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一場海灣戰爭讓世界各國都見識到了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世界戰爭的形式從這一刻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對於美國來說這只是一場展示自己國力的「表演秀」,而對於伊拉克來說,這無異於滅頂之災。海灣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因為薩達姆突然舉兵入侵了科威特,並且還宣布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面對這一情況美國坐不住了,它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伊拉克的勢力一步一步壯大,於是美國打著援助科威特的旗號強行進入了波斯灣地區。
當時世界各國都覺得,海灣戰爭將會是越南戰爭的翻版,畢竟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表現實在是令人難忘。薩達姆也不例外,面對美國的出兵,薩達姆一開始信心滿滿,他認為自己的百萬大軍肯定能夠打敗美軍。
美軍進入海灣地區以後便立刻對伊拉克展開了不間斷的空中轟炸,伊拉克的重要地面目標以及指揮系統在美國的轟炸下遭受了嚴重的損失,面對美國的絕對制空權,伊拉克地面部隊幾乎沒有任何還手的機會。眼看著伊拉克就要輸掉這場戰爭。
薩達姆作為伊拉克的獨裁者,一向有著和常人不同的腦迴路。在即將輸掉戰爭的時候,薩達姆既沒有慌張求饒也沒有立馬跑路,他選擇將500萬桶石油全部傾瀉進波斯灣,不止如此,科威特境內的大部分油井也被薩達姆給點燃了。石油燃燒所產生的黑煙讓科威特的白天變成了黑夜,波斯灣海洋中大片大片的黑色液體更是對這裡造成了嚴重的汙染。
石油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物資,它被稱為「黑色黃金」和「工業血液」,可以說是石油讓戰爭機器運轉了起來。中東地區之所以戰亂頻發也是因為這片土地下蘊藏的豐富石油資源,薩達姆此舉無疑是在往水裡扔錢,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事實上薩達姆此舉至少達到了兩個目的。第一,石油被傾瀉之後造成的嚴重汙染不僅讓美軍必須分出精力去處理事故,還讓波斯灣周圍的國家開始抗議整場戰爭。薩達姆將石油洩露的鍋全部甩在了美軍身上,這樣一來美軍就會受到多個國家的譴責。
第二,布滿了石油的波斯灣將大大阻礙美軍進行遠洋投送和兵力補充,當時美國在伊拉克境內屬於遠洋作戰,他們依靠的是伊拉克周圍國家為其提供的港口,假如波斯灣被汙染,那麼美軍的進攻速度就不得不暫時停下來。
不過海灣戰爭的結局從美軍掌握絕對制空權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薩達姆此舉只是緩兵之計,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挽回伊拉克軍隊的頹勢。
薩達姆進攻科威特本就是一場不正義的戰爭,海灣戰爭的爆發和戰敗也是薩達姆咎由自取。薩達姆這樣一個獨裁的君主對於伊拉克來說到底是好是壞,直到今天還難有定論,不過當年由他主導的這次石油洩露事故,卻真真實實地給波斯灣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其造成的影響到現在都還未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