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氦閃會摧毀地球生態,但人仍可生活在地球上,只是要移居地下

2020-12-03 科學信仰

氦閃是恆星生命的晚期所出現的一種劇烈的天體活動。

而這種天體活動的出現通常也意味著依賴於恆星的生態系統將會終結。地球是宇宙中已知的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而一旦太陽發生氦閃,那麼地球生態就將會被徹底破壞。氦閃為何會有如此威力?到底什麼是氦閃呢?

宇宙間所知的一切事物都是存在始終的,有開始就有結束,生命如此、非生命體也是如此,就連宇宙本身也有誕生和消亡,而恆星作為宇宙間能夠發光發亮的天體,同樣存在著始終,而氦閃的出現就是它生命進入晚期的信號。恆星誕生於星雲物質的凝聚,而組成恆星的物質會在恆星發光發熱的過程中不斷消耗,當燃料將要消耗殆盡的時候,恆星也就迎來了最終的華章。

氦閃

地球生態依賴於太陽的光和熱,而太陽的光和熱又來自於它內部的核聚變。在恆星的主序星階段,恆星上的氫元素不斷通過核聚變而成為氦元素,根據計算,太陽每秒鐘所消耗的氫元素就達到了400萬噸以上,所以太陽才會如此耀目,這種氫核聚變每秒鐘所釋放的能量就能夠滿足全人類25萬年的能源需求,如果人類能夠獲取太陽表面所釋放的能量,那麼能源就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

在氫核聚變的過程中,生成的氦元素會不斷在恆星內部堆積,恆星的溫度會逐漸上升,當恆星上的高溫和高壓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氦元素的聚變就會被點燃,恆星從此由氫核聚變進入到氦核聚變的階段,而氦核聚變的啟動標誌就是氦閃。

氦閃是一種劇烈的天體活動,在太陽氦閃發生的一瞬之間,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過去2500萬年所釋放的能量總和。

地球並不會因為這樣而被摧毀,但是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可是承受不了這種強光的,地球的生態會在氦閃發生的一瞬之間走向崩潰。所有的動植物都會被殺死,就連海洋也會蒸發殆盡,恐怕「人間煉獄」這四個字也只有用在這個時候才最為恰當。

不過,太陽發生氦閃距今還十分遙遠。太陽作為一顆質量不斷太大的黃矮星,壽命大約在100億年左右,而今的太陽大概為50億歲,正值壯年,而氦閃將會在未來的30到50億年發生,人類總共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只有300萬年,所以以人類的時間尺度來看,幾十億年太過遙遠了。

人類的未來

氦閃發生之後,人類還能居住在地球之上嗎?如果人類願意,是可以的,不過地球表面肯定是無法居住了,因為那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人間煉獄」。氦閃釋放的能量雖然巨大,但也只能破壞地球表面的生態系統,並不會對地球造成本質上的損傷,所以只要人類移居地下就仍然可以在地球上生活。

不過人類必須要利用強大的科技手段建立封閉的地下生存環境,特別是要實現與地面的完全隔絕。這種做法似乎並不是特別划算,因為地下城也不是久居之地,氦閃只是恆星生命晚期開始的標誌,從氦核聚變開始,恆星的核聚變將逐漸向更重的元素推進,最終聚變到碳元素或氧元素而終止,而在這個過程中,太陽的體積會逐漸增大,膨脹為一顆紅巨星。

膨脹為紅巨星的太陽會直接吞沒地球軌道,而屆時整個地球都會融為太陽的一部分,到時候無論生活在地上還是地下都不可能倖免了。

如果人類文明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那麼在數十億年以後則必須要考慮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了。不過如果人類能夠平穩發展數十億年,那麼科學文明將會進步到一個今人無法想像的高度。科學誕生僅300餘年就使世界翻天覆地,而幾十億年的發展之後,要實行遠距離宇宙航行應該已經不是問題,到時候人類可以建造大量的宇宙飛船完成星際遷徙,也可以像《流浪地球》中所描述的那樣帶著地球一起走,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更容易控制的天體作為太空飛行器,比如地球的小兄弟月球。#百家探索#

