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海洋而不竭澤而漁,挪威是怎麼做的?專家:中挪合作在北極大有可為

2020-11-24 第一財經

挪威有句俗話說,挪威有三寶:魚、油和魚油。這句話也點出了挪威國民經濟中的兩大支柱產業——能源業和海產業,並且這兩大行業均與海洋密切相關。

聯合國將今年6月8日~14日設定為世界海洋周,主題是「為海洋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創新」。中國-挪威海洋可持續創新研討會此間在上海舉行,雙方的海洋問題專家在線上線下深入地探討了海洋可持續發展的議題。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楊劍研究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挪兩國可以在海洋可持續發展和北極航道這兩方面進一步加強國際海洋治理合作。

對於中挪海洋合作的未來,挪威船級社技術專家高瑋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就可持續航運而言,中國可以從政策和技術兩個方面借鑑挪威的經驗。

經濟與環保兼得

海洋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產。聯合國的數據顯示,海洋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質資源,超過30億人口主要靠海洋為他們提供蛋白質。

可持續海洋經濟高級別小組挪威特使、挪威前氣候與環境大臣赫爾格森(Vidar Helgesen)此前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依賴海洋提供蛋白質來源的人口,將會在20年之後翻一倍。

但是過度捕撈傷害了海洋的可持續性,如何依靠海洋而又不竭澤而漁?對此,挪威的經驗是,通過人工養殖來減少過度的海洋捕撈。

挪威工業聯合會水產養殖和海洋技術副主席黑格倫德(Stål Heggelund)表示,今年是挪威首次成功養殖三文魚的五十周年紀念,如今挪威養殖的三文魚已經銷往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成為了一種全球性商品,三文魚養殖產業也成為了全球性的產業。

養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他透露,而在過去五年內,挪威三文魚和紅鱒魚所創造的價值從300億挪威克朗(約合228億元人民幣)增長到670億挪威克朗(約合510億元人民幣)。

同時,對於鱈魚這樣無法通過人工養殖的魚類,挪威在世界上首次引入並執行了配額系統,對於漁船個體捕撈量和漁場整體捕撈量都實施了嚴格的配額。

挪威也得到了回報,目前挪威擁有全球最大的可持續鱈魚群,隨著魚群的增大,挪威鱈魚的配額每年也在抬高。挪威海產品的出口總值在其國民經濟中也僅次於能源產業。

中挪海洋合作大有可為

挪威駐滬總領事尹克婷(Kristin Iglum)在前述會議上表示,挪威和中國在海洋產業上有著長期密切的合作關係,多年來持續關注可持續發展的話題。她希望可以多分享挪威和中國的經驗,來支持海洋的可持續發展。

高瑋則表示,中國可以借鑑挪威較為成熟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如超越發電行業,在多行業內徵收碳稅和氮氧化物排放稅,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同時做到專稅專用,將徵收來的稅款返還到實際環境問題的解決上。

在技術層面上,他表示,挪威在航運領域內實踐性項目走得非常前沿,如當前熱門的以天然氣為燃料的船舶,挪威在2000年就已開始使用。高瑋表示,通過試點項目,積累經驗,進而將經驗轉化為規則規範乃至於政策,這個理念和流程也可為中國在此領域的發展提供借鑑。

楊劍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和挪威均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海洋國家之一,兩國數十年以來連任國際海事組織(IMO)A類理事國。在2019年中國提出了海洋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兩國可以在全球海洋治理方面加強合作,因為海洋是相通的,無法通過某一個單獨國家和區域完成治理工作。

楊劍說,無論是中國還是挪威,這些年都在為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做著很大的努力,並且在這一領域內雙方均已進行了深度的合作,他舉例表示,中國企業近年來向挪威陸續交付超大型智能海上漁場和挪威北海使用的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均是雙方海洋可持續發展合作非常好的案例。

此外,楊劍表示中挪海洋合作在北極地區也將大有可為,隨著北極航道的開通,從東亞可以經北冰洋直抵北歐,並向南深入歐洲。挪威作為北歐和北極國家,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的北極知識,雙方有望在可持續的航道開發和運用上加深合作。

