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14歲重型地貧患者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

2020-12-04 瀟湘晨報

「剛醫生來說,我們明天就可以出院了。」5月8日,是27個世界地貧日,在這天下午,曉燕和媽媽接到了即將出院的好消息。14歲的曉燕是一名重型地貧患者,就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她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並順利出倉。這一刻,曉燕自己和家人都苦等了13年。

曉燕移植的成功,對李春富教授團隊救治的近4000名地貧患者裡可能是一小步,但對於因配型困難而遲遲得不到移植的患者來說,可能是一次生與死的大進步。李春富教授表示,TCRαβ-T細胞清除移植不僅能進一步降低感染所導致的死亡率,還能極大地減少血小板輸注量。今年內,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將開展10例TCRαβ-T細胞清除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地貧。

10多年來的治療花費了近百萬元

「我一點都不怕。」因為化療和手術需要把曾經的長髮給剃光了,但是14歲的地貧患者曉燕一點也不害羞。就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夕,曉燕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並順利出倉。

「她都是微笑面對的,有的時候我都覺得她比我還堅強。」作為供者的曉燕的媽媽一臉欣慰地看著病床上得以健康的孩子。而這一刻,曉燕自己和家人都苦等了13年之久。

曉燕媽媽告訴南都記者,他們是廣西人,常住在東莞。在曉燕6個月大的時候,因為發燒,臉色蒼白去醫院就醫,「當時的醫生說疑似血液病,要我們去大一點的醫院去做進一步檢查。」曉燕媽媽說,當時大家都很緊張,但是害怕的結果還是出來了,曉燕被確診為重症地貧。

當得知這一結果的時候,曉燕一家人都很難過,「必須要治呀,是自己的骨肉來的,不可能放棄的。」曉燕媽媽說,從治療方案下來之後,就開始了兩周一次輸血去鐵的治療。為了曉燕能夠得到好的治療,曉燕媽媽還放棄了回廣西老家發展的好機會。

可這條路的坎真的很多。隨著曉燕的年紀越來越大,輸血量和藥量都增加,治療的費用也增加了。「後來為了減輕一點經濟負擔,我同時打了好幾份工,還帶點手工活回家做。」曉燕媽媽說,那時一次的醫療費在4千元左右,10多年下來,家裡在孩子治病與輸血祛鐵方面花費了近百萬元。

要擺脫兩周一次跑醫院輸血的夢終可實現

讓曉燕一家人感到更痛苦的是,付出的努力很多,可孩子仍得不到痊癒。但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李春富教授團隊摸索而得的TCRαβ-T細胞清除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讓曉燕和家人看到了希望。

「自從病友那裡得知李春富教授是兒童血液病權威的醫生之後,我們就一直『跟隨』著他。十多年了,他給出的方案都很好很有效,所以我們都很信任他。」曉燕媽媽說,當聽到自己有機會成為供者,給女兒治病時,曉燕一家人都很願意。

就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夕,曉燕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並順利出倉。曉燕和家人做夢都想擺脫的兩周往返醫院輸血,終於可以實現了。「剛醫生來說,我們明天就可以出院了。」5月8日,是27個世界地貧日,在這天下午,曉燕和媽媽接到了即將出院的好消息。

當天,在一場別開生面的醫患互動活動在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開啟。曉燕媽媽將一面精心製作的錦旗,送到了李春富教授手上,以表感謝。

而曉燕移植的成功,對李春富教授團隊救治的近4000名地貧患者裡可能是一小步,但對於因配型困難而遲遲得不到移植的患者來說,可能是一次生與死的大進步。

治療時間和整體花費均能得到節約

地中海貧血在廣東、廣西、四川多見。據統計,廣東地貧基因攜帶率為16.83%,2016年篩查出1281名中重症β地貧胎並終止妊娠,但仍然出生200多例。

而輸血祛鐵、脾切除等方案是中重度地貧的常規治療手段,但具有無法根治且年花費大,耗費大量血液資源的特點。李春富教授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能被時間證明的根治重型地貧的唯一方法。從生存質量與經濟性價比角度無疑對患者和家庭都是首選方案。

「TCRαβ-T細胞清除移植有兩個最大好處,主要體現在安全性好和血小板恢復較快。」李春富教授介紹,一般在移植後10天左右超過植入標準,極大地減少血小板輸注量,這將有效緩解血小板供應。

