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星際穿越》:看懂這部電影,只需要看懂這幾個詞

2020-12-06 小悝說電影

《星際穿越》是諾蘭於2014年拍攝的現實主義硬科幻電影,電影上映後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討論,包括那些不明覺厲的物理名詞、科幻外衣下探討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及對於愛的表達。

諾蘭在電影中採取的,是科幻電影中常見的"末日危機"形式,也就是在地球產生危機的時候,人們發起的自救行為。

但與其他科幻電影不同的是,《星際穿越》中,沒有滿天飛的飛船、沒有奇怪的外星人、沒有地球與外星球的對抗,有的只是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之間的本質聯繫。

這也導致《星際穿越》本身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作為一部科幻片,卻沒有給到傳統科幻片的爽感。同時,著眼於人與人之間的本質,讓電影主題變得有些虛而不實。

電影中也充斥著許多晦澀的專業名詞和富有哲理的臺詞,讓電影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哲學韻味,而這似乎是跟傳統科幻電影無關的。

但想要看懂《星際穿越》,把握《星際穿越》的精髓,其實只要看懂這幾個詞: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縮"

確切的說,這不是一個詞,而是一首詩的名字,一首由英國詩人狄蘭·託馬斯創作於20世紀中期的詩歌——《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詩人託馬斯的父親,當時已經生命垂危,放棄了活下去的希望。但與父親感情極深的託馬斯,並不希望父親就此喪失鬥志。因此寫下這首帶有濃重感情和昂揚情緒的詩歌,想要藉此來鼓舞父親,喚起父親活下去的希望。

在《星際穿越》電影中,曾4次引用這首詩,分別是:

在庫珀離開地球進入前往火星的軌道時,老教授布蘭德對遠徵隊說的;在庫珀一行人從米勒的星球失敗回來後,布蘭德在聽老布蘭德教授留言時,老布蘭德教授對女兒布蘭德說的;老教授布蘭德臨走之前,對庫珀女兒墨菲說的,這也是布蘭德老教授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庫珀被曼恩教授設計陷害之後,曼恩教授對庫珀複述了老教授布蘭德常說的這首詩。

那麼,為什麼諾蘭要一次又一次地在電影中重複這首詩?

我們來逐次分析:

01第一次此時的地球已經深陷危機,枯萎病讓絕大部分的農作物都死亡了,只剩下玉米。當時的社會分為實力懸殊的兩派。

一派是認為現在人們應該將有限的資源都投入在農業當中,應該首先思考如何生存,而不是向外太空做無謂的探索。這一派是佔絕大多數的,以至於國家政府都將NASA給名義上撤掉了。

另一派則是NASA所代表的探索派,他們認為,只有探索,才有生存的可能和希望,而留在地球只能是溫水煮青蛙,苟延殘喘而已。但這一派是勢微的,以至於航天研究都只能轉入地下偷偷摸摸進行。

當布蘭德教授發現土星附近出現蟲洞的時候,更加堅定了向外探索的決心。因此,派出了以曼恩教授為首的遠徵隊,對蟲洞另一端的星系,進行生命的尋找。

但所有的探索,都伴隨著犧牲的可能,尤其是這種跨越星系的探索。所以,NASA同時制定了planA和planB。

而所有參與遠徵的人,都是無兒無女了無牽掛的人。為什麼?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堅定自己探索的意志,才能在探索的過程中,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才不會被浩瀚的星空、巨大的孤獨吞噬。

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心有牽掛,才不會遇到小我和大我的取捨難題。這,也是突出探索所需要付出的巨大犧牲。

所以,布蘭德老教授才會在庫珀這一行最後的遠徵者,離開地球開始真正的出徵時,誦讀這首《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一是希望庫珀他們能夠明白,只有遠徵才有希望;二是希望庫珀他們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要放棄探索的希望;三是作為庫珀一行人出徵的鼓舞,哪怕星空再怎麼黑暗,也不要屈服。

這一次的意義,更多的是象徵,是精神層面的。

02第二次此時的背景是庫珀一行人,在米勒的星球上,執行任務失敗,道爾殞命,庫珀與布蘭德狼狽歸來。但米勒星球上的短暫幾小時,已經是地球上的23年。

此時的遠徵隊,道爾犧牲讓布蘭德深受打擊,時間飛逝讓庫珀焦慮悲傷,同時羅米利也變得蒼老,整個隊伍可以說士氣低落。

布蘭德若有所思的坐在通訊室,聽著父親老布蘭德教授23年來的留言記錄。但鏡頭只給到了老布蘭德再次朗誦這首詩的畫面:"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

