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開發輻射製冷系統

2021-01-12 製冷快報

   隨著世界面臨不斷擴大的氣候變暖危機,這類發明可能會成為力挽狂瀾者。目前的氣候變暖危機是人類活動導致的各種排放推動的。美國環境保護局的數據顯示,從全球看,大約12%的非二氧化碳排放是冷凍設備和

空調

帶來的。

  報導稱,要理解輻射製冷的工作原理,暫時忘記

太陽

,想想夜晚的天空。夜空非常寒冷。在夜晚,散熱物體向上釋放的熱量比整個天空發回地面的熱量更多。

  幾百年前——遠在

製冷設備

出現前,印度人和伊朗人曾利用這個基本概念在溫度高於冰點的情況下製造冰塊。他們將水注入大而淺的陶瓷缸。缸的周邊圍上乾草以隔熱。然後,他們將這些缸放在室外晴朗的夜空下。這聽起來是反直覺的。但如果空氣的溫度只比冰點高一點,水釋放出熱量會使水溫低於周圍空氣的溫度,從而讓它結冰。如果你夏天早上醒來時看到一層

霜花

或露水,就是同樣的原理在起作用。

  如今,天空冷卻系統公司的研究人員正把這個原理運用於現代。他們用它來重新構想我們為住宅、數據中心和

冰箱

製冷的辦法。

  在史丹福大學工作時,天空冷卻系統公司的三名創始人——範汕洄、埃利·戈德斯坦和阿斯沃斯·拉曼——創造了一種有助於推動輻射製冷過程的

材料

。這種材料的表面會以恰當的平衡來吸收、散發和反射熱。

  報導稱,他們的發明看起來很像太陽能電池板。一塊扁平的金屬面板上覆蓋著一層高技術薄膜——這就是三人發明的材料。這種材料會有效地反射太陽的光和熱,這樣,該薄膜下面的溫度可以比周圍空氣溫度低5至10攝氏度。在薄膜下的金屬面板上蜿蜒環行的一套管道系統就暴露在較冷的溫度中,從而冷卻管內的液體。

  儘管天空冷卻系統公司認為,它的技術同目前的製冷系統並肩工作會讓製冷系統更有效率,但美國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未來可能出現獨立的不使用電的輻射製冷系統。

