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海灣戰爭一觸即發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當前,海灣地區正在孕育一場新世紀的戰爭。有消息指出,美國去年8月就批准了對伊拉克的作戰計劃,按6個月的準備期計,今年2月就是開戰的時間;美國在去年底聖誕節過後就大規模開始向海灣地區調兵遣將,1月28日,美國總統布希在每年一度的國情諮文中明確告訴世界,對伊採取行動的時間就在幾周之內;美2月初兵力已達11萬多,已具備發動對伊戰爭的能力。2月5日,美國務卿鮑威爾向安理會報告伊拉克實質性違反安理會決議的罪狀,一票否決了國際社會希望以推動武器核查化解危機的努力。與此同時,據科威特媒體報導,駐科威特美軍2月1日受命停止與家人的一切聯絡,2月5日進入進攻出發位置。目前,世界無不屏息注視著美國的一舉一動,心情複雜地關注著2月14日穆斯林的朝覲活動結束和監核會向安理會提交核查報告等敏感的日子。

  一、美推翻薩達姆政權決心已定,對伊戰爭準備日臻完善

  美國總統布希在1月28日的國情諮文中,用1251個字的大篇幅描述伊拉克威脅,指出世界已被薩達姆欺騙了12年,伊拉克沒有自動解除武裝,美國應該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的武裝。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篇討薩檄文,也是一次戰爭動員,表明推翻伊拉克政權對美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布希總統已明確表示:「關鍵時刻也許即將來臨」。

  政治決策早已作出

  早在柯林頓政府的後幾年,有20來個鷹派人物在一份聲明中提出要進行對伊戰爭,這批人中就有現政府的核心人員: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199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解放伊拉克法案,以立法形式明確了美政府有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法律責任。「9?11」事件發生幾天後,美國總統布希就批准了對伊拉克的戰爭。2001年美在阿富汗的戰事未結,美國就開始為伊拉克戰爭造勢。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授權對伊動武法案,開戰權完全交給了布希總統。2002年11月,美國推動安理會通過1441號決議,按美國對該決議的理解,如伊拉克有實質性違反,美即可不經安理會授權對伊動武。為進一步爭取輿論,掩人耳目,美國還不時放風,如伊滿足四個條件,就可以避免戰爭。這四個條件恰恰是美發動此次戰爭的目標,即伊拉克發生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政變、薩達姆被暗殺、薩達姆流亡國外或徹底查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對薩達姆總統而言等於自動繳械投降,根本不可能實現。其目的無非是把伊拉克逼入死胡同,被迫接招,另外還可以以此推動伊周邊國家為美行動開綠燈,拼湊反伊聯盟,進行戰爭動員和各項準備,為實施對伊戰爭決策服務。

  輿論戰先聲奪人

  自1990年薩達姆出兵科威特後開始,美國政府及主流輿論一直致力於妖魔化薩達姆。在美國政府及媒體宣傳中,薩達姆是一個殺人成性、沉溺於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獨裁者,是一個用化學武器殺過數以千計的人民,入侵並佔領一個相鄰小國,突然襲擊其他國家、對美國懷有刻骨仇恨的暴君。他現在還擁有數千噸化學武器,擁有射程達數百英裡的飛彈,正在發展無人駕駛飛行器作為化學和生物武器的投放工具,努力發展核武器,伊拉克政權本身,是對美國和地區安全的威脅。伊拉克政權還收容並支持數個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與在美國製造「9?11」事件的蓋達組織有聯繫,可能向蓋達組織提供了資金和化學武器製劑,並放風稱本?拉登可能就隱身在伊拉克,伊政權已嚴重危害了美國本土的安全利益。另外還稱,薩達姆一直靠血腥鎮壓維護統治地位,反對派被殺頭,反對派人士的家屬被強暴和恐嚇,伊拉克人民生活在薩達姆的鐵幕下,根本沒有尊嚴和人權,推翻薩達姆是美國幫助伊拉克人民解放自己。美國還給伊拉克多個稱號,先被冠以無賴國家,後又列入邪惡軸心。由於政府和媒體的共同努力,美國民眾基本認同政府的觀點,美國不能等著伊拉克彬彬有禮地通報伊要對美進行攻擊,伊拉克人民也不能等薩達姆發善心,給他們安全、尊嚴和人權。美國應該和國際社會一道推翻伊拉克政權,解放伊拉克人民,消除伊拉克威脅。美國民眾對武力推翻伊拉克政權的支持率一直保持在半數以上,居高不下。