而後,庫珀三人開始商量下一個星球的選擇:是曼恩教授還是艾德蒙斯。因為飛船燃料不夠,只能選擇去一個。

但此時的布蘭德作出了改變:作為一個科學家,她本應該更相信理論更相信數據,應該選擇數據更好的曼恩教授。但她選擇了跟隨自己的心,選擇相信比較虛幻的愛和情感。所以她希望去艾德蒙斯所在的星球。

所以這一次老布蘭德教授再次誦讀"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更多的是想說明,不要太跟隨宇宙之中冰冷的原理,不要溫順地屈服於冰冷的理論數據,因為米勒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

這三人都是各自領域最傑出的人物,因為太自信以至於有些自負,過於依靠通過數據來做自信的判斷和選擇。

所以,諾蘭才再一次引用《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就像布蘭德說的:

"我們習慣了依靠理論來解決問題,已經太久了。我們要明白,愛不是人類發明出來的東西,它一直存在,而且很強大,可以讓我們能夠穿越時空的維度來感知它的存在。也許我們應該相信它,儘管我們還不能真正的理解它。"

此時的"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更像是在提醒所有人:

科學和理論,也許更可靠,但也意味著它抹殺了所有的"可能";而生命的存在,需要"可能"存在,選擇遵循自己的內心,遵循人類最本能的情感,就意味著更多的"可能"和更多的"希望"。

03第三次這一次是布蘭德老教授最後一次誦讀這首詩,躺在病床上,在生命已經走到終點的時刻。他向墨菲坦白自己欺騙了她,planA根本行不通,庫珀他們這些遠徵者根本無法回到地球。

老教授此時一個詞一個詞地讀出"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更像是在說"無法溫順地走進那良夜"。

去探索的人,隨時可能會丟掉性命,也永遠無法回到溫暖的地球;留在地球上的人,徹底的失去了生的希望。走進那良夜,必須要做出取捨和犧牲,人是永遠無法溫順地走進那良夜的。

同時,這也是布蘭德老教授為自己寫的墓志銘,是他給自己這一生做的總結:面對良夜,他沒有放棄鬥爭,沒有放棄希望,沒有屈服,沒有溫順地走進那良夜。

04第四次這是片中唯一一次不是布蘭德老教授說的。

曼恩教授設計以"探索基地"的名義讓庫珀跟隨他出來,並將庫珀的面罩打碎,以期能夠將庫珀永遠的留在這裡。在庫珀掙扎之際,他念出了老教授布蘭德常說的這句詩: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縮"

此刻,一是曼恩教授對自己的安慰。因為他知道遠徵必須有犧牲,但他不希望這個犧牲是他自己,如果必須有犧牲,那就選擇庫珀吧。

就像他跟庫珀說的,他以為他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但他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他才發現他從來都沒有做好這個準備,所以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懼。

二是對庫珀的安慰。走進這良夜的,不僅僅只有庫珀一個人,還有所有參加拉撒路行動的遠徵隊員。

良夜,不僅僅只星空,更是指死亡。他相信人在死亡的時候,求生的本能可以創造奇蹟,所以這也是選擇讓人來探索而不是讓機器人來探索原因,人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

墨菲定律,可能發生的就一定會發生

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電影中的"墨菲定律",做了一定的延伸,或者說將墨菲定律的含義,進行了拓寬和改變。這在電影中第一次出現墨菲定律的時候,庫珀就重新做了定義。

墨菲曾問,為什麼要用壞事給她取名字,比如墨菲定律。

庫珀回答道:"墨菲定律並不是說會有壞事發生,而是說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會發生。"

這種可能一直貫穿整部電影,從頭到尾,庫珀一行人尋找,無非就是這種可能。就像布蘭德在太空中說的,雖然曼恩教授的數據更加可靠,但同時曼恩教授所在的星球也更靠近黑洞,而黑洞吞噬一切,也吞噬了可能。沒有可能,就不會有生命。

