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206個廢品收購站只用1張執照

2021-01-11 中國日報網

圖為4月20日,在水磨溝區西虹路綠蔭四巷,廢品收購站經營者邢秋蓮收到了自己的"一照多址"營業執照(副本)。

新疆網訊(記者唐紅梅寇凝攝影報導)4月20日,烏魯木齊熹洋洋物資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拿到了一張營業執照,與其它企業不同,這張營業執照可供206個經營地址所用。

這也是市工商局發出的「一照多址」的典範。

當日,作為206個經營場所之一的水磨溝區綠蔭四巷的一家廢品收購站也拿到了營業執照副本,該副本正面內容和正本一樣,背面多了一個詳細的經營地址。

「現在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了。」該收購站負責人邢秋蓮笑著說,她和丈夫在廢品收購行業幹了5年,以前不清楚如何辦理營業執照等手續,遇到相關部門檢查都是躲躲藏藏,違規被取締後,就找個隱蔽的地方重新開張。

去年,市商務局聯合市工商局、公安局和城管委對廢品收購行業摸底時了解到,當時,廢品收購站經營場地髒亂差、消防安全管理薄弱、有公安禁止收購的廢品存在,九成以上屬於無證無照經營。

2012年6月,烏魯木齊熹洋洋物資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和另外兩家物資回收龍頭企業,被市商務局(糧食局)認定為「再生資源網絡體系」建設單位,承建全市回收網絡體系工作,規範首府廢品收購站。

該公司董事長助理張藝騫介紹,公司以與廢品收購站籤訂加盟協議的方式,先後整合206家,去年到市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時,正好趕上了該局出臺《放寬審批條件、提高審批效率、促進市場主體增量增效轉型升級的八條舉措》,其中就包括「一照多址」。

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對「一照多址」的辦理時,主要是針對特殊行業和實際經營情況較特殊的企業,主要目的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平等競爭的環境,為企業減負。

張藝騫說,如果每個加盟店都要辦單獨的營業執照,意味著每個店要請一名會計和一名出納,而廢品回收店每天業務量大,記帳項目品種繁多,數目複雜,按兼職會計每月工資2000元,出納每月2500元計算,206個加盟店的這部分工資成本每年就要一千餘萬元。

「一照多址」幫廢品站抱團闖市場

50歲的唐明鏡在天山區有一處300平米的廢品收購站,這個站原本只是維持生計的小本生意,但現在他有了要將這個生意做成一番事業的決心。

他的決心源於「一照多址」實施後他拿到了工商營業執照副本,這不僅代表著他是「正規軍」了,還意味著他與另外205家廢品收購站將抱團闖市場。

唐明鏡說,以前,烏魯木齊市的廢品收購站大都在自建房甚至危房裡,消防等各項要求都不過關,廢品收購站髒亂差和垃圾站所差無幾,整個行業時常惡性競爭。

最讓廢品收購經營戶頭疼的莫過於遇到死帳。廢品收購站將廢紙、廢鐵、塑料等廢品銷售至紙廠、鋼鐵廠、塑料製品廠等小廠,收到的都是白條,而一旦這些廠子換人或倒閉,白條無法兌現,就成了死帳。

一般廢品收購經營者手上基本都有死帳,少則三五萬元,多則一二十萬元,唐明鏡手上就有15萬元的死帳。

2012年,唐明鏡聽說了首府要規範廢品收購行業,就與烏魯木齊熹洋洋物資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籤訂了加盟協議。

烏魯木齊熹洋洋物資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張藝騫介紹,後期整合完成後,將以公司的名義尋找更可靠銷售渠道,降低廢品收購站的經營風險。

張藝騫說,廢品收購站賺取的都是每公斤幾分的微利,整個行業原本一盤散沙,對市場把控能力不足,該公司還將根據市場行情,提供相關信息,減少惡性競爭。還準備建立信息監控平臺,監管各加盟店收貨情況,配合政府職能部門監管。

近幾年,國家鼓勵和提倡節能減排行業,也在相繼出臺政策支持廢舊物資回收行業發展,廢舊物資回收行業發展連鎖加盟有利於監管。

去年,市商務局等部門從清理和建設兩方面著手,指定三家龍頭物資回收企業對全市廢品收購行業統一管理,公司化經營。

「『一照多址』盤活了這個行業。」張藝騫說,如果每個廢品站都辦營業執照,不僅都要僱會計和出納,還需要人員專門管理,就無太多資金投入,就有可能回到以前一盤散沙的狀態。(本報記者唐紅梅)

