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7是人類第一種實用性隱身轟炸機。它外形怪異,甚至可以說不可思議,但成功地運用了各種隱身方法,是隱身戰機世界的開山之作和航空史上一座永恆的裡程碑。
1990年4月21日,15萬名記者和普通民眾聚集在美國內利斯空軍基地。黑壓壓人群接踵摩肩,翹首等待,只為了親眼目睹一種傳聞已久的神秘飛機。該傳聞始於1986年7月11日,謝古埃亞森林發生了面積高達61公頃(1公頃=1萬平方米)的大火,據目擊者說,這是因為一架「外形古怪」的飛機墜入森林所致。然而事發後,美國空軍立即這一地區封閉,嚴禁任何外人進入。美國空軍研製秘密武器的傳聞不脛而走。
F-117「夜鷹」隱身轟炸機
按說已經研製了諸多高端武器的美國不必如此低調,但這架飛機的保密措施的確越出了過去所有研發計劃。美國為此建立了一個新基地。每周,飛行員、地勤人員需要乘專機來到荒無人煙的訓練場所,周末還要正常生活以掩人耳目。在開始的數年間,飛機出庫飛行員訓練都必須在夜間進行,直至接連發生墜機事故,數名飛行員死亡,美國才不得不將訓練改到白天。直到1988年,美國國防部才首次承認了傳說中的隱身飛機是存在的。
當它最終現身時,現場所有人都驚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一隻巨大的黑色怪鳥,機頭機翼完全連在一起,上面託起了金字塔形狀的機身,前面有兩個裝著柵欄的長方形進氣口,塔尖上的幾扇小窗裡坐著駕駛員………這幾乎顛覆了過去眾多飛機的設計,連曾經駕駛過該機的飛行員威廉帕克都說: 「它看上去真的就像從外星球來的什麼怪物……從空氣動力的角度看,它看上去根本就不像能飛行的東西。」
這隻令人瞠目結舌的詭異怪鳥就是大名鼎鼎的F-117"夜鷹」。而它的造型之所以如此奇特,只為了實現一種開天闢地的新功能——隱身。
F-117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該公司在隱身飛機方面已經具有雄厚的技術積累,1978年開始攻關,1981年6月試飛了原型機,1983年10月開始裝備部隊。所謂「隱身",當然並不是像空氣一樣被人「視而不見」,而是讓各種遙感儀器難以捕捉到飛機的存在,包括雷達探測、紅外探測、光學探測、聲波探測等多種方式。為此,隱身飛機需要針對各種探測方式一招一招地拆解。
雷達是發現高空飛機的主要儀器,也是隱身飛機的「頭號敵人」。它將電磁波輻射出去,再根據接收物體的反射電磁波情況判斷對方具體情況。為了讓雷達發射出的電磁波無法反射回去或使回波無法反映真實信息,飛機在外形上要儘量迴避垂直於入射波的平面或與雷達入射方向成直角的縫隙和邊緣,少使用尖銳的邊緣,最好用菱形或無尖銳邊緣的凹面等設計。F-117的奇怪形狀也是因此所致。該機通體都是由垂直平板構成的平面多稜角體,從駕駛艙一直排列到機翼,仿佛一顆大鑽石,幾乎找不到任何曲線和曲面。整個飛機也沒有其他突出物,減速板被取消,武器全部內置在機體內,伸縮式通信天線平時也在機身內部,這些設計使入射的雷達波大多散射到其他方向,反射回接收器的波束又弱又少,僅能形成瞬時閃爍的微弱回波。
F-117隱身轟炸機正面
在散射雷達波的同時,F-117機身還採用了能吸收雷達的塑料和其他非金屬材料;在不得不使用鋁合金的位置,就用環氧樹脂膠粘上層「費伯洛伊」複合吸波材料,其具體成分至今仍為機密。座艙玻璃也有透明吸波塗層,可通過自身吸收作用減少目標雷達散射截面。
此外,F-117臨近戰場上空時,電腦會自動計算出敵方電磁波的反射方式,通過變化自身造型將雷達波匯集成定向窄波束並把背景雜波與飛機回波融為一體,從而迷惑敵方雷達。通過這些隱身方式,碩大的F-117在雷達屏幕上僅有0.01~0.1平方米,宛如一隻掠過的小鳥。
