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未來戰爭會以怎樣的方式打響?

2021-01-17 航空工業

自古至今,戰爭與和平就相伴而行。科技革命和重大創新,既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和平發展,也改變了國際戰爭的戰爭形態。在十六至二十世紀期間,世界科技先後發生了五次革命,戰爭形態隨之發生了三次轉變。在二十一世紀,預計會發生兩次新的科技革命,將出現三種新的戰爭形態,人類文明和世界體系將發生質的變化。中國復興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將影響民族命運。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希望能引發憂患意識,並積極行動起來。


  

1、科技革命是科技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科技發展既有漸進性變化,也有爆發性突變,前者是常規科技進步,後者是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統稱,指引發科技範式、人類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化的科技變遷。照此定義,十六世紀以來大致發生了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合稱五次科技革命,即近代物理學誕生、蒸汽機和機械革命、電力和運輸革命、相對論和量子論革命、電子和信息革命。


2、戰爭是一種為政治目的而開展的武裝鬥爭,是一種集體和有組織的暴力行為。《中國現代化報告2008》分析了世界現代化與國際戰爭的關係。如果把軍隊傷亡超過1000人,或外國軍隊入侵超過兩周作為一次國際戰爭的標準,那麼,在十八至二十世紀期間大約發生了195次國際戰爭;其中,十八世紀37次,十九世紀36次,二十世紀122次。影響國際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其中,主戰武器、戰爭形式和國家發展水平是關鍵因素。


3、科技革命促進戰爭形態的重大轉變。世界科技的五次革命包含一系列重大創新,促進了一系列的武器創新,國際戰爭的武器體系和戰爭形態隨之發生重大轉變。例如:


十六至十七世紀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火槍和火炮等的發展,戰爭形態從冷兵器戰爭轉變為熱兵器戰爭(火槍炮戰爭)。


十八世紀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進了鐵甲戰艦和機槍等的發展,戰爭形態從火槍炮戰爭轉變為半機械化戰爭。


十九世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飛機、坦克和航空母艦等的發展,戰爭形態從半機械化戰爭轉變為機械化戰爭。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促進了飛彈和核武器的發展,出現了核戰爭威脅和冷戰對抗。


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第五次科技革命,促進了電子武器和精確制導武器等的發展,戰爭形態從機械化戰爭轉變為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戰爭。


在過去五百年裡,戰爭形態從冷兵器戰爭到火槍炮戰爭,再到半機械化和機械化戰爭,再到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戰爭。我們相信,未來的新科技革命還會塑造新的戰爭形態。



2011年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根據院領導的部署,開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研究」,完成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一書(科學出版社出版)。我們認為,二十一世紀將發生兩次科技革命,將出現三種新的戰爭形態。


1、二十一世紀有可能發生兩次新科技革命。在過去五個世紀裡,世界科技先後發生了五次革命,其中,十六至十七世紀發生一次,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各發生一次,二十世紀發生兩次。我們預計,二十一世紀有可能發生兩次新科技革命,即第六次和第七次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學和再生革命,大致發生在2020~2050年期間。它將主要發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的交叉結合部,將提供提高生活質量和人類可持續性、滿足精神生活需要和適應宇航時代需要的最新科技,人類文明將進入「再生時代」。


第七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物理學和時空革命,大致發生在2050~2100年期間。它將主要發生在物質科學、空間科技和能源科技的交叉結合部,將突破現有物理觀念,為新能源、新運輸和新時空提供全新知識,人類文明將進入「宇航時代」。


2、二十一世紀有可能出現三種新戰爭形態。二十一世紀的科技革命,有可能導致三種新型武器體系,催生三種新戰爭形態,即信息化戰爭、神經控制戰和太空控制戰。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網絡戰爭,與第五次科技革命緊密相關。第五次科技革命(電子和信息革命)預計將於2020年前後結束,它將產生和形成信息化戰爭的武器體系,包括信息武器、精確制導武器和機器人武器等,「制信權」成為一個制高點。


神經控制戰是一種神經戰爭,與第六次科技革命密切相連。第六次科技革命預計在2020年前後發生,它將催生「神經戰」的武器體系和作戰方式,包括神經武器、網絡戰士和仿生戰士等;「制腦權」將是一個制高點。


太空控制戰是一種太空戰爭,與第七次科技革命關係緊密。第七次科技革命預計在2050年前後發生,它將導致「太空戰」的武器體系和戰爭模式,包括太空武器和能量武器等;「制天權」將是一個制高點。三種戰爭的關鍵武器、戰爭形式、戰略目標、戰爭結果和戰爭特點有本質差別(表1)。