相關焦點

  • 廢品跌價破爛王傷不起 煙臺收購站不敢再囤貨
    廢品收購站老闆算了一下:「一斤2毛4,56斤總共是13塊4毛錢。」  「前兩個月還是三毛多,現在怎麼便宜這麼多。」王女士拿著開好的單子零錢,邊走邊感嘆廢品價格太低了。  來賣廢品的劉先生稱,一個月的廢品才賣了3塊錢,比去年少一半。  記者從廢品收購站了解到,來賣廢品的市民都感嘆現在的廢品價格太低了,幾個月攢下的廢紙,賣個十幾塊錢,還不夠功夫錢。
  • 南昌一廢品收購站排放處置廢舊電瓶水,2名老闆和1名工人被判刑
    經審理查明:2016年10月起至2017年11月,被告人秦某某、李某某在南昌市青雲譜區墅溪路後李村附近附近居民區開設廢品收購站。該廢品收購站在沒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情形下,將收購的廢舊電瓶進行鑽孔後,倒掉其中的電瓶水後再進行對外銷售。
  • 遙控地磅「作弊」 廢品站缺斤短兩
    近日,赤坎工商分局接到群眾舉報,反映轄區內一廢品收購站有缺斤短兩的現象。接報後,所轄的海田工商所組織執法人員迅速趕到被投訴的廢品收購站了解情況。經過詳細認真的檢查,執法人員發現該廢品收購站電子地磅裝有遙控作弊裝置,廢品收購站經營者只需通過操縱遙控器,就可以悄悄改變地磅顯示的數字,可隨意給出售貨物增重、給回收貨物減重。按這個遙控器的某一個鍵,正在稱重的電子地磅顯示的數字就會變動,實際稱重1000斤的物品,按一次,數字顯示少100斤,按兩次,數字顯示少200斤,同時還能根據設置進行其他數值的調整。該廢品收購站經營者就是通過這樣的手段牟利。
  • 靠收廢品月賺2萬?不稀奇!廢品回收「一本萬利」,比你想的賺錢
    提及「一本萬利」的小生意或者小項目,許多網友第一時間會想到手機貼膜、特色小吃、化妝品微商代理等等行業,而事實上,被我們忽視的還有1個,即「廢品回收」。作為「隱藏暴利行業」當中的其中一個,廢品回收這個行當往往被大多數人所忽視。
  • 蒼蠅亂飛,氣味刺鼻……大連這棟居民樓下竟然開了一家廢品回收站
    廢品收購站內物品雜亂堆放 社區緊急整治消殺小藝告訴記者,小區住戶把房子租了出去,開了一家廢品回收站。這處廢品回收站已經營多年了,老闆平時收了很多廢品,導致周邊的環境衛生髒亂差,雜物堆放太多容易引發火災。回收站前的路面狹窄,居民出行,經常被回收站的雜物阻攔,十分不便。
  • 《中國保密在線》案例與法丨廢品裡的「國家秘密」
    依據國家秘密載體保密管理的規定,禁止將國家秘密載體作為廢品出售。近年來,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在保密檢查和洩密違法案件查處工作中,「國家秘密」被出售到廢品收購站的案件時有發生,流失大量的涉密文件資料,給國家安全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危害後果。
  • 廢品收購是暴利行業?70元收購的舊冰箱究竟能賣多少錢?
    老漢收到舊冰箱後對冰箱進行了拆解,一共拆解到了10幾斤的塑料泡沫和其它塑料廢品;還拆解到了40斤廢鐵和一些銅管等。拆解完畢後,老漢將「拆解物」送到了廢品收購站。冰箱中的空氣壓縮機賣了40元;廢鐵賣了36元;塑料泡沫和其它塑料廢品賣了16元;銅管賣了24元。70元收購的舊冰箱經拆解後一共賣了116元,扣掉收購成本,一臺舊冰箱一共賺到了46元。
  • 廢品回收價格走低 市民賣微波爐加高壓鍋只得15元
    小殷已經在南湖路一帶收了10年廢品,對於這個行業的興衰,他很有發言權。廢品不值錢了,以前有積攢廢品習慣的老張,現在也懶得囤了。「以前家裡的硬紙板、瓶瓶罐罐什麼的,我還把它們都收起來,一兩個月拖到廢品回收站去賣一趟,好歹也能換包煙抽。現在囤一個月,最多只能賣個幾元錢,也懶得再收了,放家裡還佔地方!」老張說。
  • 「網際網路+廢品回收」線上線下結合轉型升級
    說到廢品收購,首先腦海裡想到的畫面是收購人騎著三輪車吆喝「收廢品啦」,或者是提著大袋小袋去廢品收購站。現如今「網際網路+廢品回收」正在悄然興起,市民只需要用手機點一點就解決了廢舊物回收利用問題。什麼是網際網路+廢品回收「網際網路+回收」加快融合發展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建立便捷高效的再生資源回收交易服務平臺,開展信息採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控,通過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跟蹤產品及廢棄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資源,梳理回收渠道,優化回收網點布局,使供需雙方能夠快速獲得信息匹配,實現上下遊企業間的智能化物流,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促使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由線下向線上線下結合轉型升級
