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者最初是,處於戰爭中的某個高等有機生命發明的智能戰爭機器

2020-12-05 眼中有柔情千種

為什麼收割者不殺斜坡而特意製造幻象來誘導斜坡呢?是想像幻影人那樣控制嗎?我想在一二代的時候就有些線索了,我考慮了諸多可能性,具體推測太過繁瑣,所以我就不列舉了,大家也看不下去,直接放我的故事版本。

收割者最初是處於戰爭中的某個高等有機生命發明的智能戰爭機器,我估計發明的一方處於戰爭劣勢無力挽回敗局才製造出收割者這瘋狂的玩意兒,最初的收割者設計是這樣的:破壞力強(但還不是現代的那種形態),,以某個完美戰士的心理模型作為智能結構,能夠自組織,高效的完成任務,還能自己製造新的個體(以有機體作為能源和繁殖的原料),總之是智能AI,就像培養了一批生化戰士替自己作戰,但是這太瘋狂,因為把戰爭意志灌輸給純理性的AI並且錯誤的以敵人的屍體培養這些機器最終自食其果,收割者很快對自己進行升級(像現代的那種龐大的身軀蟑螂外形)幾乎毀滅了所有的有機生命,但是它們是純理性的合成體,知道這樣下去對自己不利,所以限制了繁殖和機械化升級,逐步建立神堡和質量中繼站,創立收割規則,5萬年一輪迴,只收割高等有機文明,一方面高等有機文明更適合收割,另一方面限制文明的發展不至於到能夠跟自己抗衡的機會。至於收割者在其他時間呆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則不得而知,可能它們也有自己的文化,也許是準備向河外星系擴展。

經過許多許多代之後,某代文明發現了神堡和質量中繼站的秘密或者爭取到了時間,開始研究能夠毀滅收割者的方法,只可惜時間太短了,所以這一藍圖就像種子似的散發到宇宙各個角落,有幸發現的文明加以完善並且繼續傳遞下去,收割者也逐漸發現了這一秘密但是它們非常依賴神堡和質量中繼站,加上自信的以為每一次收割都非常迅速,根本沒有時間來完成這一藍圖的建造,所以他就在每一次收割的時候教化一批人在建造藍圖的時候充當反對派,有了這個保險加上難以計數次的輕鬆收割,所以自信的以為根本不可能被那些人類毀滅。但是它們顯然過於自信了,經過無數代的智慧和努力,在上一代普洛仙人又是一個軍事非常強盛的文明,收割花了好幾百年的時間,所以這一藍圖基本上已經完成,但是因為反對派的阻擾還是失敗了。

然後就到了地球人這一紀元,在《質量效應》一代的時候因為斜坡的發現和努力使得收割者利用神堡控制所有中繼站然後分而擊破的陰謀被破壞,不能再用神堡來控制所有的中繼站了,所以它們只得從大老遠的地方趕到銀河系,但是它們顯然仍然對自己的能力過於盲目,把戰線拉得太長,想閃電般的把所有星球一舉擊破,它們的確有這能力,但是也已經浪費了不少時間,這就為後來的故事作了鋪墊:偶然發現那一藍圖(擎天爐),有時間把它建造完成,有時間聯合所有的銀河力量,對收割者進行突襲,從而找到機會消滅收割者。

為什麼收割者要收割有機生命,因為從有機體身上提取能源(異能)或者有機體特別是高等有機體的異能轉化更有效率而且來源豐富收割簡單,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收割的過程都是把人變成漿,而整個收割者都是機械的構造而沒有有機的成分,因為它需要的是有機生命作為能量核心(根據異能潛力進行挑選),但這些還不夠,一個完整的收割者被製造完成只是一具空殼或者像二代那個人類收割者只知道張牙舞爪的怪物(至於二代人類收割者為什麼是人型的後面會介紹),它還需要一個經過嚴格挑選的有機生命個體的意識進行轉換修改之後塑造到收割者的「大腦」中再激活,才形成一個新的收割者。