這也是電影中第二次出現"墨菲定律"——可能發生的就一定會發生。

所以"墨菲",代表了希望,而墨菲,也才是那個真正被選擇的人。

當庫珀身處那個多維空間時,他才明白,被選中的人不是他,而是墨菲。庫珀只是被選來告知墨菲真相,引導墨菲走向正途,因為只有他和墨菲之間的愛,可以通過引力,穿越維度進行溝通。

基於此,也有網友推測,這個多維空間是後來布蘭德執行planB時存活下來的那一支人類,但那時的人類失去了愛的能力,失去了感知愛的觸覺,甚至如同行屍走肉。所以那時的人類希望可以通過庫珀和墨菲,來改變時空,讓地球上還懂得愛的這群人活下來。

就像他們遠徵的行動代號——拉撒路行動一樣。

拉撒路是誰?拉撒路(Lazarus)是《聖經·約翰福音》中記載的人物,他病危時沒等到耶穌的救治就死了,但耶穌一口斷定他將復活,四天後拉撒路果然從山洞裡走出來,證明了耶穌的神跡。

可以說拉撒路代表著死而復生的希望,代表著重獲新生的可能。為了這個可能,他們堅定地遠徵,也堅定地相信,可能就會發生。

牛頓第三定律,想要達到目的,總得留下點什麼

常見表述是: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在《星際穿越》裡面,這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對應為得到與失去。也就是想要達到目的,就要留下什麼。

在電影中這個詞直接出現在幾人彈盡糧絕之際:為了擺脫黑洞引力獲得加速度,機器人塔斯和庫珀選擇掉入黑洞之中。

《星際穿越》中,關於得到與失去的選擇,還有很多處。比如電影一開頭,墨菲老師所代表的大多數,認為在這種環境下,大家應該更深入的認識這個星球,想著如何自救、如何拯救地球,而不是想著逃離。

但是留下,雖然暫時擁有著廣袤的踏實感,但卻意味著徹底丟掉了希望,因為枯萎病是不可逆轉的,研究人員已經束手無策。

而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太空呢?意味著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不僅意味著遠徵者的生命威脅,更是意味著大概率的失敗風險。

在末日危機下,是保全小我,不顧大我,還是顧全大局,捨棄小我?這也是《星際穿越》中一直在思考的。

遠徵者基本都是沒有後顧之憂的人,他們放棄了地球上安穩的後半生,為了整個人類的未來,衝入無邊無際的星空之中。

《星際穿越》中的這種選擇,並不是突然且堅定的,因為人性總是充滿了對安全感的眷戀,只有不斷地猶豫、不斷的掙扎,才愈發顯得這樣的選擇,是悲壯的。

就像曼恩教授說的,他從來沒有考慮過他所探索的星球不適合居住這種情況,他從來都沒有做好死亡的準備。也像庫珀一樣,他選擇遠徵,並不是為了人類的宏偉未來,而是不希望女兒墨菲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社會裡。

布蘭德老教授呢,他以為他泯滅了自己的人性,突破了人類進化的局限,為了全人類的未來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他達到了"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的目的,捨棄了自己的道德立場。

可在庫珀看來,這是一種極其自負的表現,因為自己的一個判斷,就判了所以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人的死刑,而且還是毫無徵兆。

所以從來就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的英雄,所有的選擇都意味著失去甚至犧牲。也從來沒有穩穩噹噹的幸福,所有的得到都意味著留下更寶貴的東西。

《星際穿越》的本質,從來都不是它科幻的外衣,那些不常見的名詞也不是為了故作高深,諾蘭更想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本質,尤其是這種聯繫和本質在末日危機之下的時候,會以何種形式存在。

