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波斯灣」,高品質石油帶來滾滾財富,為何還是貧窮依舊?

2020-11-23 田瑞安

上世紀中葉,隨著中東地區石油探明儲量的不斷飆升,波斯灣這個石油寶庫讓沿岸國家紛紛躋身世界富國行列。而在非洲西部海岸,也有一個海灣同樣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它就是被稱為「非洲的波斯灣」的幾內亞灣。

幾內亞灣是非洲最大的海灣,位於西非海岸外,屬大西洋的一部分。從上圖可看到,海灣西起賴比瑞亞的帕爾馬斯角,東到加彭的洛佩斯角,沿岸國家有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加納、多哥、貝寧、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和灣頭的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比。

幾內亞灣有尼日河、剛果河等河流注入,帶來的大量有機沉積物經過數百萬年形成石油。沿岸十幾個國家中,尤其在位於尼日河三角洲兩側的邦尼灣和貝寧灣蘊藏著大量石油資源。同當年波斯灣一樣,幾內亞灣因石油資源潛力巨大正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目前,幾內亞灣已探明石油儲量超過世界總儲量的10%。不僅如此,這裡的石油含硫量少,屬於提煉成本低的高品質油。有關數據表明,在全球石油總開採量中,幾內亞灣足足貢獻了25%的增幅。

然而,幾內亞灣這個「非洲的波斯灣」不僅沒像中東地區那樣富得冒油,還給人一種貧窮依舊的印象。究其原因,非洲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氣候等因素對其發展確實產生了一定影響。

如上圖,波斯灣地區擁有眾多小海灣、半島和島嶼,而這正是幾內亞灣直至整個非洲所欠缺的。在北寬南窄的非洲大陸,高原佔總面積的60%之多,而分布在沿海地帶的平原不足非洲面積的10%。幾內亞灣北部為撒哈拉沙漠,西部又面對上幾內亞高原,僅在沿海有狹窄的平原地帶。

氣候方面,非洲的氣候以赤道為中軸南北對稱分布,幾內亞灣位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交匯處,沿岸的氣候以回歸線附近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兩側的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南部沿海地區也有小範圍的地中海氣候。總之,在這個沙漠佔三分之一的「熱帶大陸」上,終年炎熱少雨是主旋律,即便在地理位置相對較好的幾內亞灣,沿岸地區的降水分布也極不平衡。

當年歐洲殖民者入侵非洲,幾內亞灣地區成為西非到美洲間的貿易通道,也成為殖民者掠奪黃金、象牙及販運奴隸的基地,著名的「黃金海岸」、「象牙海岸」等由此而來。

18世紀初,英國人培根提出西半球曾與歐洲和非洲相連的學說。到19世紀末,地質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南半球各大陸上的巖層非常一致。此後,海陸的起源一書發表,標誌著大陸漂移學說的正式提出。

因當時缺乏泛大陸存在及大陸破裂、漂移的證據,又不能很好地解釋漂移的機制問題,大陸漂移學說曾受到地球物理學家的質疑和反對。上世紀50年代,隨著古地磁與地震學、宇航觀測的發展,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獲得了新生。

其中,南美東部海岸線和非洲西部海岸線在地質地貌上的明顯一致,這成為大陸漂移說一個有力的「證據」。幾內亞灣的海岸線構成非洲板塊西部邊緣的一部分,而從巴西到蓋亞那的海岸線構成南美洲東部邊緣的一部分,從下圖可清晰看出,巴西東端的直角突出部分與非洲西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非常吻合。

幾內亞灣蘊藏的石油資源是驚人的,這種潛能迸發後帶來的石油產量將很快超越波斯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包括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在內的世界著名煉油公司就開始在這一區域開採石油,期間大約投入500億美元用於煉油基礎設施建設。