相關焦點

  • 美媒:美國開發輻射製冷系統 將比任何冷卻系統更節能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美媒稱,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天空冷卻系統公司正處於製造一種冷卻系統的早期階段。這種冷卻系統比一個世紀來人類用過的任何冷卻系統都更節能。該公司利用了輻射製冷的概念。幾百年前,這個概念就在中東和印度被人使用過。
  • 新型節能製冷系統:利用輻射冷卻原理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
    據外媒報導,來自《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的節能製冷系統,只需空調電量的一半。空調的出現使人們能夠更舒適的度過夏季,但是卻及其費電。因此,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被稱為「冷管」製冷系統,它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來工作,因此只需空調一半的電量。
  • 科學家開發「冷管」製冷系統,能耗僅為空調的一半
    一支科學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名為 「冷管」(Cold Tube)的替代解決方案,它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身上散發的熱量,因此可以使用傳統系統一半左右的能量。「Cold Tube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的輻射直接發出的熱量,而不必冷卻經過皮膚的空氣。這就實現了大量的能源節約。」該系統利用熱能從較熱的表面通過輻射自然地被吸引到較冷的表面,通過排列的長方形牆壁或天花板板,並有冷水通過它們。
  • 瑪思特三恆系統|輻射製冷的分類
    按照末端輻射製冷形式,有預製金屬輻射板、毛細管網、混凝土樓板埋管和地面填充層埋管等形式。頂板輻射供冷,冷氣自上而下,更符合工程傳熱學的要求。但屋頂需要懸吊安裝,會佔用一定的層高,還可能給裝修處理帶來一定的問題。這種安裝方式,多用於公共建築。地板輻射供冷,會使得接近地面的溫度比較高處的略低,可能會給人帶來腳跟發涼的感覺,造成不適。
  • 科學家開發「冷管」製冷系統能耗僅為空調的一半
    一支科學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名為 " 冷管 "(Cold Tube)的替代解決方案,它的工作原理是吸收人身上散發的熱量,因此可以使用傳統系統一半左右的能量。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下一代系統,希望以更有效的方式讓人們保持涼爽。
  • 高出兩個數量級,23歲中國博士生「輻射製冷」發電取得新突破
    範鈴羚及其研究團隊利用「輻射製冷」的原理,提出了一種高效發電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實現每平米超過2W至3W左右的功率密度,比此前業界報導的相同原理的實驗結果高出兩個數量級,是該領域的巨大突破。目前,該系統足以為一些LED照明器件、模塊化傳感器等持續供電。未來,該技術或可與太陽能發電相結合,為諸如移動通信基站、衛星等設備的低功耗傳感器24小時提供電能。
  • 技經觀察|23歲中國博士生「輻射製冷」發電取得新突破
    近期,美國光學協會的《光學快報》發表了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生、正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的範鈴羚的研究成果。範鈴羚及其研究團隊利用「輻射製冷」的原理,提出了一種高效發電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實現每平米超過2W至3W左右的功率密度,比此前業界報導的相同原理的實驗結果高出兩個數量級,是該領域的巨大突破。目前,該系統足以為一些LED照明器件、模塊化傳感器等持續供電。
  • 技經觀察 | 23歲中國博士生「輻射製冷」發電取得新突破
    範鈴羚及其研究團隊利用「輻射製冷」的原理,提出了一種高效發電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實現每平米超過2W至3W左右的功率密度,比此前業界報導的相同原理的實驗結果高出兩個數量級,是該領域的巨大突破。目前,該系統足以為一些LED照明器件、模塊化傳感器等持續供電。未來,該技術或可與太陽能發電相結合,為諸如移動通信基站、衛星等設備的低功耗傳感器24小時提供電能。
  • 輻射製冷助力窗戶節能
    研究組將輻射製冷技術應用於窗戶,通過官能團匹配遴選適用於窗戶的透明輻射體,並評估了該策略對於不同氣候條件下降低典型建築製冷能耗意義,為節能窗戶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亮點:•闡述了日間輻射製冷技術在節能窗戶上的應用。•通過官能團匹配原則遴選可用於窗戶製冷的透明輻射體。
  • 學術科普-輻射製冷詳解:原理、材料、測量及其他
    可以把問題簡化為上圖中的傳熱系統。這是一個典型的半透明參與性介質(大氣)的輻射換熱系統。表面會接收太陽輻射Psun,大氣輻射Patm,同時在向外發射能量Prad,另外,除了輻射之外,該表面也會通過熱傳導和熱對流會與環境進行非輻射換熱Pnonrad。通過能量守恆不難得出,該表面的製冷功率Pcool與上面幾項的關聯,如上圖中的公式所示。因此,如果表面的溫度固定為T,那麼其製冷功率就由這些項決定。
  • 《科學》刊發能源學院楊榮貴團隊輻射製冷技術研究成果
    該論文提出,被動輻射製冷材料利用大氣窗口以紅外輻射方式將熱釋放到寒冷的太空,實現材料自身降溫製冷。建築物表面應用該材料後,白天陽光直射下,建築物的表面溫度可降低二十餘攝氏度,內部溫度可降低十攝氏度。太空輻射製冷是一種基於對材料光譜性能進行選擇性調控,通過熱輻射將物體表面熱能與宇宙冷源進行交換的技術。
  • 科學家發明「冷管」製冷系統:吸收人體熱量 只需空調一半電量
    來自《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的節能製冷系統,只需空調電量的一半。因此,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被稱為「冷管」製冷系統,它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來工作,因此只需空調一半的電量。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當•瑞薩內克(Adam Rysanek)解釋說:「空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來降溫和除溼,但這並不環保。
  • 太陽能氨水吸收式家用製冷空調的開發
    太陽能氨水吸收式製冷空調,是用太陽能集熱器提供的熱能來驅動氨水吸收式制冷機製冷,主要由太陽能集熱器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機兩大部分構成。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太陽能集熱器的應用比較多見,而對吸收式制冷機的應用相對比較少,即使常見的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大多也只是應用在賓館、酒店的中央空調系統,吸收式制冷機還沒有走進尋常百姓的家庭。
  • 從2019年中國製冷展看:中小型空調設備與系統
    在「宜電則電」、「宜氣則氣」的政策推動下,北方清潔供熱市場持續火爆,本次展會中小型空調設備與系統展品中:空氣源熱泵熱風機是各個廠家展示的重點,GHP燃氣熱泵則蓄力待發作為中央空調市場主力軍的多聯機產品呈現智能化、多功能的特徵,並且主要廠家都展示了戶用多聯機產品除戶用多聯機外,地板輻射供暖、冷暖一體化的家庭中央空調也是製冷展中各廠家角力的對象作為夏季製冷、冬季供暖的家用空調器則繼續向舒適化
  • 輻射製冷?這位東大人的科研有點酷!
    他的輻射製冷研究,不僅可以成功實現24小時晝夜不間斷降溫,還將太陽能利用與輻射製冷合二為一,為人類發展和環境保護提供新方法。就在創造輻射製冷技術降溫新記錄的同一年,陳震回到東南大學,開啟了在東大的研究與教學生涯。
  • 美國開發出非製冷「納米線」中短波紅外光電二極體
    然而,現有的實用型SWIR和MWIR傳感器都存在一個明顯缺陷:需要製冷。這包括了基於銻化銦(InSb)、碲鎘汞(MCT)和砷化銦/銻化鎵(InAs/GaSb)以及Ⅱ類超晶格FPA傳感器。對冷卻系統的需求增加了器件的體積,特別是對微小尺寸的光電探測系統來說,這將顯著增加成本和維護需求。
  • 每天一篇文獻:不用電的空調——輻射製冷
    氣溫下降的原因就是在沒有太陽照射的情況下,我們向外太空輻射熱量。而白天,由於大多數物質吸收太陽光,所以溫度又會升高。如果有一種材料在白天也不吸收太陽能,而且向外太空輻射熱量,那麼就可以實現全天的輻射製冷效果。雖然納米超結構可以實現這種功能(它可以反射太陽光且發出紅外線),但是由於製造困難無法實現商業化應用。所以科學家又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材料,製備簡單,且可以批量生成。
  • 校友楊榮貴教授團隊發明可實現日間高效輻射製冷的新型複合超材料
    輻射製冷技術是利用紅外輻射將熱源熱量透過紅外輻射的大氣窗口向外太空冷源傳遞的一種新型製冷技術。
  • 輻射製冷助力窗戶節能 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研究組將輻射製冷技術應用於窗戶,通過官能團匹配遴選適用於窗戶的透明輻射體,並評估了該策略對於不同氣候條件下降低典型建築製冷能耗意義,為節能窗戶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亮點:•闡述了日間輻射製冷技術在節能窗戶上的應用。•通過官能團匹配原則遴選可用於窗戶製冷的透明輻射體。
  • NightSolar夜間輻射冷卻系統,夏季可節省50%空調費
    遠離大氣層的太空溫度約為4K,即使考慮到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夜間天空溫度也會比空氣溫度低很多,可以用作輻射製冷的冷源。地球上溫度較高的表面就會通過長波輻射將熱量散向溫度較低的天空,從而使該表面被冷卻,這就是夜間天空輻射製冷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