在二十一世紀,世界科技有可能發生兩次新革命,國際戰爭有可能出現三種新形態。在兩次科技革命中的表現,在三種國際戰爭中的成敗,將決定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在過去五百年裡,中國錯失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機遇,並在相關的國際戰爭中屢次受挫,國際地位從第一世界降至第三世界。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將破曉,它將改寫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和戰爭形態,其影響將超越前五次科技革命;贏家有可能躋身並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輸家有可能成為別人的附庸或傀儡。無人可以置身其外,中國正面臨十字路口。


十六世紀以來,每個世紀都演大國興衰,二十一世紀又誰主沉浮?


——文章選自新華網,作者:何傳啟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科技革命與國際戰爭
    ■何傳啟 古往今來,戰爭與和平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科技革命和科技創新,既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和平發展,也徹底改變了國際戰爭和世界體系的基本面貌。例如,在過去500年裡,世界科技先後發生了五次革命,國際戰爭的武器體系和戰爭形態發生了三次轉變。
  • 馬斯克在這領域的研究打響了新的科技革命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在不斷進步,各國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金,以達到一個又一個的突破,這將促進整個國家的發展,也將為各國自己的未來作打算。最近,美國發生了一場新的革命,這場革命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進行著,而馬斯克的最新研究也帶來了這場革命,甚至有人說他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賈伯斯。據環球網報導,馬斯克這次的研究是針對腦-機交互。
  • 三次科技革命之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的科技革命是上個世紀的事,目前還有許多人是見證過這次科技革命,親歷過那個時代。這次科技革命發生在二戰之後,從美國開始發生的。,因為戰亂到美國躲避戰亂的全球頂尖人才,美國移民國家的那種探索創新的民族精神,這些條件為美國可能出現科技革命創造了基礎條件。
  • 人類新一輪科技革命到來!呈現怎樣的特徵?
    人類歷史就是科技創新史從歷史上,世界經濟中心幾度轉移,但其中始終圍繞一條清晰的脈絡,就是科技創新。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20世紀的科學技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本身發生了一系列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性變革。20世紀初,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代表的物理學革命,促成了整個人類科學觀念的根本性變化,帶動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學等學科的發展。
  • 現代生命科技與未來戰爭
    目前生物武器的使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生物戰,另一個是生物恐怖襲擊。生物武器應用於戰爭,就是所謂的生物戰。一旦發生生物戰,勢必改變戰爭結果,並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雖然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簽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但生物戰的威脅始終未能消除。對於一些相對弱勢的國家,使用生物武器成為其在非對稱性軍事對抗中的可能選擇。
  • 科技革命中政府的作用及啟示
    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主要舉措:一是強化戰略決策研究,提前規劃未來科技發展路徑;二是勇於使用創新技術和理念,革新科學技術建制;三是注重軟環境建設,為創新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四是超前布局前沿技術領域,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
  • 科技革命給未來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掀起了一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系統變革,對未來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擁有獨特的教育制度優勢、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堅實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成功實施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實踐經驗,具備搶抓時代機遇的先決條件。中國教科院課題組梳理政策文件和理論文章,分析未來教育發展形勢,並提出政策建議。
  • 張杰:思考新的科技革命
    今天我這個報告是應潘院士的要求,主要是給大家報告一下我對於這次馬上就要來的新的科技革命的一次思考。而這次科技革命,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對我們人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乃至我們的思維方式都會有一次更大的變化。未來已來、唯變不變,這八個字是我對這次新的科技革命認真研究以後,最深刻的心得。 今天講的很多東西純屬我個人的思考,未必完全對。
  • 近代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究竟給當時的人類帶來了怎樣改變