事實上,由於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感染明顯減少,造血恢復快,患者平均入倉天數和在院天數都將適當節約,意味著治療的整體花費得到節約,且患者治療過程和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不過,李春富教授表示,仍需要繼續研究下去。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仍存在的2-3%死亡率。「儘管移植技術一再提升,仍有相當數量的患者因為供者配型點位低而面臨很大的移植風險,這對地貧這樣僅靠輸血排鐵就能生存的良性病是不應該的」。這也是李教授20多年來的一個心結。因此,必須尋找更安全可靠的移植方法,往零死亡率靠近。

此外,李春富教授還透露,今年內,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將開展10例TCRαβ-T細胞清除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地貧。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新突破,遵醫附院完成省內最小地貧患兒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1月14日,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收到了這樣一面錦旗。當天,3歲的「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出院了,這是我省成功施行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年齡最小患兒,也是遵醫附院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零的突破,標誌著該院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患兒及家屬為醫護團隊送上錦旗表達謝意。患兒來自鳳岡縣農村,屬於精準貧困戶。
  • 東莞完成首例非親緣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捐獻者分享感受
    11月26日,作為東莞第80位、2020年第19位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同時也是首例在東莞完成採集(並已移植給病人)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謝女士分享了她的感受。2017年,「小桃子」被確診患有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這個2歲寶寶的遭遇牽動著大家的心,不少市民自願留下血樣,希望能配型成功,為孩子換來一線生機,謝女士也是那時在中華骨髓庫登記的。
  • 第27屆世界地貧日:國內TCRαβ-T細胞清除移植治療地貧首獲成功
    眾多拿著錦旗表達感謝的患兒家屬中,曉燕的母親格外引人關注,曉燕五一假期前夕剛剛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並順利出倉。14歲的曉燕,靠輸血祛鐵維持生活已有13年了,她做夢都想有一天能夠擺脫每兩周的往返醫院的輸血,她的母親更加感慨十多年來家裡在孩子治病與輸血祛鐵方面花費了近百萬,卻得不到治癒的痛苦。
  • 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完成改造
    10月3日,經過6個月的改造建設,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交付使用。移植病區擴建完成後,該院的百級移植倉由2個增至5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條件和環境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與優化。投入使用後,預計每年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將由20例增至50多例,更多血液病患者,特別是重型地貧患兒能夠就近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並節約了醫療費用,有效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是目前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及難治性血液病的根治性方法之一。血液內科於2005年啟動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工作,儘管當時條件十分艱難,血液內科仍克服困難,完成了相關技術準備、技術規範制定、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 造血幹細胞可拯救地貧患者?「骨髓」捐獻,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中間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只有在特殊時期需要輸血,比如說受傷、感冒時。而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由於血紅蛋白數量不夠,時刻需要血紅蛋白的補充,造成極度輸血依賴,並且必須做幹細胞移植才有可能得到治癒。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俗稱的骨髓移植,由於大多數人對於骨髓移植的誤解和恐懼,導致如今骨髓庫供應不足,也有捐獻者在配型成功之後悔捐,讓很多地貧患者再次失去救助的希望。
  • 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區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首批骨髓移植患者順利出倉
    出院前,醫生給患者詳細叮囑相關事項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非常感謝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我才能順利康復出院。」9月23日下午,2名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順利出院,該院醫護人員為患者送上鮮花,患者感激不已。
  • 2021年東莞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順利完成採集
    1月15日上午,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定點採集醫院在東莞康華醫院揭牌。與此同時,一位捐獻者正在東莞康華醫院血液科的採集室裡進行捐獻。這是東莞今年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也是自2010年東莞正式啟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以來第82位捐獻者。捐獻者名叫張曉陽,30歲。
  • 2019 EHA 大咖談 | 李春富教授: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重型地中海貧血...
    從2009-2011年進行的100例患者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NF-08-TM方案使TM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的無地貧生存率(TFS)提高到90%以上,這是全世界第一個非親緣移植治癒率超過90%的研究,研究結果於2012年在《Blood》雜誌上發表。
  • 農工黨中央:將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等納入重特大疾病醫保補助
    提案注意到,我國地中海貧血(下稱「地貧」)防治已初見成效,但仍存在不少突出問題。一是地貧防控的網絡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對地貧的婚前、孕前、產前的免費篩查尚未全面有效覆蓋。二是地貧治療的服務能力需要加強。尚未建立國家級地貧防治科研和臨床醫療平臺,各省(區、市)優質地貧科研和醫療資源缺乏有效整合。三是重型地貧患者救助力度不夠。