飛機在飛行時,發動機、尾噴管等結構會產生大量熱氣,成為紅外探測儀器所重點捕捉的對象以及紅外製導飛彈跟蹤的目標。針對這些問題,F-117採用了特製燃料,進氣口和排氣系統均裝在機身上部,後機身可遮擋住噴氣氣流向下的熱輻射,弱化了地面紅外探測效果。為了降低聲音,F-117採用了低噪音發動機和消音裝置,巡航飛行時聲音很小。
F-117轟炸機的機艙
F-117長 20.5米,高4.8米,翼展14.2米。由於其所有設計都是為了隱身,在機動方面則做出了很大犧牲,只能做亞音速飛行,最大起飛重量20.5噸。F-117沒有裝機槍,也缺乏空戰能力,主要攻擊武器是兩枚900千克雷射制導炸彈,由紅外傳感器、雷射照射器與高精度慣導系統控制,實施精確打擊。雖然這些參數並不惹眼,但F-117完全不需要戰鬥機護航,僅憑隱身性能就足以安全地漫步到戰鬥空域,然後瀟灑地向目標完成高精度投彈。如此簡單的突擊方式節約了大量護航成本,在實戰中其實更為高效。
1991年初的海灣戰爭是F-117大放異彩的地方。1月17日晚,即戰鬥第一天就有兩批次30架F-117出動。執行首批攻擊任務的10架F-117成功穿過了伊拉克的防空火力網,仿佛幽靈一般來到伊拉克境內。在240千米處的努克哈貝鎮上空,紅外傳感器馬上探到一個加固掩蔽部內的伊軍截擊機作戰引導中心,一股無形的雷射波束從雷射發射器射向瞄準點,巨型炸彈隨之滑出武器艙將其炸毀。隨後, F-117還準確炸毀了雷達站、巴格達電話電報大樓等重要目標,而且對其他非軍事目標毀傷極小,攻擊非常精確。
F-117隱身轟炸機的腹部彈倉
據統計,在整個海灣戰爭中,56架F-117共執行了1200餘次戰鬥飛行,投彈2000餘噸,95%命中目標。由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防空體系嚴密,隱形的F-117是當時唯一能夠轟炸巴格達的飛機。據報導,伊拉克被摧毀的戰略目標有47%由F-117完成。其中,伊拉克的奧西拉克核研究設施是美軍重點攻擊目標。美軍先是出動了一個由75架飛機組成的編隊,結果被密集的防空火力逼退。之後,8架F-117出馬,幾個晚上就將其夷為平地,而自己毫髮無損。
除此以外,F-117還參加了1989年的入侵巴拿馬行動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在科索沃發生了唯一一次F-117被擊毀事件。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說是被雷達跟蹤後由飛彈擊落,有的說是攻擊F-16的飛彈誤打誤撞落在了F-117上,也有的說是對方得到了F-117的起飛信息而推算出攻擊位置。雖然這個謎團一直沒有解開,但這倒是使F-117成為了一款有血有肉的戰機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戰神。今天,人們仍然能夠在貝爾格勒尼古拉特斯拉機場附近的航空博物館中看到剩下的飛機殘骸。
F-117「夜鷹」隱身轟炸機的殘骸
F-117於1990年停產,共生產59架,2008年退役。如此戰勳卓著的精美戰機之所以「曇花一現",主要還是由於它昂貴的價格。F-117的研製費用高達62.5億美元,單價在20世紀90年代便達到了4260萬美元,而且維護費用高昂,令美國空軍不堪重負。隨著隱身技術的不斷提升,F-22、 F-35等新型飛機無需犧牲機動性便能達到更好的隱身效果,因此逐漸取代了F-1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