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接觸疫水後4周可服吡喹酮預防疾病

2020-11-24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記者 劉迅 通訊員 夏慶華)近期湖北連降大雨,又正值高溫季節,極易引起腸道傳染病、血吸蟲病、介水傳染病、食源性疾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湖北省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疫區居民和參加防汛的人員,要儘量避免接觸疫水,儘量縮短接觸時間、次數和暴露面積。必須接觸疫水時應儘可能做好個體防護,如穿高筒膠鞋、帶膠手套,穿防護衣褲等。不可避免接觸疫水時,下水前可在將接觸疫水部位塗抹防護油。

接觸疫水一至兩天內,出現點狀紅色奇癢的丘疹,或在兩周內出現咳嗽、胸痛等症狀,以及1月左右出現發熱、畏寒、腹脹、腹痛、腹瀉、肝臟腫大和肝區疼痛等症狀,應儘快到就近血吸蟲病防治機構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

該專家同時表示,為了防止血吸蟲病急性感染暴發,對接觸疫水的人群在首次接觸疫水後4周,可採取口服吡喹酮進行預防性治療。對反覆多次接觸疫水,尤其對參加抗洪救災的官兵,在脫離接觸疫水後1月,應儘快到血吸蟲病防治機構,進行血吸蟲病專項檢查,發現陽性,及時給予病原治療。

責編:ZB

相關焦點

  • 【專欄】健康素養66條,話你知:預防血吸蟲病 避免接觸疫水
    【專欄】健康素養66條,話你知:預防血吸蟲病 避免接觸疫水 2020-01-08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預防血吸蟲病基本知識
    人或哺乳動物接觸疫水10秒鐘,血吸蟲尾蚴即可侵入皮膚,就可能造成感染髮病。人體感染血吸蟲病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生產性接觸疫水,如水田作業、打湖草、搶收、放牧、防汛、抗洪搶險以及捕魚撈蝦等;二是生活性接觸疫水,如在有感染性釘螺的地方遊泳戲水、淘米、洗菜、洗衣物等;喝生水時尾蚴也可自口腔黏膜侵入,河岸草灘露水亦可有尾蚴
  • 漲水後,切記預防血吸蟲病
    人體感染血吸蟲病過程預防血吸蟲病首先,儘量避免接觸疫水、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控制傳染源。最好不要沾上洪水,更不要擅自去打撈洪水上的漂浮物。如果接觸過洪水,出現身上起包後又發熱、腹瀉等症狀,一定要到當地醫院及時就診。另外,建議在接觸洪水後一個月,進行血吸蟲病檢查,因為有可能疾病屬於慢性血吸蟲病,沒有症狀,當你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是晚期,治癒的概率就很低。
  • 健康天天測,現在還需要預防血吸蟲病嗎?
    吸蟲病是可以引起肝臟和膀胱損傷的吸蟲感染,有5種血吸蟲可引起血吸蟲病,但我國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這種血吸蟲不是源於日本,而是由日本人首先證實的。考古學者曾在江陵和長沙出土的西漢古屍中查到了血吸蟲卵,這說明血吸蟲在我國的歷史至少有2100年以上。
  • 什麼是傳染性疾病 如何預防傳染病
    什麼是傳染性疾病?傳染病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傳染性,人畜之間或人與人之間均可造成感染傳播。認識一些常見的傳染病非常有必要,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防範。那麼,傳染性疾病有哪些?如何預防傳染病?來了解一下吧。通常這種疾病可藉由直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感染者之體液及排洩物、感染者所汙染到的物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水源傳播、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土壤傳播、垂直傳播等。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按類型分1、甲類傳染病鼠疫 霍。
  • 長江流域水位持續上漲 專家提醒:不要接觸江水,謹防血吸蟲病
    患者發病前 2 周至 3 個月有疫水(含血吸蟲尾蚴的水體)接觸史,接觸部位皮膚可出現刺痛樣感覺,繼而出現丘疹和搔癢;接觸疫水後 1~5 天可有咳嗽(易誤為感冒),反覆感染者肺部症狀較嚴重。血吸蟲病有哪些感染方式?
  • 關於加強學校預防控制血吸蟲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
    2、相關信息:  (1)血吸蟲病:是由於人或牛、羊、豬等哺乳動物,感染了血吸蟲所引起的一種疾病。  (2)血吸蟲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蟲病可引起發熱、拉肚子等,嚴重損害身體健康,重者影響青少年生長發育。  (3)了解血吸蟲生活簡史:通過標本或掛圖了解血吸蟲的一生,認識釘螺。
  • 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血吸蟲病是一種什麼病,我們又該如來預防呢? 血吸蟲病也稱為大肚子病 是由血吸蟲寄生於循環系統所導致的一種慢性寄生蟲感染,主要通過皮膚,黏膜與疫水接觸受染。 血吸蟲的生活史比較複雜。
  • 肛周膿腫不能自愈但可預防,專家支招
    肛周膿腫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簡稱,是一種很常見的肛腸疾病,它是指肛門周圍軟組織發生急慢性化膿性感染而形成膿腫的結果。肛周膿腫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發病急驟,肛門部墜痛劇烈難忍,如不及時治療,形成的膿腫易向周圍軟組織間隙擴散形成新的膿腫,給生活帶來許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