  情報戰全面展開

  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就悄悄地在伊北部開展情報活動,安裝了不少偵察器材設備,並招募了一批情報人員。1996年,伊拉克借庫德兩派之爭出兵庫德人控制的北部重鎮厄比爾,搗毀了美情報機構在伊北部的窩點,繳獲了大批情報器材設備,沉重打擊了美情報部門在伊的活動。美不得不藉助聯合國負責伊武器核查的前特委會人員開展情報活動,在伊國內安裝竊聽及監視設備。1998年美國會通過解放伊拉克法後,對伊情報戰公開化,設立了伊拉克過渡階段協調員,專門負責與伊拉克反對派接觸。2002年2月,美國總統授權美情報部門放手開展對伊活動。今年初,有消息稱美情報部門得到使用一切手段除掉薩達姆的命令。一個約由500名成員組成的特別行動組織(SOG)被派到了伊拉克,聯絡伊拉克反對派,在伊拉克軍政情組織和民眾中搜集情報,伺機直接或利用代理人暗殺薩達姆。負責這個組織的人是中情局副主管吉姆?帕維特,主要成員是在美軍服役5年以上的退役軍官,年薪在5萬美元以上,這一組織在阿富汗有過較好的表現。迄今為止,美國中央情報局已經在伊拉克北部開設了兩個辦事處,和當地的庫德反對派領導人建立了聯繫,並選募了2000人到匈牙利進行訓練,以作為美對伊開戰的「北方聯盟」。此外,美還與以色列第262特種作戰部隊聯手在伊西部活動,尋找並摧毀伊拉克的地地飛彈。美國對伊拉克技術情報戰也全面展開,數月前就在伊上空部署了4顆偵察衛星,以監視伊陣地變化,注視薩達姆官邸的一舉一動,收集分析伊拉克國內的無線信號,監聽伊所有的通信聯絡。美國務卿2月5日向聯合國安理會出示的伊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證據,就是美對伊情報戰的成果之一。

  心理戰驚心動魄

  1998年,美出資在捷克設立了伊拉克自由之聲電臺,資助庫德在伊北部地區建立電視臺,宣傳對伊政策,攻擊伊拉克政權,瓦解伊民心。從去年開始,美軍負責心理戰的戰略指導辦公室工作重點就轉向了伊拉克,大造戰爭氣氛,宣傳美武器之先進,軍隊之強大,對伊戰爭之緊迫,保持對伊的軍事壓力。2002年12月12日,美利用其部署在伊周邊地區的空軍 EC-130型飛機,開通了對伊的宣傳廣播,用5種不同的頻率連續播放抵毀薩達姆的內容。與此同時,執行南部禁飛區禁飛任務的美國飛機在伊南部禁飛區大規模拋撒傳單,迄今已發傳單數十次,最多時每次發傳單48萬份,鼓勵伊拉克人收聽美國的宣傳,不要與美軍對抗等。今年1月10日,美方開始給伊拉克官員等發電子郵件,煽動伊官員起來造反。

  為了進一步動搖伊政權,美還大肆宣傳薩達姆之後的伊拉克政權安排。2002年12月,召集伊6個反對派在倫敦開會,討論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政體,設立臨時管理伊拉克的機構。造謠惑眾也是心理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8月,有關薩達姆流亡的消息不脛而走。根據媒體的報導,此事由訪伊的卡達外交大臣哈馬德向薩達姆提出,2002年11月俄派特使就此進行斡旋,有關薩達姆向利比亞轉移了數十億美元資產,伊官員出訪也是為此進行磋商,以達到破壞薩達姆民族英雄的形象,動搖伊拉克軍心民心,引起伊內部動亂。