    進入近代以來,特別是第一次科技革命後,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上,每一次科技的突破往往伴隨而來的生產力的飛躍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工業革命 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 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迎來了現代化的黎明曙光。
  • Fate系列,聖杯戰爭為何會打響,原來聖杯的能力是這樣
    在Fate系列中,一切的設定以及故事都是圍繞著「聖杯戰爭」所建立起來的。那麼,聖杯戰爭到底是為什麼才會打響,而聖杯又是個什麼東西呢?其實這件事情,還要從Fate的設定開始說起。其實所謂的聖杯其實就是人造出來,為了通往「根源」的一種魔術道具。
  • 軍事專家:量子技術將引起戰爭基因突變,顛覆未來戰爭形態
    現代通信在傳輸方式上分為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兩種。其最大缺陷,一是信息容易被截獲、被竊聽;二是現代通信尤其是無線通信信號的穩定性和通信不間斷性無法保證,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三是經典的信息加密技術面臨困境,對稱加密體系運算強度大,但密碼傳輸過程存在安全隱患;非對稱加密體系僅存在計算安全性,在未來的量子計算機面前不堪一擊。
  • 未來簡史·未來科技
    而大的戰爭正在消失,過去主要的財富來源是物質資產,像金礦、麥田、油井,而現在的主要財富來源則是知識。發動戰爭雖然能搶下油田,卻無法霸佔知識。因此,隨著知識成為最重要的經濟資源,戰爭能帶來的獲利便會下降。那麼,未來,人類面臨的重大議題是什麼?不知滿足的人類下一個努力目標將是什麼呢?
  • 三次科技革命之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緊跟著第一次科技革命發生的,從英國開始向西歐,然後向北美蔓延。日本也是在這一時期,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電能的使用1、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背景政治上的保障在十九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全球泛起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或者改革。
  • 科幻「神作」《三體》 :未來戰爭的全新想定?
    在科幻戰爭電影被好萊塢獨霸天下的態勢下,電影版《三體》也許能給我國的科幻影視界注入一針強心劑。然而,很多軍迷更關心《三體》中描繪的戰爭圖景,是否對未來戰爭態勢有新的啟發。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三體》之前的未來戰爭  在五花八門的科幻戰爭電影中,一個不變的主題就是,對人類科技進步的無限暢想。
  • 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原標題:軍事對抗已從物理戰場拓展到認知戰場,從有形戰場擴展到無形戰場,「制腦權」的較量正向我們走來——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隨著腦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大腦為載體,以認知空間為作戰空間的新的戰爭形式在悄然打響。
  • 以色列未來學家預測:2021開始即將出現3場科技革命,人類將終結衰老
    2020年全人類正在經歷的新冠疫情「大考」,加大了大家對未來的猜想: 未來科技能否帶領人類戰勝更多的未知病毒? 人類的發展還將遭遇哪些威脅? 面對未來,人類還能做哪些準備?  《未來生活簡史》一書的出現,讓讀者用一本書的時間了解未來與每個人最相關的科技是如何影響人類的,並站在未來學的高度,解讀了科技發展給人類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帶來深遠影響後我們的對策。
  • 走進未來戰爭"實驗室"
    回顧我軍80年軍史,革命戰爭年代,我軍誕生於戰火之中,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鍛造成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雄師勁旅;和平年代,我軍按照實戰要求開展各種層次、各種類別的軍事訓練實踐活動,保持了勃勃生機與強大戰鬥力。
  • 超材料:會改寫未來戰爭嗎?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許玥凡、李東海超材料:會改寫未來戰爭嗎?許玥凡 李東海超越天然材料的新型材料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材料是國防工業和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這些材料的屬性除由材料本身決定外,還與其結構的形狀、尺寸、排列和組合方式等緊密相關。通過改變超材料關鍵位置的結構和尺寸,人們就可以像搭積木一般實現對光波、雷達波、無線電波、聲波乃至地震波的任意彎曲和精細「裁減」。研究人員還藉助超材料薄層能讓光線繞過物體的屬性,開始研究使物體無影無蹤的「隱身鬥篷」。
  • 朱嘉明:全球科技革命正在逼近「奇點」 區塊鏈影響未來人類社會的...
    朱嘉明還提出,未來五年,即從2021年至2025年,全球科技革命將進入疊加爆炸的歷史新階段。現在不論是認知區塊鏈,還是數字貨幣和數字經濟,都需要置於科技整體性革命的背景和趨勢之下。在未來的5年,很可能要面對的是以下三個革命的疊加:量子計算代表的算力革命;人工智慧代表的智能革命;物聯網代表的生活方式革命。如果這將是事實,我們現在的經濟生活、社會管理、政府行為,都會因此發生超乎尋常的改變。
  • 《未來生活簡史》:人類將來或許要經歷的三場新革命
    人類的每一次所發生的巨大科技進步,比起上一次到前一次的時間,都是越來越短。尤其是近幾十年,人類科技的發展就好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般,今天看似新出現的科學技術,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新的技術所取代。當下科技的發展,用「飛速」這個詞來形容。似乎都有些不夠貼切了。未來的世界什麼樣一直是一個讓人好奇的話題,也是各種科幻體裁的書籍、影視劇討論不盡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