世紀交替之際,在伊拉克、伊朗和委內瑞拉相繼對石油輸出政策做出「調整」後,幾內亞灣地區在世界石油市場的重要地位更是與日俱增。

在幾內亞灣沿岸國家中,奈及利亞無疑是這個區域的龍頭老大。作為非洲第一人口大國,該國人口已超過2億,在世界排名第七。同時,奈及利亞也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國,在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中,奈及利亞居非洲第二、世界第十。

相比幾內亞灣沿岸其它國家,奈及利亞的經濟規模可謂一枝獨秀,目前已超過南非躍居世界第26位。當然,這個「非洲第一大經濟體」95%的國民經濟依賴的是石油。在非洲產油國中,奈及利亞與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幾個產油大國一同壟斷了非洲產油總量的80%以上。

奈及利亞石油產量的一半出口到美國,成為美國在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在奈及利亞接受的外來經濟援助中,美國佔據四分之一之多。此外,中國和印度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必然要求更多的能源供給,僅在2006年,中國就從奈及利亞購買了價值二十三億美元的石油。

儘管奈及利亞擁有巨大石油財富,但卻是幾內亞灣地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低的國家之一,在幾內亞灣周圍國家中僅高於安哥拉。究其原因,除了奈及利亞國內種族和宗教衝突造成的政局不穩,恐怕就是這個國家聞名於世的腐敗問題了。為此,國際組織曾將奈及利亞列為全球「五大最腐敗國家」之一。

看來,幾內亞灣真正成為「非洲的波斯灣」還有一段路要走。想當年的石油寶庫波斯灣,石油給他們帶來滾滾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無盡戰亂與苦難。當然,豐富的資源擺在那,外來勢力必將滲透和爭奪,而這無一不是「利益」二字在作祟。

如昔日波斯灣一樣,幾內亞灣也必將成為新的利益博弈場。而如何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利用各方勢力的較量從中「漁翁得利」,這也許是幾內亞灣區域未來的一個「發展策略」。

