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3日,一段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在電視節目中談及中國疫情防控的視頻,在推特、YouTube等社交網站上引起關注。目前,該視頻在推特上已經有超過五百萬次觀看。
在這段六分多鐘的訪談中,《紐約時報》科學與健康欄目的記者Donald McNeil簡要介紹了中國疫情防控的一些措施,包括中國如何檢疫、如何切斷傳播鏈、如何防止醫療系統崩潰等,並稱:「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已經取得巨大成功。」
國際社會眼中的中國抗疫是什麼樣的?封面新聞記者為您梳理了近期的相關報導。
國際社會:迫切需要中國經驗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0日表示:「中國的經驗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現在中國的疫情正在下降,而且有顯著的下降。病毒受到重創,正在退卻。我們很高興疫情局勢有了逆轉。」
他認為,這一成果應歸功於中國政府的領導以及人民的配合。「如果沒有來自政府的堅定承諾,沒有(人民)大力配合,是不可能實現的。當任何國家這樣做的時候,它們就可以控制疫情暴發。這也是我們現在要對世界其他國家所說的。」
義大利外長迪馬約10日指出,當前義大利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意政府正密切關注和學習中方抗疫的成功經驗,採取有力舉措阻止疫情擴散。意方面臨醫療物資和設備短缺的困難,希望中方幫助解決燃眉之急。
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江原規由表示:「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國積極與其他各國分享防疫經驗,令人讚賞」。
太平洋島國政要和專家高度評價中方抗擊疫情的顯著成績以及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的重要貢獻,表示中國經驗為太平洋島國應對疫情樹立了標杆和學習的榜樣。
柬埔寨首相洪森14日在馬德望省主持第六屆河流節開幕式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政府採取了最全面和最嚴格的防控行動,已成功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洪森高度讚賞中國政府始終堅守在防控疫情最前線,採取了最全面、最徹底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
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
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是有效和透明的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和美國VOX新聞網分別刊登了記者與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的訪談內容。兩家媒體都提出了對中國官方數據的質疑:「中國的病例是否真的在減少?」「我們能相信中國的數據嗎?」
艾爾沃德向《紐約時報》表示:「我知道有人懷疑,但在我們去過的每家檢測診所,人們都會說'現在和三周前不一樣了'。」他表示,中國疫情峰值時,每天有4.6萬人要求做檢測,而當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離開時,這個數字已經變成每天1.3萬人,而且醫院已經有空閒的病床了。
艾爾沃德表示:「我看不出任何操縱數據的跡象。迅速暴發的疫情已經穩定下來,而且進度比預期得要快。粗略計算下來,有數十萬中國人因嚴格的防控措施而避免感染。」 他同時指出,中國抗擊疫情的措施是可以被複製的,但這需要速度、資金、想像力和政治勇氣。
同樣地,艾爾沃德也向VOX新聞網指出,中國沒有隱瞞數據,世衛組織專家組在華期間展開的多項考察都可以證明中國的病例數量確實在下降。
截至3月14日24時,全國新增病例20例。其中,重點疫區湖北僅新增4例,其他地區新增的16例均為境外輸入型病例。
留華外教:
在中國比在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更安全
3月12日,美國Seacoastonline網站刊登文章,描述一位美國教師近期在中國的見聞。
26歲的道格拉斯·科爾曼在浙江嘉興當英語教師。在疫情暴發期間,他決定留在中國而不是返回美國。他表示,這是正確的決定,特別是考慮到美國目前的局勢。「中國在保護民眾方面做得很好。實際上,我覺得在中國比在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更安全。」
科爾曼表示,儘管浙江距離武漢數百英裡,但當地的防疫措施令人吃驚。高速公路和商店門口設有檢查點,人們必須在測量體溫後才被允許通行。每當他返回公寓時,保安都會給他測體溫。
最讓科爾曼感到困擾的莫過於網上流傳的有關中國的錯誤印象。「我媽每天都給我打電話,說『我不能失去你,回家吧,工作算什麼』之類的話。」隨著疫情登上新聞頭條,科爾曼一直在記錄嘉興當地的情況,希望在美國社區中消除恐慌情緒和不實信息。「讓我們不要形成中國是一個不衛生的落後國家的刻板印象。」相反,科爾曼認為美國目前的形勢「令人沮喪」。他呼籲不要對中國持雙重標準。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柯辰 綜合環球時報、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