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並不可怕 疾控專家稱被叮後一般可自愈

2020-12-03 萬家熱線

近日,記者的微博和QQ頻繁收到這樣的信息:全球發出警示,請傳出去!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 簡訊還配有隱翅蟲及兩雙紅腫的手。

昨天,家住望江路美麗華家園小區的汪女士聯繫記者說,她也收到了這樣的簡訊。汪女士說家裡有個3歲的孩子,看到這個蟲子的威脅這麼大,很是擔心。希望專業人士給個權威的說法,以做好預防。

記者為此聯繫了合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專家,據介紹,隱翅蟲又被稱為「青腰蟲」,類似飛螞蟻,夏秋兩季最常見。該蟲停下時尾部上下扭動,把翅膀收回,且有趨光性。隱翅蟲體內有毒液,在被打死後毒液會流出來,隱翅蟲的毒液會引起急性皮膚炎症。若受傷面積不大,會有輕微癢痛感。若受傷面積較大,則會有強烈癢、痛感覺,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發燒等。專家提醒被隱翅蟲叮咬後一定要保持患處清潔,一般可以自愈。

皮膚專家也提醒說,隱翅蟲導致的皮炎患者每年都有不少,特別是去野外郊遊時要儘量採取各種驅蟲措施。一般鄉村、森林中的隱翅蟲比較多,城市比較少。「若隱翅蟲停留在皮膚上,應用嘴吹氣將其吹走,然後用清水洗淨接觸隱翅蟲的皮膚。」合肥市疾控中心專家還表示,可用藥物治療隱翅蟲皮炎,且效果較好。症狀較重者,可短期服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可迅速消除炎症,緩解症狀;局部可選用紫草油膏、溼潤燒傷膏搽患處。

專家建議,可採取以下措施防止隱翅蟲皮炎的發生:搞好住宅區周圍環境衛生,清除住宅區周圍的雜草、垃圾,消滅其滋生地。屋內安裝紗門、紗窗防止害蟲侵入,睡眠時要掛好蚊帳,熄滅室內燈光。 (王愛玉)

