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世界上需求量最大的一種自然資源,由於其不可再生性,石油非常的寶貴,被稱為「液體黃金」,是化工產業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一個國家如果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並且擁有開採技術,這個國家就有了一份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所以石油一直是各國爭奪的焦點。1990-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發生了一件「慘案」——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下令打開油泵,向波斯灣海水中傾倒石油,據說有大約五百萬桶石油被倒入海中,此舉汙染了波斯灣的海洋生態環境,石油順著波斯灣的洋流進入印度洋,大量生物因此死亡,這些石油清理了好幾年都沒有清理乾淨,那為什麼伊拉克會往海水裡倒入石油呢?
伊拉克與科威特經濟上一直有紛爭,而在之後的「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沒有經濟能力償還在戰爭期間對科威特欠下債務,伊拉克與薩達姆的關係急劇惡化,最後伊拉克為了戰略安全決定攻佔科威特,把科威特變成了自己的一個省。伊拉克的舉動直接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由於伊拉克沒有聽從聯合國的反覆警告,美國最後出兵登陸波斯灣,海灣戰爭開始。
美國最強大的就是海空力量,而美國想要登陸伊拉克就必須經過伊拉克重要的港口——波斯灣。雖然攻佔科威特後伊拉克有了充足的石油資源,伊拉克在實力上還是與美國有天壤之差,當時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伊拉克自知實力不足,於是動起來歪腦筋,為防止美軍軍艦靠近,便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
薩達姆的辦法雖然「浪費」,但多多少少確實起到了一點作用。波斯灣是天然港灣,對於伊拉克來說有很大的戰略意義,能從波斯灣阻擋美國也是不錯的,大家知道,石油是燃燒介質,當美國的戰艦從滿是石油的海面上航行時,戰艦受阻力行駛速度變慢不說,戰艦甚至有起火的危險。
但是美國也想到了辦法,一個是通過在沙特等國租借空軍基地和陸軍前進基地,而是通過航母艦載機,完全使用空軍力量直接摧毀伊拉克的國家基礎設施,例如交通幹線,國家通信,國家電網,直接使伊拉克國家內部陷入癱瘓,而伊拉克並沒有預料到這些,沒有相關的應對措施,最後被重創,500噸石油也因此報廢。這件事情為所有的國家,甚至世界環境保護組織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