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易出現肛周感染?從3個方面來預防!

2020-11-29 騰訊網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血液疾病的常用手段,患者接受化療後可出現骨髓抑制,粒細胞數目減少,進而抑制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本來肛門結構和功能比較特殊,沒有注意局部清潔和衛生,易受到細菌滋生,進而引起肛周感染,嚴重時可影響病情治療,甚至危及生命。

為什麼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易出現肛周感染?

1、肛門解剖結構較特殊

肛門括約肌生成很多小皺褶,就是因為這特殊的解剖結構而使得細菌在局部隱藏,增加感染風險。

2、抵抗力低下

因為體內存在很多白血病細胞浸潤,使得自身免疫系統遭受破壞,進而降低免疫力。另外某種化療藥物也會導致骨髓抑制,使得粒細胞缺乏,進而誘發感染。

3、不良的衛生習慣

沒有注意局部清潔和衛生,大便後沒有擦拭乾淨或用溫水清洗,原本患有肛周疾病如痔瘡、肛裂以及肛周膿腫等都會增加肛周感染風險。

4、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

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前會大劑量用化療藥治療,吃藥物可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從而導致胃腸道功能異常,如腹瀉和便秘都會引起肛周感染。

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如何預防肛周感染?

1、做到動靜結合

很多患者因為化療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大而減少活動量,胃腸道蠕動速度減慢,沒有按時排便可引起便秘,從而加重肛周疼痛。身體能承受的前提下可適當活動,每天下床活動20分鐘。長期臥床的患者經常對腹部做順時針按摩,可為胃腸道提供動力,利於排便。

2、需注意飲食衛生

接受幹細胞移植過程中,因為化療藥物帶來的反應,運動量減少,再加上不規律的飲食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會使得患者排便規律發生變化,進而導致肛周感染。因此需注意飲食衛生和新鮮,所有餐具定期消毒,防止不潔淨的食物進入體內而誘發腸道感染。大便乾結時不能過度用力排便,不然會傷害肛周黏膜,可按照醫生囑咐用通便藥。多喝水,採取少量多餐原則,選擇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衛生

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大小便後用柔軟衛生紙從前往後擦拭,一定要注意擦拭動作輕柔,然後用溫水清洗肛周和會陰,保證肛周清潔和乾燥。

