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中的天氣預報
「草船借箭」的故事來自三國演義,諸葛亮憑藉對天氣的準確預測「借」到了10萬支箭。這個故事用來形容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當然未嘗不可,但是就中國古代的天氣預報水平來說,孔明應當並無精準預測3日內有大霧的能力。因為即便在當今的科技水平下,預測3日內的霧都有很大難度。
在農業社會,對天氣的關注,主要在降雨,因為雨水和莊稼的收成直接相關,生存事大。而從中國古代流傳著各種求雨的傳說來看,古人對降雨的「預測」並不精準。事實上,儘管古代各國都在努力地觀測降雨,但都沒能掌握其規律。
克裡米亞戰爭催生現代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作為一門科學,是在近代才有的事。如今,中國人在電視機前看天氣預報,西伯利亞是一個經常提到的地方。那裡是寒流的發源地,一路過來,甚至可以在中國的廣東形成降雨。
而俄羅斯也因其大面積均為寒冷地區,在戰爭中多次獲利。最有名的就是拿破崙,拿破崙在11月抵達莫斯科,但是寒流比他到得更早一點,零下20多度的氣溫,最終決定了法國人失敗的命運。
當然,拿破崙敗走並非獨一個。之前,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之後是二戰中的希特勒,在攻打俄羅斯(蘇聯)時都面臨著這樣的困境。而現代意義上的天氣預報的誕生,也和俄羅斯的戰爭有關。
1853-1856年,為爭奪巴爾幹半島,沙皇俄國同英法兩國爆發了克裡米亞戰爭,結果沙俄戰敗,正是這次戰爭,導致了天氣預報的出現。
這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海戰,1854年11月14日,當雙方在歐洲的黑海展開激戰時,風暴突然降臨,最大風速超過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萬丈狂瀾,使英法艦隊險些全軍覆沒。事後,英法聯軍仍然心有餘悸,法軍作戰部要求法國巴黎天文臺臺長勒佛裡埃仔細研究這次風暴的來龍去脈。
那時還沒有電話,勒佛裡埃只有寫信給各國的天文、氣象工作者,向他們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內當地的天氣情報。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
勒佛裡埃根據這些資料,經過認真分析、推理和判斷,查明黑海風暴來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東橫掃歐洲。出事前兩天,即11月12、13日,歐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國已先後受到它的影響。
勒佛裡埃望著天空飄忽不定的雲層,陷入了沉思:這次風暴從表面上看來得突然,實際上它有一個發展移動的過程。電報已經發明了,如果當時歐洲大西洋沿岸一帶設有氣象站,及時把風暴的情況電告英法艦隊,不就可避免慘重的損失嗎?
於是,1855年3月19日,勒佛裡埃在法國科學院作報告說,假如組織氣象站網,用電報迅速把觀測資料集中到一個地方,分析繪製成天氣圖,就有可能推斷出未來風暴的運行路徑。
勒佛裡埃的獨特設想在法國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開始認識到準確預測天氣不僅有利於行軍作戰,而且對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有極大的好處。由於社會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裡埃的積極推動下,1856年,法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天氣預報服務系統。
天氣預報小史
天氣預報的誕生歷史說明,氣象條件可以影響局部戰爭或戰役的勝敗,而由於戰爭的需要,又推動和發展了氣象事業。
事實上,從史前開始,人類就試圖預測一天或者一個節氣之後天氣會是怎樣: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倫人憑藉觀察雲的樣子來預測天氣;公元前340年左右亞里斯多德在他的《天象論》中描寫了不同的天氣狀態;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就有了進行天氣預報的紀錄。
古代天氣預報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氣現象,比如人們觀察到晚霞之後往往有好天氣。這種建立在經驗之上的觀察積累多了,就形成了很多天氣諺語。不過這些諺語後來有不少被證明是不正確的。
17世紀開始,科學家開始使用科學儀器(比如氣壓表)來測量天氣狀態,並使用這些數據來進行天氣預報。但很長時間裡人們只能使用當地的氣象數據,因為當時人們無法快速地將數據傳遞到遠處,以便進行綜合全面的天氣分析。1837年電報被發明後人們才能夠使用大面積的氣象數據來進行天氣預報。
20世紀,氣象學發展迅速。人類對天氣及其形成過程的了解也越來越清楚。數字天氣預測隨電腦硬體發展出現並且發展迅速,現在成為天氣預報最主要的方式。如今,很多國家都發射了氣象衛星,用來觀測雲層,傳回數據,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大大提高。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