相關焦點

  • 身上拍死隱翅蟲等於「注毒」 疾控專家支招
    該報導已經引起廣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重視,隱翅蟲不屬於「四害」,隱翅蟲皮炎也並非法定報告傳染病,但是疾控中心的專家們還是給市民提出忠告:隱翅蟲接觸人體皮膚後,並不會造成任何損害。關鍵是市民「多手」把蟲子打死,才引「毒」上身。
  • 疾控專家忠告:身上拍死隱翅蟲等於引「毒」上身
    中新網9月14日電 據新快報報導,隱翅蟲雖不屬於「四害」,隱翅蟲皮炎也並非法定報告傳染病,但是疾控中心的專家們還是給市民提出忠告:隱翅蟲接觸人體皮膚後,並不會造成任何損害。關鍵是市民「多手」把蟲子打死,才引「毒」上身。
  • 網傳隱翅蟲有劇毒可致人死亡 專家回應
    隱翅蟲被隱翅蟲毒液灼傷後的情形  核心提示  「隱翅蟲」能致人死亡的消息曾在網上流傳,但專家闢謠稱假如有紗窗的要儘量關嚴,紗窗眼粗隱翅蟲可以從紗窗縫隙中進入屋內,因此必須關窗。  務必關燈睡覺。由於隱翅蟲具有很強的向光性,因此入室之後儘量少開燈,或者在燈下放一盆鹽水,利用隱翅蟲的趨光性捕殺之。  採取各種驅蚊措施。家中可備溴氫菊酯或奮鬥吶類殺蟲劑對室內和四周環境進行噴灑殺蟲。離家時,可在屋內噴灑殺蟲劑以殺死進屋的隱翅蟲。  隨身攜帶風油精。
  • 有毒隱翅蟲濟南還真有 專家:拍到身上人會過敏
    王傳珍說,隱翅蟲的身體裡有一種酸性毒素,它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從她往年接診的患者看,傷口都是在暴露部位:肩膀、後背、胳膊、面部。「有些患者,就是乘涼的時候,被叮傷的;還有的患者是在睡覺時,隱翅蟲落到床上,人不注意,一翻身壓死了蟲子,毒液沾到皮膚上,起水皰了。」  「從我接診的情況看,患者情況都不是很嚴重,一般被叮咬的部位都是又癢又疼。
  • 隱翅蟲真的劇毒致命?專家:多是危言聳聽
    近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上被一種叫隱翅蟲的昆蟲刷屏了,有的說它「劇毒致命」,有的配上被它的毒液沾到皮膚上後導致腫脹潰爛的照片,可謂觸目驚心。但是,市疾控中心有關隱翅蟲研究的專家認為,網上的照片和傳聞很多未經證實,多是危言聳聽,大可不必談之色變。雖然隱翅蟲對人體健康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但如果科學預防、處理得當,不會產生嚴重後果。雞蛋大的膿包是隱翅蟲所為?
  • 有毒隱翅蟲濟南還真有 別害怕,沒傳的那麼玄乎
    濟南往年有被隱翅蟲叮傷的患者  乘涼時有可能被叮傷   「我往年接診過被隱翅蟲叮傷的患者,數量不是很多,都是皮膚炎症。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方面的患者。」昨天,濟南市皮膚病防治院皮膚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王傳珍告訴記者。
  • 疾控專家:家中飛進「不速之客」 需警惕「吸血」的蟲子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家中飛進「不速之客」,把它打死後臭味很久不散,這種蟲子是啥?會不會對人體有害?昆蟲專家: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市民沈先生晚上在單位值班,發現幾個黑色的小蟲子不斷往窗戶裡鑽。「它們爬得飛快,身子為橢圓形,跟西瓜的籽兒差不多大,有硬殼,有觸角,腿很細。」
  • 市民被隱翅蟲叮紅腫長水皰
    家住福田區的市民張先生向深晚記者報料稱,近期,他或被隱翅蟲咬傷,但不知如何處理。隱翅蟲對人體有危害嗎?如何預防?深晚記者採訪多名專家獲悉,夏秋季為隱翅蟲皮炎多發期,市民如果遇到隱翅蟲,切勿用手拍打,以免毒液濺出,引起隱翅蟲皮炎。▲隱翅蟲。資料圖市民報料隱翅蟲"突襲""不好,什麼東西咬我?"
  • 隱翅蟲真的劇毒致命?專家:多是危言聳聽 勿要談之色變
    近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上被一種叫隱翅蟲的昆蟲刷屏了,有的說它「劇毒致命」,有的配上被它的毒液沾到皮膚上後導致腫脹潰爛的照片,可謂觸目驚心。但是,市疾控中心有關隱翅蟲研究的專家認為,網上的照片和傳聞很多未經證實,多是危言聳聽,大可不必談之色變。雖然隱翅蟲對人體健康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但如果科學預防、處理得當,不會產生嚴重後果。
  • 拍死隱翅蟲就死定了 專家:毒液不會致人死亡
    專家:隱翅蟲為一般毒性昆蟲,其酸性毒液可感染人體皮膚但不會致人死亡  「隱翅蟲拍不得,拍死它你就死定了。」「全球發出警示!相關專家表示,這種令人「談之色變」的昆蟲其實沒有那麼可怕,也並不能致人死亡。不過,在遇到隱翅蟲時,不能直接拍打或者捏,因為這樣隱翅蟲將會釋放強酸毒液,導致人的皮膚受到感染出現刺激性反應。
  • 微博熱傳隱翅蟲毒液致命 醫生稱有毒但無需恐慌
