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影響未來戰爭

2021-01-09 中國社會科學網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是指以生命為研究對象,在生命現象觀察和實驗基礎上構成的龐大生命科學體系。進入21世紀,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用於軍事領域,並不斷催生新的作戰理念和作戰樣式,深刻影響新軍事變革的方向。

波及廣泛。生物武器威脅依然巨大。生物武器是以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生物組織、毒素等為戰劑,使人類、動物和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資、材料、器具等的統稱,其核心是生物戰劑。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生物戰劑的研製提供了廣闊空間。雖然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簽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但生物戰的威脅始終未能消除。對於一些相對弱勢的國家,使用生物武器成為其在非對稱性軍事對抗中的可能選擇,都在暗中積極研製生物武器。

腦科學技術影響日益凸顯。腦科學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腦科學具有廣闊的軍事應用前景,從目前發展趨勢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控腦。通過非侵入性的腦腦接口,或對大腦的特定部位實施特殊頻譜信號刺激,達到幹擾和控制大腦思維活動的目的。二是腦控。通過非侵入性腦機接口,實現大腦對生物目標或物理目標的直接控制。這類技術伴隨產生的軍事威脅值得警惕,未來有可能催生新型腦機武器裝備,出現「認知戰」「大腦戰」等新的戰爭樣式。

能力提升技術嶄露頭角。人體增強技術可以使普通人以及軍人更加高效地工作,並且在此前無法進入的環境中工作。一是體能增強裝置。外骨骼等技術將大大增強人類能力,美軍一直在嘗試通過技術改善士兵體質,包括增強外骨骼力量,以增強個人的負重能力。二是大腦增強裝置實現意念控制。腦機接口包括從腦到機、從機到腦兩個方向,從腦到機,也就是所謂的意念控制。從機到腦,用於實現對動物行為的控制或誘導,即動物機器人。三是記憶增強藥物讓人類更聰明。神經性藥物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和思考速度,增強大腦功能。四是視聽增強裝置讓人類變成「千裡眼」和「順風耳」。通過視網膜植入技術,人類不僅能恢復視力,甚至可以獲得夜視能力。

影響深遠。生物武器成為戰爭威懾和制衡因素。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支撐下的生物戰劑發展空前迅速,它可以產生人類無法預防和控制的活性生物炸彈,突破人體的免疫系統,像大規模殺傷武器一樣,能夠在短時間內對人類產生巨大的殺傷效應;其技術含量高、成本低、威脅大,可像核武器一樣成為國家之間威懾和制衡的力量,從而影響國家的戰略決策。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拓展了戰場空間。每一次新的軍事革命都是以新的戰爭未知領域的拓展為標誌。當今戰爭已由陸、海、空發展到太空、電磁空間和網絡空間,即由自然空間發展到虛擬空間。使戰爭空間由宏觀進入微觀、由形態進入功能,並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擴展和轉移。新的作戰空間的出現,必然催生新的作戰理論、作戰樣式、作戰人員和作戰裝備。

新技術會影響或改變戰爭制勝機理。生物化戰爭直接以人為對象,戰鬥力依靠生物技術對戰場人員機體的損傷、認知功能的控制和心理震懾來形成,可以說,戰爭由對生命的剝奪轉為對能力和行為的控制,由硬殺傷變成了軟殺傷、軟損傷,戰場對抗的著力點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作戰裝備體系看,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戰場應用,其戰法已固化於技術手段中,使作戰裝備從有形化向無形化轉變。從作戰手段看,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戰場的應用具有較強的隱匿性,有時很難判斷其作戰手段產生的效果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可能會誤導指揮判斷,影響或改變戰略決策。

應對之策。完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宏觀管理機制。一是推進體制建設。以此輪國防和軍隊改革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構建完善軍隊衛勤組織管理體系,形成全軍上下一盤棋的組織管理構架,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二是搞好頂層設計。緊密追蹤國際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從國家安全、軍事戰略安全的高度,科學規劃制定攻防兼備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戰略。三是強化保障力建設。建立長效穩定的投入機制,把有限的經費聚焦與軍事相關的重點研究方向,力爭取得技術的重大突破。

建強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支撐平臺。構築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研發平臺,建強軍隊生命科學技術科研和臨床機構,大力發展與軍事醫學和作戰相關的重點學科,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創立軍事生命科學技術信息服務平臺,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研究和決策提供信息支撐。完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人才培訓平臺,建立以軍醫大學、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為支撐,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相結合,層級分明、訓用一致、覆蓋全軍的培訓體系,為軍事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加快研發顛覆性的軍事生命科學技術。在腦科學方面,重點著眼未來可能出現的「認知戰」「大腦戰」等新的戰爭樣式,強化腦機接口、腦腦接口、大腦思維讀取與意念控制等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儘快研製新型腦機武器裝備,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在生物科學方面,一方面,應加大研發力度,形成一批具有撒手鐧性質的關鍵技術和裝備,打造我軍強大的生物安全攻防體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3D生物列印技術、神經影像技術等新技術手段,推動軍事醫學基礎與應用研究的全面發展。

