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命科技與未來戰爭

2020-12-04 光明日報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科研人員查看實驗結果。劉徵雲攝/光明圖片

資料圖片

【講武堂】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是指以生命為研究對象,基於對生命現象觀察和實驗基礎上構成的龐大學科體系。進入21世紀,作為自然科學中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學科之一,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正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在軍事領域得到運用,將催生新的作戰理念和作戰樣式,深刻影響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方向。

1.先進的科學技術總是最先應用於軍事

隨著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以生物科學、腦科學為代表的新技術和新成果,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滲透越來越深,不斷催生新的作戰樣式和作戰理念。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生物戰劑的研製提供了無限的空間。生物武器是指以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生物組織、毒素等為戰劑,使人類、動物和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資、材料、器具等的統稱,其核心是生物戰劑。生物戰劑可劃分為三代:第一代是利用自然疫源性病原體;第二代是用人工技術培養病原體;第三代是用人工技術合成病原體。利用合成生物學、基因工程製造出的第三代生物戰劑具有更強的毒性、耐藥性、傳染性,尤其是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使生物戰劑具有特異性,或稱種族性、精準性。目前生物武器的使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生物戰,另一個是生物恐怖襲擊。生物武器應用於戰爭,就是所謂的生物戰。一旦發生生物戰,勢必改變戰爭結果,並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雖然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簽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但生物戰的威脅始終未能消除。對於一些相對弱勢的國家,使用生物武器成為其在非對稱性軍事對抗中的可能選擇。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物戰劑的技術和品種不斷改進,逐步向多樣化、小型化方向發展。

腦科學的研究起步較晚,但在現代生命科學技術乃及整個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強力支撐下發展迅猛。腦科學具有廣闊的軍事應用前景,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控腦。通過非侵入性的腦腦接口或對大腦的特定部位實施特殊頻譜信號刺激,達到幹擾和控制大腦思維活動的目的。二是腦控。通過非侵入性腦機接口,實現大腦對生物目標或物理目標的直接控制。腦科學本身也屬於兩用性研究,在腦機接口、腦腦接口、大腦思維讀取與意念控制等領域的研究逐步深入,讀腦與腦控在不遠的將來有可能成為現實。2013年8月,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人類之間非侵入式腦腦接口試驗,研究人員通過網際網路發送腦信號,成功控制遠在校園另一側的同伴的手部運動。這類技術伴隨產生的軍事威脅值得警惕,未來有可能催生新型腦機武器裝備,出現「認知戰」「大腦戰」新的戰爭樣式。

能力提升技術將得到更廣泛應用。人體增強技術可以使得普通人以及軍人更加高效地工作,並且能夠在此前無法進入的環境中工作。其中包括,機械外骨骼、視網膜植入、聽覺增進裝置,甚至是提高智力的神經性藥物等。有四類人體增強裝置:一是體能增強裝置可使人類更快更強。外骨骼等技術將大大增強人類能力,美軍一直在嘗試通過技術改善士兵體質功能,包括增強外骨骼力量,以增強個人的負重能力。二是大腦增強裝置實現意念控制。腦機接口包括從腦到機、從機到腦兩個方向,當前腦機接口系統絕大部分是單向的腦到機,也就是所謂的意念控制。還有部分是從機到腦,用於實現對動物行為的控制或誘導,即動物機器人。三是記憶增強藥物讓人類更聰明。神經性藥物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和思考速度,增強大腦功能。四是視聽增強裝置讓人類變成「千裡眼」和「順風耳」。通過視網膜植入技術,人類不僅能恢復視力,甚至可以通過手術獲得夜視能力。

2.現代生命科技將對未來戰爭產生顛覆性影響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還處在上升階段,發展的空間不可估量,對未來戰爭的影響可能是顛覆性的。

