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天氣預報是被一場戰爭催生的?

2021-01-09 百家號

「草船借箭」中的天氣預報

「草船借箭」的故事來自三國演義,諸葛亮憑藉對天氣的準確預測「借」到了10萬支箭。這個故事用來形容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當然未嘗不可,但是就中國古代的天氣預報水平來說,孔明應當並無精準預測3日內有大霧的能力。因為即便在當今的科技水平下,預測3日內的霧都有很大難度。

在農業社會,對天氣的關注,主要在降雨,因為雨水和莊稼的收成直接相關,生存事大。而從中國古代流傳著各種求雨的傳說來看,古人對降雨的「預測」並不精準。事實上,儘管古代各國都在努力地觀測降雨,但都沒能掌握其規律。

克裡米亞戰爭催生現代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作為一門科學,是在近代才有的事。如今,中國人在電視機前看天氣預報,西伯利亞是一個經常提到的地方。那裡是寒流的發源地,一路過來,甚至可以在中國的廣東形成降雨。

而俄羅斯也因其大面積均為寒冷地區,在戰爭中多次獲利。最有名的就是拿破崙,拿破崙在11月抵達莫斯科,但是寒流比他到得更早一點,零下20多度的氣溫,最終決定了法國人失敗的命運。

當然,拿破崙敗走並非獨一個。之前,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之後是二戰中的希特勒,在攻打俄羅斯(蘇聯)時都面臨著這樣的困境。而現代意義上的天氣預報的誕生,也和俄羅斯的戰爭有關。

1853-1856年,為爭奪巴爾幹半島,沙皇俄國同英法兩國爆發了克裡米亞戰爭,結果沙俄戰敗,正是這次戰爭,導致了天氣預報的出現。

這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海戰,1854年11月14日,當雙方在歐洲的黑海展開激戰時,風暴突然降臨,最大風速超過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萬丈狂瀾,使英法艦隊險些全軍覆沒。事後,英法聯軍仍然心有餘悸,法軍作戰部要求法國巴黎天文臺臺長勒佛裡埃仔細研究這次風暴的來龍去脈。

那時還沒有電話,勒佛裡埃只有寫信給各國的天文、氣象工作者,向他們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內當地的天氣情報。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

勒佛裡埃根據這些資料,經過認真分析、推理和判斷,查明黑海風暴來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東橫掃歐洲。出事前兩天,即11月12、13日,歐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國已先後受到它的影響。

勒佛裡埃望著天空飄忽不定的雲層,陷入了沉思:這次風暴從表面上看來得突然,實際上它有一個發展移動的過程。電報已經發明了,如果當時歐洲大西洋沿岸一帶設有氣象站,及時把風暴的情況電告英法艦隊,不就可避免慘重的損失嗎?

於是,1855年3月19日,勒佛裡埃在法國科學院作報告說,假如組織氣象站網,用電報迅速把觀測資料集中到一個地方,分析繪製成天氣圖,就有可能推斷出未來風暴的運行路徑。

勒佛裡埃的獨特設想在法國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開始認識到準確預測天氣不僅有利於行軍作戰,而且對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有極大的好處。由於社會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裡埃的積極推動下,1856年,法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天氣預報服務系統。

天氣預報小史

天氣預報的誕生歷史說明,氣象條件可以影響局部戰爭或戰役的勝敗,而由於戰爭的需要,又推動和發展了氣象事業。

事實上,從史前開始,人類就試圖預測一天或者一個節氣之後天氣會是怎樣: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倫人憑藉觀察雲的樣子來預測天氣;公元前340年左右亞里斯多德在他的《天象論》中描寫了不同的天氣狀態;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就有了進行天氣預報的紀錄。

古代天氣預報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氣現象,比如人們觀察到晚霞之後往往有好天氣。這種建立在經驗之上的觀察積累多了,就形成了很多天氣諺語。不過這些諺語後來有不少被證明是不正確的。

