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中的中國抗疫:從日檢測4.6萬人到日增長4例

2021-01-11 騰訊網

  當地時間3月13日,一段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在電視節目中談及中國疫情防控的視頻,在推特、YouTube等社交網站上引起關注。目前,該視頻在推特上已經有超過五百萬次觀看。

  在這段六分多鐘的訪談中,《紐約時報》科學與健康欄目的記者Donald McNeil簡要介紹了中國疫情防控的一些措施,包括中國如何檢疫、如何切斷傳播鏈、如何防止醫療系統崩潰等,並稱:「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已經取得巨大成功。」

  國際社會眼中的中國抗疫是什麼樣的?封面新聞記者為您梳理了近期的相關報導。

  國際社會:迫切需要中國經驗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0日表示:「中國的經驗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現在中國的疫情正在下降,而且有顯著的下降。病毒受到重創,正在退卻。我們很高興疫情局勢有了逆轉。」

  他認為,這一成果應歸功於中國政府的領導以及人民的配合。「如果沒有來自政府的堅定承諾,沒有(人民)大力配合,是不可能實現的。當任何國家這樣做的時候,它們就可以控制疫情暴發。這也是我們現在要對世界其他國家所說的。」

  義大利外長迪馬約10日指出,當前義大利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意政府正密切關注和學習中方抗疫的成功經驗,採取有力舉措阻止疫情擴散。意方面臨醫療物資和設備短缺的困難,希望中方幫助解決燃眉之急。

  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江原規由表示:「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國積極與其他各國分享防疫經驗,令人讚賞」。

  太平洋島國政要和專家高度評價中方抗擊疫情的顯著成績以及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的重要貢獻,表示中國經驗為太平洋島國應對疫情樹立了標杆和學習的榜樣。

  柬埔寨首相洪森14日在馬德望省主持第六屆河流節開幕式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政府採取了最全面和最嚴格的防控行動,已成功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洪森高度讚賞中國政府始終堅守在防控疫情最前線,採取了最全面、最徹底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

  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

  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是有效和透明的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和美國VOX新聞網分別刊登了記者與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的訪談內容。兩家媒體都提出了對中國官方數據的質疑:「中國的病例是否真的在減少?」「我們能相信中國的數據嗎?」

  艾爾沃德向《紐約時報》表示:「我知道有人懷疑,但在我們去過的每家檢測診所,人們都會說'現在和三周前不一樣了'。」他表示,中國疫情峰值時,每天有4.6萬人要求做檢測,而當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離開時,這個數字已經變成每天1.3萬人,而且醫院已經有空閒的病床了。

  艾爾沃德表示:「我看不出任何操縱數據的跡象。迅速暴發的疫情已經穩定下來,而且進度比預期得要快。粗略計算下來,有數十萬中國人因嚴格的防控措施而避免感染。」 他同時指出,中國抗擊疫情的措施是可以被複製的,但這需要速度、資金、想像力和政治勇氣。

  同樣地,艾爾沃德也向VOX新聞網指出,中國沒有隱瞞數據,世衛組織專家組在華期間展開的多項考察都可以證明中國的病例數量確實在下降。

  截至3月14日24時,全國新增病例20例。其中,重點疫區湖北僅新增4例,其他地區新增的16例均為境外輸入型病例。

  留華外教:

  在中國比在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更安全

  3月12日,美國Seacoastonline網站刊登文章,描述一位美國教師近期在中國的見聞。

  26歲的道格拉斯·科爾曼在浙江嘉興當英語教師。在疫情暴發期間,他決定留在中國而不是返回美國。他表示,這是正確的決定,特別是考慮到美國目前的局勢。「中國在保護民眾方面做得很好。實際上,我覺得在中國比在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更安全。」

  科爾曼表示,儘管浙江距離武漢數百英裡,但當地的防疫措施令人吃驚。高速公路和商店門口設有檢查點,人們必須在測量體溫後才被允許通行。每當他返回公寓時,保安都會給他測體溫。

  最讓科爾曼感到困擾的莫過於網上流傳的有關中國的錯誤印象。「我媽每天都給我打電話,說『我不能失去你,回家吧,工作算什麼』之類的話。」隨著疫情登上新聞頭條,科爾曼一直在記錄嘉興當地的情況,希望在美國社區中消除恐慌情緒和不實信息。「讓我們不要形成中國是一個不衛生的落後國家的刻板印象。」相反,科爾曼認為美國目前的形勢「令人沮喪」。他呼籲不要對中國持雙重標準。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柯辰 綜合環球時報、海外網)