相關焦點

  • 中國—挪威漁業科技合作40周年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10月29日,為回顧中國-挪威漁業科技國際密切合作40年走過的歷程,全面系統總結中國-挪威在漁業科技領域長期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深入探討新時期中挪漁業科技合作的重點。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挪威海洋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中國-挪威漁業科技合作40周年學術論壇」以遠程視頻會議的形式成功舉辦。
  • 揚帆「企」航|建設挪威跨境海洋產業加速器項目
    中挪未來創新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清瑋:「建設挪威跨境海洋產業加速器項目」作為中國和挪威的「中間人」,中挪未來創新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將與挪威企業協會合作,在青島建設挪威跨境海洋產業加速器項目,打造「中挪會客廳」,擴大對外開放,將挪威先進的科學技術
  • 挪威阿克海洋生物與上海直白健康達成合作
    挪威阿克海洋生物與上海直白健康達成合作2020健康世博會於11月25日在上海拉開帷幕!挪威阿克海洋生物公司在展會上與上海直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進行了項目籤約儀式,正式授權直白公司享有南極磷蝦油在中國的生產代理權。
  • 專家:在農業中使用有益微生物菌劑大有可為
    專家:在農業中使用有益微生物菌劑大有可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20:31 來源: 來自農業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中國農業大學、大連市農業微生態研究所以及河南省平頂山市、遼寧省大連市、河北定州市、山東省霑化縣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專家參加了研討會。
  • 中挪重歸於好,挪威海產出口何以涅槃重生?(附挪威海產品詳細介紹)
    隨中挪關係的正常化,一個巨大的產品供應鏈條擺在中國海產進口商面前,但是不要擔心六年來挪威水產品在中國市場淡出的空白,
  • 美啟電力與挪威EnergyNest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美啟電力與挪威EnergyNest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發布時間:2017-04-10   來源:中國電力網
  • 中國挪威恢復關係正常化 挪威曾向劉曉波、達賴頒諾貝爾和平獎
    王毅表示,近年來,中挪關係出現了嚴重倒退。挪威方面對損害雙方互信的原因進行了深刻反思,並與中方就如何改善雙邊關係進行了認真、嚴肅的磋商。雙方就汲取教訓、恢復互信達成了重要共識,這完全符合挪威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符合中挪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中方願以此次布蘭德外交大臣訪華為契機,實現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推動中挪關係今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
  • 800萬噸塑料垃圾威脅海洋,盛產三文魚的挪威如何應對?
    根據統計,挪威大約70%的出口收入來自海洋工業。海洋產業每年為全球經濟貢獻約1.5萬億美元。聯合國數據顯示,全世界超過30億人依靠海洋為生,包括海洋清潔能源、現代漁業、海運海工、海洋旅遊等在內,預計到2050年海洋產業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將上升到20%。
  • VOSS成為挪威國家品牌直播日「首席合作夥伴」 盛邀國人開啟品質...
    11月26日,天貓直播間開啟挪威國家品牌日直播,作為此次活動的首席合作夥伴,VOSS 水也於當晚如約而至,傾情助陣,讓觀眾更加近距離的感受挪威好物的魅力。中挪海鮮貿易在雙邊關係中尤其重要,中國已成為挪威海產品最大的出口增長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10月,挪威向中國出口的海產品量同比翻倍增長。同樣被國人所熟知的還有挪威極盡奇妙的旅遊體驗,從無與倫比的峽灣風光、絢爛極光下的永夜之城,到古老神秘的維京文化,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永遠在給遊客們以驚喜。
  • 挪威看好中國海產品市場
    挪威海產局日前在挪威駐華大使館舉辦媒體分享會,介紹了中挪海產貿易的最新動向及市場發展情況。挪威漁業與海產大臣內斯維克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已成為挪威海產品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據內斯維克介紹,挪威海產品對華出口活力持續迸發,並有望保持增長態勢。
  • 進博會時間|挪威海產局代表:挪威三文魚絕對安全可靠
    今年參展的挪威企業主要參與食品和農產品、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三大領域。挪威創新署上海辦公室主任倪凱安介紹稱,今年,挪威展團中既有小型初創公司,也有知名的多品牌大型企業。今年進博會尚未過半,挪威參展企業已有頗多斬獲。截至11月6日,至少有三家挪威企業與中國合作夥伴籤訂六項合作協議。
  • 1899年的北極大爆發創造了氣溫記錄,至今仍保持著
    那裡很冷,然後1899年2月發生了北極大爆發。極地渦旋給美國大陸的每個角落都打了一記冰冷的耳光,相比之下,接下來的所有雪災似乎都比較溫和。今年2月初,美國西海岸首次遭遇嚴寒,聖地牙哥和西雅圖的最低氣溫分別達到33華氏度和12華氏度。隨後,寒冷的空氣向東高速流動,寒冷的氣溫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灣沿岸和佛羅裡達州的狹長地帶。