  二、伊周邊國家為美攻伊大開綠燈,美對伊形成三面合圍

  「絕不允許同美國的戰略友誼受到損害」,約旦外交大臣近日在美國發表上述談話,基本道出了伊周邊國家對美攻打伊拉克的立場。伊拉克周邊的許多國家內部政治脆弱,國內民眾對美沒有好感,但由於對美的依賴或受美擠壓,不敢對美說不,只能默認美對伊實施軍事打擊,並出於自身的利益助美攻伊,有的只求自保,以免成為美國的打擊目標。

  土耳其

  土耳其在伊有重要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伊拉克庫德人對土安全利益有重要的影響,由於對美關係的需要,土允許美經土向伊庫德武裝提供大批軍事裝備,土除同意美使用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外,準備同意美使用其他5個空軍基地,並允許美向土派駐地面部隊。土耳其今年1月29日要求北約在土南部地區部署反導飛彈,使用預警機加強對土領空的監視。土在伊土邊界地區增派了部隊,並修建了難民營。

  科威特

  科為美部署大開綠燈,提供一切便利,一半以上的國土供美布置軍隊。科自己也準備了可以供應6個月的食品等物品,並為居民準備了掩體。在北部建立了難民營,並從2月1日將開始執行四級戰前計劃,並隨局勢發展,逐漸把等級提高到三級、二級,直到對伊開戰。科安全部隊已部署在主要街道,裝甲車上街巡邏。

  沙特

  是美空中的指揮中心,雖表面對美打伊沒有隨聲附和,但並不否認沙特的設施將被用於攻打伊拉克,美軍地面部隊也可能會在沙駐紮或利用沙領土對伊發動攻擊。

  約旦

  據駐約外交官稱,約政府基於前次海灣戰爭站錯隊遭美冷落的教訓,此次積極與美合作,已同意讓美有限在約駐軍,允許美軍使用約機場執行搜救任務,一旦對伊開戰,約將向美及盟軍開放領空。還有消息稱約可能向美地面部隊通過約旦攻擊伊拉克提供便利。這是伊周邊又一個國家與美進行的實質性合作,美由此可以達成對伊三面合圍。約旦已經在兩個月石油儲備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月的石油儲備,約政府還購買了一艘可以裝30萬噸石油的船,停靠在亞喀巴港。

  埃及

  每年從美得到約20億美元的援助,埃現雖未公開向美提供幫助做出承諾,但美軍艦支目前自由通過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後可能會允許美使用其西開羅機場運送美軍及其為美國飛機加油。

  伊朗和敘利亞

  伊朗在邊界地區修建了19個難民營,準備收容100萬伊拉克難民,伊外交部受命對美軍事打擊伊拉克問題要慎重表態,防止被伊拉克或美國利用。敘利亞反對美國打擊伊拉克,但也多次洗脫為伊拉克提供便利的指控,避免引火燒身。

  附:美在海灣對伊戰爭使用的主要基地

  土耳其:因吉爾利克、迪亞巴克爾、巴特曼、馬拉蒂亞和穆什五個空軍基地。

  科威特:多哈兵營(美國中央司令部陸軍司令部)、維吉尼亞兵營、紐約兵營、賓夕法尼亞兵營和新澤西兵營,科全境約一半以上的領土供美國駐軍。艾哈邁德?賈比爾空軍基地(第332空軍遠徵大隊),阿里?薩利姆空軍基地(第386航空遠徵大隊)。

  沙特:蘇丹王子基地(美中央總部空軍司令部、西南亞聯合特遣隊(JTF-SWA)指揮部)。

  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中央總部司令部、空軍第319遠徵大隊)。

  阿曼:穆斯奈納空軍基地(馬斯喀特以西120公裡,美空軍第405空軍遠徵中隊)、錫卜、蘇姆賴特和馬西拉島等空運中心。

  巴林:麥納麥(中央總部海軍司令部和第五艦隊司令部)、謝赫?伊薩空軍基地(美轟炸機、戰術戰鬥機和空中加油機及英國空中加油機)。

  約旦:穆沃費格薩勒提、魯韋希德和穆爾拜3個空軍基地。

  三、美大舉興兵,已基本具備開戰實力

  歲末年初,美開始自1991年以來美軍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

  2002年10月12日,美國第5軍團和海軍陸戰隊第1遠徵部隊的作戰策劃和指揮人員分別從德國和美國開赴科威特。

  同年12月,美國中央司令部從本土遷往卡達的烏代德軍事基地。

  2003年1月6日,美國海軍醫療船「康福特」號和一支登陸艦編隊離開美國駛往海灣地區。同日,海軍「塔拉瓦登陸待命大隊」所轄3艘軍艦離開加利福尼亞聖地牙哥港前往海灣地區。

