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膿腫不能自愈但可預防,專家支招

2020-12-04 大眾日報

肛周膿腫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簡稱,是一種很常見的肛腸疾病,它是指肛門周圍軟組織發生急慢性化膿性感染而形成膿腫的結果。肛周膿腫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發病急驟,肛門部墜痛劇烈難忍,如不及時治療,形成的膿腫易向周圍軟組織間隙擴散形成新的膿腫,給生活帶來許多不便。那麼,肛周膿腫應該如何預防及治療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肛腸一病區專家侯明、沈文龍對此進行了介紹。

肛周膿腫的症狀主要包括:肛門直腸周圍紅、腫、熱、痛,破潰後流膿;常伴有惡寒發熱,頭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感染性症狀;可伴有小便困難。

如何治療?膿腫形成早期,可採用抗感染治療(包括針對需氧菌及厭氧菌的抗生素、中藥清熱解毒、疏瀉通宣,通便、熱水坐浴、理療、休息等);膿腫形成時,即應手術引流;膿腫大且全身症狀重者,除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抗生素外,尚需輔以支持對症治療,住院手術治療。

怎樣預防?

1、調理排便:排便秘結、腹瀉頻作,均可導致肛隱窩炎,引起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大便秘結時,貯於直腸內的糞便易堵塞肛隱窩,引起肛隱窩炎,形成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同時,大便乾結,擦傷肛管皮膚或肛隱窩,也會引起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而腹瀉日久,可使稀便進入肛隱窩,刺激肛隱窩發炎,從而誘發感染。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每日便後洗潔局部的習慣,防止感染。

3、合理飲食:飲食不可過分精細,不食刺激性強的食物,飲食要有利於大便的排洩。

4、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久坐久站的人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易發生障礙,降低了局部的抗病能力,容易發生感染。所以,久坐之人要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增加肛門部的抗病能力。

5、不要久坐溼地:在草地、溼土上久坐,肛門部受涼受溼,降低抗病能力,易引起感染。

6、積極治療肛隱窩炎和肛乳頭炎:採用坐浴、藥栓納肛、口服抗生素或中醫中藥療法,防治炎症深入,甚至化膿而成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7、積極治療全身疾病:對腸結核、克隆氏病、潰瘍性大腸炎等全身疾病要積極治療。

肛周膿腫雖可以預防,但不能自愈,患者必須通過手術治療才能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專家提醒,目前天幹氣燥,也是肛周

疾病的高發季,若出現肛周膿腫的相關症狀,患者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切不可延誤。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肖芳 報導)

相關焦點

  • 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易出現肛周感染?從3個方面來預防!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血液疾病的常用手段,患者接受化療後可出現骨髓抑制,粒細胞數目減少,進而抑制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本來肛門結構和功能比較特殊,沒有注意局部清潔和衛生,易受到細菌滋生,進而引起肛周感染,嚴重時可影響病情治療,甚至危及生命。
  • 世界強化免疫日:及時接種疫苗 預防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咽痛和肢體疼痛,部分病人可發生弛緩性麻痺,兒童發病率較高。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而通過有效接種疫苗,就可以消滅這種疾病。
  • 肛周溼疹和普通溼疹有什麼區別?要怎麼樣治療?
    張淑紅告訴黃女士,普通溼疹和肛周溼疹是包含關係,前者包括後者,肛周溼疹是溼疹的一種類型,是指發生於肛門周圍皮膚的一種常見的炎症性疾病。皮損除了局限於肛門周圍皮膚外,也可見於臀部、會陰及陰囊等處。其皮損呈多形性,可表現為丘疹(高出皮膚表面的損害)、水皰、糜爛、滲出或皮膚粗糙、肥厚、苔蘚樣變,常伴有劇烈瘙癢。此外,還具有反覆發作、病程長短不定、經久不愈及易復發等特點。
  • 「隱翅蟲」並不可怕 疾控專家稱被叮後一般可自愈
    希望專業人士給個權威的說法,以做好預防。記者為此聯繫了合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專家,據介紹,隱翅蟲又被稱為「青腰蟲」,類似飛螞蟻,夏秋兩季最常見。該蟲停下時尾部上下扭動,把翅膀收回,且有趨光性。隱翅蟲體內有毒液,在被打死後毒液會流出來,隱翅蟲的毒液會引起急性皮膚炎症。若受傷面積不大,會有輕微癢痛感。若受傷面積較大,則會有強烈癢、痛感覺,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發燒等。
  • 探案丨花季少女盆腔膿腫,誰在作怪?
    2020年4月中旬再次出現腰骶部疼痛,症狀及性質同前,伴發熱,Tmax 39.6℃,發熱時疼痛明顯,不能耐受。2020-04-16就診當地某三甲醫院,查:WBC 7.98×109/L,N 44.4%,ESR 48mm/H,CRP 12.83mg/L。腰椎MRI報告:S1骨質破壞並周圍囊性腫塊,慢性骨感染並周圍膿腫形成?腫瘤性病變?
  • 健康指導:生完孩子痔瘡嚴重了能自愈嗎,巧用一物28天痔瘡不見了,絕...
    生完孩子痔瘡嚴重了能自愈嗎,用什麼藥能根除? 孕 產 婦是痔 瘡的高發 人 群,孕 婦痔瘡發生率高達76%,尤其是經過生產過程,原本沒有痔瘡的也出現了。時常有挺著大肚子或者剛生產後的女士因實在忍受不了,她們往往症狀都比較重。這些患者要是能知道相關的一些預防或處理措施,會減少很多痛苦。
  • 專家:咳嗽最短一周就能自愈
    近來有微博轉發雜誌《科學美國人》的內容:「咳嗽平均需要18天才能康復,一般人咳嗽一周就受不了了,去醫院要求大夫開抗生素,但抗生素對於很多呼吸系統炎症沒有效果,因為它和感冒一樣,都是病毒造成的,最後靠的是自愈。」此言一出,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有讀者@城市快報全民養生進行求證,想知道這個說法是否正確,記者就此採訪了醫學專家,進行求證和解讀。
  • 疾控專家來支招
    鍾南山院士明確了新型冠狀病毒會人傳人之後,預防就落到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避免久站久坐 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河北省中醫院周圍血管科主任馬雲龍提醒,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不能自愈的進行性發展性疾病,患有靜脈曲張,要及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困擾了他30年早在30年前,王先生就被確診為左下肢靜脈曲張。「開始時不痛不癢,只是小腿上靜脈輕微迂曲擴張、隆起。」王先生說,他吃過一些藥,但治療效果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