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破產法庭發布8大典型案例,一殭屍企業在疫情中重生

2020-12-05 界面新聞

一家因資金鍊斷裂陷入多起訴訟的醫療用品生產企業,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中,重新獲得生機,復工生產——2020年3月31日,上海破產法庭舉行線上新聞發布會,發布了8個典型案例。

某醫療公司成立於1999年4月,是一家主營醫療用品的企業。2018年起,公司因資金鍊斷裂陷入大量訴訟,無力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向法院申請該公司破產清算。

經管理人核查資產,該公司擁有醫療物資生產資質,且庫存35萬隻口罩。2020年1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市場緊缺口罩等防疫物資。在債務人公司尚未被宣告破產階段,管理人在法院要求和指導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破產法司法解釋(三)」有關重大財產處分規定,制定緊急處置方案,並根據第一次債權人會議通過的非現場表決方式規則,迅速將該緊急處置方案通過電子方式送達各債權人表決通過。

於是,管理人採取多渠道信息化途徑發布緊急變賣信息,至春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緊急處置完畢全部口罩,變賣價格也在合理市場價幅度內。

之後,根據「防疫」形勢需要,法院繼續加強指導,要求管理人積極尋找合作方,想方設法充分利用債務人公司醫療物資生產資質和設備恢復生產,提供市場急需的口罩;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債務人財產價值和債權清償比例。

經多方聯繫努力,管理人與某意向合作公司成功洽談合作方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也為復工生產所需辦理的審批手續開設綠色通道。恢復生產方案經債權人會議非現場方式表決通過後,法院立即批准。債務人醫療公司隨即恢復口罩生產線,向市場提供急需的防疫物資。

上海破產法庭指出,本案在審理中正值全國防控新冠疫情,法院以高度的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急防疫之所需,利用醫療公司原有生產資質和設備條件,在管理人高效、有力的工作配合下,依法及時處置了庫存口罩,並引入合作方恢復生產。該案為防疫大局貢獻了一份力量,又有利於提高債權人受償利益。

該案在具體處理中,嚴格按照「破產法司法解釋(三)」有關重大資產處置的規定要求,注意保護債權人權利,又靈活運用第一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的「非現場會議表決規則」,快速提交債權人表決,提高了效率並降低了會議表決成本。

同時,該案發揮了「府院聯動」優勢,在政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各方共同努力,在48小時內完成庫存口罩的緊急處置、10天內完成引進第三方合作並恢復口罩生產線,較好實現了服務疫情防控大局和各方利益共贏的良好效果。

界面新聞發現,此次發布的案例中包括多個破產和解案例。

案例四披露,債務人公司是一家於2009年7月註冊成立的民營企業。2014年,依據生效判決,債務人被申請強制執行。因無財產可供執行,執行法院於2014年12月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約五年後,債權人某科技公司以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提出破產清算申請。

經審查,本案債務人的債權債務關係簡單,申報債權較少,且債務人大股東表達了希望公司免於宣告破產的願望。法院遂釋明引導其通過破產和解程序自救。經過多次磋商,債務人實業公司提出和解申請並提交了和解協議草案。法院對和解協議的合法性、可行性進行審查後,裁定本案由破產清算程序轉入破產和解程序。

2019年11月,和解協議草案經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依據和解協議,債務人通過引入第三方資金分期償還債權人全部欠債,且第一期償付款在和解協議通過當日即履行完畢。法院依法裁定認可和解協議,終止和解程序。

上海破產法庭指出,本案債權人債權長達五年未能獲得清償,通過破產程序尋求債權實現。合議庭在了解到債務人實業公司不希望被破產清算的意願後,及時釋明引導債務人通過破產和解制度解決生存危機。在充分尊重當事人意志前提下,破產清算程序轉換為和解程序,管理人指導債務人完成了和解協議制定並獲債權人同意。破產和解制度在本案中的成功運用,使得債務人實業公司主體資格得以保留,有了再生機會;同時也徹底清除了執行案件,發揮了破產化解「執行難」的功能作用。

「辦理破產」是世界銀行衡量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躍升至第31位,其中「辦理破產」指標大幅提升10位次;上海「司法程序質量指數」在滿分18分中得16.5分,全球城市排名第一。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三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俞秋瑋介紹,上海破產法庭自2019年2月1日正式成立以來,圍繞依法處置「殭屍企業」,促進市場主體有序退出和困境企業救治目標,依法辦理破產。

截至2020年2月,上海破產法庭受理破產、公司強制清算、衍生訴訟等各類案件共計1317件,其中,受理破產和公司強制清算案件1250件,正式進入破產程序和強制清算程序的案件有542件。在已辦結的案件中,適用簡化審程序的案件佔50.0%,平均審理期限99.5天。