  1月8日,美國第3步兵師的一個旅抵達科威特,另外兩個旅和一個航空旅開赴科威特。

  1月10日,美國向海灣地區增派近3.5萬名士兵。

  1月11日,美國再次向海灣地區增兵2.7萬,其中包括一個 F-117隱形戰鬥機中隊、兩個 F-16C中隊、數千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和一個空降步兵旅。

  1月12日,美國海軍貨輪「亞諾」號裝載著大批重型軍事裝備,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

  1月13日,美軍7艘戰艦從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港口開赴海灣地區,艦上載有約8000名士兵。

  1月17日,美軍兩艘攻擊艦、兩艘運輸艦和3艘登陸艦離開美國西海岸聖地牙哥港前往海灣地區。這7艘戰艦載有一萬名海軍陸戰隊士兵。

  1月24日,美國 B-2轟炸機從密蘇裡州調往英國和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島。

  1月31日,駐科美軍發言人表示,駐海灣美軍海軍和空軍司令部分別設在巴林和沙特。

  美海軍的三艘大型貨船「參宿五」號、「鮑勃?霍普」號、「費舍爾」號已經被派往美海軍港口運送可能包括坦克和直升機在內的重型戰鬥裝備、機械和車輛,另有大約50艘貨船參與美軍人員及裝備前往中東的運輸任務。美國三艘航母「星座」號、「林肯」號、和「杜魯門」號已抵達該地區;另外兩艘航母「小鷹」號和「尼米茲」號也受命派往海灣地區。美國還動員退役海軍陸戰隊人員填補後勤運輸行動的空白,美在國內徵召了預備役,部分派往海灣,部分在國內執行任務。到2月初,美國已在海灣地區集結兵力11萬多人,400多架戰機,耗資47億美元。美國防部斷言本月中旬兵力將達15萬。美盟國也響應美倒薩號召,英國準備派約3萬兵力,澳大利亞等國也派象徵性的兵力,新的倒薩聯盟正在建立。

  軍事指揮中心已籌組完成並運作

  目前,美中央總部已在地區建立了完善的指揮體系,中央總部司令部設在卡達,陸軍司令部設在科威特多哈基地,海軍司令部設在巴林,空軍司令部設在沙特的蘇丹王子空軍基地,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和特種作戰司令部設在科威特。各司令部主官令及大部分參謀人員已經到位。

  附:美軍參與對伊作戰的主要將領

  參聯會主席理察?邁爾斯上將:1942年出生。1965年畢業於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畢業後加入空軍。歷任駐日美軍司令、美太平洋戰區空軍司令,2001年8月任現職。邁爾斯處事嚴謹,不對政治決定發表個人意見。

  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斯上將:現年58歲,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米德蘭。1967年畢業於俄克拉荷馬州的炮兵軍官學院。曾在駐德裝甲步兵團服役,參加過海灣戰爭,時任師長。2000年任現職。2002年任美軍阿富汗戰區總指揮。深居簡出,個性不事張揚。曾到過25個國家,並在越南、非洲和中東服役。能將傳統作戰藝術與高精尖技術完美地結合運用,對伊拉克可能採取阿富汗模式。喜歡收集古董,妻子卡蒂。

  中央總部陸軍司令麥可南中將:1972年畢業於美國威兼姆大學,上學期間加入後備役軍官訓練團,畢業後加入陸軍。曾隨第7集團軍參加海灣戰爭,後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作戰部副部長。2002年9月任現職。

  中央總部海軍司令兼第五艦隊司令基庭中將:1971年畢業於海軍軍官學校,先後在「尼米茲」號航母、「小鷹」號航母、「企業」號航母上服役,並曾在西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和地中海執勤,2001年任現職。

