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空戰在戰爭中大放異彩,對現代航空的深遠影響

2021-01-21 正一品

綜述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飛機就展現了它作為 "軍隊之眼 "的能力。但其實法國人早在拿破崙戰爭和後來的普法戰爭中,就已經開始使用氣球進行偵察,因此後來採用飛機空中偵察也算得上是他們很熟悉的一種戰術了。

飛機在一戰中的主要作用

在戰爭中,飛機首次重大貢獻可以說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中,英國和法國的偵察機發現了德軍戰線的一個缺口,英國和法國向這個缺口發起攻擊,並得以分割德軍,藉此將其擊退。

所以飛機剛開始在一戰中扮演的就是「偵察兵」的角色。

1.偵察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多都採用塹壕戰的戰術方式,為了可以確定敵人的行動和位置,飛機會在戰場上空飛行,用拍照技術手段來為自己的軍隊輸送情報。因此飛機的首次使用是為了偵察,飛機也就這樣成為了收集敵方戰壕內信息的唯一手段。但這會的信息全靠肉眼識別,所以經常也會鬧笑話,誤報軍情。

當時,戰鬥都在各個戰壕的泥濘中進行。雖然飛行員可以飛越敵人防線,帶回關於敵人的陣地位置、彈藥位置等情報,但因為畢竟在天空之中,從上往下看,所有的士兵都好似在泥巴地裡打滾。因此會導致有一些飛行員會沒看清報告了錯誤的情報。

有一次一個德國飛行員甚至報告說,一支英國部隊正亂糟糟地跑來跑去,而且是一種極度恐慌的感覺,但其實英國的這支部隊,他們正在踢足球。

因此,在一戰中,地面上的軍官有時候並不願意相信飛行員的觀察,地面上的軍官覺得,飛行員可能會誇大他們所看到的東西。

2.航拍照片

隨著戰壕系統的發展和複雜程度的提高,飛行員越來越難以準確記錄地面上發生的情況。不久之後,一些英國觀察員認為,用他們的相機拍攝敵方戰線會更容易、更準確。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各國的空中觀察家抓住了,並加以模仿。於是在1915年年初,正式的航空攝影被引入。最早的照片是用手拍的,但使用附在飛機上的照相機,空中偵察效果最好。

偵察機上有兩個人,一個飛行員和一個空中觀察員。德國人和英國人每天至少對整個前線拍攝兩次。戰後,英國估計它的飛行人員在戰爭的四年中拍攝了50萬張照片,而德國計算出,如果你把它們拍下來的所有航拍照片並排擺放,它們將覆蓋,德國六倍大小的區域。到戰爭結束時,照相機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4572米處拍攝的照片甚至可以看到泥土中的腳印。

空中偵察是一項危險的工作。拍攝敵方陣地的照片要求飛行員筆直平飛,以便觀察者可以拍攝一系列重疊的圖像。這使得他們很容易成為目標,因此也有很多軍人為此犧牲。

3.傳遞信息

除了觀察敵軍的情況,地面部隊還發現了飛機的其他用途。炮兵部隊無法看到自己是否擊中目標,因此在目標上空盤旋的飛機可以發送信號,幫助部隊調整瞄準。飛機還擔任聯絡巡邏的工作,跟那些與指揮部斷絕聯繫的步兵部隊進行聯絡。飛機會向其他部隊警告迷路部隊的位置,這樣它就不會被自己的部隊誤傷。

這些早期的飛機沒有安裝無線電裝置,若有關敵軍動向的信息需要迅速傳達,飛行員就會將消息裝在加重的袋子裡,然後向地面部隊投擲消息。

但其實,這樣的傳遞信息方式在一戰也有很多問題。理想情況下,飛行員可以安全降落到自己營地,然後把觀測結果親自交回本部,但在基建設備不完善的一戰,並不是所有飛機都有地方可以降落。而像是加重的信息袋,經常會因為落在樹上、被風吹走等等問題,讓地面部隊根本接受不到信息。一直到了1915年,機械師才開始慢慢加裝無線電設備,慢慢的也可以用摩爾斯電碼向地面的發送信息。這時,飛機對地面部隊傳達信息的效率才慢慢提高。