相關焦點

  • 波斯灣「石油湖」是怎麼形成的
    目前全球的石油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區有:西亞波斯灣地區、非洲幾內亞灣沿岸、歐洲的北海、北美的墨西哥灣沿岸、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亞、北美阿拉斯加等,而其中儲量最豐富的地區無疑西亞的波斯灣地區,已探明石油儲量佔全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年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 人類的能源史;波斯灣的石油為何如此重要?
    人類通過「蒸汽機」將煤和石油轉化為可以遠距離輸送的能量「電」當下人類還是生存在「化石能源」或「石油時代」後期,試圖突破而屢遭挫折。因此,石油被稱為當今世界的「黑色黃金」,石油極大的影響了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及軍事等各方面的形勢。也因為對石油的爭奪,「世界油極」波斯灣地區成了世界上最動蕩的地區之一。波斯灣的石油對當今世界形勢的影響十分巨大。
  • 阿曼灣作為波斯灣出入的唯一水道,為何存在感不高?
    如果不是發現了儲量驚人的石油和天然氣,位於印度洋西北部的波斯灣也就是一個相對偏遠的海灣,類似於北歐瑞典與芬蘭之間的波的尼亞灣。但因為在波斯灣,以及波斯灣附近地區發現了石油,波斯灣「身價」漲了不知道多少倍。來一組數據。
  • 海灣戰爭時,為啥薩達姆把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
    石油是世界上需求量最大的一種自然資源,由於其不可再生性,石油非常的寶貴,被稱為「液體黃金」,是化工產業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一個國家如果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並且擁有開採技術,這個國家就有了一份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所以石油一直是各國爭奪的焦點。
  • 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以牛作為財富象徵,人均GDP排名世界倒數
    這裡雖然屬於非洲,但是卻是非洲大陸上唯一的黃種人國家。有趣的是,馬達加斯加人的喜好也非常奇特,他們以牛作為財富的象徵。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位於印度洋西部,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是非洲最大的島國,主要由馬達加斯加島及其周圍附屬島嶼組成,國土面積約59萬平方公裡,人口逾2500萬。
  • 委內瑞拉石油儲量世界第一,為何窮得連鈔票都印不起
    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委內瑞拉石油比沙特多條件比沙特好,為何是一個土豪一個卻是窮光蛋,委內瑞拉為何會連鈔票都印不起?其實,曾經的委內瑞拉並不是這個樣子。1950年,委內瑞拉人均GDP位居全球第四,是當時日本的4倍,中國的12倍。直到上世紀70年代,委內瑞拉仍然富得流油,國民生活非常富裕。但突然暴富起來的委內瑞拉膨脹了,開始飄了起來。
  • 上海產石油鑽井平臺遠赴波斯灣採油
    龔軻軻 攝中新網上海10月27日電(陳靜 葉真於)27日,滬產石油鑽井平臺「能源顯現者」(Energy Emerger)出境「服役」,將赴波斯灣採油。這次平臺的出口是經歷了近年海工製造業寒冬後,上海地區海工企業首次自主出售大型海上石油鑽井設備。
  • 無限財富滾滾如潮來
    財富滾滾來作者:德馨致遠有了廣博基礎和高深的專業,就有了財富滾滾的源頭。財富來源於人,人脈即財脈,人脈廣,人脈長,則財富源遠流長。生意中,要誠信經營,科學經營,友好經營,廣結良朋益友,多建人脈渠道。現實中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鄉裡鄉親、熟人顧客,是一條博大的人脈,要用心呵護。網絡世界裡,產品、文章的訪問者,微信、微博、頭條等自媒體上的粉絲,這又是一條更大的人脈,如有的人某自媒體上的粉絲達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浩浩蕩蕩的粉絲大軍不就是滾滾滔滔的錢流嗎?要專注經營。
  • 「上海製造」重型石油鑽井平臺啟航赴波斯灣探油
    >洋山邊檢站「窗口」前移35海裡,民警奔赴綠華山錨地,對載運兩座平臺的「創新之路」號大型半潛船實施了出境查驗, 周曉東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陳靜葉真於)13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兩座總重近3.1萬噸的重型石油鑽井平臺交付出口
  • 非洲這個國家頓頓吃燒烤,肉是主食,確實全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
    喜歡旅遊的朋友,可能去過非洲,非洲有大草原,各種野生動物。但是,你們隊非洲的國家了解多少呢?非洲是世界大陸中最貧困的大陸之一,這裡的人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人們的日常生活為外界所苦惱, 但是,有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他們窮得只能吃。