    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比眼鏡蛇還毒,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近日,微博上一條關於「隱翅蟲致命」的消息熱傳,引起了網友的恐慌。隱翅蟲真有這麼恐怖?記者就此採訪了長沙市疾控中心的專家。  小蟲咬傷後皮膚潰爛  在長沙市某醫院皮膚科,記者見到了剛被隱翅蟲咬傷的市民黃小姐,回憶起被咬經過,黃小姐仍覺得後怕不已。
  • 隱翅蟲劇毒致命是真的嗎?專家:有毒但不會致死
    原標題:隱翅蟲劇毒致命是真的嗎?專家:有毒但不會致死   近日來微博、微信裡一條「隱翅蟲致命」的消息被廣泛轉發,令很多人感到害怕。「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跟你的孩子、朋友講,萬一身上有這蟲,用嘴巴輕輕吹走就好。絕對不要用手打,或用手指彈。」
  • 市民被蟲叮臉上紅腫長水皰 隱翅蟲活躍碰到勿拍打
    幸運的是,隱翅蟲叮在皮膚上時,李師傅沒有用手摁壓。可是其經過的地方,還是留下幾道紅色的傷痕,並起了皰。  病例 1  隱翅蟲突襲後頸  皮膚又疼又癢長出水皰  「不好,什麼東西在咬我!」幾天前的晚上,正在家中吃晚飯的李師傅,突然感到後脖頸一陣灼熱的疼痛,便下意識地去撓。所幸的是,被他手一撓,有隻比螞蟻大的黑蟲掉落在地上,飛快地向前爬。
  • 昆蟲、疾控、皮膚科專家教你夏季遠離蟲蟲困擾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家中飛進「不速之客」,把它打死後臭味很久不散,這種蟲子是啥?會不會對人體有害?昆蟲專家: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市民沈先生晚上在單位值班,發現幾個黑色的小蟲子不斷往窗戶裡鑽。「它們爬得飛快,身子為橢圓形,跟西瓜籽兒差不多大,有硬殼,有觸角,腿很細。」
  • 隱翅蟲咬人會致命?聳人聽聞的傳言別再傳了!
    夏天到了,微信、QQ、貼吧等網絡媒體上關於「隱翅蟲劇毒,提醒市民小心」的文章瘋狂刷屏。同時,還配以皮膚潰爛、膿腫發炎等觸目驚心的圖片,讓市民看後感到恐慌。網傳文章截圖隱翅蟲是什麼?小小蟲子竟然真有這麼大威力嗎?為此,記者採訪了濟寧市疾控中心相關專家。
  • 隱翅蟲毒素酸性強過潔廁靈 攻擊性不強不常傷人
    隱翅蟲的酸性毒素到底有多強?什麼藥物能很容易地對付它?昨天,濟南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所所長辛正告訴記者,隱翅蟲的酸性比家裡刷廁所用的潔廁靈還強;不過這種蟲子,對藥物敏感,一般殺蟲劑可使它致死。  有毒隱翅蟲國內有3種  能傷人卻是農作物的朋友  辛正告訴記者,全世界範圍內,隱翅蟲大約有四五萬種之多,90%以上都是沒毒的,含有毒素的隱翅蟲有600來種,國內有毒的隱翅蟲只有3種,分別是:黑足毒隱翅蟲、黃足毒隱翅蟲、奇異毒隱翅蟲。
  • 南京| 叮一口癢三天 探秘為什麼今年的蚊子特別毒
    「現在的蚊子太厲害了,一晚上叮了四個包,最大的有一塊錢硬幣那麼大,又疼又癢。」南京市民徐小姐抱怨說。根據南京市疾控中心的監測,現在已到一年中蚊蟲密度最高的時候。不少市民說,瘋狂的蚊子不僅「下嘴」狠,似乎比往年更毒了。情況果然如此嗎?現代快報記者劉峻蚊子愛叮體溫較高、愛出汗的人。因為這些人身上分泌出的氣味中,含有較多的胺基酸、乳酸和氨類化合物,極易引誘蚊子。
  • 探訪東莞疾控中心蚊子實驗室:喝糖水吸鼠血
    但在東莞市疾控中心昆蟲餵養室裡,蚊子不再是過街老鼠,而是翻身變寶貝。它們住的是恆溫空調房,喝的是糖水,吃的是白鼠血,簡直是在人間天堂。「悉心餵養,也是為研究如何更好消滅它們,防止疾病傳播。」東莞市疾控中心專家坦言,在外面蚊子是害蟲,但在實驗室裡它們貢獻很大。目前正是蚊子繁殖的高峰期。南都記者日前獨家探訪東莞市疾控中心,看專家為滅蚊怎麼精心飼養蚊子。
  • 蚊蟲叮後噴花露水會中毒? 專家:不排除敏感者不適
    東方網記者唐漪薇7月5日報導:近日,一則夏日保健消息引發網友關注,有人稱預防蚊蟲叮咬的花露水中含有「有輕微毒性的驅避劑」,在「被叮咬」後塗抹非但起不到任何效果,還可能中毒。記者就此傳聞聯繫到疾控防疫專家,對方表示,就其個人的行醫經驗來看,目前還沒有接觸到過類似的病患,而僅憑這則消息給花露水「判刑」,說不能使用花露水是不公平的。
  • 隱翅蟲可致命? 專家:謠傳!處理得當並無大礙
    5月27日,一條微博稱:「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這條微博同時配發了隱翅蟲和被該蟲「咬傷」的患者圖片。  圖片中,隱翅蟲長著一對翅膀和六條腿,頭部有一對大牙,身體分為三節,紅黑相間,長相和螞蟻有些類似。而被「咬傷」的男子手臂上鼓起了氣球般大小的膿包,皮膚紅腫、潰爛,看後令人毛骨悚然。  這小蟲子真有那麼危險?記者5月28日請教了杭州市中醫院的專家。  「沒那麼嚴重,只是謠傳。」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陶承軍直截了當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