相關焦點

  • 移居只是時間問題,並非「天方夜譚」
    如今這項研究已經在《科學報告》上發表,所以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性,不過要進行地下樣本採樣分析,才可能知道結果。雖然火星的表面如今沒有了,但是只可能是縮小了該星球上的可居住空間,來自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空間科學中心的Dimitra Atri 認為,火星所承受的強烈輻射可能會產生一種 「化學不平衡」,生物可以為仍躲在地表下的生物提供能量。所以這就是他們認為火星地下如今可能仍然具有生命的情況。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能移居火星嗎?
    2011年,「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拍到日偏食,發現古河床遺蹟,取得火星有水的有力證據,測定了火星年齡,發現火星有機物……越來越多的探測證據證明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有朝一日,火星將會適合生命的繁衍。人類移居火星,絕對沒問題。  反對派:火星生態環境十分複雜,根本不適合人類移居  火星大氣稀薄,只有地球的1%,主要由二氧化碳、氮氣、氬氣、微量的氧氣和水汽組成。
  • 如何摧毀太陽,然後帶著地球流浪
    太陽氦閃首先是這個大背景:太陽突然要爆炸,地球必須要流浪。恆星演化研究算是比較成熟的,太陽命運基本都被算命先生定好了,沒有外來因素,很難發生意外。太陽氦閃這麼重大的事情,自然早在日程表上了。因為氦閃發生在紅巨星階段末期,在氦閃之前,長達10億年的紅巨星階段就已經把地球折騰黃了。總而言之,以氦閃作為帶地球流浪的理由,不夠科學。謀殺太陽如果太陽好好的,流浪地球的動機就不存在了,所以必須要把太陽給滅了。但很可惜,謀殺太陽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 如太陽噴發「超級耀斑」可摧毀地球大氣層
    地球經常遭受太陽風暴侵襲,如果太陽噴發的磁性微粒足夠強,可以摧毀地球。目前最新研究稱,如果太陽爆發超級耀斑,將對地球帶來滅頂之災。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地球經常遭受太陽噴發的侵襲,但是除了地球極地出現美麗極光之外,其它地區遭受的影響甚微。
  • 以人類現有科技水平能否失去太陽?可以,但無法保證所有人的存活
    生命的誕生、存續以及發展都要以能量的供給作為基礎,任何一個生命體每時每刻無不在消耗著能量,而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源頭都是太陽。而在太陽生命的末期,氫核聚變會轉變為氦核聚變,並發生氦閃,進而地球生態將會被完全摧毀,不過以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來看,我們只用了幾百萬年就實現了從猿到科學時代的進步,在數十億年之後是完全有能力應對這種災難的。
  • 假如有一天太陽突然消失不見,地球上的生物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雖然水是生命之源,地球正是有了大量的液態水,才誕生了生命,但是真正決定地球能否誕生生命的關鍵還是太陽系的老大哥太陽。太陽給地球帶來了充足的陽光和適宜的溫度,有了適宜的陽光和溫度,才能夠形成穩定的生態環境,這是生命誕生的基礎條件也是重要部分。
  • 地球迎來世界末日之前 太陽風暴將摧毀地球?
    &nbsp&nbsp&nbsp&nbsp9月6日消息,地球迎來世界末日之前,太陽風暴將摧毀地球?在二戰之後就有很多關於世界末日的傳言但都沒有證實,據了解,我們一直都在擔心人類將會被世界末日毀滅,科學家稱在未來,地球會被太陽風暴毀滅,人類會在世界末日之前被毀。
  • 地球壽命還剩多久?科學家猜測,人類移居或是唯一可能!
    在偌大的太陽系中,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只有地球,地球就像是母親呵護孩子一樣,為人類提供大量的資源,供應人類成長,它作出的貢獻令人讚嘆,可人類忘恩負義,並沒有對地球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反倒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壞地球,人類活動的加劇導致地球生態系統被破壞,各種問題的接踵而至,令人猝不及防,例如我們面臨的高溫、乾旱、降雨等等,很多人單純的認為是自然災害的原因,殊不知與人類活動有關
  • 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一切可能都要看太陽的「意思」
    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一切可能都要看太陽的「意思」我們腳下的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起碼在可見的未來,人類都要在地球上生存,除非基礎物理學能夠有所突破,讓人類發現新的能源,或許才能夠實現「星際穿越」,移居到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人類又能在上面生存多久?首先必須要認清一點:我們人類能夠在地球上生存多久,和地球本身的壽命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 世界末日只是說說而已?別不以為然,這3大事件或能摧毀地球!
    世界末日只是說說而已?別不以為然,這3大事件或能摧毀地球!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各個行業的發展。如今關於世界末日的題材,已經屢見不鮮,在很多世紀大片中,都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緊張的氛圍,留下難以忘懷的觀影體驗。