諾蘭盡其所能拍出了他想像中的科幻、想像中的太空奇觀,硬核又充滿人性,溫情又暗藏危機。

相關焦點

  • 感情戲拖累了《星際穿越》?沒看懂電影的人才這樣說
    《星際穿越》無疑是諾蘭導演迄今為止最為磅礴宏大的作品 ,3年後的《敦刻爾克》也並沒有這部科幻大片一般恢弘大氣。當認真看完《星際穿越》的感受,借用一位網友的評論就是:40分鐘漸入佳境,80分鐘嘆為觀止,120分鐘淚流滿面,160分鐘恍如隔世…這部電影蘊含了太多,光是裡面的科學理論,都足夠寫好幾本書了。
  • "燒腦"電影星際穿越熱映 真的很好看真的很難懂
    於是,其他科幻片存在的物理硬傷在《星際穿越》比較難尋。   成都某大學數學系的陳老師是科幻迷,他是上周六和幾位好友邀約去看《星際穿越》的,看完後對本報記者說:「這部電影一看就是在向當年那部《2001太空漫遊》致敬,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邏輯算很嚴謹,黑洞的視覺效果經過精密的運算後呈現出來很震撼。」
  • 【英語】看懂《星際穿越》必須了解的物理知識
    The famousphysicist Kip Thorne is one creator of the team,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isflim has a solid scientific theory foundation which is definitely obscure andabstract.
  • 看懂《星際穿越》必備的物理名詞
    享受《星際穿越》帶來的視聽震撼之餘,很多觀眾也抱怨沒有看懂劇情。觀眾看不懂,也不是因為不愛動腦筋,而是知識儲備不夠,對片中的基本物理概念缺少了解。我們就將片中涉及的科學術語和現象做一番簡單的科普,只要十分鐘,助你毫無障礙理解《星際穿越》。
  • 7個宇宙知識讓你看懂星際穿越:黑洞蟲洞和平行宇宙
    看完這部影片的小夥伴基本有以下兩種不同的反應:1、太TM好看了!我還要再看50遍!2、哭暈在廁所,再看50遍也看不懂!《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對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聽上去就很「高大上」有木有!!
  • 《星際穿越》熱映 5款APP帶你看懂諾蘭「燒腦」大片
    原標題:《星際穿越》熱映 5款APP帶你看懂諾蘭「燒腦」大片   諾蘭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在中國上映首周就斬獲2.6億票房,作為2014年最受期待的燒腦大片,影片中的「蟲洞」、「多維空間」、「時間稀釋」等眾多天文、物理冷知識,讓眾多網友紛紛表示無法看懂,並在網絡中引發了一輪科學討論浪潮。
  • 科幻片《星際穿越》你都看懂了麼?除了感動,還有什麼?劇情詳解
    本期包子將和大家來嘮一嘮諾蘭的兩部經典作品《星際穿越》,愛看科幻片得你,快來看看吧!《星際穿越》這部作品相信大多數喜歡看科幻片的網友已經看過甚至不止一遍了,但是,你真的看懂了麼?諾蘭的很多作品包括《星際》和《盜夢》都是十分燒腦的,許多人甚至在看完之後滿頭霧水,不明覺厲。
  • 《星際穿越》6年後重映,父女情背後隱藏的2個主題,你看懂了?
    電影中的詩歌是全片的"ghost"大學主修英國文學的諾蘭,在《星際穿越》中反覆引用狄蘭·託馬斯的詩歌《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大部分觀眾認為詩歌太"文藝"、矯揉造作,評論者們也多圍繞敘事空間與科普知識,而無視詩歌藝術在電影中的作用。
  • 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
    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電子科技大學轉載▼標籤:雜談《星際穿越》可能沒有預料的那麼難懂,也沒有到「嚴重燒腦」的程度,但是諾蘭構建的這個科幻世界,宏大壯闊,總有一些迷惑,讓我們在看的時候一頭霧水。來看看豆瓣網友解答的25個關於電影情節的問題,你都看懂了嗎?
  •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你真的看懂了嗎?內附男女版科普貼!
    看過電影的人大致分成兩派——1、太TM好看了,我要再看50遍!
  • 《星際穿越》很難懂?掌握這4點設定,你也可以看懂科幻作品了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星際穿越》這部影片,影片的定位是科幻冒險,那也就說明這是一次人類在尋找未來出路的一次冒險。而且裡面的理論並不是生造的,是根據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進行了合理化的改編。於是一個探險隊就進入到了蟲洞,穿越到太陽系以外的地方,但沒有想到的是,穿過蟲洞之後,時間流逝的速度就有了變化,想要拯救人類的計劃遇到了阻礙。電影裡面有很多特殊的設定,在弄清楚這些設定之後,才能完全看懂影片在表達什麼。