相關焦點

  • 釐清未來戰爭中的人機關係
    隨著機器視覺和傳感技術的發展,人機互動系統能夠通過面部表情、視線、手勢、生理信號等特徵信息,更智能地判斷用戶的意圖和需求,從而適時準確地為用戶提供服務。此外,智能人機互動系統能夠基於生理信號實時監測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在指揮員專注度低或者處於疲勞狀態時及時進行提醒,從而避免發生安全隱患。
  • 如果迪士尼真的拍了《戰爭機器》,你會想看嗎?
    除了漫威老闆之前發布的第一張《洛奇》專輯概念圖,揭露邪神出現的"這個時代"展開新的故事,現在繼《猩紅女巫X幻視》、《冬兵X獵鷹》之後,本周,國外媒體還報導稱,漫威官方有意開發"戰爭機器"個人角色專輯。《戰爭機器》現在由54歲的男演員唐·錢德爾(Don Cheadle)飾演,長期以來一直在漫威迷中引發爭議。主要是因為唐·錢德爾最初是另一位有魅力的演員特倫斯·霍華德的替代者。
  • 擁有鋼鐵俠類似的機甲,漫威宇宙的戰爭機器——唐·錢德爾(上)
    導語:除了《復仇者聯盟4》中超級受歡迎的英雄外,第二梯隊的超級英雄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影響力和影響力較小之外,他們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在漫威電影中,有一個超級英雄穿著類似鋼鐵俠的戰衣,他是戰爭機器。
  • 宮崎駿筆下的戰爭機器,道出了毀滅人類最簡單的方法
    這些無休止爆發的戰爭仿佛順理成章,被裹挾其中的無數生靈也難逃厄運,大面積的土地被燒毀殆盡,城鎮淪為廢墟,死亡的煙靄瀰漫在空氣中,遮天蔽日。戰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對毀滅敵人的訴求越高,工業化的水平就越高,科技也就越發達。由此誕生的,便是那些愈加狂熱的戰爭機器。
  • 只要還能做下去就不會結束,《戰爭機器》系列是怎麼誕生的?
    這是 Eipc 在《戰爭機器》(Gears of War)初代發售時,對系列後續動向所作出的發言。作為現如今主機行業御三家之一,微軟有個跟其它競爭對手截然不同的特色:雖然他們很推崇硬體優勢,但有趣的是在玩家眼裡每次博得普遍喝彩的總是某個遊戲 IP 的崛起。
  • 經過這麼多年的牽制,鋼鐵俠的「小弟」戰爭機器終於迎來了曙光
    自從唐錢德爾扮演戰爭機器以來,他的角色地位一直微不足道。當觀眾問漫威他為什麼缺席《復聯1》時,漫威解釋說,戰爭機器是亞洲攻擊恐怖分子。在《鋼鐵俠3》中,戰爭機器終於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了可靠的超級英雄。然後幫助打擊《復聯2》中的奧創,支持《美國隊長3》中的託尼,加入《復聯3》和《復聯4》中的霸權鬥爭。當他在《美國隊長3》中被幻覺誤傷時,漫威曾考慮讓他遙控作戰裝甲,但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但是託尼的死使戰爭機器處於不安的邊緣。起初,他被安排做託尼的助手。然而,託尼走了,漫威似乎不確定如何繼續發展這個角色。
  • 谷歌反對人工智慧技術運用於戰爭研究、人類與機器人戰爭一觸即發
    這封公開信的訴求為:谷歌不應捲入戰爭,谷歌及其供應鏈生態永不發展戰爭科技。請求公司撤出美國國防部項目【Project maven】。儘管谷歌的員工反對,面對美國政府,卻也是束手無策。我們都知道,近期,美國反對中國研究人工智慧,更對我國相關領域學習的留學生以非正當方式對待。而美國卻自己研究起了殺人武器,這不得不令人費解。
  • 擁有鋼鐵俠類似的機甲,漫威電影宇宙的戰爭機器,他是唐·錢德爾
    每天推薦精品影視,從影視人物角色中關注演員的成長曆程。導語:《復仇者聯盟4》裡除了人氣超高的英雄主角之外,處於第二梯隊的超級英雄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除了影響力和實力稍遜一籌,表現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在漫威電影裡,有一位超級英雄擁有與鋼鐵俠類似的機甲戰衣,他就是戰爭機器。
  • 【可怕】以色列把戰爭機器人投入戰爭,或打開戰爭新大門
    戰爭機器人研發和使用,其中第一個原因自然就是不會對己方作戰力量造成傷亡,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傷亡都是一個難以提及的名詞,因為一想到戰爭,自然就能夠聯想到傷亡,歷史上的戰爭也已經導致了數億人失去生命。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何避免傷亡就成為各國考慮的問題,而機器人的出現無疑是在戰爭無法避免的情況下,不算最好的最好解決辦法,能夠讓機器人代替人類去作戰。
  • 鋼鐵俠中的戰爭機器的扮演者為啥換成唐·錢德爾