  • 廢油漆桶、廢機油桶……隨意收售這些廢品可能面臨百萬罰款和刑拘!
    ,但是很多廢品回收站是個體經營,利潤低、規模較小且存在安全隱患,游離在正規的垃圾處理體系之外。 案情回顧 接群眾舉報,在浙江滸山橫河鎮東上河村一廢品收購站擅自收購、處置廢油漆桶等。滸山環保分局執法人員當場發現收購站人員正在使用設備對廢油漆桶進行壓塊處理,現場還堆放著很多塑料的、鐵質的廢油漆桶和廢機油桶,以及大量壓制好的成捆鐵塊。
  • 江津發出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
    江津發出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 11月30日,江津區首張「
  • 蘭州市發出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
    原標題:我市發出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
  • 廢品站藏「垃圾」魚塘 鯰魚以人畜糞便為食(圖)
    所含殺菌劑對人體極為不利,魚塘將全部推掉  近日有網友在天涯、凱迪等社區發帖稱,在海口市城中村的廢品收購站和家禽家畜養殖場裡暗藏魚塘,這裡養殖的鯰魚以人畜糞便和垃圾為食,養殖環境惡劣,而這些魚在海口餐飲市場上頗受青睞。網帖很快成為網友議論焦點,引發眾多消費者擔憂。記者對此事進行了實地走訪和調查。
  • 因下雨發現的鎮國之寶,農民把它買到廢品站,現禁止其出國展覽!
    這鄰居也不識貨,認為就是一個破銅爛鐵罷了,於是過兩年就把這玩意賣到了廢品站。    後來,寶雞市博物館的幹部在廢品站無意間看到了這件高約40釐米的青銅器,感覺這可能是一件十分珍貴的文物,便立即上報給館長。後來,他們趕到此地,便於30元的價格買走了這尊青銅器。
  • 煙臺頒發首張新版營業執照 二維碼與公示系統精準聯接
    昨天上午,煙臺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頒發出煙臺市第一張新版營業執照。從2019年3月1日開始,全國啟用新版營業執照和新的企業登記提交材料規範。新版營業執照不僅形狀發生了變化,還增加了許多新功能。相比舊版營業執照,新版營業執照除了版式上更加優化,由豎版改為橫版,實現了二維碼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公示的企業信息精準聯接。
  • 30塊撿漏一件3000年青銅器,上面刻著122個銘文,專家:無價之寶
    古董界的撿漏其實並不是傳說,只不過不是發生在現代,而是發生在早幾十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古董市場還是比較混亂,假真的都有,真的是需要靠你自己的真才實學去判斷,就連當時的廢品收購站都很有可能撿漏寶貝,而且這種例子還是蠻多的。
  • 收廢品收到鯨骨一枚,渦陽老鄉好樣的,必轉!
    在浙江省舟山市從事廢品收購的許豔收廢品時發現鯨骨 「鯨魚骨頭已經捐獻給海洋學院做研究了,聽說科研價值還挺大的。」昨日上午,記者與許豔通話時,他正在一廢品收購站忙碌著。提起自己撿到鯨魚骨頭的事情,許豔連連表示只是自己運氣好,捐獻給高校科研是理所當然,不值的誇耀。
  • 這件國家一級文物,首次出現「中國」二字,曾被農民賣給廢品站
    1963年6月寶雞居民陳堆,因出租房面積狹小,不夠居住,於是和妻子協商後,在隔壁又租了一間房間,老屋後面有個土崖,日子不緊不慢的來到兩個月後,8月的一天,大雨突至,陳堆無意間去了後院的土崖。看到被大雨衝刷過的土崖中有亮光。於是就用手刨開,發現了一件青銅器。
  • 廢品價格大漲:居民和清潔工爭搶賣廢紙 破爛王月入過萬
    一位業主道,現在自家的廢品只能攢好放在家中,不再堆放門口了。「之前我家的垃圾袋都放家門口,下樓時再扔到小區院子裡的垃圾箱,有時候也有廢紙和紙箱子,之前廢紙價格便宜,賣不了幾個錢,送給清潔工賣個人情,清潔工看到紙箱子就收走了,順便把垃圾也帶走了。可是,這個老頭只管拿包裝箱、廢紙,不管垃圾。」一位業主說,清潔工、物業人員還和這位老頭起了爭執。
  • 浙江自貿區制度創新 雙月餘發出營業執照377張
    浙江自貿區制度創新 雙月餘發出營業執照377張 2017年06月14日 09:01:58來源:每日商報記者 汪佳婧 通訊員 沈雁 姜麗青   浙江自貿試驗區掛牌後,自貿試驗區的「含金量」