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農業中使用有益微生物菌劑大有可為

2020-11-25 央視網

專家:在農業中使用有益微生物菌劑大有可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20:31 來源:

  新華網北京1月29日電(記者彭紅)河南省蘭考縣南馬莊的村民使用「三色生態菌」進行水稻種植,使水稻產量增加17%,品質大大提升,同時降低了農藥、化肥的投入,取得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豐收。

  這是記者日前從在京舉行的「三色農業」研討會上了解到的。來自農業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中國農業大學、大連市農業微生態研究所以及河南省平頂山市、遼寧省大連市、河北定州市、山東省霑化縣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專家參加了研討會。

  據專家介紹,「三色農業」是指 「綠色農業、藍色農業和白色農業」。綠色農業是指以土、水為基礎的傳統農業。海洋種植業、養殖業、捕撈業形象地喻為「藍色農業」,目的是開發食用蛋白質。白色工程農業是以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和酶工程為基礎,以基因工程全面綜合組建的工程農業。因它是在高度潔淨的工廠內進行生產,人人都將穿戴白色工作服從事勞動,所以形象地稱之為「白色工程農業」,即微生物資源產業化的工業型新農業。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報告2005》指出:「生物產業將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後世界經濟中又一個新的主導產業」。生物技術的重大突破將為解決世界人口與健康、糧食、環境等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手段。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生物飼料添加劑的應用,將推動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變革,並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生產組織方式和農業產業結構,打破農業與制約業、工業的界限。尤其「白色農業」的發展將促使「農業工業化」。

  為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三色生態」產品,北京新紀元三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三色生態菌等多種有益微生物菌劑。其產品廣泛應用於種植業、養殖業、水產業、水質淨化和土壤改良等諸多領域。原理是通過向土壤補充有益微生物菌,通過其分解還原作用,解決土壤中存在的嚴重板結、化肥超標、滲水透氣性下降等一系列問題,抑制土傳病害,增強土壤的活性,促進作物根部吸收養分,提高作物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少用農藥甚至不用農藥,減少化肥使用量,從根本上提高食品的品質和等級,達到有機標準。

  據北京新紀元三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立平介紹,三色生態菌2005年開始在全國部分地區進行示範試驗,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一些省市不僅將這一生物技術的應用納入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還將三色生態菌的示範工作進行一一落實,並得到有關協會和農民們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在種植、養殖、水產、土壤改良、水質淨化等方面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實現「發展『白色農業』,向微生物要糧」的宏偉願望邁出了第一步。

  來自大連市農業微生態研究所的袁傑力教授在研討會上做了《發展微生態農業是人類健康發展的前提》的報告,從理論上系統地闡述了農業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係,他認為,利用微生物產品補充和修復地球業已被破壞的生物圈是一項擺在面前的緊迫任務,有著重大而長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河南省平頂山市農業局局長李慶豪在研討會上,就「農業發展的方向何在?農業的出路何在?」提出了思考,並就「白色農業」的概念及內涵、微生物技術的發展歷程和有益微生物菌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認為:在農業中使用有益微生物菌劑,能夠解決目前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業產量問題、農產品質量問題、農民增收問題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據他介紹,2007年平頂山市將大力開展微生物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與推廣;同時,在土壤改良、水產養殖等方面利用微生物技術正式進行科研立項;在糧食、蔬菜、果樹、菸草種植,以及畜禽、水產養殖等各方面布置了觀察對比示範。

  「中國冬棗之鄉」的山東省霑化縣副縣長張文和介紹,「三色生態菌」已使霑化冬棗的含糖量上升了4個百分點,為每畝棗樹增收近2000元;使棉花每畝增產近60公斤,枯、黃萎病防治達到90%以上,棉花品質提升一個等級。

  據悉,北京新紀元公司目前已與河南省平頂山市、遼寧省大連市、遼寧省丹東市、山東省霑化縣達成戰略合作意向,2007年在這些市(縣)大面積推廣使用微生物產品,預計第一期推廣面積將超過1000萬畝。