    網絡配圖和本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這時導演和唐尼同時找到了唐·錢德爾,導演給錢德爾,跟他說,哥們這有個戰爭機器的角色演不演呀,一演就是來個十來年的呀。錢德爾最終還是答應了參演戰爭機器這一角色。小夥子果真有眼光,這下由一個只在美國有點名氣的演員變的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知道了。嗯有前途。這就是戰爭機器的人員更換的原因和過程。我就想問一句泰倫斯·霍華德你氣不氣吧????看完記得關注一下。
  • 在變與不變中探尋智能化戰爭制勝之道
    智能化戰爭是人機智能一體的作戰,是從武器平臺、指控體系、作戰終端、戰場環境等全方位、全領域進行升級、換代、重塑的戰爭形態,呈現出人機協同、智能主導、雲腦作戰、全域對抗的特徵。智能技術賦能改變最基礎的作戰要素,作戰樣式、時間、地域、空間等作戰要素瞬息萬變,作戰力量組成發生結構性變化,人逐漸退出對抗一線,智能化裝備將大量、成建制地走上戰場,傳統意義上「人對人」的戰爭將變為「機器對人」或「機器對決」的戰爭。傳統支援力量向主體作戰力量轉變,網絡從業人員、科技精英、心理、宗教、法律等專家和非國家行為體等多種民間力量,會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戰爭中來,從後臺走向前臺。
  • 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傳統的戰爭主要是在物理空間進行的,隨著人類對戰爭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由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動構成的認知空間正成為戰爭新的作戰空間。    認知空間逐步成為戰爭雙方爭奪的重要領域。認知空間是指人類認知活動所涉及的範圍和領域,反映的是人的情感、意志、信仰和價值觀等內容的無形空間,存在於鬥爭參與者的思想中。
  • 戰爭機器終極版登陸國區Win10應用商店
    據外媒報導,戰爭機器的官方微博在近日發布消息稱,由The Coalition工作室開發的《戰爭機器:終極版(Gears of War the Ultimate Edition)》已經登陸中國windows10應用商店,並表示對於首次在中國推出戰爭機器感到很榮幸。
  • 科幻片《末日激戰》中字預告 「獵鷹」成AI戰爭機器
    科幻片《末日激戰》中字預告 「獵鷹」成AI戰爭機器 2021-01-07 17
  • 唐錢德爾聊出演第二位「戰爭機器」
    泰倫斯與錢德爾這兩位「戰爭機器」時光網訊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在第一部《鋼鐵俠》中出演「戰爭機器」的,並不是我們現在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所看到的唐·錢德爾,而是(比他稍微胖乎點兒的)泰倫斯·霍華德?
  • 「腦控」技術會重塑未來戰爭圖景嗎
    石海明表示,目前,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軍事科研項目中,提到「該項目旨在利用腦-機接口技術探索擴展人類機能,利用獲取的神經代碼進行整合和控制入侵式設備和系統。項目跨越多學科迎戰科技新挑戰,它將要求集合各學科的人員來完成通過大腦活動進行人類互動並直接控制機器的目標」。
  • 美軍秘繪海外戰場「人文地圖」 應對「文化戰爭」
    在熱映的電影《阿凡達》中,人類為了獲取潘多拉星球的資源,發動了逼迫該星球原著民納美人搬遷的行動。當人類的戰爭機器向納美人的「家園樹」逼近的時候,他們藉助了一種先進的地圖——根據融入納美部族的人類科學家提供的信息製成的「人文地圖」。  結合「偵察員」提供的信息,並在強大的3D技術支持下,這種「人文地圖」將「家園樹」及其周邊的人文環境狀況展示得無比清晰通透。
  • 戰爭是人的天性,還是現代人的發明?
    這場爭論也促使人們去研究黑猩猩,觀察它們是否擁有類似戰爭的行為和本能。如果戰爭是天性,在史前考古記錄中應該能找到很多發生在小型社會中的戰爭痕跡。「地球上的任何社會,只要考古記錄完整,總會出現發生過戰爭的證據。將人類死亡總量的25%歸因於戰爭,恐怕都算保守估計,」考古學家曾說。
  • 《命令與徵服4》單位 半機械收割者_遊俠網 Ali213.net
    型號:機密所屬方:Nod角色:多用途雷射機甲建制年份:2031所屬組別:防禦武裝:多目標雷射系統類型:步兵級機甲速度:中等  故事背景  在火風暴戰爭之前,「收割者」的存在不過是一陣傳言、GDI前線步兵的主要閒話談資。
  • 都是穿著戰甲打架,戰爭機器跟鋼鐵俠有什麼區別?差距其實很明顯
    戰爭機器和鋼鐵俠,這兩兄弟在漫威宇宙中都是靠戰甲來打輸出,而漫威一貫以來都是喜歡樹立有不同特性的超級英雄,為何又要安排一個跟鋼鐵俠英雄屬性一樣的戰爭機器呢?其實戰爭機器跟鋼鐵俠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從戰鬥領域上來看,無論是《鋼鐵俠1》還是後面的復聯時期,鋼鐵俠都注重一對一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