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的比較典型的一場戰役,那就非海灣戰爭莫屬了。海灣戰爭,又名波斯灣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表面上是幫助科威特恢復主權,但實際上的為了遏制伊拉克的擴張,否則美國則沒有辦法掌控中東的石油資源。在這場戰爭中,多國部隊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迫使伊拉克籤署停戰協議,伊拉克從科威特退兵。
同時,多國部隊採用現代高科技武器,各國普遍採用先進技術,無論是電子戰還是精準制導武器,在這場戰爭中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而這場戰爭也讓世人明白,現代化戰爭已經來臨,採用原本的傳統作戰模式是沒有辦法取得勝利。伊拉克就是這樣吃了大虧,最後輸掉了戰爭的勝利。那麼就有人思考,如果把伊拉克換成是我國,那麼結果會有所不同嗎?
如果從軍備力量上來對比的話,我軍的勝算似乎並不大。但是我軍並非是依靠軍備力量來獲取勝利的部隊,這一點早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就得到了印證。我軍憑藉著小米加步槍打跑了帝國主義侵略者,在朝鮮半島打贏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那個時候的我們軍事裝備也遠遠不如美國,但依舊取得了勝利。
所以如果想要依靠軍備力量來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那麼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無異於痴人說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海灣戰爭的主要戰場是在空中,而在1991年我國空軍力量比較薄弱,甚至在1992年拿到的蘇27戰機和美國的戰機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美國會憑藉軍備力量對我軍造成很大的損失,但是想憑藉這些就取得勝利,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我軍的軍備力量是弱點,但是我國陸軍的實力依舊是全世界公認的。在經歷了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我陸軍實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甚至美軍也不願意和我陸軍進行對抗。同時,加上我軍頑強的作戰理念,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想要取得勝利是很難的事情。
與此同時,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幾乎是沒有援軍的。海灣戰爭前不久,伊拉克和伊朗的兩伊戰爭剛剛結束,伊朗根本不可能在海灣戰爭中幫助伊朗。同時,伊拉克在海灣戰爭剛開始就進攻了沙烏地阿拉伯,所以沙特也不可能幫助伊拉克。而反觀蘇聯,內部正在經歷巨變,面臨解體,自然是無暇幫助伊拉克了。
就這樣,伊拉克在幾乎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和多國部隊血拼,結果自然是輸得很慘。而我國在海灣戰爭發生時期,已經憑藉著和平外交的手段獲得了多國的友誼,假如海外戰爭的對象是我國的話,我國自然不會像伊拉克一樣毫無援手。因此說,如果海灣戰爭的對象換做是我們的話,結果真的是無法預測的,至少我軍有5成以上的勝率。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