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大量高科技產品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長時間與手機、電腦為伴,和身邊的人交流越來越少,距離逐漸疏遠。人們忍不住疑惑,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另外,隨著科技的革新,人類的很多行動正在逐步蠶食大自然,我們的一舉一動或許已經在不經意間破壞了生態環境,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隱患。美國衛星就曾拍下震撼一幕:重量超過400萬噸的「海上巨獸」正在逼近中國,給全世界敲醒警鐘。
「海上巨獸」逼近中國,面積接近4個日本
原來,在人們進行生產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垃圾,其中一部分沒有經過處理就被排放到海洋中,然後這些垃圾在潮汐、風雨的作用下,漸漸匯聚到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海上垃圾堆,遠遠看去像是一隻「海上巨獸」。
美國衛星拍攝到的這隻「海上巨獸」,面積接近4個日本,在以深藍為主色調的海洋俯拍圖中分外顯眼。人們常說,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非常渺小,事實上,全人類的破壞力堪稱一絕。在各大新聞報導中,我們總能看到很多海洋生物正在與那些難以降解的生活垃圾進行殊死搏鬥,海洋生態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如果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形成有毒食物鏈,人類也將自食惡果。
【海洋生態環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生態環境的任何改變都有可能導致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的變化,海水的有機統一性及其流動交換等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的有機聯繫,使海洋的整體性和組成要素之間密切相關,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變化都有可能對鄰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和作用。】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刻不容緩
海洋生態環境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平時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為了我們以後還能繼續享受沙灘、海風帶來的愜意,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已經刻不容緩,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為守護碧水藍天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都是在為保護海洋環境做貢獻,向更多的人宣傳環保政策並推薦環保產品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更是舉手之勞。
【溫室氣體排放,造成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陽輻射的同時,本身也向外層空間輻射熱量,其熱輻射以3~30μm的長波紅外線為主。當這樣的長波輻射進入大氣層時,易被某些分子量較大、極性較強的氣體分子所吸收。】
美國衛星還在持續關注「海上巨獸」的動向,反饋回來的數據顯示,目前這個海上垃圾場仍在朝著我國和日本的方向移動,數百萬噸的海洋垃圾絕對是一個大麻煩,再加上海洋環境的特殊性,垃圾回收工作基本都需要依靠人力,大型器械根本無法施展,想要徹底擊敗這隻「海上巨獸」任重而道遠。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不能無止盡地向她索取,必須努力保護生態環境才能做到細水長流,讓人類的生命一直延續下去。只要每個人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這些海洋垃圾不再增加,通過眾多國家的共同努力,相信現有的海洋垃圾終將會被徹底清理,那些海洋生物自然也能脫離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