她表示,此次推出的8個案例,側重反映中小企業群體,突出化解企業債務危機、強化程序銜接、規範簡化審理、降低審理成本、保護債權人權利等方面,體現上海破產法庭在聚焦「辦理破產」指標,提升破產司法水平方面的點滴努力。

相關焦點

  • 重慶破產法庭:為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優質的司法服務和有力...
    中國網1月15日訊 重慶破產法庭發布破產審判白皮書,自2019 年12月31日掛牌成立以來,重慶破產法庭共受理各類案件1586件(含2019年1件),審結1248件,共清理債務434.73億元,盤活企業資產116.78 億元。
  • 泉州中院發布8起司法服務營商環境建設典型案例
    新華網福州1月9日電(王雄)8日,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9年以來司法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並發布8個司法服務營商環境建設典型案例。  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涉及破產、智慧財產權、打擊金融犯罪等領域及涉疫情類案件。
  • 戰疫情 保民生 促發展,浙江法院發布十佳執行典型案例
    11月19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和浙江法制報在溫州聯合發布「戰疫情 保民生 促發展」十佳執行典型案例並開展座談,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法院《從負債4.75億到「無債一身輕」》等10個案例獲評十佳。為浙江法院「十佳」執行典型案例頒獎從凍結的帳戶中劃出執行款,讓5年來堅持還債的誠信債務人在疫情期間不至於流落街頭,有錢租房;為保證口罩不斷供,通過柔性措施讓租用破產企業廠房的醫藥企業正常生產;幫助家具城、皮革城的商戶復商復市,多方協調尋求最佳騰空方案
  • 司法部發布第三批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公共法律服務典型案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要求,司法部發布第三批公共法律服務典型案例,更好地服務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  該批案例主要涉及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維權、保障農業物資生產、涉外智慧財產權維權、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債權文書公證、農民工欠薪、勞動爭議、商事仲裁調解等方面。
  • 權威發布丨上海專門法院服務保障「五個中心」建設典型案例
    >上海專門法院服務保障「五個中心」建設典型案例目錄上海金融法院典型案例案例一:潘某訴方正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典型意義本案是上海法院審理智慧財產權案件首次在查明損害賠償數額中運用證據出示令制度,該制度是對證明妨礙規則的具體運用,也是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優化營商環境,切實保障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又一重要舉措。
  • 【法律周報】一周重大政策立法、典型案例全面梳理(3.30-4.5) |...
    典型案例、大案、要案一、最高法發布第二批8個依法懲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二批8個依法懲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此次發布的案例聚焦疫情期間涉及防疫物資的刑事案件,包括非法經營、銷售偽劣產品、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招搖撞騙、詐騙等犯罪。
  • 揭秘最高檢發布十批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背後的故事
    最高檢為何要高頻次發布涉疫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是如何產生的?案例發布後有哪些實際效果?對今後的司法工作和法治建設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疫情防控釋放法治信號,發布典型案例成為最優選擇「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新冠肺炎來勢之猛、疫情傳播之烈、範圍擴散之廣、全社會所面臨挑戰之大,在新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 健全「殭屍企業」退出機制 動態監測防止死去企業又復活
    鼓勵企業間的併購重組,除了政策鼓勵之外,地方政府要把對產能過剩企業的補貼轉為對兼併重組方優勢企業的補貼。此外,對「殭屍企業」合理甄別、科學準確分類非常關鍵——  「殭屍企業」清理正在加速。據了解,在今年的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吉林、河北、山東、浙江、廣東等14個地方明確提出處置「殭屍企業」。
  • 【義大利近4成企業因疫情面臨破產】義大利國家統計局7日發布調查...
    2020-07-08 00:29:18來源:FX168 【義大利近4成企業因疫情面臨破產】義大利國家統計局7日發布調查報告顯示,該國38.8%的企業出於經濟和組織管理方面的因素,在年內面臨破產的危機。
  • 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案例
    近一年來,各環境資源法庭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著力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審結了一批涉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創新探索了一系列案件審判規則,以「司法利劍」全力守護「自然之美」。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現將各環境資源法庭審結的、具有示範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向社會發布。這些案件的審理,彰顯了不少江蘇法院環資審判特色:一是聚焦「全鏈條打擊」。
  • 最高檢發布保障和促進科技創新典型案例