生物武器可能會成為戰爭威懾和制衡因素。核武器因其強大的殺傷力而成為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競相發展的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成為一個大國的戰略支撐。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支撐下的生物戰劑發展空前迅速,它可以產生人類無法預防和控制的活性生物炸彈,突破人體的免疫系統,像大規模殺傷武器一樣,能夠在短時間內對人類產生巨大的殺傷效應;它也可以具有精準性,針對性攻擊毀滅一個種族,或一個特定的人群,或一個特定的人;它的潛在巨大戰爭效能可以給人類帶來極度的恐慌。其技術含量高、成本低、威脅大,可像核武器一樣成為國家之間威懾和制衡的力量,從而影響國家的戰略決策,改變戰爭的形態。

每一次新的軍事革命都是以新的戰爭未知領域的拓展為標誌。戰場空間多維化是現代戰爭的特點,當今戰爭已由陸、海、空,發展到太空、電磁空間和網絡空間,即由自然空間發展到虛擬空間。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戰爭領域的深入應用,將使戰爭空間由宏觀進入微觀。新的作戰空間的出現,必然催生新的作戰理論、作戰樣式、作戰人員和作戰裝備。

像其他領域的科學技術一樣,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對戰爭制勝機理會產生深刻影響。從戰場毀傷效應看,傳統的戰場毀傷效應以作戰人員的傷亡和武器裝備的毀損為標準綜合判斷,而生物化戰爭則直接以人為對象,戰鬥力依靠生物技術對戰場人員機體的損傷、認知功能的控制和心理震懾來形成,可以說,戰爭由對生命的剝奪轉為對能力和行為的控制,由硬殺傷變成了軟殺傷、軟損傷,戰場對抗的著力點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作戰裝備體系看,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戰場的應用,突出的是技術手段,其戰法已固化於技術手段中,使作戰裝備從有型化向無形化轉變。從作戰手段看,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戰場的應用具有較強的隱匿性,其作戰手段產生的效果有時很難判斷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可能會誤導指揮判斷,影響或改變戰略決策。

3.著力構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體系

在新時代,構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體系,加強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是軍隊能打仗、打勝仗的必然要求。

第一是要完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宏觀管理機制。一是推進體制建設。以此輪國防和軍隊改革及支援地方抗擊新冠肺炎為契機,構建完善軍隊衛勤組織管理體系,形成全軍上下一盤棋的組織管理構架,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搞好頂層設計。緊密追蹤國際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從國家安全、軍事戰略安全的高度,科學規劃制定攻防兼備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戰略。三是強化保障力建設。建立長效穩定的投入機制,聚焦與軍事相關的重點研究方向。

第二是要建設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支撐平臺。要構築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研發平臺,建強軍隊生命科學技術科研和臨床機構,大力發展與軍事醫學和作戰相關的重點學科,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基礎支撐。要創立軍事生命科學技術信息服務平臺,集成病原學、病理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社會心理學、實驗室檢查、臨床治療等生命科學信息資源,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研究和決策提供信息支撐。要完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人才培訓平臺,建立以軍醫大學、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為支撐,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相結合,層級分明、訓用一致、覆蓋全軍的培訓體系,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第三是要加快研發顛覆性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要緊緊圍繞腦科學、生物科學等重點生命科學領域,集中優勢資源集智攻關,研發一批具有顛覆性的軍事生命科學關鍵技術。在生物科學方面,要加大研發力度,形成一批關鍵技術和裝備,打造我軍強大的生物安全防禦體系。要充分利用3D生物列印技術、基因組編輯技術、神經影像技術、蛋白質研究技術、單分子單細胞技術等新技術手段,推動軍事醫學基礎與應用研究的全面發展。

第四是要構建軍民融合生命科學技術研發體系。要最大限度提高軍地生命科學技術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率。要抓好應急應戰一體化建設,實現國防動員機制與國家應急機制的有效銜接。要加速推進軍隊與國家應急管理工作接軌,將軍隊衛生應急工作納入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作者:康耀武,系國防大學軍事管理學院副教授;康凱華,系武警工程大學軍事基礎教育學院學員)