  中央總部空軍司令米切爾?莫斯裡中將:2001年11月任中央總部空軍司令兼第9航空隊司令。

  海軍陸戰隊司令厄爾?黑爾斯頓中將:1948年生,1967年入海軍陸戰隊,曾隨陸戰隊到越參戰,1994年任陸戰隊勤務支援大隊司令,升少將,2001年6月任太平洋海軍陸戰隊司令兼中央總部陸戰隊司令。

  中央總部特種作戰部隊司令艾伯特?卡蘭德少將:1974年畢業於海軍軍官學校,歷任突擊排長、小隊長等職,兩伊戰爭期間曾到波斯灣執勤。1999年任現職。

  戰爭初期兵力軍事部署已到位

  美國第5軍團所轄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第1遠徵部隊部署在科,第4裝四師準備部署在土,其餘陸軍部隊將主要部署在科威特、沙特、約旦。

  美軍戰機部署在土耳其東南部的因契爾利克空軍基地、以及沙特、巴林、科威特、阿曼和卡達的空軍基地;遠程轟炸機則部署在迪戈加西亞、西班牙、英國及美國本土。愛國者飛彈兩個營部署在科威特,兩個營部署在沙特,另外還在土耳其和以色列部署了愛國者飛彈。

  海軍將主要集中在海灣,另在紅海和地中海部署了遠程海上打擊力量。

  附:美國的主要部隊情況

  第四步兵師:建於1995年,共1.7萬人,下轄3個旅。駐德克薩斯州胡德堡,是美數位化師,由於其標誌是4片常春藤葉,又稱為常春藤師。裝備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阿帕奇大弓武裝直升機。

  第101空降師:第101空降師有兩萬士兵,該師的一些直升機已被運送到佛羅裡達州的傑克遜維爾港,準備在必要的情況下運往海外。第101空降師擁有70架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100餘架UH-60「黑鷹」運輸直升機和40架支奴幹運輸直升機等4種直升機機種,是陸軍中惟一能夠進行空中攻擊的部隊,號稱可以在36小時內快速部署在世界任何地方。這個空降師參加過諾曼第登陸、越戰和圍剿阿富汗塔利班分子的戰鬥,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

  第三機步兵師:是美國應付全球各地危機的精銳部隊之一,1917年11月成立。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美軍主力作戰部隊之一,活躍在北非、義大利西西里島和法國戰場。二戰後曾參加韓戰,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並於2000年和2001年參加在科索沃的「維和」行動。2002年被定為美軍在科威特訓練的惟一陸軍部隊,是美向中東地區派的首個整編師。該師善長沙漠戰,所屬各旅經常在加利福尼亞和科威特進行沙漠訓練。

  第一裝甲師:駐德國海登堡,主要裝備有159輛 M1A1坦克、173輛布雷德利、36門俠士榴彈炮、18門多管火箭炮和18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美國的主要兵器

  美近十幾年來的歷次戰爭中主要運用的兵器是:偵察和 G PS定位衛星; B-2、F-117隱形飛機、 F-15、F-16、F-18等戰鬥機; B-52轟炸機、加油機、電子戰機、預警機、偵察機、航空母艦、艦基和空基巡航飛彈、愛國者飛彈、各型武裝直升機、潛艇等。除了上述武器外,美針對對伊地面進攻和對伊地下目標攻擊的需要,還可能使用一些新的武器―――

  STOP新型鑽地炸彈:自動風向修正的慣性制導武器,精確度高,地面穿透能力強,在有效毀滅目標的同時,使化學和生物成分失去作用。專門用來摧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生產和儲存基地及地下工事,美在阿富汗已使用。

  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系安裝制導系統的常規炸彈,其中包括 MK82、83、84等型號,美已在科索沃等戰爭時使用。空軍在海灣地區貯存了6700枚衛星制導「聯合直接攻擊炸彈」,以及3000枚雷射制導炸彈。