    檢察機關保障和促進科技創新典型案例3   依法懲治侵犯商業秘密犯罪   加大對侵犯商業秘密犯罪的打擊力度   一、基本案情  2010年9、10月間,被告人吳廣利用其在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在偵查過程中,自貢市人民檢察院對該案原告伊司達公司、被告陳萍芳以及代理人和上海喬柏律師事務所相關人員進行了調查。上述人員均承認,伊司達公司訴陳萍芳計算機網絡域名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一案是上海喬柏律師事務所與伊司達公司惡意串通故意製造的虛假訴訟案件,目的是利用司法手段為「伊司達」商標認馳提供便利,本案中涉及陳萍芳侵權的相關證據均系偽造。
  • 發改委:2020年完成分類處置「殭屍企業」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嚴格質量、環保、能耗、安全標準和信用約束,努力實現科學精準、穩妥有序去產能,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著力鞏固去產能成果。健全完善去產能工作檯帳,系統總結推廣去產能工作經驗和典型案例。
  • 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第十批)
    同時,檢察機關通過各項檢察職能的履行,為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司法支持,營造良好法治環境。這些要求,應該是檢察機關辦案和監督的目的,更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依法履職過程中要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去追求、體現的辦案宗旨。最高檢選取了各地通過辦案化解矛盾糾紛、取得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效果的5個典型案例予以發布。
  • 山東法院發布依法服務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十大典型案例
    齊魯網6月6日訊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省法院發布會上獲悉,省法院發布了關於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十大典型案例,彰顯了省法院依法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決心!在光某公司破產重整中,威海某典當公司申報包括涉嫌合同詐騙的800萬元在內,共計申報債權2700萬元,破產管理人以該800萬元出借人是李某,沒有相關證據證明該部分借款債權歸申報人所有,未予認定,破產管理人另查明,光某公司2012年8月16日至12月28日還款235萬元,2013年1月23日至6月14日還款404.3萬元。
  • 新聞發布會公布,8個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案例一:丁某某、馬某某等人詐騙案——嚴厲打擊侵害民營企業財產利益犯罪,幫助民營企業挽回經濟損失案情經過:2017年起,原安徽某濾清器公司生產部長馬某某與廣州某化工公司法定代表人丁某某合謀,由丁某某對銷售給濾清器公司的脫模劑摻雜摻假後,馬某某安排工人王某某、蔣某某等人將摻假脫模劑領取傾倒,以增加丁某某脫模劑銷售量和利潤
  • 郴州一改革案例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典型案例」
    郴州日報12月24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路莎)近日,中國改革(2020)年會暨新發展階段地方改革推進高層研討會發布了中國改革(2020)年度案例。我市的探索「線上線下」「網際網路+就業」新模式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典型案例」。
  • 北京發布涉新冠肺炎疫情勞動爭議仲裁 十大典型案例 詳情在這裡
    為加強勞動用工法治宣傳,促使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更好理解、掌握疫情防控期間各項勞動用工政策,及時防範化解勞動關係領域突出矛盾和風險,引導爭議雙方協商解決糾紛,11月19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2020年涉新冠肺炎疫情勞動爭議仲裁十大典型案例,涉及試用期延長、居家辦公、勞動合同續訂、帶薪年休假、待崗、輪崗輪休、勞動合同解除、共享用工等疫情防控期間較為常見的勞動爭議
  • 「鋼貿大鱷」重生記:曾負債47億元
    隨後,廣東、廣西、浙江等4省區的8個城市的16家法院立案審理了與之相關的99宗訴訟案件,金型重工系列企業大部分資產已被人民法院查封,有的甚至進入了執行拍賣階段,企業面臨土崩瓦解。今年5月,全部重整資金到位,同年8月,金型重工系列企業按重整計劃清償完畢,重整成功。據悉,佛山中院自受理金型重工系列企業破產重整案以來,注重運用「市場化+法治化」的重整模式,「五步走」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助推企業擺脫困危:第一步:創新審理模式。
  • 最高法發布8件涉醫犯罪典型案例 員明軍、孫文斌殺醫案入選
    【新民晚報·新民網】最高法今天發布8件2019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的涉醫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員明軍故意殺人案(甘肅蘭州殺醫案),孫文斌故意殺人案(北京民航總醫院殺醫案)入選。最高法指出,這些案例從多個角度闡述了人民法院對涉醫犯罪「零容忍」的態度和立場,體現了人民法院服務保障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服務保障民生的責任和使命。據了解,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取得良好效果。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在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醫療糾紛數量總體下降,醫療秩序有所好轉,醫患雙方滿意度提升。
  • 旅遊企業破產裁員仍在進行時
    8月5日,維珍大西洋航空申請破產保護;8月7日,英國航空公司宣布規模上萬的裁員計劃......不完全統計,據公開信息,從4月至8月初,全球旅企涉破產、裁員的數量超過20家,其中航空公司約15家,是「重災區」,乘客量、營收暴跌,資金危機加劇或爆發。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近期預測稱,全球航空客運需求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有航司亦有同樣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