相關焦點

  •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影響未來戰爭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是指以生命為研究對象,在生命現象觀察和實驗基礎上構成的龐大生命科學體系。進入21世紀,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用於軍事領域,並不斷催生新的作戰理念和作戰樣式,深刻影響新軍事變革的方向。波及廣泛。生物武器威脅依然巨大。
  • 【科技革命】未來戰爭會以怎樣的方式打響?
    影響國際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其中,主戰武器、戰爭形式和國家發展水平是關鍵因素。3、科技革命促進戰爭形態的重大轉變。世界科技的五次革命包含一系列重大創新,促進了一系列的武器創新,國際戰爭的武器體系和戰爭形態隨之發生重大轉變。
  • 現代科技打造的怪異冷兵器,一款來自於未來,一款專門屠殺喪屍
    導語:現代科技打造的怪異冷兵器,一款來自於未來,一款專門屠殺喪屍自從世界上第一支火槍誕生之後,冷兵器時代就算是結束了,後續各種熱武器的普及,使得冷兵器的類型越來越少,最後大部分都成為了歷史,再後來戰爭爆發,冷兵器又用了一段時間,戰爭結束之後,因為其自身存在的意義,被一些冷兵器愛好者將工藝保留了下來
  • 科學網—科技革命與國際戰爭
    ■何傳啟 古往今來,戰爭與和平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科技革命和科技創新,既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和平發展,也徹底改變了國際戰爭和世界體系的基本面貌。例如,在過去500年裡,世界科技先後發生了五次革命,國際戰爭的武器體系和戰爭形態發生了三次轉變。
  • 現代天氣預報是被一場戰爭催生的?
    因為即便在當今的科技水平下,預測3日內的霧都有很大難度。在農業社會,對天氣的關注,主要在降雨,因為雨水和莊稼的收成直接相關,生存事大。而從中國古代流傳著各種求雨的傳說來看,古人對降雨的「預測」並不精準。事實上,儘管古代各國都在努力地觀測降雨,但都沒能掌握其規律。克裡米亞戰爭催生現代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作為一門科學,是在近代才有的事。
  • 未來簡史·未來科技
    赫拉利提出,幾千年來,人類面臨著三大重要的生存課題——饑荒、瘟疫和戰爭,現在這三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如今,世界上已經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饑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饑荒。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就算一個人沒了工作、丟了全部家當,也不太可能活活餓死。醫學和科技的發展已經讓人類戰勝了大部分瘟疫,因為傳染病造成人類大規模死亡已是小概率事件。
  • 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揭示人類智能形成和運作機制,將對未來戰爭產生難以預見的影響。    有效影響對手認知,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歷來是戰爭指導的最高境界    在人類軍事史上,「不戰而屈人之兵」一直為古今中外軍事家所推崇。
  • 軍事專家:量子技術將引起戰爭基因突變,顛覆未來戰爭形態
    目前,量子技術已經在探測、通信、計算等領域初顯身手,它同樣可以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並有可能引起戰爭基因的重大突變,通過技術重組或與其他技術融合,對現代戰爭形態和制勝機理產生深遠影響。特性神奇量子技術是當前世界上最具顛覆性的前沿技術之一,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進行高新技術競爭的重要領域。
  • 《使命召喚13:無限戰爭》或繼承現代戰爭世界觀 141特遣隊彩蛋曝光
    《使命召喚13:無限戰爭》的故事背景可以稱得上是整個系列最「最未來」的一部,玩家們不僅能夠駕駛太空戰艦在宇宙激戰,還能深入到太陽系遙遠的行星殖民地進行探索。
  • 中國為了應對未來太空戰爭所研發的一種新科技武器
    不過無論是北鬥、墨子還是嫦娥長徵系列,都是為我國的科研和日常生活提供幫助,中國在該領域其實還有一項科技,被稱為未來科技的「惡煞」,在高科技的戰爭中,威力極強,就連美國專家也表示,以目前美國的科技根本阻擋不住。