17世紀開始,科學家開始使用科學儀器(比如氣壓表)來測量天氣狀態,並使用這些數據來進行天氣預報。但很長時間裡人們只能使用當地的氣象數據,因為當時人們無法快速地將數據傳遞到遠處,以便進行綜合全面的天氣分析。1837年電報被發明後人們才能夠使用大面積的氣象數據來進行天氣預報。

20世紀,氣象學發展迅速。人類對天氣及其形成過程的了解也越來越清楚。數字天氣預測隨電腦硬體發展出現並且發展迅速,現在成為天氣預報最主要的方式。如今,很多國家都發射了氣象衛星,用來觀測雲層,傳回數據,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大大提高。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相關焦點

  • 克裡米亞戰爭:一場海戰如何催生了現代天氣預報
    從1980年開始,每天晚上7點32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都會面向全國觀眾準時播放天氣預報。如今,天氣預報作為一種公共服務,已經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司空見慣。你知道嗎,現代天氣預報的產生,與一場戰爭有關。這場戰爭,叫克裡米亞戰爭。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事實確實如此,2018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為什麼天氣預報能達到這樣一個水平呢?這主要得益於數值天氣預報的不斷發展。可能大多數人對數值天氣預報比較陌生,下面就為您揭開數值天氣預報的神秘面紗。
  • 一場海戰因風暴雙方損失慘重,天氣預報由此戰應運而生
    在今天,天氣預報已經與我們的生活不可分割了,在農業、軍事和航天科技等行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關於天氣的信息,我們可以很方便的隨時獲取,可以看電視,可以從報紙中獲取,可以從手機信息中得知,這樣如果有極端的災害天氣,我們可以及時的提前做出應對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
  • 天氣預報的誕生
    天氣預報的誕生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4年01月15日   天氣預報(weather forecast)是氣象工作者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
  • 「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天氣預報(weather forecast)是氣象工作者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發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主要包括氣溫、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強度、風力的大小、空氣的能見度等。
  • 現代數值天氣預報之父
    在氣象學領域,從20世紀初皮葉克尼斯用流體動力學方程統一描述大氣運動,到20世紀中期計算機成功應用於數值天氣預報,都是氣象學與數學、氣象學家和數學家緊密合作得到的。這些成果是在科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突破性進展。本文給讀者介紹美籍匈牙利數學和氣象學家馮·諾依曼。  1946年8月29-30日,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級研究院,召開了一次對現代氣象學發展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會議。
  • 媒體回顧天氣預報發展歷程:從佔卜到科學(圖)
    而現代科學證明,有的天氣諺語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比如,「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就是如此。鉤鉤雲在大氣科學中叫鉤捲雲,在強烈的對流天氣系統,常常形成大範圍的捲雲。因此,鉤捲雲一旦出現,就預示著產生降水的天氣系統即將來臨。3.戰爭催生現代意義的天氣預報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誕生於1820年。
  • 天氣預報:從佔卜到經驗分析
    早期天氣預報的發展  商代後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人們用佔卜預測氣象、天象、疾病、生育和戰爭等。帝王常用甲骨佔卜吉兇,佔卜過後將所問之事或所得結果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些商代甲骨文大量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佔卜中關於風、雨、水等方面的卜辭可以看作最原始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氣預報。
  • 文明的起源:39.天氣預報
    迎著陽光,在現代文明精緻的面龐和魁梧的身軀後面,有一條長長的影子,從那裡,可以看到歲月、歷史和長路。文明的起源:39.天氣預報人類很早就注意到了他們生活的天地之間有著周而復始的氣候變化規律:春、夏、秋、冬。掌握四季變化的規律對於關係到身體溫飽的狩獵、採集野菜和農業種植等活動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 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原標題: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人、無數家國的命運因為一場雨、一陣風、一次寒冷的天氣而得到延續,或者走向結束,抑或開啟新篇章。在古代,當我們尚不能全面了解這些自然現象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天意」、「神諭」而現代氣象科技發展後,我們力求精準的預報,但即便如此,現代戰爭仍然會受到氣象條件的制約。
  • 沒現代儀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溼度的?