相關焦點

  • 投資人眼中的聖湘生物:如何從瀕臨破產到「抗疫第一股」?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斌 8月28日,頂著「抗疫第一股」光環的聖湘生物(688298.SH)正式登陸科創板。其開盤價151元/股,較50.48元/股的發行價高出約2倍;收盤報116.06元/股,首個交易日漲幅129.9%。
  • 科技抗疫 北京「火眼」實驗室總檢測量達100萬例
    在保證核酸檢測能力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將原有的9個氣膜艙擴建至16艙,並完成一系列升級流程。6月28日,實驗室已完成全部升級改造工程,日檢測通量已達到10萬人份,成為當前全球日檢測通量最大的氣膜「火眼」實驗室。目前,華大基因北京地區檢測總量已達百萬例。北京火眼實驗室總指揮劉心表示,從7月2日晚些時候起,為軍人、醫護人員、教師等群體提供總量為十萬人份的免費核酸檢測。
  • 日最高檢測100萬人份核酸樣本
    記者實地探訪「火眼」實驗室1月8日,日檢測通量10萬單管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經過通宵連夜建設,在河北體育館網球館搭建完成,據悉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100萬人份。此次華大馳援河北的高通量氣膜「火眼」實驗室由12艙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和3艙華大智造快裝式負壓硬氣膜「火眼」組成,是抗疫之戰的「老兵」,積累了大量檢測經驗。
  • 最高日檢測通量可以突破百萬 「火眼」是這樣煉就的
    王壯飛 攝1月14日傍晚,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體育館網球館內,一座座半圓柱體狀的白色氣膜實驗室排布開來,實驗室門帘位置上「火眼實驗室」五個大字以及鮮紅的「火眼」圖標格外醒目,實驗室內燈光明亮,檢測人員緊鑼密鼓地進行樣本取樣、核酸提取、核酸擴增等工作。
  • 華大智造助力火眼實驗室最高日檢測通量破百萬
    華大智造火速響應,緊急調配5套可快速搭建使用的快裝式負壓硬氣膜核酸檢測實驗室(簡稱「硬氣膜實驗室」)連夜運抵石家莊,其中,首套硬氣膜實驗室已於1月8日凌晨在河北體育館搭建,加上裝配了華大智造自動化設備的12艙「火眼」實驗室(氣膜版),預計總檢測日通量最高可突破百萬人份。  連夜搭建,12小時投入使用!華大智造硬氣膜火眼實驗室日最高檢測30萬人份!
  • 數讀12月1日全球疫情:全球日增確診近60萬例 累計逾6411萬例 美國...
    與前一日相比,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596555例,新增死亡病例12252例。中國以外新增確診病例逾59.6萬例,累計確診病例逾6402萬例,累計死亡病例逾148萬例。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11月30日發表在《臨床傳染病》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根據對美國9個州的居民獻血樣本的檢測,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已經在美國出現,這比美國官方報告的第一例美國本土確診病例還要早一個月,比中國正式確認新冠病毒早數周。
  • 軟銀開展超4萬人新冠抗體檢測 東方生物等獲好評
    近期,軟銀開展了日本公司規模最大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使用的是東方生物和英諾特兩家中國企業生產的試劑。從特異性驗證結果來看,兩家中國企業研製的新冠抗體檢測產品準確率較高。軟銀稱中國新冠試劑效果較好世衛組織最新報告,6月18日全球報告了15萬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創疫情爆發以來最大單日增幅。
  • 日檢測100萬人「火眼」石家莊投用!建成僅用21小時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今晚9時45分,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100萬人份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在河北體育館網球館正式建成投用,來自深圳的47名檢測人員走進實驗室開始工作。從今日零時開建的這個實驗室,只用21小時為石家莊正在開展的全員核酸檢測提供了重要助力。1月8日21時45分,河北體育館網球館,火眼實驗室(氣膜版)的檢測人員準備進入實驗室開始工作。
  • 1000萬人,5天測完:外媒驚嘆「中國速度與眾不同」
    原創 王潔珊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5天,1000萬人!14日,距離山東青島檢測出3名無症狀感染病例還不到5天,離青島市決定開展「全民核酸檢測」剛過去3天,全市近1000萬人口的檢測任務基本完成。
  • 老外眼中的古樓觀
    美哉樓觀----老外眼中的古樓觀 那天。風清雲淡,秋色宜人。地處秦嶺北麓的道教祖庭——曲江樓觀道文化展示區內,丹桂飄香,金菊吐豔,風光旖旎,遊人如織。這天正好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甲午馬年中秋小長假的首日。這天,道文化展示區特意打開了一扇大門,讓在陝工作和學習的50多名老外們,入鄉隨俗,「零距離」感知樓觀、體驗道家。「我們覺得這裡,燎扎咧!」
  • 江蘇醫療隊戰報:一天內為河北建成大型檢測實驗室,日檢測4萬份
    最近河北疫情嚴峻,江蘇醫療隊火速空降石家莊支援,河北疫情和江蘇醫療隊均成為廣大中國人民關注的焦點。【江蘇醫療隊最新戰報:一天內為河北人民建立大型檢測實驗室】1月11日,江蘇檢測醫療隊支援石家莊的第四天,醫療隊正在為石家莊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做準備。