  「維杜」電子鼻:由俄克拉荷馬的奴曼迪克斯技術公司與麻薩諸塞技術學院聯合研製,用紫外線光譜探測地雷。

  「龍眼」飛行器:由3人操作,翼展45英寸,重5磅,可連續工作1小時,裝備有紅外探測裝置可在夜間發現目標。

  手持雷達:重7磅,可用於發現牆內的人員和裝備,可穿透磚和水泥牆,對金屬和水障沒有作用。

  攻伊方案和作戰計劃已十分成熟

  近來,美頻繁舉行軍事演習。2002年8月,美軍在本土對戰鬥計劃進行了千年挑戰02計算機模擬演習,全面檢驗了以高強度、密集式空襲,配合特種作戰和信息戰,瓦解伊軍,消滅伊領導人的全過程。隨後又於九、十月間先後開始了多次實際演習―――包括海軍陸戰隊在科威特沿岸地區進行的兩棲登陸演習,與約旦、科威特和阿曼進行的聯合陸上戰鬥演習,還在捷克和德國軍隊的配合下進行了反生化武器演習(捷、德兩國軍隊防生化武器能力都很強),與以、土等舉行了海上搜救演習。2002年12月7日,美中央總部在卡達舉行了有總司令指揮的約1000名參謀指揮人員為期10天的內窺電腦模擬軍演。目前,先期抵達的各部隊均在進行適應和協同實兵實彈演練。

  據美的演習情況分析,美對伊作戰不會超出美近年來作戰的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空襲和信息戰:用EA6B電子戰飛機、空中定向能武器,摧毀伊計算機和通信系統,海軍在地中海和海灣的艦艇向伊發射巡航飛彈,駐英國及迪戈加西亞基地的 F-117和駐本土的 B2向伊發射衛星制導高爆彈藥,先毀滅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再會同駐海灣基地及航母的艦載機對伊重要目標進行轟炸。戰爭初期擬日出動飛機500―1000架次,重點攻擊伊指揮中心、總統辦公和生活地、防空系統、武器裝備倉庫、共和國衛隊核心機關及特種作戰部隊,以及敢於抵抗的伊拉克正規部隊。

  特種作戰和地面戰:在空襲取得階段性成效,伊政權勢力得到極大消弱後,派特種部隊到伊,組織叛軍奪取城鄉,地面部隊由科、沙、土及約旦等多路進入伊拉克,奪取邊遠地區的機場,佔領南北油田,以此為根據地向巴格達進軍,並協助反對派或投城人員在伊建立臨時地方政權。由於美在海灣戰爭期間曾有特種部隊在伊拉克西部被逼逃到敘利亞,在阿富汗戰爭期間也有空降部隊遭伏擊鎩羽而歸的經歷,且此次是針對當權時間很長、黨羽甚多的政權,估計美不會貿然派兵獨自深入伊境內開展活動,會採取多個方向向巴格達進軍,步步為營的方式,由於北部庫德問題對周邊國家特別是土耳其非常棘手,土同意美軍進駐並允許美徵募的伊拉克人員由土赴匈牙利訓練等事態表明,美在庫德問題上已與土達成妥協,庫德反對派武裝不會是伊拉克的北方聯盟,美將南部或西部作為主攻方向的可能性很大。

 

 

 