    沒現代儀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溼度的?時間:2017-04-02 09:42   來源:有史有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沒現代儀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溼度的? 江南連著陰天,說說古人是怎麼做天氣預報的。
  • 國際氣象節 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中國人製作的第一張天氣圖誕生於1915 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了中央觀象臺,蔣丙然任氣象科科長,於1915 年親自繪製了第一張中國人發布的天氣圖。1916 年正式以天氣圖的方法試做預報,每日天氣預報分兩次對外公布。預報內容分風向和天氣兩項。這張圖的到來與西方相比,已經整整晚了一百年。
  • 天氣預報是如何預測的?
    我們觀看或收聽了這麼多年的天氣預報,但你不一定知道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測)或氣象預報(測)是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當今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數據(氣溫、溼度、風向和風速、氣壓等),然後使用目前對大氣過程的認識(氣象學)來確定未來空氣變化。
  • 克裡米亞戰爭催生世界第一張天氣圖
    克裡米亞戰爭(資料圖來源於網絡)克裡米亞戰爭,是1853年至1856年沙皇俄國與英國、法國、奧斯曼帝國和撒丁王國間進行的戰爭,也叫「東方戰爭」。這場戰爭的影響之一是導致了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的誕生。
  • 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
    天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古至今,有諸多如「諸葛亮巧借東風」之類的典故,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利用天氣的步伐。天氣預報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那些看似簡單的預報,實際上是複雜而尖端的現代科技的結晶。那麼天氣預報為什麼能預報天氣呢?其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高科技呢?
  • 古人能「觀天象」預測天氣,這種技術為何現代天氣預報從來不用?
    眾所周知,古人是可以夜觀天象預測天氣的,而古代有關預測天氣的科學技術基本沒有,只是靠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一些自然現象與天氣變化的經驗來預測天氣。那麼為何這種技術現代天氣預報從來不用呢?天象與天氣變化《尚書·洪範》中提到過:「箕星好風,畢星好雨,月之從星,則以風雨。」意思是說,月亮在箕星位置預示要颳風,在畢星位置,多要下雨。古人云:「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是說月亮周圍出現光暈,第二天颳大風的可能性很大,房屋柱石上發潮,下雨的可能性大。
  • 現代生命科技與未來戰爭
    進入21世紀,作為自然科學中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學科之一,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正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在軍事領域得到運用,將催生新的作戰理念和作戰樣式,深刻影響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方向。1.先進的科學技術總是最先應用於軍事隨著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以生物科學、腦科學為代表的新技術和新成果,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滲透越來越深,不斷催生新的作戰樣式和作戰理念。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今年7月,受連續降雨影響,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潘坪村突發山體滑坡。滾滾泥沙瞬間衝毀了道路,造成數棟民房坍塌。所幸山體滑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原來,依靠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當地居民早已提前撤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入應用,天氣預報預警變得越來越精準。
  • 氣象控第三期: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就不可能在20世紀初誕生具有古老根基的現代氣象科學。  最早的現代氣象學預報出現在法國,最早開展的天氣預報是——颱風路徑預報。  1854年11月,英法聯合艦隊在黑海上和俄軍決戰,可是還未開戰,就遭到了一場強風暴的襲擊,一下子沉沒了30多艘艦船。事後,巴黎天文臺臺長勒弗裡埃受命調查這次風暴的來龍去脈。他發信給各國氣象臺站,收集到許多氣象情報,繪製了一張天氣圖,發現這種風暴的移動有一定規律。
  • 天氣預報為什麼越來越準?
    同一場雨,你覺得三月裡的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我覺得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那,就是跨服聊天。所以,為了給航海水手提供可參考的天氣數據,必須要有一套規範的體系。 給天氣情況定調給天氣情況定調的雙雄,弗朗西斯·蒲福和盧克·霍華德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