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講,都有這樣一個感受:洋辣子太討厭了。這是因為洋辣子身上有毒毛,只要不小心接觸到之後,就會引起皮膚瘙癢,又紅又腫,一時半會根本消除不了。農民在幹農活的時候或者是上山砍柴經常會被刺痛。我小時候每天放學之後到山上去放牛,身上都不免被刺痛,腫幾個大包。所以小時候一見到洋辣子,就一定要下狠手為自己「報仇雪恨」,拿石頭砸拿柴火燒,那都是常規操作。但是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洋辣子還是由於自己價值的,這東西可以賣錢,而且買的還不便宜。
洋辣子其實是一個俗稱,實際上它的學名叫做褐邊綠刺蛾,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所以很多從農村走出來的朋友可能都見過。洋辣子是一種喜歡待在陰涼的地方,對於強烈的光照或者是特別高的溫度和水分,都有著本能的抗拒,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在刺槐、山楂、楊樹、柳樹、桃子樹、梨子樹、杏子樹、蘋果樹和一些山間各種灌木的樹葉背面,都會隱藏著它們的身影。而且洋辣子還是一種群居性的蟲子,通常發現一隻就有可能發現一窩,如果不小心被碰到,很有可能不是一個包的問題。
洋辣子主要吃樹木的表皮和葉肉,有時候對很多農作物也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危害,甚至有可能將整個葉片全部都吃光,導致部分農作物枝條或者是整個植株死亡。更關鍵的就是我們之前講過的洋辣子具有很強的毒性,它身上有毒毛,人一旦接觸就會引起皮膚瘙癢,而且又紅又腫。
如果被洋辣子蟄後,最好的辦法其實是用肥皂水塗抹患處,或者用牙膏也可以。當然,如果是用這兩種方法的話,必須在被洋辣子刺痛後儘快處理。如果身邊條件有限,沒有辦法用肥皂水或者是牙膏的話,其實在我們當地也可以用人的口水來塗抹,也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如果不怕洋辣子的話,還可以將它捉住,然後將它的身體挑破。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它的體內有一個綠色或者是青色的經脈,將這個青色的筋脈取出來搗碎敷在被蟄的地方,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洋辣子的體內還有一條黑色的經脈,那是它的毒液所在,千萬不要去碰。
所謂的洋辣子能賣錢,而且價格很貴,其實並不是我們常見的這種身上長滿毒刺的蟲子,這是洋辣子的幼蟲形態,實際上能夠賣錢的是它的蟲繭蛹,很多地方叫做洋辣子罐,這東西有點類似於蠶蛹或者是蟬蛹,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物質,味道比較鮮美,營養價值也很高,甚至有人稱之為蛋白質小王子。
因此有一些人專門來收集這種蟲蛹,將其清理乾淨之後進行爆炒或者油炸,這幾年隨著人們對這種食物的喜愛,甚至有了一些專門人工養殖洋辣子的地方。之所以賣這麼貴,其實還是因為養殖的人少,市場的需求多,所以物以稀為貴。
不過說實話,筆者雖然從小就見過洋辣子,也不知道被他蟄過多少回,但是真的從來沒吃過,我也不敢吃。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你對洋辣子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