  • 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倒入500萬桶石油?
    面對這一情況美國坐不住了,它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伊拉克的勢力一步一步壯大,於是美國打著援助科威特的旗號強行進入了波斯灣地區。在即將輸掉戰爭的時候,薩達姆既沒有慌張求饒也沒有立馬跑路,他選擇將500萬桶石油全部傾瀉進波斯灣,不止如此,科威特境內的大部分油井也被薩達姆給點燃了。石油燃燒所產生的黑煙讓科威特的白天變成了黑夜,波斯灣海洋中大片大片的黑色液體更是對這裡造成了嚴重的汙染。
  • 非洲第一強國奈及利亞,人口同樣過億,為何人均GDP比印度還高?
    不過在人們的印象中,在仿佛十分落後的非洲,卻有這樣一個國家,人口同樣過億,但它的人均GDP卻比印度還要高,打破了人們對於非洲國家貧窮的印象。這就是奈及利亞。 說起來,奈及利亞如今早已超越南非,成為了非洲綜合實力第一的強國。首先就表現在經濟方面。前面說到,它的人口也是過億的,僅約92.4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上,竟居住著超2億的人口。
  • 全球石油儲量第一大國:資源值99萬億堪比中國GDP,貧窮甚於非洲
    石油號稱是工業的血液,如果擁有足夠豐富的石油,無異於相當於抱著一個金飯碗,像是沙特、俄國、澳洲等等莫不如此。但是說起委內瑞拉則是個例外,論石油儲量,委內瑞拉號稱全球第一,折算成資源價值至少也是14.3萬億美元以上,折合人民幣99萬億,跟2019年中國GDP差不多。
  • 印度在非洲61個國家中的影響力為何這麼大?自稱:軍事大國
    可能許多人會對印度和非洲產生一種錯覺,印度和非洲是一個國家嗎?實在是這兩個國家給外界的印象太像了,都有黑種人,而且都貧窮落後。首先就要說到非洲的情況,非洲大陸有著一眾發展中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偏低,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一。即便是在和平發展的現代,非洲還是有許多人因為吃不上飯和喝不上水而死亡,雖說是因為非洲地理環境特殊,經常會出現饑荒和乾旱的情況,但一個國家無法保證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這是我國人民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的。
  • 曾經是非洲最大的國家:成年人平均財富不到4000元,處於世界倒數
    如今,阿爾及利亞被公認為非洲大陸最大的國家,但事實上,在2011年之前,處於這一地位的國家是一個叫蘇丹的國家,阿爾及利亞的面積一直是238萬平方公裡,但2011年蘇丹的面積是250.5萬平方公裡,是當時非洲最大的國家,2011年後這一切都變了,南蘇丹獨立後,國土面積61.9萬平方公裡,石油資源豐富
  • 短命的非洲富國:人均GDP曾非洲第一比肩發達國家,如今入不敷出
    非洲並不是一個完全沒有富裕國家的大洲,其境內還是有一些處於富裕狀態,或是曾經富裕過的國家存在的。比如今天要說的赤道幾內亞,1968年獨立時這裡還極度貧困,但是自從此國境內發現了大量石油資源以後,這裡的經濟就有了飛躍式的提升,從1996年發現石油開始到2004年,僅僅用了8年時間,這裡就從一個窮國一下子成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三大產油國。別看好像也不是什麼值得吹噓的名號,但要知道這是一個面積只有2.8萬平方千米,人口只有130萬的國家。
  • 中國第二個「波斯灣」,石油儲量200億噸,不允許外國人進入!
    在中國有一個城市就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地下有著200億噸的石油儲存量,在這裡外國人是不能進入的, 這座城市就是海南省的三沙市,在這裡擁有著大量的礦產資源,特別是在汽油天然氣方面儲量非常豐富,為此也被人們稱之為是第二個波斯灣
  • 為何非洲很多戰事發生?猜一成語(腦筋急轉彎)
    為何非洲很多戰事發生?猜一成語---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非洲確實很多戰事發生,那為什麼非洲人會有這麼多戰爭呢?嗯,主要根源是貧窮。很多非洲人連飯都吃不飽,連生存都保證不了,那人們肯定想要改變呀,那就會發生戰禍。
  • 非洲最「高個」的民族,平均身高達1米8,有頭牛就能夠娶妻生子
    說起來,身高這個數據其實並不會帶來什麼影響,但無數人就是特別在意這個數據,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夠長得高一點,因為全球盛行的就是以「高個子」為美麗基準之一,所以沒有人願意長得矮,因為如此,所以即便所有的人都知道身高最主要還是因為遺傳因素的影響,後天能夠起到輔助的作用,但還是有不少家長從小就開始鍛鍊孩子和讓孩子食補,就是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能夠不要輸人一線。
  • 分析美國石油市場崩盤,馬來西亞是產油國卻還要進口石油是為何
    沒有了需求,但原油產量依舊,這導致過剩的原油只能收存在儲藏庫中,日復一日儲藏庫終將爆滿。正是因為這些跡象,投資方對原油失去信心,紛紛趕在合約的交割期前拋售原油期貨,最終導致油市崩盤。當然對於某些生產商而言,相比於停產或找地方儲存源源不斷開採出來的石油,花錢讓買家取走石油從長遠來看可能還代價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