4.偵察機的演變

飛機的應用,讓一戰各方軍隊的信息都相比以前獲取得更快。但這樣好的技術和戰略打法,如果一方在使用,那另外一方必然會加緊趕上。因此,當飛行員遇到敵機來偵察時,往往有把對方打下來的衝動。慢慢的,雙方飛行員執行任務前就會帶上槍,若在很近的時候遇到對方時,就可以用槍進行射擊。

但用槍這樣笨拙的打法實在是費力不討好,於是地面機械部隊開始考慮給飛機安裝機槍。突然間,本就緩慢、笨拙雙座的偵察機飛機,再加上沉重的無線、機槍等設備,就變得更加笨拙。因此飛機也成了敵方輕鬆摧毀的目標。

不過,聰明的德國人將這種武器安裝到了飛機上,作為一種獨立的新飛機亮相,它的速度快、重量輕、裝備精良,並配有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專門用來摧毀地方的偵察機。

5.飛機的攻擊性被開發

自從飛機被運用到軍隊中,天空就慢慢「熱鬧」了起來,敵我雙方的飛機到處飛行。這時,對於一個飛行員來說,偵察便不再是執行任務中最令人興奮的事。第一個在空中向敵機開火、第一個向地面部隊扔手榴彈的人就是偵察機飛行員。因此從偵察活動中,飛機也就出現了其他軍事用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轟炸機,殲擊機等。正是由於他們的這種行為,奪得制空權才演變成了現代戰爭的一部分。從此,戰術中便有了飛機在空中轟炸,或對戰場上某個目標進行打擊。

這很快就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長官開始指揮戰鬥機,轟炸軍事目標和更具戰略意義的目標,例如戰線上的工廠和基地。隨著對轟炸機需求的增長,飛機變得更大。這些飛機可以攜帶大量的炸藥投擲到更大的戰略目標上,如工廠和船塢。由於目標往往在敵方戰線後方,所以更依賴飛機的特性,可以從上空到敵人後方。

一戰時飛機與飛行員,一個基礎差,一個技術差

事實上,一戰飛行員在訓練中喪生的機率比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情節還要多。據估計,在一戰期間,每18名訓練有素的戰鬥飛行員中,就有一名飛行員死於意外事故。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l 一戰時駕駛的飛機

在現代航空業,設計、測試和生產一個新的飛機模型,基本都需要數年時間。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新飛機在設計出來後的幾周內就得在戰場上拿來使用。這些飛機的空氣動力學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是飛行員在飛行中解決的。也就是說,基本是「邊飛邊解決」。

令人驚奇的是,一些美國飛行員的學員甚至被要求自己製造飛機。一位95歲的一戰老飛行員在信中回憶了他們的建造 "珍妮號 "的過程。下面是信中的一段摘錄。

「我們所有製造珍妮號飛機的材料都裝在板條箱裡 我們拆開板條箱,然後自己要學會用這些工具。我們在組裝飛機的事,如果放到今天,估計會把這些小年輕嚇得尿褲子。因為當時沒有像現在這麼好的資源,當機翼安裝孔沒有正確的排列時,我們甚至只能拿錘子來把它們敲整齊....,我們組件的珍妮號上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油表。儀錶盤上唯一的儀器就是一個簡單的開關。」

這段話也說明了一戰時期美國的飛機有多麼簡陋。

歐洲的飛機,也並沒有比「珍妮號」有多大的改進。大多數一戰愛好者都熟悉英國有著「駱駝」外號的Sopwith Camel雙翼戰鬥機。它擊落的德國飛機數量比英國其他種類的飛機都多。不過雖然 "駱駝 "具有很高的機動性,但是它的靈敏性和不穩定性使它很難被操控。在訓練飛行員駕駛 "駱駝 "的時候,發生意外所死的飛行員甚至跟在戰鬥中駕駛飛機死亡的人數一樣多。