責編:肖金平

相關焦點

  • 引領未來,全國最大微生物菌劑生產線投產轟動行業
    中國化工報社副社長王曉雲指出,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需要發揮化肥、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的整體優勢,以建立良性農田生態循環體系和作物營養綜合體系,充分利用土壤潛力,實現作物高質量增產增收。迪斯科緊抓機遇,投資建設全國最大固態發酵微生物菌劑生產線。如今的投產意義重大,此舉不僅可以大規模生產並降低產品成本。同時還將對農資行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 都說微生物菌劑好,到底好在哪?看完終於明白了!
    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經濟快速發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土壤重金屬汙染是其中一個尤為突出的方面。大量的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沉積在土壤中,導致土壤受到嚴重汙染。同時,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有機肥,包括過量的化肥造成鹽漬化以及重金屬含量過高;有機肥和化肥施用的比列失衡造成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和土壤微生物環境的改變。
  • 2020年度中國微生物菌劑行業十大品牌榜單
    2020年度中國微生物菌劑行業十大品牌榜由優品牌網主辦的2020年度微生物菌劑行業十大品牌投票活動圓滿結束。本次活動由優品牌網大數據系統提供數據支持,綜合考慮了品牌的知名度、企業資產規模與經營情況、員工數量等多項指標。
  • 農業農村部批准登記的微生物肥料只有這11類
    然而,我國農業長期過度依賴化肥,導致土壤中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壞,土壤活性下降。改善當前破壞嚴重的土壤生態系統,提高土壤地力,當務之急就是補充土壤有益微生物,施用微生物肥料是最直接的有效方法。
  • 有機肥微生物菌劑生物有機肥 三種新型肥料 讀懂標準再選用
    隨著土壤問題的日趨凸顯以及國家對有機肥等新型肥料產業的大力推進和支持,我們大家對有機肥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大。那麼現在市場上琳琅滿目的有機肥料,有的寫的是生物有機肥,有的寫的微生物菌劑,價格也是變化較大(其中有機肥價格相對較低,生物有機肥價格較高,微生物菌劑價格最高)。
  • 風光農業水溶肥
    微生物菌劑最近幾年在農資界比較火,憑藉其在改良土壤、解決土傳病害、增加產量,增強作物抗逆性等方面出色的效果,得到越來越多的農戶的認可,但是市場品牌眾多,魚目混雜,那麼微生物菌劑哪個品牌好呢,下面風光農業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農業大數據是什麼?農業大數據在智慧農業中有什麼作用?
    在整體解決方案中,通過採用物聯網傳感器技術採集作物的數據信息,並將數據反饋至義田幫手農業大數據平臺中,滲透到農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從農業生產環節來看,農業大數據可以利用傳感器採集氣候、土壤大數據,提供農戶最佳化的栽種管理決策,協助農民有效管理其農地,並讓農民從每一顆種子中提取最高的價值,降低農業成本。
  • 聊城現罕見」巨型蜘蛛「大過1元硬幣 專家稱對作物有益
    聊城農家果園驚現罕見「巨蜘蛛」  聊城農家果園驚現罕見「巨蜘蛛」  聊城農家果園驚現罕見「巨蜘蛛」     齊魯網訊(聊城臺 代浩 冠縣臺 孫麗潔 郭明洋 邢崇)近日,家住清泉街道西街村的馬國軍手拿一個礦泉水瓶告訴記者,瓶中有隻褐色蜘蛛
  • 中阿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舉辦園藝蔬菜培訓班
    姜大使表示,中國農業大學是中國農業高等院校的領軍者,地拉那農業大學是阿綜合實力最強的農業院校。2018年7月雙方發起成立「中阿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標誌著中阿農業合作又邁出了堅實一步。我們不僅要利用此次培訓班交流農業技術與發展經驗,也要結合特色優勢探討開展農業合作,推動兩國務實合作持久深入發展。  姜大使還表示,農業是中阿務實合作的重點領域和優先方向。在「一帶一路」建設和「16+1合作」引領下,中阿農業合作紮實推進。中國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加以解決。
  • 南農沈其榮團隊揭示有機酸分泌介導的黃瓜根際有益微生物富集現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有益的微生物可以被植物「招募」到根際,以抵抗病原體的入侵。這些有益的微生物可以產生次級代謝產物,例如2,4-二乙醯基間苯三酚來拮抗病原體,從而提高土壤對疾病的抑制能力。其他研究表明,檸檬酸,蘋果酸和富馬酸等根系分泌物可以「招募」有益的根際微生物。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農業專家助力蒲隆地水稻產業發展
    蒲隆地是一個農業國家,9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生產方式不發達,生產效率較低;農作物單產普遍較低,效益較差。「這種農業生產方式和基本狀況與我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業生產水平相類似,因此中國農業技術和生產經驗對蒲隆地的農業生產有比較大的現實的借鑑作用。」胡雙全說。
  • 世界最小蛇似大蚯蚓 據悉這種蛇類對人類是有益
    世界最小蛇似大蚯蚓 據悉這種蛇類對人類是有益時間:2015-07-22 00:05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最小蛇似大蚯蚓 據悉這種蛇類對人類是有益 近日,鄭州一名少年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時候無意在家中發現一條類似蚯蚓的黑色生物,於是該少年立即將其抓住放在瓶子裡,誰知道第二天經專家一看發現
  • 專家:中挪合作在北極大有可為
    這句話也點出了挪威國民經濟中的兩大支柱產業——能源業和海產業,並且這兩大行業均與海洋密切相關。聯合國將今年6月8日~14日設定為世界海洋周,主題是「為海洋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創新」。中國-挪威海洋可持續創新研討會此間在上海舉行,雙方的海洋問題專家在線上線下深入地探討了海洋可持續發展的議題。
  • 【浩蕩東風鼓春潮】市農業農村局:招大引強 現代農業加速發展
    主動策劃吸引高能級項目  兒童棒棒奶酪、片裝奶酪、杯裝奶酪、手撕奶酪……一車車奶酪製品絡繹不絕地從吉士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發往全國各地,走上各大超市的貨架。  走進翔安區中海福林工業園的廠區,濃鬱的奶香撲面而來。「下個月我們的產能就能翻倍。」
  • 糧食安全新問題:農業化學物使用帶來隱憂
    隨著一些地區農業化學物使用量的增加,化學物殘留已出現在美國農墾區的水和空氣系統中。  重點關切集中在兩大交匯趨勢:  第一,全球對於糧食、燃料和飼料需求的上升,正促使大量農民對作物使用更多除草劑、殺蟲劑以及化肥,以便增產。
  •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農業院士專家呼籲,用科技讓農民富起來
    而他們討論的核心話題就是如何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真正富起來」。在院士專家們看來,科技創新是解決農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只有通過科技改良農產品的品種品質,提升產量和降低蟲害和抗災能力……讓農產品先成為好商品,才能有好銷路,才能最終幫助農民致富,進而實現農業農村發展。
  • 微生物菌劑-除臭菌
    具有天然環保、安全無毒、無腐蝕性,可氧化分解多種有毒有害汙染物、淨化水質、改善環境,不會在使用過程中留下二次汙染的優點。本品用途廣、除臭徹底、效果持久,同時能產生大量容易被動植物吸收的有益物質,從而營造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長期使用,可達到淨化空氣、美化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