚓長期生活在泥土裡,體內散發出一個濃厚的土腥味,特別是用鉤尖刺破表皮,汁液流淌出來後,氣味更濃鬱。釣魚人清楚,水溫越低,像鯽魚、鯉魚這類魚,越喜歡腥味,所以魚便尋味而至。
3、當魚用嘴唇觸碰蚯蚓後,分布表皮的味覺神經,便判斷出食物是否可吞食,一旦確定無危險,便大口吞咽,撕扯蚯蚓肉,拉動子線引起浮漂動作,釣魚人趁機提竿上魚!
蚯蚓使用技巧
蚯蚓用於主要是打窩和作釣餌,其中有不少使用技巧,具體如下:
1、打窩:蚯蚓打窩主要用於誘集像鯰魚、黑魚這類食肉魚種。首先將蚯蚓分割成1公分左右的小段,將其裝入盛有鬆軟泥土的小盆,攪拌均勻,握成團打入釣點位置,由於蚯蚓的汁液在水中迅速擴散,縮短了誘魚的時間,效果極佳。這種方法簡單容易操作,最好現做現用,避免蚯蚓發愁。
2、蚯蚓掛法:不同釣魚人都有自己擅長鉤掛蚯蚓的方法,匯總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掛頭法②穿腰法③節掛法④穿筒法⑤龍吸珠掛法。具體操作方法不再詳述,網絡有詳細介紹。
3、蚯蚓幾點注意問題:一、魚的視力有限,所以不必將蚯蚓拍死掛鈎,活動的更易挑逗魚,引起它的興趣。二、鉤掛蚯蚓時,尾巴不宜朝向鉤背,以免魚咬住後拉動浮漂動作,提竿而無魚。
寫在後面
如上所述,魚喜蚯蚓,是兩者各種原因吃促成的結果,是科學可以解釋的。釣魚人多了解蚯蚓的使用細節,對於提高漁獲有一定的幫助。
原創:野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