相關焦點

  • 海灣戰爭中,倘若對象換做我軍,戰爭結果有何變化
    現代戰爭中的比較典型的一場戰役,那就非海灣戰爭莫屬了。海灣戰爭,又名波斯灣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表面上是幫助科威特恢復主權,但實際上的為了遏制伊拉克的擴張,否則美國則沒有辦法掌控中東的石油資源。在這場戰爭中,多國部隊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迫使伊拉克籤署停戰協議,伊拉克從科威特退兵。
  • 伊拉克戰爭熱點關注:貧鈾彈與海灣綜合症
    美軍中央司令部發言人28日在戰情通報會上承認,美軍近日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了貧鈾彈。這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人擔心,伊拉克戰爭後是否又會有許多人患上「海灣綜合症」。那麼,什麼是貧鈾彈?什麼是海灣綜合症?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專家這樣解釋:天然鈾被提取出供核武器裝料或核反應堆核燃料用的鈾-235之後剩餘的核廢料,被稱為貧化鈾,簡稱貧鈾。
  • 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倒入500萬桶石油?
    上個世紀一場海灣戰爭讓世界各國都見識到了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世界戰爭的形式從這一刻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對於美國來說這只是一場展示自己國力的「表演秀」,而對於伊拉克來說,這無異於滅頂之災。海灣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因為薩達姆突然舉兵入侵了科威特,並且還宣布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
  • 核戰爭一觸即發?美航母緊急前往中東海灣
    外界普遍認為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想對伊朗發動軍事戰爭,因為川普在國際上數次聯合自己的盟友對伊朗施壓,有一次國際上足足有47國聯合斥責伊朗國內的人權問題。當然伊朗的每次困境幾乎都是美國在背後推波助瀾,而在上個月美國的國務卿蓬佩奧就「做客」中東,眾所周知蓬佩奧可是川普最忠實的「政治夥伴」,於是大家都在猜測蓬佩奧絕對是去中東地區為川普埋雷了。
  • 海灣戰爭之後的神秘武器交易,阿曼買到T72C到底去了哪裡?
    本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正是蘇聯剛分家出去的各個新國家在拼命甩賣繼承的遺產換取硬通貨的時候況且T-72坦克在經歷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後,不但名聲不算太好,而且對於西方來說也算不上啥秘密了。畢竟那些在戰場上繳獲的T-72坦克可不是少數,很多甚至都完好無缺,足以讓西方從裡到外研究個透。
  • 現在世界上有幾個國家軍隊,能達到美國打海灣戰爭的水平和實力?
    全世界再無第二個國家可以實現海外戰爭美國自稱世界警察,在海外也經歷了大大小小十幾場戰役,其中海灣戰爭是不得不提的,畢竟是一場武力炫耀以及打給世界看的戰爭,同時也代表了現代軍事的真實水平。海灣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出動的一系列高科技武器,讓全世界都邁向了自研信息化武器的道路。
  • 海灣戰爭時,為啥薩達姆把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
    1990-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發生了一件「慘案」——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下令打開油泵,向波斯灣海水中傾倒石油,據說有大約五百萬桶石油被倒入海中,此舉汙染了波斯灣的海洋生態環境,石油順著波斯灣的洋流進入印度洋,大量生物因此死亡,這些石油清理了好幾年都沒有清理乾淨,那為什麼伊拉克會往海水裡倒入石油呢?
  • 海灣綜合症禍起神經系統保護藥?
    國際在線專稿:據《獨立報》11月18日報導,1991年海灣戰爭以後,成千上萬的老兵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還有些人已經在病痛中離開了人世。由於症狀複雜、起因不明,這些病症被統稱為「海灣綜合症」。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海灣綜合症」的病因。據英國《獨立報》11月18日報導,最近,對這種神秘疾病的病因研究又有了新進展,引發這種病症的真兇竟是保護士兵神經系統的藥丸。   保護性藥丸竟成噩夢   美國國會進行的這項調查顯示,最有可能誘發海灣綜合症的竟是一種保護性藥丸。
  • 黎明之戰一觸即發《末日進化》新玩法詳解
    黎明之戰一觸即發《末日進化》新玩法詳解 《末日黎明》是劉濤代言的一款末日題材戰爭策略手遊,遊戲中玩家將化身為末日世界的指揮官