  • 這種罕見癌症 我國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4.1例
    這種罕見癌症,30年發病率增長5倍!) 我國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4.1例,這種罕見的癌症叫神經內分泌腫瘤(NEN)。近30年來,它的全球發病率已增長了5倍。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高增長態勢正引起腫瘤專家的憂慮。專家呼籲應加快基於醫院的全國病例診斷數據搜集,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準確開展防治。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趙宏介紹,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可以發生於全身多組織和器官的、生長緩慢的腫瘤。它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疑難雜症」。
  • 全球疫報 | 5月22日:無法阻止試驗動物感染,全球知名大學新冠疫苗...
    與此同時,巴西單日新增死亡病例繼續過千,累計死亡人數已超2萬。從新增病例數來看,俄羅斯連日來新增病例均已降至1萬例以下,昨天單日新增病例在過去三周內首次回落到9000例以下。專家認為,俄羅斯的新增病例曲線可能「已越過波峰」。
  • 老外眼中的漢字是怎麼樣的?
    題主從事外貿行業,就經常和老外打交道。有一次,一個老美客戶來中國,我們談完工作就聊些題外話,說到了中國文化,他表示很感興趣!尤其是漢字!這老外寫漢字是從下往上寫的~他的理由是,寫漢字就像蓋房子,得打好地基才能往上蓋。哈哈,我們中國「基建狂魔」的影響力這麼大嗎?漢字就得方方正正的!
  • 美單日死亡超2000例 食藥局批准「新一代」檢測法
    中新網11月26日電 綜合報導,美國單日新冠死亡病例在11月24日達2157例,系自5月以來首超2000例。25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批准了首個「新一代」檢測法,可以測量人體免疫系統在接觸病毒後產生的中和抗體數量,旨在判斷一個人的抗感染能力。
  • 中國(湖南)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抗疫醫療專家組非洲抗疫實踐
    ,在全省抽調派遣18批次醫療隊支援湖北並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受國家派遣組建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開展國際抗疫。3月份歐美國家病例快速增長,目前全球已經超過600萬例,死亡超過30萬例。
  • 各國老外眼中排名前十五的中國女神 網友:中國人也覺得漂亮啊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第一美女,並以「四千年第一美女」高度評價。張梓琳,1984年3月22日生於中國河北石家莊,著名內地女模特、演員,中國首位「世界小姐」冠軍。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從呂燕杜鵑到劉雯,這些在國際上最有影響的中國模特都是丹鳳眼,她們迷離嫵媚的眼睛,讓人心醉。章子怡,英國人眼中的中國第一美女。1979年2月9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女演員。1998年被張藝謀發掘,後一舉成名。外國人非常欣賞她的五官臉蛋。林青霞,1954年11月3日出生在中國臺灣,祖籍山東萊陽,中國演員。
  • 林鄭月娥向中央請求協助香港檢測,為何香港連續5日新增破百?檢測...
    所有搭乘公共運輸的人士,必須在公共運輸工具上佩戴口罩;禁止4人以上人群聚集,為期14日;關閉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  7月19日,香港新增病例創下單日新高。林鄭月娥當日宣布,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其中包括部分公務員居家辦公、餐廳晚六朝五不準堂食的措施再延長7日、擬通過法例要求市民在所有室內公眾場所佩戴口罩等。
  • IDC預計2021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同比增長4.6%
    如今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智慧型手機行業的銷售、新品設計生產及發布也逐漸恢復正常,以最受關注的iPhone為例。相比2020年延遲發布、上市,目前多位分析師指出,2021款iPhone新品將如期於9月份亮相。   不過,國際數據公司(IDC )提到,在多重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2021年中國手機市場仍舊充滿很多不確定性。
  • 達安基因助力抗疫 及時推出核酸檢測試劑
    作為一家在基因診斷技術及試劑產品研製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醫療器械公司,達安基因在本次疫情爆發之初就第一時間研發出針對該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在「抗疫」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達安基因的檢測試劑盒產量和產能情況如何?公司是如何通過科技為「抗疫」戰場提供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