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米亞戰爭:一場海戰如何催生了現代天氣預報

2021-01-09 勇哥讀史

從1980年開始,每天晚上7點32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都會面向全國觀眾準時播放天氣預報。如今,天氣預報作為一種公共服務,已經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司空見慣。

你知道嗎,現代天氣預報的產生,與一場戰爭有關。

這場戰爭,叫克裡米亞戰爭。

克裡米亞戰爭發生於1853年7月——1855年12月,持續了兩年多時間。作戰的雙方,一是俄國,一是英國、法國、撒丁王國、奧斯曼帝國,目的是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所有權。雙方參戰的總兵力超過了200萬。

雖然戰爭的結果是英法聯軍等戰勝了俄國軍隊,但在戰爭的過程中,俄國軍隊也取得了一些戰役級別的勝利。

比如,發生在1854年的黑海之戰。

當年11月14日,英法聯軍與俄國軍隊在黑海展開激戰。戰場的形勢對英法聯軍非常有利。英法聯軍的艦隊包圍了克裡米亞的塞瓦斯託波爾,陸戰隊預備在巴拉克拉瓦港登陸,圍殲俄國軍隊。可是,一場風力11——12級的風暴突然襲擊了英法聯軍的艦隊,最大風速超過30米/秒,海上頓時掀起萬丈狂瀾。

風暴讓英法聯軍的艦隊損失慘重,共有30餘艘艦船沉沒海底,其中還包括法國艦隊的旗艦「亨利四世」巡洋艦。

風暴過後,英法聯軍心有餘悸。法軍作戰部要求法國巴黎天文臺臺長勒維耶對這次風暴進行調查,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

勒維耶是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曾經於1846年獨立完成了海王星位置的推算,發現了這顆太陽系的第八顆行星,並建議以海王星(Neptune)命名。勒維耶收到任務後,寫信給世界各國的天文、氣象工作者,向他們收集從11月12日——16日5天內當地的天氣情報。最終,勒維耶一共收到了250封回信。

勒維耶將這250封信中提供的天文資料,填寫在一份地圖上。經過認真分析、推理,勒維耶發現黑海風暴看似突然,其實運行有一定規律:它來自遙遠的大西洋,自西向東運動,並橫掃了整個歐洲。在11月12日和13日,位於歐洲西部的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先後受到它的影響,發生了災害。

勒維耶搞清楚了讓英法聯軍艦隊損失慘重的風暴的來龍去脈,並沒有停止思考。他進一步提出自己的構想:如果在歐洲大西洋沿岸一帶建設氣象站,收集天文資料,用電報把這些天文資料集中在一起,在地圖上進行分析,不久可以預測出風暴的未來走向嗎?

1855年3月19日,勒維耶來到法國科學院作報告,提出了組織氣象站網的建議。法國政府接受了勒維耶的建議。1856年,法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氣象站網,實現了天氣預報,為公眾提供風暴警報服務——法國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公眾提供氣象服務的國家。

法國的天氣預報問世後,在世界各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人們很快意識到,天氣預報不僅僅可以用於行軍作戰,還能用於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於是,世界各國紛紛修建氣象站。到19世紀末,全世界有21個國家成立了專門的氣象機構。就連向來以保守著稱的清朝,也在1906年建立了氣象機構,比歐洲各國晚不了幾年。

其實,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中國就有了進行天氣預報的紀錄,只不過,一直處於「滿天亂飛雲,雨雪下不停」「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的天氣諺語階段,並沒有發展成為現代天氣預報。