溫馨提示

儘量選擇柔軟且透氣性好的純棉內褲,一天一更換。拉完大便後用衛生紙巾輕輕擦拭,及時清洗肛周,睡覺前和大便後用1:1000的碘伏水坐浴,特別是腹瀉的患者,更應該做好局部清洗,通過溫水坐浴能使得肛門括約肌鬆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感,加快炎症消退。若肛門出現感染需每天仔細觀察肛周黏膜,避免感染擴散。一般醫生會根據患者肛周局部情況和感染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紫外線治療儀照射、局部塗抹藥膏或中藥坐浴等。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院
    9月23日上午,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順利出院。出院患者樊女士:「我在移植過程中一切順利,我再次向蚌埠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生和其他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正在說話的這位就是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她告訴記者, 2019年7月份,她突然感到身體有些不適。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到目前為止已經在IBD上使用的幹細胞,包括造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以及自體腸幹細胞等等。1993年首次報導了一例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合併CD的41歲女性患者,接受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隨訪6個月發現CD的臨床表現得到緩解。
  • 血液科專家肯定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重要作用
    原標題:血液科專家肯定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重要作用目前,幹細胞治療已在國內外得到大範圍的研究與推廣,而造血幹細胞是目前幹細胞家族中唯一獲得臨床準入的幹細胞資源。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是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臨床。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療血液系統、免疫系統,以及遺傳代謝性等上百種疾病。
  • ...我院血液內科完成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治療惡性淋巴瘤
    回顧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全過程為了預防復發,血液內科依據國內外最新指南,為他定製了維持兩個療程單抗,再做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佳治療方案,這樣才有完全治癒把握。為此,去年10月,科室朱斌醫生、陳林霞護師為他採集了足夠量的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
  • 炎症性腸病系列講座第五期「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
    到目前為止已經在IBD上使用的幹細胞,包括造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以及自體腸幹細胞等等。1993年首次報導了一例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合併CD的41歲女性患者,接受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隨訪6個月發現CD的臨床表現得到緩解。
  • 骨髓移植後,白血病患者出現這些情況仍會走向死亡!
    患者關心的問題: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後還是會死嗎?知名血液病專家史淑榮表示:有的白血病患者因為病情嚴重,可能會通過骨髓移植的方式來治療,但是很多人在骨髓移植後,短則幾天到一個月,長則幾個月到幾年後還是死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白血病患者應不應該做骨髓移植手術?首先,免疫排斥和併發症是骨髓移植後的致死主因。
  • 高博醫療集團吳彤主任團隊,在創新中不斷提升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
    採用清髓預處理方案,GVHD預防應用環孢素,短程MTX和驍悉,半相合和非血緣移植應用ATG,常規預防真菌、卡氏肺孢子蟲及皰疹病毒感染。所有患者移植前均採用二代測序進行血液和免疫系統相關遺傳易感基因的檢測。
  • NEJM: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腎臟併發症(下)
    年齡小於60歲的成年患者的治療目標血壓為低於140/90 mmHg。兒童和青少年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或舒張壓高於同年齡,性別,身高人群的第95百分位數。移植後第80天,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有助於患者的治療,因其對血壓(包括夜間血壓)的評估比其他評估方法更為精確。高達70%的兒童和成年人在造血幹細胞移植後2年內出現高血壓。
  • 關於造血幹細胞移植飲食的那些事!乾貨收好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過程與輸血類似,即把供者的造血幹細胞通過管道輸給病人,輸入的造血幹細胞會像種子一樣在病人體內「生根發芽」生長分裂成很多新的血細胞,從而代替病人體內原有造血系統,並沒有像常見外科手術那樣的切開和縫合過程。
  • 揭秘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移植
    1990年10月,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將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了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醫學家多納爾·託馬斯,以表彰他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956年,託馬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幹細胞移植手術。託馬斯也由此成為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奠基人。日前,一名來自湖北襄陽的高三男生張文馳,犧牲了緊張的高考複習時間,前往北京為一名福建籍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到底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是怎麼樣的?疼不疼?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 科普:當白血病遇上造血幹細胞移植
    第一個是貧血,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第二個是感染,可表現為多系統的感染,包括肺部、血流、皮膚軟組織、泌尿系統等;第三個是出血,可表現為淺表或深部的出血,淺表有牙齦出血、皮膚的出血點和瘀斑,深部的有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嚴重的還有腦出血。第四個是髓外白血病表現,包括肝脾淋巴結腫大、髓外包塊、牙齦腫脹及中樞神經系統的表現等。
  • 肛周膿腫不能自愈但可預防,專家支招
    肛周膿腫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簡稱,是一種很常見的肛腸疾病,它是指肛門周圍軟組織發生急慢性化膿性感染而形成膿腫的結果。肛周膿腫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發病急驟,肛門部墜痛劇烈難忍,如不及時治療,形成的膿腫易向周圍軟組織間隙擴散形成新的膿腫,給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 東莞14歲重型地貧患者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
    5月8日,是27個世界地貧日,在這天下午,曉燕和媽媽接到了即將出院的好消息。14歲的曉燕是一名重型地貧患者,就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她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並順利出倉。這一刻,曉燕自己和家人都苦等了13年。曉燕移植的成功,對李春富教授團隊救治的近4000名地貧患者裡可能是一小步,但對於因配型困難而遲遲得不到移植的患者來說,可能是一次生與死的大進步。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人體造血幹細胞成功移植
    一例與「柏林病人」(全世界唯一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相似的案例出現在北京。患者與「柏林病人」同患血液腫瘤兼愛滋病,治療方案同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同的是,前者通過基因編輯的方法獲得CCR5基因突變的造血幹細胞,而後者的突變天然擁有。
  • 陸道培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2019年突破千例
    近日,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發文指出,陸道培醫療集團(含燕大陸道培醫院和北京陸道培醫院)在2019年登記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總例數為1081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移植單位。陸道培院士是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開拓者。
  • 省內最小WAS症候群患兒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17日上午9時40分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科、遼寧省造血幹細胞移植醫學中心淨化倉門口,時隔26天,薛先生和愛人終於可以擁抱兒子茁茁了。出倉,意味著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這名5個月大的嬰兒,終於擺脫了罕見的家族遺傳病。
  • 骨髓移植真菌感染死亡率降半
    王椿教授介紹說,以前患者在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前,需要對患者進行超大劑量的放化療,清除體內的癌細胞之後,再輸入正常造血幹細胞來幫助患者重建其自身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但是,在此過程中,患者的白細胞降低至零,這就意味著患者將面臨包括細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風險,若不能及時有效控制感染,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儘管近10年來,許多抗菌藥物不斷面市,明顯地降低了細菌感染的死亡率。
  • 專家觀點 | 吳彤主任:白血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復發的防治
    復發是白血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失敗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CIBMTR(國際骨髓移植研究中心)統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uto-HSCT)後復發死亡率佔全部死亡原因的78%,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後的復發死亡率佔全部死亡原因的23~34%。
  • 白血病患者福音!新發現有望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
    何為「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是人體血液系統中的始祖細胞,具有長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可分化成各類成熟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通常來說,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要先接受放療或化療的預處理,以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和其它異常細胞。
  • CAR-T細胞免疫療法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的應用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單倍體移植及微移植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供者來源問題。單倍體移植僅需供受者之間有一條單倍體相合即可進行移植,任何患者均有可能在其原生家庭中找到合適供者。但為保證移植成功,需進行大劑量放化療及免疫抑制治療,使受者免疫功能恢復延遲,易發生感染及復發,嚴重者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