  •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啥要把石油倒進波斯灣,並火燒科威特油田
    1991年圍繞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石油問題,美國率領躲過部隊對薩達姆政權發動了進攻,海灣戰爭由此爆發。這場戰爭讓兩國國家的經濟倒退了幾十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真的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負債140億美元,他們希望中東各國能夠減少石油產量,這樣油價上漲,作為產油國的伊拉克就能在段時間內還清債務了。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但在太平洋戰爭中,卻處於最激烈的階段。密蘇裡號戰列艦參戰後,參加了硫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並在1945年2月16作為美國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的成員,參加對日本東京地區機場、飛機製造廠的轟炸。1945年5月18日,密蘇裡號戰列艦成為了美軍名將哈爾西上將的旗艦後,於當年9月2日,見證了日本籤署投降書的投降儀式。二戰結束了,密蘇裡號戰列艦並沒有立即結束服役。
  • 來自外星的隱身怪物:F-117「夜鷹」轟炸機,海灣戰爭中大放異彩
    美國為此建立了一個新基地。每周,飛行員、地勤人員需要乘專機來到荒無人煙的訓練場所,周末還要正常生活以掩人耳目。在開始的數年間,飛機出庫飛行員訓練都必須在夜間進行,直至接連發生墜機事故,數名飛行員死亡,美國才不得不將訓練改到白天。直到1988年,美國國防部才首次承認了傳說中的隱身飛機是存在的。  當它最終現身時,現場所有人都驚呆了。
  • 八國勢力暗中較量,北約內戰一觸即發!土耳其:已做好戰爭準備
    這兩次演習被外界廣泛視為土耳其正在向希臘釋放戰爭信號,甚至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而安卡拉政府內部人士也表示,土耳其已經做好了「武力保衛領海主權」的計劃。面對土耳其的挑釁,軍事實力有限的希臘自然也不甘示弱。據報導,同樣是在26日,同樣是在地中海東部海域,希臘海軍與賽普勒斯、法國和義大利海軍軍艦舉行了大型聯合軍事演習。
  • 【可怕】以色列把戰爭機器人投入戰爭,或打開戰爭新大門
    但在該消息發布後,更令人震驚的是從以色列傳來的戰前消息,這個戰爭頻發的國家,目前已經將機器人應用於中東戰場,令各國震驚!此舉是否會加速機器人應用於戰場,加速相關研究,並對於未來戰爭形式有新的改變?機器人應用於戰爭對於人類是會帶來戰爭還是和平,無疑讓人類深思!
  • 《猩球崛起3》曝全球新預告 生死決戰一觸即發
    《猩球崛起3》曝全球新預告 生死決戰一觸即發 共6張 1905電影網訊 由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的科幻巨製
  • 引起海灣戰爭症候群的貧鈾彈:對人體的危害巨大,卻並非來自輻射
    自從海灣戰爭開始,貧鈾彈對人體的長期危害就被擺在了檯面上,貧鈾武器對人體的危害其實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儘管美國政府和軍方極力否認,但就是有大量的美軍士兵患上海灣戰爭症候群。那麼貧鈾對人的危害,真的是來自它的輻射嗎?
  • 十八世紀發生的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馬鈴薯戰爭」
    巴伐利亞簡史巴伐利亞位於今天德國的南部,跟奧地利接壤,其中最有名的景點是新天鵝堡,每年會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此外,它還擁有一支世界有名的歐洲勁旅足球隊—拜仁慕尼黑,這個名字就是巴伐利亞的德語名稱。
  • 鐵幕下的勢力對決《戰爭與文明》冷戰時代降臨
    由Big Huge Games研發、世紀天成代理的歐美戰爭策略手遊《戰爭與文明》迎來了冷戰時代!《戰爭與文明》是一款融合《文明》系列、《帝國時代》等作品經典元素的策略手遊,在這裡人類歷史發展的足跡被分割為獨立的時代,玩家可以逐步感受文明進步帶來的震撼。如今,隨著核武器的壯大,各方勢力的對決一觸即發,冷戰時代正式拉開帷幕!
  • 空戰勢力對決《戰爭與文明》全球時代即將開啟
    風靡全球的歐美史詩戰爭策略手遊《戰爭與文明》全新內容即將重磅出擊!在經歷過啟蒙覺醒、工業大變革之後,萬眾期待的全球時代終於要與各位陛下見面了!新的武器軍隊、新的科學技術與戰爭局面即將一一為您呈現。這次新版本會給陛下們帶來哪些驚喜呢?快隨小編一探究竟!
  •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錯綜複雜的王位繼承戰爭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曾經多次發生王位繼承戰爭,這是當時歐洲強國之間政治與軍事的激烈衝突,它們是改變疆土範圍、力量對比與政治格局的重要途徑。三十年戰爭後果嚴重:奧地利失去歐陸霸權,德意志繼續分裂,法蘭西從此左右歐洲局勢。法國的這種優勢一直維持到18世紀初。18世紀前半期,先後發生了西班牙、波蘭和奧地利三國的王位繼承戰爭。當時歐洲的國際關係充分展現了它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