加強生命科學技術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速推進軍隊與國家應急管理工作接軌,將軍隊衛生應急工作納入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瞄準國際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積極捕捉和發現其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價值,以產學研一體化推動生命科學技術最新成果轉化成戰鬥力和保障力。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武警工程大學)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康耀武 康凱華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現代生命科技與未來戰爭
    進入21世紀,作為自然科學中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學科之一,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正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在軍事領域得到運用,將催生新的作戰理念和作戰樣式,深刻影響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方向。2.現代生命科技將對未來戰爭產生顛覆性影響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還處在上升階段,發展的空間不可估量,對未來戰爭的影響可能是顛覆性的。生物武器可能會成為戰爭威懾和制衡因素。
  • 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原標題:軍事對抗已從物理戰場拓展到認知戰場,從有形戰場擴展到無形戰場,「制腦權」的較量正向我們走來——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隨著腦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大腦為載體,以認知空間為作戰空間的新的戰爭形式在悄然打響。
  • 現代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
    現代科學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加速了社會的變革演化,並影響到人類生活、學習、生產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現代科技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加快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 奧運史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發展和未來
    由於組織不善和僅限希臘人參加,泛希臘奧運會沒能繼續得到發展,但對歐洲各國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國家的報紙對這幾次運動會都作了較為詳細的報導,從而引起了遠比希臘本士更大的反響,它從正反兩方面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積累了經驗。  6.戰爭的威脅和人們渴望和平的願望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
  •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合研究」項目工作會議召開
    近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合研究」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次工作會議,項目專家組成員曹幸穗、董光璧、樊洪業、劉鈍等以及各二級課題負責人或主要成員共約4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現代天氣預報是被一場戰爭催生的?
    克裡米亞戰爭催生現代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作為一門科學,是在近代才有的事。如今,中國人在電視機前看天氣預報,西伯利亞是一個經常提到的地方。那裡是寒流的發源地,一路過來,甚至可以在中國的廣東形成降雨。而俄羅斯也因其大面積均為寒冷地區,在戰爭中多次獲利。
  •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磁波輻射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加大
    打開APP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磁波輻射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加大 ziitek2000 發表於 2020-11-20 16:25:36
  •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與讀者見面
    路甬祥指出,最近一個多世紀是科學技術獲得空前發展和繁榮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國近現代科技已有近150年的歷史。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有識之士始終將科學技術置於極其重要的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 揭秘未來100年科學技術發展
    預測100年後的科技發展,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近100多年來人類的重大技術發明和應用成就。早期的火箭發射1926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戈達德(Doddard,Robet Hutchings),設計出第一枚以液氧和汽油作推進劑的火箭,於1926年3月16日在麻省奧邦城發射,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原標題: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的學科建制性發展始於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成熟於改革開放後,是中國社會發展新思維的重要提供者與變革參與者。迄今,中國科學技術哲學已成為對中國當代社會與思想影響深遠的學科之一。
  • 現代科學技術為什麼在歐洲誕生
    14世紀中葉至16世紀末的兩個半世紀,西方在意識形態文化(宗教)、地理知識和商業貿易三個領域開始佔據明顯的主導地位,推動了世界一體化進程,從16世紀中葉到第十八世紀,西方在政治制度的重要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的成就,現代科學技術的興起奠定了政治、經濟和文化基礎。。
  • 張柏春:近現代中國科技發展的階段特徵
    雖然歐洲科學技術在本質上並未對中國文化帶來衝擊,但在閉關政策的影響下,其向中國的傳播幾近中斷。1712年起,康熙帝親自指導和支持中國學者編寫《律歷淵源》,書中既包含傳入的西方知識,也含有中國固有知識。雖然其內容不能展現當時世界先進的科學知識,也不代表科學發展的方向,但卻是中國人在鴉片戰爭之前能夠進行數學、天文學等方面研究的主要知識基礎。
  • 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2050年科技發展路線圖的含義
    今天,一份被稱為「中國到2050年的科技發展路線圖」的報告——《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系列報告在北京舉行了隆重而簡單的發布儀式。路線圖的研究就是在仰望未來科學的星空。 全球經濟危機往往會催生重大科技創新突破和科技革命 從兩年前開始,李國傑院士帶領30多名專家開始繪製這份信息科學領域未來發展的「路線圖」。
  • 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原標題:淺談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現代農業是一個動態和歷史的概念,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事物,它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
  • 如果科學技術高度發展,未來世界什麼樣?那是一個科幻的現實世界
    但現在不一樣了,未來充滿了意義,因為未來會更好,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世界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會出現新的技術和新的事物,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在因此而不斷更新。那麼如果人類社會如果能夠一直保持相對和平,科學技術全部高度發展,那麼幾百年以後的未來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產業創新在上城丨佗鵲堂:用生物科學技術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
    上城發布推出「產業創新在上城」系列,展示上城區在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信息技術、商貿旅遊、健康服務五大主導產業發展之路上綻放的別樣精彩。前期我們將對健康服務產業進行陸續報導,看上城如何做好健康與大數據產業創新服務兩篇文章。
  • 軍事專家:量子技術將引起戰爭基因突變,顛覆未來戰爭形態
    目前,量子技術已經在探測、通信、計算等領域初顯身手,它同樣可以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並有可能引起戰爭基因的重大突變,通過技術重組或與其他技術融合,對現代戰爭形態和制勝機理產生深遠影響。特性神奇量子技術是當前世界上最具顛覆性的前沿技術之一,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進行高新技術競爭的重要領域。
  • 人民大學成立現代邏輯與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所
    10月13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現代邏輯與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所成立大會暨第一期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社會-人文論壇」在人大逸夫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哲學院院長馮俊在會上致詞。
  • 第一次世界大戰,空戰在戰爭中大放異彩,對現代航空的深遠影響
    正是由於他們的這種行為,奪得制空權才演變成了現代戰爭的一部分。從此,戰術中便有了飛機在空中轟炸,或對戰場上某個目標進行打擊。這很快就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長官開始指揮戰鬥機,轟炸軍事目標和更具戰略意義的目標,例如戰線上的工廠和基地。隨著對轟炸機需求的增長,飛機變得更大。這些飛機可以攜帶大量的炸藥投擲到更大的戰略目標上,如工廠和船塢。
  • 科技部談新中國60年科學技術發展的成就與啟示
    偉大的戰略決策    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逐步建立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標誌的重大科技成就,為國家的獨立、尊嚴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