  • 地球要在氦閃前去「流浪」,太陽什麼時候氦閃?科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要在氦閃前去「流浪」,太陽什麼時候氦閃?科學家給出答案在宇宙混沌之時,星雲裡面物質包含最多的就是氫,然後氫和其他物質再凝集成各種天體,年輕的恆星就是藉助氫的核聚變來發光發熱。那麼氦閃究竟是什麼呢?而我們的地球又屬於太陽系,終歸要經歷一場氦閃。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就描述到地球為了躲避太陽形成紅巨星前的氦閃,不得不朝著4.2光年外人馬座的比鄰星前進,那裡就是一個紅矮星,不存在這樣的威脅。
  • 假如有一天,地球被太陽踢出太陽系,我們要如何生存?
    看過流浪地球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由於太陽加速老化膨脹,導致離太陽較近的星球如地球等將被吞沒,為此我們不得不往外遷移。那麼假如有一天,地球被太陽踢出太陽系,我們被迫離開太陽系,我們要如何生存?一旦地球開始遠離太陽,萬物就會冷卻下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軌道,但即使保守估計,我們也將在幾年內面臨雪球般的地球情景,屆時地球表面將不再支持液態水,地表上的生物不久就會死去。
  • 太陽耀斑只是太陽心情不好?不,地球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平常的一天中,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正生活在一塊巖石上,正圍繞著頭頂的太陽旋轉,照亮了大地。但太陽不止影響地球也在受地球影響。在高峰期太陽表面充滿了耀斑和黑子,並釋放太陽風暴。耀斑發生時會噴射出大量的高能帶電粒子。而太陽風暴所含的高能X射線、伽馬射線以及帶電粒子構成的巨大脈衝有可能摧毀所有圍繞地球運轉的人造天體,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人造通信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與國際空間站。
  • 六年級上《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六年級上《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一、學習目標抓住關鍵句,說出課文主要內容。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課文是如何一步步得出「保護地球」這一結論的。
  • 「第二地球」出現了?100萬人或實現移居,全民移居要成真?
    如今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更加緊迫,今年的環境形勢實在不容樂觀,為了人類的長久發展,科學家也一直在尋找第二地球的道路上。天問1號的發射標誌著我國也開始了向火星進軍的計劃,說起對火星移居最感興趣的莫過於馬斯克了。
  • 除了我們生活的地球以外,人類還有可能移居到哪一顆星球?
    地球是人類目前唯一的家園,人類目前全部居住在地球上,除了幾個空間站的太空人除外,我們人類目前能夠利用的自然資源,除了太陽輻射外,也幾乎全部都來自地球。但是,人類的目光是遠大的,我們不會滿足於僅僅生活在地球上,終有一天,我們將會走出地球,進而探索太陽系,甚至會去探索銀河系。
  • 科學家發現地球表哥,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人類想移居卻是妄想
    那裡的表面重力是地球的2倍。我們在克卜勒452b上行走會有負重前行的感覺,會很累。不過這也好說,加強身體鍛鍊我們還是能夠慢慢適應行星克卜勒452b的重力環境的。克卜勒452b圍繞的恆星質量比太陽大4%,亮度比太陽高10%,年齡要比太陽老15億年。克卜勒452b本身和地球非常相似,再加上它圍繞的恆星又和太陽相似,因此人們認為它是「地球2.0」或者是「地球的表哥」。很多人認為它是有一個值得人類移居過去的行星。
  • 地球失去了月球會怎麼樣?生態會劇變,人類有可能將無法生存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只是科幻電影中的誇張成分,即使地球失去了月球,人類也不會完蛋,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就對這個問題跟朋友們進行一些探討。月球是如何來的?根據科學家對月球的不斷探索研究認為,月球有可能是地球早期的時候,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側面撞擊地球之後,產生的塵埃碎片不斷凝聚形成的。這一點從月球土壤成分跟地球非常相似就可以找到一部分證據。
  • 如果太陽不再發光發熱,人類還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嗎?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陽就是地球生命的母親,沒有太陽光和熱的照顧,人類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太陽對於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生存如此重要,有人提出一個疑問:如果未來有一天太陽不再發光發熱,人類能夠在地球生存下去嗎?
  • 從太陽看地球的生命「界限」!人類文明還有多久時間?
    隨著太陽系的發展模式轉變,越來越人在擔心我們地球的一個「未來變化」。從如今的情況來說,地球的生態環境確實很糟糕。為何這樣說?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地球生態環境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高溫,乾旱,強風暴的威脅強度和頻率都比以前大很多,所以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地球真的是變得越來越糟糕,變得是越來越不合常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