  • 《星際迷航3》今上映 不是粉絲也能輕鬆看懂
    原標題:《星際迷航3》今上映 不是粉絲也能輕鬆看懂 由林詣彬執導,J·J·艾布拉姆斯監製,西蒙·佩吉與吉恩·羅登貝瑞聯合編劇的好萊塢科幻大片《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今起上映。《星際迷航》系列作為經典的科幻IP,已誕生50年。很多觀眾擔心,非粉絲看這部電影能看懂嗎?
  • 同樣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比《星際穿越》差多少?
    諸如硬核科幻這些好萊塢擅長的領域,國產電影絕少嘗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電影技術上的不成熟,一方面是對這種題材類型影片的不擅長。雖然《流浪地球》在國內電影史上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功,但是如果把《流浪地球》和頂級的「硬核」科幻放在一起時,究竟還有多少差距呢?這一點,我們可以拿《流浪地球》和近日重映的,好萊塢頂級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做一下對比。
  • 我與《星際穿越》的不解之緣
    前一段時間看了諾蘭導演的《信條》,說實話,沒看懂。不過這讓我回憶之前看過的《星際穿越》。這部電影究竟有多大魅力?會對自己有怎樣的影響?不評論電影,只想聊聊和這部《星際穿越》的不解之緣。其實應該思考一下推動我們學習工作,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在繁重的生活壓力之下仍然堅強打拼,這所有一切的原動力是什麼?每個人的條件經歷不同,也許這原動力也可能千差萬別,不爭不論,只聊其中之一——「好奇心」。這是一把打開好奇之門的鑰匙。還記得電影男主被拉入黑洞內核,進入五維空間的橋段吧,當我看到這段時,我被驚呆了。腦子裡剎那的念頭——「這是不是玄幻小說裡的靈魂出鞘啊!」
  • 喜羊羊這幾部大電影你看懂了嗎?每一部不同的含義,值得我們深思
    《喜羊羊與灰太狼》在國漫中的地位不可動搖,從播出到現在以來,可以說開創了一個裡程碑,這也要國漫的檔次提高了很多,不過有些國漫是真的帶不動!關於大電影,幾乎每年都會出,非常準時,但是其中所表達的含義你們都看懂了嗎?
  • 陳學雷:星際穿越之科學幻想
    星際旅行、黑洞等是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常見的元素,何以《星際穿越》獨受如此熱捧呢?這要從這部電影的精心創作說起。拍攝這部電影的創意來自琳達·奧布斯特(Lynda Obst)。她曾參與創作了《霹靂舞》、《西雅圖不眠夜》、《超時空接觸》等許多好萊塢經典大片。80年代初期,她曾一度和一位研究引力理論與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約會,後來二人各自婚嫁,並都成為各自領域的大腕,而當年的愛情也轉為友誼。
  • 《星際穿越》在重慶火了 普通小學生和專家各有見解
    顧先生為何如此感嘆,全因近日上映的電影《星際穿越》。翻看最近的朋友圈和微博,「蟲洞」、「黑洞」、「多維空間」這些冷僻的物理名詞不經意間成了網絡熱詞,這一切,也都源於讓人「腦洞大開」的電影《星際穿越》。《星際穿越》怎麼了?《星際穿越》你看了嗎?你看懂了嗎?不管你看沒看過,今天,我們不妨在「星際」中,和普通市民以及專家院士再穿越一回。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
  • 細說《星際穿越》:5年多過去,它仍舊是最好的科幻電影
    他是好萊塢中為數不多的能夠在電影商業性和藝術完整性上不作任何妥協和犧牲的導演之一,也是為數不多的少數幾個仍緊緊握著自己電影控制權的導演。諾蘭在這部電影裡,完美地平衡了商業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在這部影片裡,他雖然弱化了他以往慣用的非線性敘事,但在電影裡諾蘭盡情地發揮著他的想像力與才華。 電影《星際穿越》最終的成績也十分亮眼:全球票房累計超過6億美金;在豆瓣上取得了9.3的高分,在TOP250中排在第16位,同時IMDb上獲得了8.6的高分——這成績在諾蘭生涯中,僅次於《盜夢空間》。
  • 當前標籤:星際穿越
    2014年《星際穿越》首輪放映斬獲7.55億元,成為當時年度進口電影票房亞軍,2020年8月2日起重映後,到8月6日票房已經超過4500萬。《星際穿越》在重映首日就收穫了2000萬票房,並且助力大盤重回5000萬。《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