  • 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市南揭牌,打造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高地
    本次活動涵蓋了國際多邊合作組織創新合作論壇、青年會議、等多種合作活動,省科技廳、青島市政府、市南區委區政府有關領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有關外交人員,國內外知名投資人、企業家、專家學者、青年創業者等參加了此次會議。據悉,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也在市南同步落地,中心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是國內首個集「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諸多特色為一體的國際科技合作新平臺。
  • 進博會180國同臺競技,VIK攜手AKER開創中國「海洋型磷脂」新時代
    AKER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將海洋型磷脂純南極磷蝦油帶入中國,以期共同帶動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升級與發展。近年來,由高科技研發各類賦能人類健康的生物製品不斷湧現,人們對海洋營養及海洋科技的關注度明顯提高。在本屆進博會上,圍繞「健康」的產品以及各類活動的主題特別受歡迎,尤其提高心腦機能和免疫力的功能性健康產品、帶有環境友好因素的產品以及符合有機與環保發展的展品都成為這場盛會最亮眼的「星」。挪威公使湯柯納先生表示:「挪中兩國在海洋政策、海產品貿易以及健康領域的合作源遠流長。
  • 自然界中的「捕獵高手」,獅子依靠「團隊合作」,虎鯨依靠聲音
    老鷹還還擁有敏銳的視覺能力,它們在高空的時候俯瞰獵物,鎖定獵物以後就依靠自己的飛行能力快速俯衝抓住獵物。 獅子在捕獵的時候很講究「團隊合作」,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提高捕獵的成功率。草原上除了獅子以外還有大量的動物,很多動物的奔跑速度非常快,甚至超過了獅子本身。所以獅子想要依靠速度取勝,幾乎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獅子在捕獵的時候,都是通過圍獵的方式來捕食獵物。 再者,獅子雖然身軀龐大,但是心臟卻非常小,所以不適合長時間的奔跑。
  • 【外交部:王毅將應邀訪問意、荷、挪、法、德等歐洲五國】外交部...
    【外交部:王毅將應邀訪問意、荷、挪、法、德等歐洲五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布消息,應義大利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迪馬約、荷蘭外交大臣布洛克、挪威外交大臣瑟雷德、法國歐洲和外交部長勒德裡昂、德國外交部長馬斯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將於8月25日至9月1日對義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德國等5國進行正式訪問。
  • 快訊: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落戶煙臺,單體投資最大
    膠東在線11月28日訊(記者 賈楚航)11月28日下午,挪威NORSAL公司年產3萬噸陸基循環水大西洋鮭項目正式籤約落戶煙臺開發區。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單體投資最大的海上養殖項目。項目投資方挪威海洋牧場公司總部位於挪威斯塔萬格市,該市於2018年9月與煙臺市結為友好合作城市關係。2019年5月,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率團到挪威經貿考察和友好訪問期間,與挪威海洋牧場公司就來煙建設三文魚陸基養殖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 21世紀的極地環境保護需要更加密切而深入地國際合作
    葡萄牙COIMBRA大學Jose Xavier教授認為,南大洋在世界海洋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綜合論述了南部海洋生態系統、正在進行的科學現狀、海洋資源開發的歷史觀點、根據《南極條約》制定環境保護政策的努力以及未來的挑戰。中山大學程曉教授是中國極地遙感領域的傑出青年科學家,他在大會上介紹了中國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觀測小衛星,BNU-1(京師一號)目前的研究進展和未來的發展可能性。
  • 業界專家聚焦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 探討海洋領域深度合作
    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22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幕。 胡耀傑 攝中新網青島9月22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22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幕。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匯聚一堂,圍繞「開放融通,智享未來」的主題,探討共同推進各國海洋領域的深度合作。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匯聚一堂。
  • 挪威研究人員用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生產魚飼料
    幾年前,能否獲得足夠的海洋資源來生產魚飼料被看成水產養殖的最大瓶頸。挪威研究人員經過八年的努力,成功地利用植物源蛋白生產三文魚飼料,植物蛋白比例達50%,而三文魚的生長並不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