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是指以生命為研究對象,在生命現象觀察和實驗基礎上構成的龐大生命科學體系。進入21世紀,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用於軍事領域,並不斷催生新的作戰理念和作戰樣式,深刻影響新軍事變革的方向。
波及廣泛。生物武器威脅依然巨大。生物武器是以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生物組織、毒素等為戰劑,使人類、動物和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資、材料、器具等的統稱,其核心是生物戰劑。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生物戰劑的研製提供了廣闊空間。雖然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簽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但生物戰的威脅始終未能消除。對於一些相對弱勢的國家,使用生物武器成為其在非對稱性軍事對抗中的可能選擇,都在暗中積極研製生物武器。
腦科學技術影響日益凸顯。腦科學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腦科學具有廣闊的軍事應用前景,從目前發展趨勢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控腦。通過非侵入性的腦腦接口,或對大腦的特定部位實施特殊頻譜信號刺激,達到幹擾和控制大腦思維活動的目的。二是腦控。通過非侵入性腦機接口,實現大腦對生物目標或物理目標的直接控制。這類技術伴隨產生的軍事威脅值得警惕,未來有可能催生新型腦機武器裝備,出現「認知戰」「大腦戰」等新的戰爭樣式。
能力提升技術嶄露頭角。人體增強技術可以使普通人以及軍人更加高效地工作,並且在此前無法進入的環境中工作。一是體能增強裝置。外骨骼等技術將大大增強人類能力,美軍一直在嘗試通過技術改善士兵體質,包括增強外骨骼力量,以增強個人的負重能力。二是大腦增強裝置實現意念控制。腦機接口包括從腦到機、從機到腦兩個方向,從腦到機,也就是所謂的意念控制。從機到腦,用於實現對動物行為的控制或誘導,即動物機器人。三是記憶增強藥物讓人類更聰明。神經性藥物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和思考速度,增強大腦功能。四是視聽增強裝置讓人類變成「千裡眼」和「順風耳」。通過視網膜植入技術,人類不僅能恢復視力,甚至可以獲得夜視能力。
影響深遠。生物武器成為戰爭威懾和制衡因素。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支撐下的生物戰劑發展空前迅速,它可以產生人類無法預防和控制的活性生物炸彈,突破人體的免疫系統,像大規模殺傷武器一樣,能夠在短時間內對人類產生巨大的殺傷效應;其技術含量高、成本低、威脅大,可像核武器一樣成為國家之間威懾和制衡的力量,從而影響國家的戰略決策。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拓展了戰場空間。每一次新的軍事革命都是以新的戰爭未知領域的拓展為標誌。當今戰爭已由陸、海、空發展到太空、電磁空間和網絡空間,即由自然空間發展到虛擬空間。使戰爭空間由宏觀進入微觀、由形態進入功能,並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擴展和轉移。新的作戰空間的出現,必然催生新的作戰理論、作戰樣式、作戰人員和作戰裝備。
新技術會影響或改變戰爭制勝機理。生物化戰爭直接以人為對象,戰鬥力依靠生物技術對戰場人員機體的損傷、認知功能的控制和心理震懾來形成,可以說,戰爭由對生命的剝奪轉為對能力和行為的控制,由硬殺傷變成了軟殺傷、軟損傷,戰場對抗的著力點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作戰裝備體系看,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戰場應用,其戰法已固化於技術手段中,使作戰裝備從有形化向無形化轉變。從作戰手段看,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戰場的應用具有較強的隱匿性,有時很難判斷其作戰手段產生的效果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可能會誤導指揮判斷,影響或改變戰略決策。
應對之策。完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宏觀管理機制。一是推進體制建設。以此輪國防和軍隊改革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構建完善軍隊衛勤組織管理體系,形成全軍上下一盤棋的組織管理構架,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二是搞好頂層設計。緊密追蹤國際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從國家安全、軍事戰略安全的高度,科學規劃制定攻防兼備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戰略。三是強化保障力建設。建立長效穩定的投入機制,把有限的經費聚焦與軍事相關的重點研究方向,力爭取得技術的重大突破。
建強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支撐平臺。構築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研發平臺,建強軍隊生命科學技術科研和臨床機構,大力發展與軍事醫學和作戰相關的重點學科,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創立軍事生命科學技術信息服務平臺,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研究和決策提供信息支撐。完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人才培訓平臺,建立以軍醫大學、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為支撐,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相結合,層級分明、訓用一致、覆蓋全軍的培訓體系,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加快研發顛覆性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在腦科學方面,重點著眼未來可能出現的「認知戰」「大腦戰」等新的戰爭樣式,強化腦機接口、腦腦接口、大腦思維讀取與意念控制等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儘快研製新型腦機武器裝備,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在生物科學方面,一方面,應加大研發力度,形成一批具有撒手鐧性質的關鍵技術和裝備,打造我軍強大的生物安全攻防體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3D生物列印技術、神經影像技術等新技術手段,推動軍事醫學基礎與應用研究的全面發展。
加強生命科學技術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速推進軍隊與國家應急管理工作接軌,將軍隊衛生應急工作納入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瞄準國際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積極捕捉和發現其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價值,以產學研一體化推動生命科學技術最新成果轉化成戰鬥力和保障力。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武警工程大學)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康耀武 康凱華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