  • 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院
    9月23日上午,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順利出院。出院患者樊女士:「我在移植過程中一切順利,我再次向蚌埠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生和其他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正在說話的這位就是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她告訴記者, 2019年7月份,她突然感到身體有些不適。
  • 中國最小再障患兒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順利出倉
    &nbsp&nbsp&nbsp&nbsp中國最小再障患兒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順利出倉&nbsp&nbsp&nbsp&nbsp6月16日,父親節即將來臨之際,重慶一名1歲3個月大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在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接受其父親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順利出倉
  • 直播|最安全的移植——TCRαβ⁺T細胞清除造血幹細胞移植
    南方春富血液病研究所李春富教授於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完成了一場造血幹細胞移植術,這是國內TCRαβ⁺T細胞清除移植治療地貧首次成功。TCRαβ⁺T細胞清除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指:通過有選擇的剔除不利細胞,保留有益細胞,提升移植效果。這項開拓性研究表明,TCRαβ⁺T細胞清除移植安全性好,GVHD和感染導致死亡少,這尤其適合良性病(如地貧,再生障礙性貧血,免疫缺陷病等)。
  • 上海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完成
    經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中國幹細胞集團的共同努力,樂樂順利完成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據悉,這是上海首次採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的病例,樂樂是在兒科醫院移植的第100例罕見病患兒,這也是中國幹細胞集團完成的第3500例移植。9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樂樂卻已經是一名懂事的「資深」患者。
  • 等待三星期後……奉賢區內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艙!
    近日,奉賢區中心醫院血液科成功開展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填補了奉賢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上的空白。經過3個星期的治療後,該患者在9月9日上午已經順利出艙,並轉入普通病區。今年45歲的賈先生,在去年7月因為身體不適來到區中心醫院就診,被確診為多惡性淋巴瘤。然而,經過8個療程的免疫化療後,病情仍沒有治癒的跡象。
  • 為3歲的她祈禱!首兒所完成首例無關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
    今天,在首都兒科研究所血液內科的無菌層流倉內,3歲的小女孩琪琪(化名)在媽媽的陪護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她正在靜靜等待著新移植的造血幹細胞重新「生長」。這也是首兒所完成的首例無關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半年前,琪琪因全血細胞減少來首都兒科研究所血液內科就診,被確診為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經正規藥物治療,骨髓依然無法正常造血,只能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挽救生命。萬幸的是,通過中華骨髓庫的搜尋,琪琪找到了一位也是僅有的一位全相合的匹配供者。通過骨髓庫工作人員聯繫到這位充滿愛心的女士,她毫不猶豫地同意為琪琪捐獻造血幹細胞。
  • ...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王憬惺|中國醫學科學院|...
    1988年,美國科學家布洛克斯梅爾和法國醫生格拉克曼合作,在巴黎成功地為一位患有範可尼貧血的6歲美國小男孩完成了世界首例臍帶血來源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至此,拉開了世界臍帶血應用的序幕。王憬惺教授「目前,臍帶血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面,但隨著科研的深入,其外延不斷被拓寬。」
  • 巴基斯坦小夥來滬接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兩個星期後,患者有望重新恢復正常造血功能,不再需要用輸血來維持生命。此次移植的成功,不僅寓意著中巴友誼的延續,更開創了外國人使用中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先例。  2018年3月初,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接收了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患者。
  • 運城市首例單倍體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在市第三醫院獲得成功
    所謂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指供者受者(患者)有一半及以上染色體抗原相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於匹配度要求降低,使得幾乎所有病人都能找到血緣關係很近的供體,比如患者的父母、子女,甚至患者的表親兄弟姐妹都可能成為供體,這就大大提升了患者能夠接受移植治療的可能性,從而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治癒的希望。
  • 兒科醫院今完成上海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
    經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中國幹細胞集團的共同努力,樂樂順利完成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據悉,這是上海首次採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的病例。樂樂是在兒科醫院移植的第100例罕見病患兒,這也是中國幹細胞集團完成的第3500例移植。 樂樂自出生後6個月便開始出現面部皮膚出疹,並反覆增多、蔓延至雙手臂;3歲,開始頻繁出現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7歲,做了兩次舌下腺囊腫切除術;8歲,開始反覆出現肺部感染,多次住院治療。
  • 中國幹細胞集團海南博鰲附屬幹細胞醫院血液科迎來首批地貧患兒
    7月8日,中國幹細胞集團海南博鰲附屬幹細胞醫院暨海南省紅十字幹細胞醫院聯手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開設的兒童血液科正式開診,七名來自瓊海市的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在家長的陪護下,通過預約得到了國內知名血液病專家的精心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