  • 生命科技賽道持續升溫 信銘生命科技未來可期
    原標題:生命科技賽道持續升溫,信銘生命科技未來可期   信銘生命科技
  • 人類科技被鎖死?曾超越現代的古科技,為什麼中斷了?
    從「時間」被定義出來開始,人類就已經走上了不同的發展之路,科技隨著人類智力的開發不斷應運而生,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越來越成熟,如今不如新世紀,人類科技迎來新的面貌,但是有人說人類科技可能被「外星人」鎖死,因為曾經超越現代的古科技,突然中斷了,這是為何呢?人類文明如今在地球上已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從古至今,多少才人輩出,在歷史上留下諸多的痕跡,同時也因為戰爭而變得名聲顯赫!
  • 科幻「神作」《三體》 :未來戰爭的全新想定?
    在科幻戰爭電影被好萊塢獨霸天下的態勢下,電影版《三體》也許能給我國的科幻影視界注入一針強心劑。然而,很多軍迷更關心《三體》中描繪的戰爭圖景,是否對未來戰爭態勢有新的啟發。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三體》之前的未來戰爭  在五花八門的科幻戰爭電影中,一個不變的主題就是,對人類科技進步的無限暢想。
  • 現代科技與軍事訓練
    作者:趙林(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參謀)孫焰(75752部隊旅長)陳燦健(陸軍指揮學院碩士研究生)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為軍事訓練提供更加豐富的訓練內容、更加多樣的訓練對象和更加廣闊的訓練領域的同時,也為軍事訓練提供了更加豐富且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 收割者最初是,處於戰爭中的某個高等有機生命發明的智能戰爭機器
    收割者最初是處於戰爭中的某個高等有機生命發明的智能戰爭機器,我估計發明的一方處於戰爭劣勢無力挽回敗局才製造出收割者這瘋狂的玩意兒,最初的收割者設計是這樣的:破壞力強(但還不是現代的那種形態),,以某個完美戰士的心理模型作為智能結構,能夠自組織,高效的完成任務,還能自己製造新的個體(以有機體作為能源和繁殖的原料),總之是智能AI,就像培養了一批生化戰士替自己作戰
  • 「腦控」技術會重塑未來戰爭圖景嗎
    未來,伴隨虛擬實境、機械外骨骼、經顱電磁刺激等外部設備技術的發展,腦-機接口將有更多應用可能,將腦-機接口技術植入到人們日常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內會是必然趨勢。可以預見,未來腦-機接口將像滑鼠、鍵盤一樣非常普遍地應用於各種需要人機互動的場合。
  • 現實打飛機,人工智慧都超越人類了——關於未來戰爭的隨想
    戰爭、瘟疫、饑荒,是人類面臨的三大問題,這三個問題往往是交織在一起,很少單獨存在。新冠肆虐全球,美國佬拼命輸出「自以為是」的主張,各種自然災害為饑荒敲響警鐘。瘟疫,好理解,我們正在經歷;饑荒,也好理解,誰還沒挨過餓呢;戰爭,怎麼理解?戰爭永遠都是一觸即發的,只有當軍事實力絕對碾壓時,才有可能有效避免戰爭。
  • 智慧之環《設計未來》展 解構現代藝術與未來科技
    如今,成都不僅有宜居文化的另一面,也蘊含著未來發展的洪流,科技與智慧在這裡交匯,時尚與傳統在這裡碰撞。流線的環狀建築寓意萬物互聯、科技無限演進,屋面步道的創意功能旨在創造人與人、人與自然共融共通的交互。作為紫光·天府芯城的展示中心和接待中心,智慧之環是整個項目科技、文化、生態凝結的縮影,同時,也將作為呈現未來可能性的重要場地。
  • 郭繼衛:「人造生命」能否帶來軍事變革
    編者按:本文是一篇討論生物技術對未來戰爭影響的文章。作者敏銳地把握住了人工合成細胞、基因重組等最先進生物技術所帶來的巨大衝擊,特別是在哲學層面挖掘出了一些嶄新的內涵。儘管有些戰爭形式的預測,十分大膽和前衛。但這篇文章足以讓每一個關心國家安全的人有所警惕:人類新技術往往應用於軍事領域,積極應對總是必須的!
  • 克裡米亞戰爭:一場海戰如何催生了現代天氣預報
    你知道嗎,現代天氣預報的產生,與一場戰爭有關。這場戰爭,叫克裡米亞戰爭。克裡米亞戰爭發生於1853年7月——1855年12月,持續了兩年多時間。作戰的雙方,一是俄國,一是英國、法國、撒丁王國、奧斯曼帝國,目的是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所有權。雙方參戰的總兵力超過了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