在當時這些早期的飛機缺乏機動性和穩定性,而且在材料緊缺的情況下,組成的飛機容易散架,或者有可能發生發動機故障的意外。除此之外,這一時期的飛機的駕駛艙非常的小,飛行員甚至無法穿戴降落傘。

l 飛行員經驗過少

空中經驗不足往往是致命的。當時的戰爭急缺飛行員,不少的飛行員,都是趕鴨子上架。被派去執行任務的臨時飛行員,甚至可能就只接受了幾個小時的訓練就必須要上戰場了。所以留他們所學飛行的時間很少,對於飛行員的教學就必須是簡單易懂,好操作。這種短暫的訓練讓當時許多國家,都產生了慘重的損失。不完善的訓練計劃和不穩定的飛機相結合,導致一戰時,戰鬥機飛行員的壽命很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飛行訓練主要包括這兩個階段。

1.地面學習

這包括學習飛行的基本知識,對於不同天氣時對飛機的控制,飛行中的導航,以及軍事理論。這種地面學習大概要學8周左右。

2.初步飛行學習

據估計,在一戰時期,近90%的美國飛行員都是駕駛柯蒂斯JN-4 "珍妮 "雙翼機進行訓練,而且一般訓練時長僅有40-50小時。

這40—50小時,大概分為4-10小時的教官手把手教著訓練,24小時的單飛,以及16小時的技術飛行,如側滑、模擬失控垂落的應急等等。這裡更有意思的是,雖然最開始飛行員都是由教官帶著進行教學,但其實教官的飛行時間並沒有比學生多多少。所以即使能夠順利駕駛飛機,也不可能有多熟練。

(柯蒂斯JN4「珍妮」於1915年首次飛行,是美國最著名的一戰飛機。它最初是作為教練機開發的,幾乎有95%的美國一戰飛行員都曾乘坐過該型號。在戰後時期,它成為美國民航的骨幹力量。戰後立即建造了超過6,800個飛機,以便宜的價格賣給了私人所有者。這些成為「暴風雨」時期的中心,這個時期在192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幫助美國喚醒了民航業。)

對飛行員能上戰場的要求很低,本只要能夠掌握側滑、迴環、模擬失控墜落和其他特技飛行動作的能力,就會被派去前線。

總的來說,美國陸軍信號部隊的年輕飛行員,在投入戰鬥前的幾個月裡,可能最多就只接受了一周左右的飛行訓練。然而今天想要成為一名要上戰場的戰鬥機飛行員,大約需要進行兩年的專門訓練。

不過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的人想要成為一名戰鬥飛行員。萊特兄弟在1903年將人類可以飛行這件事情,成功地展現在了大家的眼前。當時人類能在高空飛行還處於萌芽的狀態,對於士兵來說在高空飛行作戰,既新奇而又刺激,而且這也可以使他們遠離前線,看起來相對安全。所以儘管成為飛行員的路途上困難重重,美國年輕人還是成群結隊地想要成為航空艦隊的其中一員。相比較戰壕中枯燥乏味的生活,他們更希望可以在高空中飛行作戰。還有許多人都把能成為飛行員看作是一個十分光榮的事情。

航空作戰的方式,吸引了許多年輕、精力充沛的新兵,他們熱衷於進行這種新的戰爭方式。這些敢於去奉獻的飛行員們是英雄,他們在航空作戰中的英勇獻身,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並且將飛機的發展被視為新技術的前沿。在此後的幾年裡,飛行訓練得到了迅速的改善。他們推動了航空業的發展,也讓後續飛機的安全系統有了巨大的進步。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有哪些優秀的飛行員?