相關焦點

  • 現代天氣預報是被一場戰爭催生的?
    在農業社會,對天氣的關注,主要在降雨,因為雨水和莊稼的收成直接相關,生存事大。而從中國古代流傳著各種求雨的傳說來看,古人對降雨的「預測」並不精準。事實上,儘管古代各國都在努力地觀測降雨,但都沒能掌握其規律。克裡米亞戰爭催生現代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作為一門科學,是在近代才有的事。如今,中國人在電視機前看天氣預報,西伯利亞是一個經常提到的地方。
  • 一場海戰因風暴雙方損失慘重,天氣預報由此戰應運而生
    在今天,天氣預報已經與我們的生活不可分割了,在農業、軍事和航天科技等行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關於天氣的信息,我們可以很方便的隨時獲取,可以看電視,可以從報紙中獲取,可以從手機信息中得知,這樣如果有極端的災害天氣,我們可以及時的提前做出應對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
  • 克裡米亞戰爭催生世界第一張天氣圖
    克裡米亞戰爭(資料圖來源於網絡)克裡米亞戰爭,是1853年至1856年沙皇俄國與英國、法國、奧斯曼帝國和撒丁王國間進行的戰爭,也叫「東方戰爭」。這場戰爭的影響之一是導致了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的誕生。1854年11月14日,當英法聯軍包圍了克裡米亞半島的塞瓦斯託波爾,陸戰隊準備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地區登陸時,黑海上風暴來臨,突然狂風大作、巨浪滔天。法國軍艦「亨利4號」遭強風浪襲擊沉沒於黑海北部的佛斯陀,英法聯軍不戰自潰,幾乎全軍覆沒。事後,按照法國軍方的要求,因發現海王星而著名的巴黎天文臺臺長勒弗裡埃研究這次風暴。
  • 天氣預報的誕生
    天氣預報的誕生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4年01月15日   天氣預報(weather forecast)是氣象工作者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
  • 「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天氣預報(weather forecast)是氣象工作者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發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主要包括氣溫、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強度、風力的大小、空氣的能見度等。
  • 蝴蝶效應:一場克裡米亞戰爭,是如何影響萬裡之外的中國的?
    在很多的戰役中,無論面對拿破崙還是希特勒,在遭受入侵的早期,幾乎是一敗塗地,但是就是靠著綿延上萬公裡的國土,配合以寒冷的天氣,硬生生將一個個強大的敵人拖垮。 從地緣上看,俄羅斯位於歐洲文明的邊緣,距離核心區異常遙遠。俄羅斯也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落後,一直不被歐洲諸強接受。
  • 天氣預報怎麼發展起來的?它都經歷了一個什麼過程?
    在今天的天氣預報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不管是在電視上還是手機裡,到處都能看見關於天氣的信息。天氣預報是怎麼誕生的?我們該怎麼去理解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呢?19世紀前的西方社會,很少有人會從科學的角度去考慮天氣件事,當時的人認為天氣是由上帝控制的。在1588年,西班牙與英國的海戰,最終超級艦隊西班牙戰敗。
  • 文明的起源:39.天氣預報
    迎著陽光,在現代文明精緻的面龐和魁梧的身軀後面,有一條長長的影子,從那裡,可以看到歲月、歷史和長路。文明的起源:39.天氣預報人類很早就注意到了他們生活的天地之間有著周而復始的氣候變化規律:春、夏、秋、冬。掌握四季變化的規律對於關係到身體溫飽的狩獵、採集野菜和農業種植等活動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事實確實如此,2018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為什麼天氣預報能達到這樣一個水平呢?這主要得益於數值天氣預報的不斷發展。可能大多數人對數值天氣預報比較陌生,下面就為您揭開數值天氣預報的神秘面紗。
  • 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原標題: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人、無數家國的命運因為一場雨、一陣風、一次寒冷的天氣而得到延續,或者走向結束,抑或開啟新篇章。在古代,當我們尚不能全面了解這些自然現象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天意」、「神諭」而現代氣象科技發展後,我們力求精準的預報,但即便如此,現代戰爭仍然會受到氣象條件的制約。
  • 科學事件16各種發明之世界上第一個天氣預報
    金在英(韓)著孫羽 翻譯許薇   整理、修改、補充「現在播報今天的天氣」。
  • 媒體回顧天氣預報發展歷程:從佔卜到科學(圖)
    而現代科學證明,有的天氣諺語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比如,「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就是如此。鉤鉤雲在大氣科學中叫鉤捲雲,在強烈的對流天氣系統,常常形成大範圍的捲雲。因此,鉤捲雲一旦出現,就預示著產生降水的天氣系統即將來臨。3.戰爭催生現代意義的天氣預報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誕生於1820年。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前段時間總是降雨天氣,陽光少見,這幾天終於天氣晴朗。氣象的變化總是多端,而天氣預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小據帶你了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吧~古人如何預測天氣01在我國古代,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農業生產的記載。
  • 俄採取「非對稱混合戰爭」收回克裡米亞,值得我們好好借鑑
    幾年前的克裡米亞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人民網最新消息稱,2014年2月到2月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俄羅斯就利用源於美國的「混合戰爭」手段,運用多種方式一舉收回克裡米亞。俄羅斯此舉令北約大為震動,從而成為了應用該理論的典型非對稱混合戰爭的成功戰例。當時俄羅斯利用克裡米亞的民意為導向,發動克裡米亞半島舉行全民公投,為其收回克裡米亞創造法理依據。
  • 現代數值天氣預報之父
    在氣象學領域,從20世紀初皮葉克尼斯用流體動力學方程統一描述大氣運動,到20世紀中期計算機成功應用於數值天氣預報,都是氣象學與數學、氣象學家和數學家緊密合作得到的。這些成果是在科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突破性進展。本文給讀者介紹美籍匈牙利數學和氣象學家馮·諾依曼。  1946年8月29-30日,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級研究院,召開了一次對現代氣象學發展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會議。
  • 天氣預報是如何預測的?
    我們觀看或收聽了這麼多年的天氣預報,但你不一定知道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測)或氣象預報(測)是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當今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數據(氣溫、溼度、風向和風速、氣壓等),然後使用目前對大氣過程的認識(氣象學)來確定未來空氣變化。
  • 第一張天氣圖長什麼樣?
    天氣預報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麼,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是怎麼出現的,又長什麼樣呢?實際上,準確預測天氣不是易事。天氣會受到氣團、地形、水域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另外,一些隨機的因素變化也會引起天氣變化。因此,天氣預報是一個歷史性難題。
  • 李碩|拿破崙時代海戰的兵器、戰術與戰略
    所謂「卑之、毋甚高論」,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當時西方列強一直忙於瓜分世界的戰爭,只要稍有軍事優勢就會對中國動手的,不會浪費很多年的軍事優勢而不用。本文只介紹《特拉法爾加戰役》一書涉及的拿破崙時代海戰,對當時的兵器、戰術、戰略原則做一點簡單介紹。一、風帆時代的海戰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功能劃分自十五世紀以來,裝備火炮的風帆戰艦是海戰主角。
  • 強對流天氣如何預報
    強對流天氣發展比較快,消散得也快,在所有的天氣類型中最難預報——幾乎為預報員所公認。那麼,強對流預報為什麼那麼難?當前我國的強對流預報水平如何?    1.問:目前,我國在業務上能夠對哪些強對流天氣進行預報?預報水平如何?
  • 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
    天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古至今,有諸多如「諸葛亮巧借東風」之類的典故,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利用天氣的步伐。天氣預報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那些看似簡單的預報,實際上是複雜而尖端的現代科技的結晶。那麼天氣預報為什麼能預報天氣呢?其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高科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