l 德國王牌飛行員—紅男爵

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在1892年時出生於德國普魯士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相貌十分英俊,最重要駕駛技術也非常好。在經過德國陸軍服役後,他於1915年5月轉入空軍服役。然後在1917年時就獲得了皇帝親自頒授的「功勳勳章」(俗稱「藍色馬克斯」),這是當時德國各邦中的最高勳章。他一生中摧毀了敵軍80架飛機,是一戰時期中最勇猛的王牌飛行員。

在1918年4月時,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在執行英國的任務時,不幸身亡。當這個噩耗傳到德軍陣地時,引起了德國人的強烈震動,他們無法相信,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的飛機竟然會被敵軍擊落,甚至有人瘋狂地計劃用20個師的兵力5000門大炮去搶回他的屍體。就連英國都為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舉行了登峰造極的隆重葬禮,可見他有多麼令人尊敬。

l 法國王牌飛行員—勒內·保羅·豐克

勒內·保羅·豐克,在1894年出生於法國東部的孚日。他在1914年8月22日進入工兵部隊服役,於1915年2月進入了克羅圖瓦的飛行軍校,結束培訓後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

他著名的一戰是發生於1917年4月15日,時值著名的「血腥四月」(德軍憑藉信天翁戰機大開殺戒、協約國損失慘重),此時的豐克接到了著名法軍GC.12「鸛鳥」大隊的邀請,隨后豐克進入了Spa.103戰鬥機中隊服役,改飛斯帕德戰。

在這場戰爭中他表現英勇,年底時獲得榮譽軍團勳章。豐克的個性低調,他平日裡的生活十分簡單「要么喝點中等烈度的酒,要麼就全力進行射擊訓練」,在不戰鬥的時候,他就潛心研究怎麼才能更好地擊落敵方的飛機,他的作戰風格更傾向於觀察,然後給予對方最後一擊,甚至有時被他幹掉的德國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因節約彈藥出名,他有一次只用了三發炮彈就擊落敵方的戰機。在1918年11月1日,一戰結束時,他的戰績定格在了75架,成為協約國第一王牌。

結語

從今天的科技發展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飛機是十分脆弱的,它不僅在地面上,操縱起來不穩定,而且在飛行中似乎每一陣風都會對它造成影響。不過對於駕駛它們的飛行員來說,這些飛機是令人感到驚嘆的。根據美國歷史學家Richard Hallion的說法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超過50種不同的飛機設計,有五個不同的技術世代。

在戰爭過程中,參與戰鬥的國家生產了20多萬架飛機和無數的發動機。其中法國工業就佔了三分之一。在戰爭結束時,英國和法國在飛機方面的產量幾乎是德國人的五倍、發動機方面的產量超過七倍。英國每月生產的飛機數量是一戰開始時的31倍,而英國皇家空軍不僅是第一個獨立的空軍部門,還是最大的空軍部門。

(德國Gotha GV的飛行員演示了氧氣呼吸器設備的使用。當海拔超過18,000英尺時,稀薄的大氣對飛行員的健康有害,導致疲勞和機敏性下降。通過原始口管進行補充氧氣供應是解決該問題的最初嘗試之一。)

在此之前的航空發展從來沒有這麼迅速過。英國陸軍估計它將需要大約50個飛機中隊, 總共700架飛機。但當身為陸軍大臣的基欽納看到這個估計時他用簡短的指示,隨後將把這個數字翻倍。就可以看出,飛機對戰爭中的影響非常的大。

儘管一戰時期的戰機十分簡陋,飛行員不僅沒有降落傘,就連飛機都是木板等雜七雜八的廢料堆建起來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對未來航空航天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特別是飛機操作的規範性和如何研發更複雜優秀的發動機等等,這也為二戰的空戰拉開了序幕。

相關焦點

  • 來自外星的隱身怪物:F-117「夜鷹」轟炸機,海灣戰爭中大放異彩
    它外形怪異,甚至可以說不可思議,但成功地運用了各種隱身方法,是隱身戰機世界的開山之作和航空史上一座永恆的裡程碑。  1990年4月21日,15萬名記者和普通民眾聚集在美國內利斯空軍基地。黑壓壓人群接踵摩肩,翹首等待,只為了親眼目睹一種傳聞已久的神秘飛機。
  • 三分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表,了解戰爭經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18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致命和最具破壞性的戰爭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 【動畫】成就三位諾獎得主 發光蛋白如何在科研中大放異彩?
    【動畫】成就三位諾獎得主 發光蛋白如何在科研中大放異彩?毫無疑問,這個技術也奠定了現代成像和分子成像技術的基礎,在隨後的研究中深入到各個學科中,極大地推動了全世界醫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漫無邊際的科學海洋中,螢光標記就像是一盞信號燈,為尋找生命奧秘的科學家們指引「航行」的方向。(來源:光明網)
  • 《戰爭雷霆》新手體驗 高還原第二次世界大戰
    做為軍迷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直是一個最有爭議的話題。戰爭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一直是人類世界裡的主旋律,攻城略地成就歷史上許許多多梟雄。今天遊戲界一款名為《戰爭雷霆》的遊戲續寫了這一篇章,在和平年代給各路蠢蠢欲動的梟雄施展才華的機會。
  •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古典音樂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古典音樂也不例外。許多優秀的作曲家、演奏家或在戰爭中死去,或留下了不可逆的損傷。 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也不乏產生出優質的作品,一些是以戰爭主題抒寫愛國主義情懷,一些則書寫了對戰爭造成悲劇的傷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產生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作品。可以設想,如果不是因為這個特殊的時代,這些作品恐怕不會誕生。
  • 航空發展史上的那些「第一次」
    在航空的發展史上,有許多我們津津樂道的巨大進步與不朽篇章,但也有一些我們未曾聽聞過的「第一次」,有時看來是微小的一步,卻也是航空上的一大步。這架航空史上著名的飛機,現在陳列在美國華盛頓航空航天博物館內。
  • ​航空發展史上的那些「第一次」
    在航空的發展史上,有許多我們津津樂道的巨大進步與不朽篇章,但也有一些我們未曾聽聞過的「第一次」,有時看來是微小的一步,卻也是航空上的一大步。這架航空史上著名的飛機,現在陳列在美國華盛頓航空航天博物館內。
  • 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科技的較量(組圖)
    出於發動侵略戰爭的需要,他們把當時最先進的軍事科技用於武器裝備的生產,從而使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大大領先於盟國。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雖然其軍事發展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但暗地裡仍秘密研製各種武器裝備。不僅在國內秘密研製新型重炮和坦克,而且將秘密研製海空武器裝備的地點設在國外,如在荷蘭製造潛艇,在瑞典製造飛機。到二戰爆發前,德軍已經裝備了多種新型的坦克和裝甲戰車。
  • [趣味化學]硝酸合成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硝酸不僅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化工原料,而且也是製造炸藥的重要戰爭物資。  當初製造硝酸 的方法是普通硝石法,即是硝石與硫酸反應,來製取硝酸的。但是硝石的貯量有限,因此硝酸的產量刀受到限制。  早在1913年之前,人們發現德國有屐世界大戰的可能,便開始限制德國進口硝石。這樣理以為世界會太平無事了。
  • 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策
    說穿了就是面子問題,要是有一國遭遇毀滅性戰爭失敗,或許大家都有臺階下。 為何說人數很重要?因為德軍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傷人數交換比最低,與協約國相比,幾乎每一個德國士兵的死亡都要換走1~2個英法士兵的生命。甚至有些戰役的交換比高達3:1,但問題是德國吃不起人員的耗損,美國的加入幾乎代表過去三年,德國造成英法的損失都可獲得補充。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5個秘密
    持續了四年,在歐洲的戰壕中輾轉,在她的天空中掃蕩,第一次世界大戰給這個鄉村留下的不僅僅是傷痕。它使國家支離破碎,家庭失去了孩子。 它也留下了我們永遠無法解開的戰爭之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很多未解之謎沒有人有時間去調查。大多數都歸結為誰殺了誰,但也有一些更吸引人。
  • 盤點最經典的空戰電影
    1、空戰英豪導演: 託尼·比爾上映日期:2006-09-22最後的那張真是的老照片更加讓人肅然起敬,那都是真是發生過的事情啊影片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群胸懷無私人道主義之心的熱血美國青年因為不滿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志願加入了這場歐洲大陸的戰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早日結束戰爭,使人們的生活回歸平靜。
  • 軍迷評《戰爭雷霆》國服:空戰嚴謹真實,陸戰有亮點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遊戲裡的飛機 、坦克等載具遠遠超出了真實的二戰範疇,例如有現代的三代戰機加入其中,那顯然是會遭到詬病的。不過好在,《戰爭雷霆》對於歷史的尊重和嚴謹,很讓人放心。舉例來說,假如在空戰中,機翼受損,那麼受影響的是飛行速度,爬升,和轉向等等,如果受傷的是發動機,輕則速度受影響,重則直接熄火,失去動力。受損的如果是油箱,那麼最好的結果是燃油洩漏,最壞的結果無疑是當場起火甚至爆炸。
  • 在疫情中大放異彩的這項技術 能否扛起5G
    打開APP 在疫情中大放異彩的這項技術 能否扛起5G 黃山明 發表於 2020-11-26 09:11:00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的行人臉上多了口罩,就連許多聚會也都被迫減少,更多的見面只能依靠網絡。固然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或許在這其中也蘊涵著一些機會,比如在AR行業。   作為被許多行業人士公認的第三代計算平臺,與PC及手機不同的是,AR將極大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解放雙手,完成更多的工作。而在今年,隨著人們遠程工作的需求增多,似乎也為AR帶來了更多發展的空間。
  •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影響未來戰爭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是指以生命為研究對象,在生命現象觀察和實驗基礎上構成的龐大生命科學體系。進入21世紀,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用於軍事領域,並不斷催生新的作戰理念和作戰樣式,深刻影響新軍事變革的方向。波及廣泛。生物武器威脅依然巨大。
  • 2020年全球航空航天領域十件大事
    國際民航市場陷入衰退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的影響,全球航空運輸業呈現巨幅下滑,航空公司資產空置、人員剩餘 無人機在局部衝突中大放異彩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自2020年9月27日起,就兩國長期存在爭端的納卡地區爆發武裝衝突
  • 《空天獵》發"破曉出徵"預告片 還原現代空戰場面
    《空天獵》發"破曉出徵"預告片 還原現代空戰場面 共11張 1905電影網訊 由李晨執導並主演,範冰冰、王千源、李佳航
  • 國產首部現代空戰題材電影即將上演,空軍開放神秘基地拍攝
    國產首部現代空戰題材電影即將上演,空軍開放神秘基地拍攝 微信公號「中國軍視網」 2017-09-06 19:23
  • 二戰最倒黴的英軍飛行員,日本投降當天與日軍空戰,倒在黎明之前
    對戰爭中愛好和平的人而言,在戰爭結束前夕,那一刻就是最難熬的時段,但仍然有人犧牲在最後一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軍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然而日本海軍航空部隊認為有人假冒發布了投降命令,拒絕投降。因此爆發了在本州島上空的最後一場空戰:和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的對決。 2002年,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退役軍人格裡.默裡回憶了自己在不屈號航母上887中隊的生涯,他在那場最後的空戰中擊落了2架日本戰鬥機。服役期間,格裡還不能辨認出自己遭遇的日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